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容貌焦虑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3-08-04 09:26梁团张世琬徐兴春
国际公关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大学生群体困境

梁团 张世琬 徐兴春

摘要:了解大学生群体容貌焦虑的成因并找到矫正方法极具现实意义。心理学认为不良的自我评价是容貌焦虑群体产生焦虑的直接原因,且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认为社会审美趋于单一,网络媒体、同辈群体及家庭的影响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伴生因素。本文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大学生容貌焦虑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会审美文化、长辈和同辈群体的评价,以及自身的完美主义都对容貌焦虑的产生有一定影响。缓解大学生的容貌焦虑情绪要从改变不合理的自我评价做起,辅之以多元包容的社会审美、网络媒体的正向引导以及他人评价的积极暗示。

关键词:容貌焦虑;大学生群体;生态系统理论;困境;对策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 作为新时期国家重要战略任务。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的提出也体现了我国社会现阶段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其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大对于重点人群心理问题的干预和治疗力度。[1]当今在“外貌经济” 及网络媒介广泛传播的影响下,大学生群体愈发关注外貌形象,因而容貌焦虑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蔓延,困扰着该群体的学习生活甚至心理健康。

中青校媒就“容貌焦虑” 话题面向全国2 000多名大学生展开的调查发现,近六成的大学生均存在容貌焦虑问题。[2]另一项面向大学生关于整容意向的调查显示,911位受访者中有整容意向的占30.74%。[3]有相关研究发现容貌焦虑具有年龄结构分层特征,年纪多为二十多岁且呈现低龄化趋势。[4]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又处于自我概念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时尚宣传、同伴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极易对自身容貌产生强烈追求与担忧。甚至部分大学生将“颜值” 作为评定自身价值的重要指标,悄然陷入“容貌焦虑” 困境。为此关注大学生“容貌焦虑” 问题、引导大学生正视“颜值” 崇尚现象、树立正确审美观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容貌焦虑” 是指受社会审美标准和社会媒介语境影响,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型等身体形象产生不自信、不满意与不认同的负面情绪,从而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5]容貌焦虑自出现以来引发了大量讨论,目前容貌焦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和原因两个方面。研究发现,媒介塑造当代年轻人的审美,由媒介催生的容貌焦虑建立在自我认知不足、追求锦上添花式的常态性不满。[6]与“容貌焦虑” 相关的搜索词条中“社交媒体使用” 位居前列,而过多的社交使用会让人们反观自身容貌,使其发现自身外貌与媒介中的身体拟像之间的差距,从而在差距中感知到不安。[7]曹佃省[8]等人研究表明,青少年对自己的实际体质量与理想体质量存在认知偏差,对自身的外貌高度关注并有瘦身追求倾向,且体质量自评认知偏差愈大瘦身追求愈强烈。对容貌感到不满可能会引发肥胖焦虑和节食等不良行为,而对容貌的歪曲认知与非理性期望可能会造成进食障碍等心理疾病。

由于社会对容貌焦虑持续关注,当前对容貌焦虑的成因探讨不在少数,大部分研究侧重于网络媒介的影响。步小花[9]等人研究发现使用社交媒体越多越容易造成理想美内化而进行上行外貌比较,导致容貌焦虑程度加深。美颜相机让人们活在虚假的美里,当个体脱离了美颜的庇护,在普通相机、镜子中会发现被隐藏起来的不足,因而产生焦虑与自我怀疑,逐渐产生自我认同危机和心理压力,对自我容貌无法做出积极的评价。[10]有研究者从传播学的“拟态环境” 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受众倾向于通过大众传播所映射理想的拟态环境来构建图像认知、社交认知与舆论认知,从而形成审美文化,造成容貌焦虑。[11]每个个体都生活在社会环境当中,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收到外界的负面评价时便会产生自卑等情绪。也有学者运用“镜中我” 理论,其强调以他人固化的审美审视自我。每个个体都生活在社会环境当中,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导致其给自己设定不合理的标准,认为符合大众的、能被他人所认可的才能称之为美。

过度的容貌关注造成的影响在不断蔓延。大众传媒多向受众传递理想且模式化的审美,使受众依据网络媒体所供内容塑造审美认知,造成审美标准趋于单一,对审美的要求也愈发苛刻,歪曲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社会审美走向畸形,人们的审美观逐渐被扭曲,促使他们做出一系列行为来提升自身的容貌,甚至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正常生活。

三、研究发现

以往研究验证了部分大学生的确存在容貌焦虑,但容貌焦虑的程度、成因以及造成的影响等尚难以把握。因此,本文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采用“滚雪球抽样” 的方法确定访谈对象,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访谈调查,并得出以下发现。

Q1:大学生自身容貌认知情况如何?在何种情况下会出现容貌焦虑?为提升自身容貌做过哪些努力?

Q2:大学生容貌焦虑的成因有哪些?

Q3:容貌焦虑给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带来何种影响?

(一)容貌焦虑的现状

在对自身容貌進行评价中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自身容貌处于中等水平,极少人认为自身容貌处于偏下或偏上水平,但在评价过程中他们一般持扣分态度,如“嘴唇不好看,整体上只能说不算太丑”“身高不够、身材不好、头型难看”。值得关注的是仅有40%的受访者认为自身没有容貌焦虑。自我容貌评价时鲜有受访者给予自身容貌肯定,而对容貌上的不足却不假思索。面对他人的评价多数受访者会辨别正面的评价是否中肯,“有些人当面夸长得好看不过是人情世故罢了,其实就是没有丑得离谱”,而对负面评价则较为在意,“身材不好、脸型缺陷、体态不佳”。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外貌并不满意,关注他人给予的负面评价,而面对积极评价时往往持怀疑态度。

大学生容貌焦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轻度焦虑,具体表现为对自身容貌感到不满、经常关注和评判自我容貌、担心他人的负面评价;中度焦虑,如无意识贬低自我容貌、经常寻求他人对其容貌的肯定、反复与他人比较;重度焦虑,如进行各类医美或整形手术、过度节食、自我价值的不认同、逃避社交等。为了提升容貌很多大学生学习化妆穿搭、买昂贵护肤品等,有甚者盲目进行节食,“为攒钱去接头发吃了近一个月泡面”“有段时间饭后都会跑厕所催吐”。受访者中有28%的人为提升容貌坚持每天控制饮食和运动,有52%的受访者进行护肤、学习化妆以及穿搭,不容忽视的是有20%的受访者表示想去割双眼皮、做牙齿矫正、丰唇等微型整容项目。

(二)容貌焦虑的原因

导致大学生出现容貌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媒体对完美人设及医美的频繁推送、长辈及同辈群体相关的言行、个人完美主义三种。多数受访者了解容貌焦虑这一词语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介,有84%的受访者表示在容貌焦虑没有活跃在网络媒介上之前并不了解容貌焦虑。有74%的受访者表示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完美容貌以及医美行业的过度营销会使自己不时陷入容貌焦虑中,“各种帅哥美女的频繁推送,让我觉得自己好丑”。媒介营造了人人皆美的假象又将容貌缺陷无限放大,从而使受众以网络审美标准来审视自身容貌,对外貌的要求愈发严苛,同时还审视他人,“她不丑,是评论区导致她容貌焦虑”。在短视频日益火爆的背景下,各种完美形象频繁出现,导致部分受众以网络营造的审美标准审视现实容貌,无形中陷入容貌焦虑困境。

人们在生活中切实关注到了颜值福利,容貌似乎成为一个新的竞争力。因此有不少家长逐渐改变以往对整容的看法,从坚决反对变成了提供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高考结束就去除斑、学化妆穿搭、衣物全部换新”“当时去割了双眼皮、弄发型还办了健身卡”。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的容貌焦虑离不开其父母的推波助澜。同时,部分大学生还受其他长辈群体的影响,“姑姑去整容后好看不少,有钱我也去整”“有大人说我长得像女孩子,所以我尽可能地去塑造自身男性形象”。可见,如今部分长辈对晚辈的要求已经不单是健康还要长得出众,高中毕业季即为整容季。通过访谈得知,自认为存在容貌焦虑的受访者身边都有同样存在容貌焦虑的同辈群体,“她很好看,但总说自己丑而且不化妆不出门,突然觉得自己丑不自知”“室友经常讨论化妆品,评价别人的化妆品、服饰,妆容、发型、体重都会成为话题”。可见,环境对部分大学生关于自身容貌的认知也起着重要影响。此外,部分大学生深受完美主义影响,担心自身外貌不够完美而不时对容貌进行评价,对他人的评价过分敏感,面对失败和拒绝常常归因于外貌的不够完美,从而深陷容貌焦虑。

(三)容貌焦虑的影响

在认知层面,由于容貌焦虑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使得很多人开始反思现今流行的审美文化、质疑审美标准,“美丑是如何定义的呢?多美才能叫美?”在受访者中有88%的人认为单一的社会审美是不合理的,审美需要走向多元化。虽然他们并不认可现今的社会审美,但仍有不少大学生被容貌焦虑所困扰,依旧用完美容貌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将小缺陷无限放大,陷入不必要的容貌焦虑当中。

在行为方面,如改变肤质、学习穿搭及化妆、纠正体态和控制体重等,“有空就学美妆,有时还忍不住买被安利的化妆品”。虽然部分受访者开始接受容貌中无法改变的部分,但仍在寻找可以改变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尽可能完美。

四、结束语

过度关注容貌确有其事,在生活中引发持久性关注、常态性不满,甚至引发不理智行为。当下,社会舆论不断宣扬“容貌至上” 的正确性,消费主义煽动颜值经济贩卖容貌焦虑,为迎合热点大肆谈论容貌焦虑,造成大众对“容貌焦虑” 形成畸形共识,加剧人们容貌认知的焦虑感。他人对容貌相关方面有意或无意的消极评价在较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导致其对自身容貌产生负面情绪。此外,自我的完美主义也是产生容貌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切实解决大学生容貌焦虑问题,本文从社会环境和个体两个层面提出建议。

社会环境层面:1.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建设体现着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导向,心理问题需要国家高度的关注和重视。2.完善市场监督体制。美的定义不应该单纯由市场来决定。应当对相关行业进行监督和整治,打造清朗的市场环境,引导大众正确看待医美市场。3.营造适宜的媒介环境。网络媒介应引导人们树立多元的审美观,倡导正确的审美取向,促进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塑造正面的社会偶像,为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创造良好的媒介环境。4.引导大学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容貌焦虑。5.要针对极端型非理性行为加强引导。

个人层面:1.学会筛选和辨别来自人际关系的容貌建议和评价。在人际交往中情感纽带的松紧程度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个体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学会全方位、多层次了解自己,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接纳和包容自己,筛选和辨别来自人际关系的外界信息。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容貌焦虑” 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正确审美观念的欠缺。应当正确认识自身的美,尊重他人,各美其美,促进社会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文化。

参考文献:

[1] 刘振.补齐心理健康服务供给短板[N].安徽日报,2019-03-05(1).

[2] 近六成大学生有容貌焦虑,女生焦虑感更强[J].名医, 2021(01):29-31.

[3] 薛可,余明阳.容貌焦虑现象的社会学思考[J].人民论坛, 2022(01):120-122.

[4] 程思,罗希,马玉萱.近六成大学生有容貌焦虑[N].中国青年报,2021-02-25(07).

[5] 李升,李敏.当代青年女性“容貌焦虑”的社会机制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2(04):78-85.

[6] 张淑华,陈婷.青年群体容貌焦虑的媒介感知调查及其现实影响力研究:基于个人信息处理基模的分析[J].新闻爱好者, 2022(04):15-19.

[7] 杜京蔓.表演、认知、规训:容貌焦虑中的身体维度[J].东南传播,2022(10):124-125.

[8] 曹佃省,鲁媛,雷家萍,等.青少年的外貌关注、外貌评价、肥胖焦虑、体质量自评与瘦身追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28(05):356-360.

[9] 步小花,高凤妮.使用社交媒体对女性容貌焦虑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模型的检验[J].新媒体研究,2021,7(21):21-26+112.

[10] 刘青青.新媒体语境下女性容貌焦虑原因分析[J].新闻文化建设,2021(23):28-30.

[11] 张静怡.拟态环境视阈下“容貌焦虑”现象成因分析[J].教育传媒研究,2022(05):84-86.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理论大学生群体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关注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
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大一新生角色适应问题研究
搭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实证研究
网络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运用探析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构建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