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校园,播撒非遗“种子”

2023-08-06 09:56邹孝听马琳萌
现代苏州 2023年14期
关键词:糖画核雕进校园

邹孝听 马琳萌

我们先来看一组画面:元和小学邀请苏州雷允上中医药文化讲师杨帆为学生带来中医文化知识;春申中學特聘请江苏撕纸第18代传承人翟天麟为指导老师,每周二下午到校亲自指导学生撕纸;太平实验小学邀请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陆招妹在课后服务中给澄泥社团的学生授课;渭塘中学特聘请渭塘镇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福泉来校为学生教授剪纸技艺……

近年来,苏州市以学生为本,不断对“非遗进校园”工作进行创新探索。通过将非遗传承人与学校结对、设立专项扶持经费、编制校本教材等,并开展街校联动、游学等活动,探索校外活态体验,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非遗进校园”的苏州工作方法。可以说,非遗传承进校园是课堂的延伸,是一次不平凡的成长体验,让孩子们在参观中了解民俗文化,在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新城太阳娃的非遗寻访之旅

最好的学习是体验。为了鼓励太阳娃们在假期学有所获、玩有所乐,新城花园小学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围绕非遗文化进校园分别对“苏州传统美食文化” “苏绣非遗文化” “苏州地名文化” “苏州古城墙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宣讲,号召全体队员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7月上旬,二(1)中队与二(4)中队的小队员们参观了苏州博物馆西馆。苏州博物馆西馆不仅建筑很美,里面更像一座诗情画意的园林式迷宫,充满了惊喜。馆内丰富珍贵的文物展品吸引着小队员们,馆里收藏了很多苏州青瓷、石雕、书画、折扇、玉器、苏绣、兽首雕塑等优秀文物,让队员们大开眼界,仿佛进入到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新城花园小学大队辅导员张睿告诉记者,此次寻访,不仅让队员们了解了古代的文化和历史,感受到古老文明艺术的神秘和魅力,也领略到了苏州非遗工艺的精良、精细、独特的文化风采。

自古以来, 苏州就是丝织业的中心。7月中旬,三(3)中队的小队员们来到苏州工业园区仁和织绣,参观缂丝车间,认真聆听介绍,对缂丝的艺术展品细细端详,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小队员们近距离观看缂丝工艺,了解缂丝技法,感受缂丝的魅力,沉浸式地感受着苏绣传统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积极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非遗学堂”开始逐步走进社区。这个炎炎夏日,五(2)中队的小队员们积极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非遗体验——创意剪纸热转印帆布袋活动。剪纸帆布包是一种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热转印工艺将剪纸艺术转印于帆布包上,色彩饱和明艳,更显图案精致大气。活动中,队员们认真聆听老师介绍中国的剪纸文化,观察老师做的剪纸示范,在感知中国特色剪纸文化,领略剪纸艺术之美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使用新型热转印剪纸材料动手制作装饰属于自己的帆布包。

打造精品社团,培养非遗传承小明星

2月21日,时值二月二,祥龙醒春,万物更新。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举办了“非遗文化传承项目”启动仪式,串珠文化传承人张志超、面塑文化传承人叶长林、棕编文化传承人徐荣兴、剪纸文化传承人张维伟受聘成为星汇学校的非遗讲师。

星汇学校教导处主任王志祥告诉记者,非遗文化传承项目进校园,是双减背景下校本课程的更新与丰富,学校3C汇课程的进阶与迭代。非遗课堂上,专家们精心设计的“非遗文化大餐”让孩子们赞叹不已,出神入化的剪纸艺术、惟妙惟肖的面塑、精巧别致的棕编、神奇有趣的串珠制作等各式各样的非遗展示及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其中,深切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孩子们主动参与,并在专家的耐心指导下或穿针引线、或团握揉捏、或巧手翻飞,创作了串珠、面塑、棕编、剪纸等非遗小作品。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点燃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求知和探索之心,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了解和热爱。

记者了解到,“非遗进校园”项目把非遗保护传承纳入到星汇课程体系和架构之内,丰富了星汇课程的民族文化内涵,赋予非遗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星汇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社团、课后服务,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开展每周二常态化非遗传承人课堂授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助力星汇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核心素养全面综合发展。王志祥说:“希望将非遗特色社团打造成精品社团,期待星汇学子在课后服务中得到四位专家的悉心指导,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非遗传承的小明星。”

非遗糖画进校园,欢乐体验过六一

亦糖亦画,可观可食,铁勺为笔,糖稀为墨,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糖画,为了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俗文化,了解非遗文化。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苏州高新区镇湖实验小学校开展“非遗糖画进校园,欢乐体验过六一”活动,活动邀请糖画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传承传统文化的盛宴,让同学们与糖画来了个“零距离”甜蜜接触。

活动开始前,专业老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制作糖画的材料、器皿等,让孩子们多方面了解糖画的制作过程。一个炉具、一把勺子、一份糖料、一块铝板、一把竹签,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只见老师以汤勺为笔,以糖液作墨,用小汤勺舀起融化的糖汁,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在光洁的铝板上或提或顿、或放或收,飞速作画,一气呵成。在糖液还未全干时,他迅速拿起一支竹签放在图案上,冷却后用铲子轻轻铲下来。糖画晶莹剔透、活灵活现。

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孩子们开启了体验之旅,小心翼翼地拿起勺子,认真地制作了自己的第一幅糖画。在亲手操作中,体验制作“糖画”的乐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次非遗糖画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增长了见识,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亲自了解和体验了民俗糖画工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学生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孩子们拿着亲手制作的糖画爱不释手,相互欣赏的画面就这样被定格了下来。

走进苏剧昆曲,传承非遗雅韵

近日,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的演员们走进娄葑实验小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戏曲演出。优秀青年演员程佳钰主持开场,向同学们介绍了苏剧、昆曲的历史源流、艺术特色和看点。

伴随着声声乐曲,优美的身段,婉转的唱腔,惟妙惟肖的动作表情,色彩鲜明的妆容服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演员们先后为师生们呈现了苏剧《十五贯·访测》《狸猫换太子·抱妆盒》以及昆曲《牡丹亭·惊梦》。

为了让学生们对戏曲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特意制作了戏曲知识的科普折页,赠予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在互动体验环节,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争取上台与演员互动的机会。演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传授了眼神和动作要领。同学们纷纷化身小戏迷,学得像模像样,赢得了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一颗颗浸润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间悄然萌发。

通过此次戏曲进校园活动,娄葑实验小学的师生对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舌尖上的非遗”走进苏式百年老校

6月28日上午,苏州市金阊教育集团在山塘中心小学校举办“舌尖上的非遗——朱新年走进百年老校”活动。建校111周年的苏州市山塘中心小学校是姑苏区苏式园林百年老校的代表之一。学校以山塘的丰富历史文化为教育资源,基于书法、京剧国粹课程,创新开展苏派盆景、皮老虎等地域特色课程。山塘中心小学校长许凯表示,朱新年点心店作为山塘的美食非遗代表,也是学校开展非遗和劳动教育得天独厚的研学基地,舌尖上的非遗走进苏式百年老校,是一次传统美食文化遗产与教育文化遗产的跨界碰撞。

舌尖艺术,指尖艺术。活动现场,“苏式面点非遗技能传承人”朱新年亲自示范,耐心讲解,让山塘中心小学的师生共同学习非遗美食的做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教师和同学们跃跃欲试,争相动手操作:先揪出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面剂,在小面剂的一頭用拇指按出一个窝窝,然后包入肉馅,用手的虎口处往中间收拢,最后包严实、再滚圆……同学们都沉浸在手工制作的快乐之中。

道道美味,点点创意。这场弘扬传统、传承技艺的特色盛宴,丰富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让山塘师生享受了美食的味道,体验了动手的乐趣,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拉近了师生与非遗的距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山塘校园之中。

苏裱技艺,彰显字画修复魅力

4月11日,非遗技艺——古旧书画修复装裱传承活动在苏州市石湖实验小学邵昂路校区举行。第五批姑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裱技艺(古旧书画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孟咸昌带着他的非遗手艺,给石湖学子们带去了宝贵的一课。

书画装裱修复主要运用于字画、碑帖等的装饰与修复还原,通过修复与装裱,使作品“纸寿千年”。孟咸昌从事苏裱技艺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古旧书画修复经验。在活动中,他追溯历史,娓娓道来,向学生们展示了字画装裱修复的材料介绍和基本技法。

现场,孟咸昌特别展示了裱画技艺的重要步骤之一托芯,并邀请学生们参与托芯体验,他亲切的讲解与示范,带领孩子们感受到了字画修复的魅力。不得不说。此次“非遗进校”传承活动,揭开了古旧书画装裱修复的神秘面纱。孟咸昌也在现场呼吁学子们能守望传承,未来有更多人能致力于古老传统手艺,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精、细、奇、巧”的核雕艺术

核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苏州光福的核雕更是杰出代表,以“精、细、奇、巧”取胜,并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2日下午,苏州香雪海小学开展校外活体体验,同学们走进光福许忠英核雕艺术馆,在青年核雕手艺人许静健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核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走进体验课堂,整齐摆放在桌上的木头板、橄榄核、锉刀、砂纸便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紧接着,核雕师许静健用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核雕的历史、制作过程和常见图案。

“同学们,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光福核雕使用的乌榄核。今天,大家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核雕的第一步——打磨。”同学们便按照老师讲的,捏起橄榄核,紧紧抵在固定好的小木头板上,锉刀、砂纸轮番上阵,屏气凝神,认真打磨起橄榄核来。

打磨完成,同学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许忠英核雕艺术馆参观。许忠英是光福久负盛名的核雕大师,她亲自带着同学们参观,认真讲解核雕的历史与文化,《十二月花神》《三英战吕布》《十八罗汉》《温暖人家》……于方寸天地间,雕刻出人生百态,尽显鬼斧神工,同学们不禁叹为观止。

这次核雕学习体验,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核雕制作的魅力和不易,也让大家对工艺的匠心与坚守的意义有了初步了解。许忠英表示,希望核雕的种子能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希望我们这项非遗技艺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糖画核雕进校园
糖画
Sugar Painting 糖画
“核雕”进校园
核雕文化,非遗传承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糖画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核雕:天地之宽,显于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