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平:数字化,让非遗重回生活潮流

2023-08-06 23:04王娇蓉
现代苏州 2023年14期
关键词:昆曲苏州消费

王娇蓉

1980年3月,香山帮匠人以苏州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打造庭院“明轩”,将苏州园林成功“搬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3年,苏州御窑金砖重返天安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穿宋锦服饰参加晚宴……这些重要的时刻,不仅是苏州非遗的闪耀时刻,更是人类文明的闪耀时刻。

如何留存这些时刻的荣耀,让苏州的古老智慧继续照亮世界,这是包括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原主任、研究馆员,江苏省非遗保护专家库委员龚平在内的非遗人最关心、且一直为之努力的课题。

苏州非遗,人类共有文化宝藏

龚平介绍,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对全国乃至世界文明能产生深远影响,是由于其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总量丰富、同类分布聚集、生态链完整的特点。

目前,苏州非遗项目数量之多,已经是城市文明得天独厚的一笔财富。基于苏州各地区的自然禀赋,吴江地区发展出了发达的蚕桑丝绸;吴中太湖沿岸的传统工艺美术;东部湖荡甪直胜浦地区的祷祝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学(水乡服饰、吴歌)、东北部地区的以滚灯、浒浦花鼓为代表的传统音乐舞蹈……相对集聚的分布状态,为非遗的保护、传承、研究提供了一定便利。

此外,苏州的非遗资源往往构成一种互为依存、相互补充的生态链关系。以昆曲为例,在其孕育、发展、鼎盛的过程中,促进了大量相关工艺美术项目的诞生和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影响了苏州工艺美术的生态链。

随着昆曲在明清时期形成舞台剧形式,角色装扮所需的剧装戏具应运而生,伴奏乐队所用的民族乐器制作工艺水平也随之达到顶峰。此外,昆曲对苏绣、宋锦、缂丝工艺的兴盛,都有巨大的间接影响。当时有俗语“三个绣娘两个绣戏衣”;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戏班子在进行剧装戏具制作时,需要桃花坞木版年画匠人进行绘制以替代昂贵的刺绣,大量的服务间接推动了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展;为满足昆曲演出的功能性需要,香山帮制造技艺有了巨大提升;以昆曲角色为创作素材的苏州泥人,因昆曲的流行,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传播和创作内容拓展。

“现在我们保护、传承、发展非遗,同样要考虑生态链和产业链的问题。” 龚平说。

去伪存真,有的放矢保护非遗

活态传承和流动变异使苏州非遗在漫长的传承岁月中经历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因此龚平认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要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有新的理念,正视非遗传承的活态性特点和在流动中变异的特点。

2015年开始,我国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2018年,这项工作更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这项工作通过视频的方式,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口述采访、项目教学、传承教学进行记录,同大量的照片、证书等文献资料一起,形成对非遗项目的全方位记录资料。至于已经失传的非遗项目,则通过走访记录的形式,尽可能保存其面貌,可以说,这两项工程都是在现有技术水平之下,极尽所能地对非遗的“艺”进行了保留。

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可以保留非遗技艺样本,并跳脱出传统“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方式,让非遗技艺的传承摆脱“人”的局限,找到依托数字化技术传承的新方式。

“当然,我们要认识到,一些非遗会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发展变化乃至消失,也是符合其产生发展规律的,非遗诞生发展于人民的生活,要让它焕发出内生的活力,必须是让其融入当今的生产生活。”龚平说。

传承发展,活态传承重塑生态

如今,苏州正开拓思路,不断创新非遗传承的技术和手段,其中,将数字化技术与非遗相结合,助力非遗的记录、传承、传播、消费,打造新的文化生态圈,是非常重要的一系列尝试。

除了通过数字化技术记录非遗技艺,留待日后激活传承外,如何利用新技术,扩大非遗传播范围,促进非遗的市场化发展,是让非遗真正“活起来”的关键。

龚平说:“过去,我们往往倾向于在供给侧发力,对非遗进行保护传承,现在,我们在消费侧做了更多工作,除了营造消费场景外,我们研究非遗产品消费群体的喜好、群体特征和消费习惯,从而培育消费对象、构筑消费平台、孕育消费生态。”随着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苏州非遗正被越来越多年轻人看见与喜爱。

利用AI、VR等技术手段,实现非遗沉浸式、场景式体验,从而促进非遗的传播,正是其中一大尝试。苏州城市学院正在打造的非遗缂丝技术虚拟仿真实验中,用户可以通过数字化虚拟技术,在云端了解缂丝技术,大大拓展了非遗的传播范围。除了宣傳目的,打造数字化消费场景和数字化产品,也是非遗人正在不断尝试的。2021年,“姚绣”携手大禹网络,打造非遗沉浸秀;同年七夕,王者荣耀手游推出由姚建萍、姚兰母女参与设计的王昭君英雄新皮肤“乞巧织情”……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让他们了解、接触、喜爱非遗,无疑也拓展了非遗技艺的传承渠道。

猜你喜欢
昆曲苏州消费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苏州一光
新消费ABC
补园和昆曲
苏州十二忆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