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科技投入与政府教育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2023-08-07 16:42叶思婷
客联 2023年4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

叶思婷

摘 要:文章通过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政府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行区域的异质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的显著作用,政府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无显著影响,政府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与政府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存在较弱的相互抑制的关系;但从区域上看,政府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差异性。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政府科技投入;政府教育投入;区域差异

一、引言

创新是新常态下中国积极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与比较可以客观地反映出我国各区域的创新发展水平,为各区域制定创新发展政策提供依据。近年来,地方政府纷纷加大对科技投入,但财政科技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實证分析。

然而,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技人才的作用,教育作为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区域创新,不能忽视对教育的相关研究。当前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技术创新点重要源泉,政府的教育投入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积累而间接影响技术创新。因此,本文除了探讨政府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检验政府教育投入在区域创新的作用如何,政府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是如何共同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

二、文献综述

1、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

当前关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较多,学者主要从区域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等主要视角进行研究。至于区域创新能力,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案例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唐炎钊等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问题,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一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并用此模型对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吕可文等运用基于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绩效的评价体系,评估了2016年逐步六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发现湖北省的创新能力最强。易平涛等创建了基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客观序关系分析法对中国东部地带11个省市在2009-2013年坚定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2、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区域创新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政策、市场、资本的多重因素。目前研究主要是从互联网发展、科技资源、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等进行研究。

惠宁等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线性、非线性和约束机制三个维度实证考察了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认为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趋势,且这种门槛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王志祥等运用2001~2016年省际数据考察社会资本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是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且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可能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中东部地区社会资本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而社会资本不足的西部地区则呈现负向影响。

3、政府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对于财政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如何以及作用大小,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论断。主要是一下两种观点:

部分学者认为政府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刘琼基于2008-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公共服务效率体系,认为公共服务效率包括公共科技投入与产出,实证检验了科技公共服务效率会对区域的创新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刘俊杰等基于全国三大地带30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模型, 从科技经费投入结构视角, 测度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 实证结果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 即不同的科技经费来源对东、中、西部区域创新能力所发挥的绩效是不同的。

而一部分学者认为政府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未必具有促进作用。熊维勤利用我国14个高技术行业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对企业的R&D投入的直接补贴政策是激励中性的,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但无法提高研发活动的效率;王俊运用我国28个行业大中型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R&D补贴对企业R&D投入及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专利决定方程中政府R&D补贴的激励效应却是不显著的,R&D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正面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4、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当前许多研究分析,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门槛作用,人力资本通过与其他的要素相结合,能够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李建等通过采用永续盘存法(PIM)测算出FDI存量的基础上,利用1998—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来分析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相结合时对创新能力提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王秀婷等发现地区间投向高校的政府R&D经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都很明显, 而投向企业的政府R&D资金收效甚微, 投向科研院所的政府R&D资金比例最大, 但并没有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原因在于产学研相结合的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偏低。

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教育投资在本质上是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投资,教育经费的投入有利于促进创新知识成果的生产,将知识转化为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基于现有研究可以发现,影响区域创新的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科技资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其次,人力资本对于提升创新能力是有门槛作用的,而教育投入又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教育经费的投入有利于促进创新知识成果的生产,将知识转化为技术,提高创新能力。

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本文探讨政府科技投入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否有促进作用,以及作用的大小,同时,检验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

三、研究假设

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政府资金在基础研究、运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等领域的投放,相当于为企业创新注入了天使资金;政府科技投入能为企业研发提供动力,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故提出假设:

H1:政府科技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表现为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投入与产出之间增长的速度之差,一部分是规模收益引起的,另一部分是人力资本带来的技术进步的结果。而教育对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政府的教育投入可以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本,间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故提出假设:

H2:政府教育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四、概念与理论

1、相关概念

(1)财政政府科技投入

财政科技投入是指各级政府在国家发展目标的指导下,给予科学技术活动直接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也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条件的完善以及科技项目的交流等支撑性活动。广义的政府财政科技支出指政府在科技研发及其辅助活动方面的支出,包括财政科技直接拨款、税收优惠以及政府购买三个方面。本研究的所指的政府科技投入是狭义上,仅指政府直接的科技经费投入。

(2)财政教育投入

财政教育投入是指公共财政与算用于教育的经费投入,包括基础教育投入和高等教育投入,本文的财政教育投入是指地方政府直接的教育经费投入。

(3)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能力的定义,不同学者的看法还是有细微差别。

Stern, Porter和Furman 認为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由生产一系列相关的创新产品的潜力确定, 最重要的因素是R&D存量, 无论是企业R&D还是政府R&D, 都能资助新技术、发明、设计和创新生产方式, 从而影响创新能力的R&D边际产出。

甄峰等认为,对一个地区而言, 创新能力是对该地区知识和技术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

范柏乃等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一直将创新知识和技术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综合能力。

本研究采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定义,其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一个地区把新知识转化成新产品、新服务以及新工艺的能力”。

2、相关理论

(1)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Technical Innovation Theory)的首次由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的《经济发展理论》系统的提出。"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the setting up of a new product in function),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结合。熊彼特认为创新能够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配置,通过发明新的组织流程和运行法师,生产出新的产品。

(2)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说中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认识最早源于熊彼特的观点。他认为创新的关键在于商业机会的发现和挖掘,而不仅仅在于新技术、组织、生产函数等要素的投入,因此他强调创新的最后决策人就是企业家。在知识资本的理论框架下,企业人力资本的研究扩展到企业内各个知识主体。智力资本的核心要素就是人力资本,是企业内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总和。

五、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考虑研究数据的可获取性、真实性与客观性,本文选取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及西藏之外的30个省份2010年至2019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研究变量与操作化

(1)解释变量:

政府科技投入,本文用地方财政科技技术支出衡量;政府教育投入,用地方财政教育支出衡量。

(2)被解释变量:区域创新能力

根据研究内容与对象的不同,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不同学者有不同的选取,通常采用专利申请书、专利授权数、发表科技论文数等指标,为了更全面、客观的衡量区域创新能力,本文采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的“知识创造”这一项来衡量区域创新能力,该指标是对专利、科技论文等的综合测量值。

(3)控制变量:

考虑到影响政府科技投入驱动技术创新的因素较多,为提高模型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在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在其中加入了相关控制变量:城镇化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产业结构。

六、实证分析与检验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选取样本的数据分布,本文首先对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回归发现,一共有299个样本参与了回归分析,模型的F值(7,291)=76.56,P值=(Prob>F)=0.0000,说明模型在整体上是非常显著的;模型的可决系数R2=0.648,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

政府科技投入的的系数为0.0913,在0.00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政府科技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地区的创新水平增加0.0913个单位,说明增加政府的科技投入有助于提高地区的创新水平。

政府教育投入的系数为-0.00321,但无法通过显著性水平,说明,政府教育投入并不能显著提高地区的创新水平;但是,政府科技投入与政府教育投入的交互项在0.001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0229,说明政府科技投入与政府教育投入对于地区的创新水平具有较弱的相互抑制的作用;

除外,可以发现对外开放程度与产业结构也有助于提高地区的创新水平,其余因素不具有显著性影响。

七、区域的异质性检验

为了检验政府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否存在地区差异性,分别对东、中、西部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具体如表4所示。

通过三个地区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政府科技投入与政府教育投入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创新水平影响不同,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在东部地区,政府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的与全国的样本估计是较为一致的。都同样表现为政府科技投入可以显著提高地区的创新水平,教育投入则不显著,二者的交互项对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此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的因素还包括对外开放水平、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科技投入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效应可能是因为其良好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区域创新能力得以提升的必要条件。在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内的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市场化水平较高,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降低生产交易成本而提高创新水平,再者,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较高,能够更好的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优化也能促进生产要素从低效率生产部门向高效率生产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创新水平。可以在东部地区由于其创新环境较为优越的,因此,政府科技投入能够较为有效的转化为创新能力。

但是,在东部地区,教育投入并不能显著的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这可能是由于,教育投入与创新水平是非线性的关系而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已经比较高了,那么教育投入对于该地区的创新水平的提高影响就十分有限,因而影响不显著。

与东部地区不同,中部地区的政府科技投入、交互项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反而是政府教育投入与其有显著关系,且为负相关,教育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区域创新能力下降0.0133個单位,即出现了所谓的“人才过剩”的现象。对外开放水平则可以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科技投入在中部地区不具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产业结构没有转型优化等原因从而导致了政府科技投入的无效率。

政府教育投入甚至在中部地区出现较弱的负向效应,可能是与中部地区教育的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有关;例如没有对教育的发展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又或者是因为该地区的人才流失,因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培养的高质量人才流失,也可能最终不利于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

在西部地区,政府科技投入、政府教育投入以及二者的交互项均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关系。政府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能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政府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则有相互抑制的作用;对外开放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产业结构处于较低级形态,对外开放程度也有限,创新环境较为一般。

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创新环境是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但这也意味着西部地区具备更多的创新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可能因为技术溢出效应,在科技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可以吸收和孵化其他区域的前沿技术,那么即便西部地区的创新环境较差,政府科技投入依旧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样,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较低,那么教育资源的投入是可以有效的提升创新水平。

通过四个模型的比较之后可以发现,与全国性样本估计不同,部分因素在某些地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其他地区可能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这需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分别对三个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政府科技投入在东部与西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在中部不具有显著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科技投入在创新环境较好和较差的情况之下是有显著效果的,东部地区是因为其良好的资源禀赋,科技投入资源能够与创新机制相结合而促进地区的创新水平;西部地区由于其创新水平低,发展空间大,那么在资源注入的情况也是可以显著的提升去创新水平;但资源禀赋处于中间位置的中部地区,仅依靠政府科技资源而提升创新水平的空间已经很小了,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条件跟不上技术创新的发展,那么政府科技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就很有限。

政府教育投入在东部地区不具有显著影响,在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而在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这可能与不同的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有关,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与该地区的创新环境的匹配程度可能会是影响政府教育投入有效性的重要原因。

八、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政府科技投入与政府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

总体上,政府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的显著作用,政府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无显著影响,政府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与政府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存在较弱的相互抑制的关系。

政府科技投入与政府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政府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无显著影响,政府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与政府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存在较弱的相互抑制的关系;中部地区,政府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无显著作用,政府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其交互项无显著作用;西部地区,政府科技投入与政府教育投入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与政府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存在较弱的相互抑制的关系,这也是与常识较为相悖的地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过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对外开放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统筹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

本文虽然探讨了政府科技投入与政府教育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区域的异质性,但是并不能很好的解释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区域的异质性,需要进一步探讨教育投入是通过哪些途径影响科技创新,以及找到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临界点,以便更好提高资源投入效率,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升入研究探讨的,也是本文所不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1] 唐炎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2001年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02):37-43.

[2] 吕可文,李晓飞,赵黎晨.中部六省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7(02):99-106.

[3] 易平涛,李伟伟,郭亚军.基于指标特征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实证[J].科研管理,2016,37(S1):371-378.

[4] 惠宁,马微,刘鑫鑫.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地区差异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2):51-70.

[5] 王志祥,龚新蜀.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与实证检验[J].软科学,2019,33(11):125-130.

[6] 刘琼,郭俊华.科技公共服务效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09-116.

[7] 刘俊杰,刘家铭.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全国30省市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7(05):18-23.

[8] 熊维勤.税收和补贴政策对R&D效率和规模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05):698-706.

[9] 王俊.R&D补贴对企业R&D投入及创新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09):1368-1374.

[10] 李健,付军明,卫平.FDI溢出、人力资本门槛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01):10-18.

[11] 王秀婷,赵玉林.政府R&D资助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省际差异及原因分析[J].财会月刊,2018(02):148-154.

[12] 于姣姣. 财政科技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0.

[13] Stem S,Porter M E,Furman J L,"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R].Nationak Bureau of Econ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7876:Cambridge,MA.2000

[14] 甄峰,黄朝永,罗守贵.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0(06):5-8.

[15] 范柏乃,单世涛,陆长生.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06):663-668.

[16]曹坤,周学仁,王轶.财政科技支出是否有助于技术创新:一个实证检验[J].经济与管理究,2016,37(04):102-108.

[17]熊璞,李超民.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差異的新解释——基于高等教育集聚的视角[J/OL].管理现代化,2021(06):42-48[2021-12-21].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综述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差异性研究及其原因
中国农村住房状况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