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老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3-08-07 07:35李炼沈婕沈树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5期
关键词:氟尿嘧啶单药标志物

李炼 沈婕 沈树娜

(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海南 儋州 571700)

子宫内膜癌(EC)是一种在发达国家流行的恶性妇科疾病〔1〕。据估计,仅2018年美国就有约63 230例女性被诊断为EC,11 350例女性死于该恶性肿瘤〔2〕。EC主要发生在绝经后,约45%的病例诊断为65岁及以上的患者〔3~6〕。随着人口老龄化,EC的发病率以每年1.3%的比例增加〔7〕。氟尿嘧啶是一种氟嘧啶类似物,其抗癌活性的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活性和DNA合成,并通过将其代谢物直接结合到癌细胞的DNA和RNA中进行修复〔8,9〕。氟尿嘧啶广泛用于单独或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治疗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10〕。有研究表明,氟尿嘧啶的抗癌效果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11〕。不幸的是,对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也显著增加,从而对患者产生了不可接受的毒性。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理想的策略是将氟尿嘧啶与其他机制不同的抗癌药物联合使用。顺铂属于金属络合物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影响细胞RNA的形成,进而阻断蛋白质合成,其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对多种肿瘤均有效。但是顺铂的副作用较多,较大剂量的给药容易引起肾小管伤害,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12〕。但一项研究显示,大多数患者在1年内发现了顺铂耐药,这意味着肿瘤的化疗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13〕。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化疗敏感性,这是人们长期以来探索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收集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122例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早期EC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药组(顺铂单独治疗)和联合组(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各61例。单药组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为(65.9±4.7)岁,病程(18.1±9.1)个月。联合组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为(66.5±5.0)岁,病程(19.5±8.2)个月。单药组与联合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①年龄≥60岁;②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样高分化腺癌;③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受累子宫肌层<1/2且无子宫外病变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1.3排除标准 ①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者;②患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紊乱或传染病的患者;③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④神经功能异常患者。

1.4评价标准

1.4.1临床疗效 完全缓解(CR):病变消失,子宫内膜腺体萎缩,间质蜕膜反应;部分缓解(PR):有增生性子宫内膜残留,无非典型细胞残留;病情稳定(SD):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治疗前一致;进展性疾病(PD):肌层浸润加深或出现转移。客观反应率(ORR)=(CR+PR)/总病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病例总数×100%。

1.4.2肿瘤标志物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CA)199、CA125进行评估。

1.4.3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4、IL-8水平。

1.4.4生活质量 使用癌症综合治疗功能评估(FACT-G)评估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价方向包括生理状况(PWB;得分范围0~28分)、社会状况(SWB;评分范围0~28分)、情感状况(EWB;得分范围0~24分)、功能状况(FWB;得分范围0~28分),总得分0~108分。该分数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比。

1.4.5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失眠、头痛、腹泻、脱发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单药组CR 27例、PR 21例、SD 5例、PD 8例、ORR 78.69%(48/61)、DCR 86.89%(53/61)。联合组CR 39例、PR 18例、SD 3例、PD 1例、ORR 93.44%(57/61)、DCR 98.36%(60/61)。联合组CR例数多于单药组,ORR及DCR均高于单药组,有统计学差异(χ2=8.357、5.536、5.878,P=0.039、0.019、0.015)。

2.2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EGF、CA199及CA125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2.3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8、IL-4及IL-6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4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由表3可见,两组治疗前PWB、SWB、EWB、FWB及总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WB、SWB、EWB、FWB及总得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2.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84% vs 11.48%,胃肠道反应3 vs 4例,失眠2 vs 2例,头痛1 vs 1例〕低于单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χ2=0.086,P=0.769)。

3 讨 论

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过度接触无拮抗雌激素,如初潮早、绝经晚、不育、不孕或排卵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服用他莫西芬治疗〔14,15〕。自2008年以来,随着对宫颈癌的广泛筛查,在中国,EC的发病率已超过宫颈癌,并在发达城市的妇科癌中排名第一〔15〕。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EC治疗的主要手段。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标准手术方案是全子宫切除和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检查〔16〕。然而,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年轻患者的生育能力及晚期高复发率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在老年妇女中,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可能需要更多的多学科方法。化疗的目的分为三种:术后辅助化疗、不能手术癌症的初期治疗和复发性癌症的治疗〔17〕。近年来,紫杉醇加卡铂治疗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一种毒性较低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氟尿嘧啶加顺铂治疗仍是这些患者的重要治疗策略〔18〕。刘艺芳等〔19〕对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耐药性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纳入了10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结果表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耐药性子宫内膜癌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少。Rotmensch等〔20〕探究了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宫颈转移性和复发性鳞状细胞癌的效果,他们对24例复发和转移性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顺铂和持续输注氟尿嘧啶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顺铂联合持续输注氟尿嘧啶对复发或转移性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具有协同作用,临床效果更好。有研究表明,与其他联合用药相比,顺铂联合氟尿嘧啶药物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它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肺功能较差或接近肺功能的患者〔21〕。本研究中发现,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可以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完全缓解,更少的患者发生进展性疾病。在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水平方面,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方案表现的效果也明显好于顺铂单独治疗,同时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没有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氟尿嘧啶单药标志物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用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蔷薇红核植物抑菌液治疗跖疣的疗效观察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