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调查及盆底形态学

2023-08-07 07:36吴雪辉刘海凤李薇孟侠刘金华王静依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5期
关键词:形态学盆底患病率

吴雪辉 刘海凤 李薇 孟侠 刘金华 王静依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妇产科,四川 成都 610057)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缺陷及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和粪便失禁等〔1〕。目前认为,PFD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女性PFD患病人数逐年增加〔2〕。PFD可对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当前有研究探讨了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女性PFD的发生情况,但不同研究PFD诊断标准不同,其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危险因素也有一定差异〔3,4〕,分析当地女性PFD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高大众对女性PFD的认知,对于PFD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PFD的临床干预主要是根据患者解剖学结构的缺陷进行手术修复以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在术前进行盆底形态学的研究对于PFD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5,6〕。本研究对社区老年女性患者进行PDF的调查,并采用会阴部超声对盆底形态学观察及诊断,旨在为PFD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进行“两癌”免费筛查的老年妇女16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②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理解问卷调查内容并自愿配合填写调查问卷;③自愿接受会阴部超声检查;④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问卷调查或超声检查结果不全者;②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其他疾病导致无法完成调查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对妇女一般情况及盆底功能情况进行调查,其中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民族、职业、学历、体质量指数(BMI)、生育情况(首次怀孕时间、孕次、产次、妊娠方式)、疾病史和盆底手术情况等;盆底功能障碍评价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量表简易问卷(PFDI-20)〔7〕进行调查,该量表涉及受试者近3个月的膀胱、肠道及盆腔症状,分为盆腔器官脱垂障碍问卷、排便功能障碍问卷、泌尿功能障碍问卷3个部分共20个条目,程度采用无症状、轻度症状无影响、轻度症状有影响、中度症状、重度症状,分别给予0、1、2、3、4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盆底形态学观察:采用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及腹部容积探头进行测定,检查前排空膀胱、直肠,取仰卧位,将超声探头放在会阴部及阴道口进行盆底检查,在正中矢状切面下测定参数,主要包括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BSD)、膀胱后角(RVA)及尿道倾斜角(α)的角度,计算尿道旋转角度(ROT)及膀胱颈移动度(BND);测量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子宫下缘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C-VD);测定肛提肌裂孔面积。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2 结 果

2.1入组受试者PFD发生情况 120例(74.07%)出现PFD症状,其中下尿道症状95例(58.64%),下消化道症状78例(48.15%),下生殖道症状50例(30.86%)。常见症状:经常咳嗽、打喷嚏或大小产生漏尿58例(35.80%),便秘55例(33.95%),尿频50例(30.86%),与排尿急迫相关的漏尿41例(25.31%),经常少量漏尿32例(19.75%),无法排尽大便28例(17.28%),经常膀胱排尿不尽25例(15.43%),经常感到盆腔坠胀25例(15.43%),经常体验到下腹压迫感24例(14.81%),经常排便急迫,不得不奔向卫生间去排便22例(13.58%)。

2.2老年妇女PFD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BMI、首次分娩方式、分娩次数及是否患有萎缩性阴道炎与PFD发生有关(P<0.05)。见表1。

表1 老年妇女PFD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

2.3老年妇女PFD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有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BMI、分娩次数、首次分娩方式和萎缩性阴道炎纳入主效应模型,是老年女性PF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老年妇女PFD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2.4PFD组及非PFD组盆底形态学差异 PFD组Valsalva状态RVA、肛提肌裂孔面积及ROT、BND明显高于非PFD组(P<0.05)。见表3。

表3 PFD组及非PFD组盆底参数比较

3 讨 论

绝经期后是女性PFD的高发时期,目前认为与雌激素缺乏导致泌尿道萎缩等相关〔8〕。当前对于老年PFD发生率有部分研究报道,但因地域不同、筛查方式不同,PFD检出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国内对北京社区40~70岁女性进行调查发现PFD患病率为65.24%〔9〕;另一项研究认为,更年期女性PFD发生与年龄相关,其中>65岁女性患病率约为75.00%〔10〕;但国外开展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报道60~79岁女性患病率为39%,>80岁患病率约为50%〔11〕,本研究入组受试者患病率为74.07%,与前者研究〔9,10〕结论类似,与后者研究〔11〕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为不同地域对于PFD的评估方法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选用PFDI-20问卷进行评估,能从器官脱垂、排便、排尿等方面进行分析,较为全面、严格,因此PFD的检出率也较高〔12〕。在PFD各类条目中,本研究泌尿功能障碍相关条目患病率最多,这一结果与既往国内开展的调查类似〔13,14〕,分析可能为老年患者受到雌激素缺乏及泌尿道萎缩改变更为明显有关。

目前认为,女性PFD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为PFD的预防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15〕。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女性患者PFD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BMI、分娩次数、首次分娩方式、萎缩性阴道炎等。肥胖可导致身体重量向下挤压导致腹腔压力增加,长期肥胖状态可造成骨盆肌肉、神经及结构受到牵拉作用,导致漏尿、便秘等症状发生,既往开展的肥胖与盆腔器官脱垂的研究显示,与BMI正常女性相比,超重及肥胖女性更易出现盆腔器官脱垂〔16,17〕。分娩次数增加及阴道分娩是影响PFD发生的危险因素,妊娠可诱发盆底肌群、结缔组织、生殖道的改变〔18〕,研究表明,妊娠期间也可出现盆腔组织胶原蛋白含量降低及平滑肌分离的现象,这些均为盆底功能发生改变的标志〔19〕;分娩可导致神经损伤、肌肉撕脱、结缔组织破裂等盆底功能受损表现,且分娩次数越多可能损伤越大;在分娩方式中,目前认为与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方式对于盆底肌群的损伤更大,因此PFD的发生风险更高〔20〕;但也有研究认为,阴道分娩对于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是暂时的,产后6年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女性PF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1〕。萎缩性阴道炎是一种与雌激素相关的疾病,本研究中萎缩性阴道炎女性PFD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其雌激素变化更大有关。基于上述危险因素,临床PFD防控方面,需从健康宣教方面入手,完善社区医疗体系,加强对女性躯体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高女性对PFD的认知及这些风险因素的认知,对于存在较大风险的女性,推动女性就诊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当前对于PFD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尽可能恢复缺陷功能,但传统实验室检查及物理检查难以准确评估障碍类型及部位。盆底超声成像是一种全新的盆底诊断模式,在二维及三维超声基础上可清晰地观察盆底器官结构及相互作用关系,明确结构及功能变化,从而从形态学及功能学角度对PFD进行全面评价〔22,23〕。在盆底肌肉中,提肛肌的形态学改变及功能异常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超声可较好地观察提肛肌裂孔及耻骨直肠肌功能,有较好的重复性〔24,25〕。本研究结果提示盆底形态学功能的变化可反映患者盆底功能变化,会阴部超声可对PFD结构及功能损伤进行评估,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老年女性PFD患病率较高,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其发生及发展,临床宜加强宣教,提高对PFD的预防意识;会阴部超声可有效评估PFD结构及功能损伤情况,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少,且盆底器官脱垂、排便、排尿功能障碍等类型影响因素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未对此进行单独分析,未来仍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对各类型功能障碍进行详细分析,为临床预防及诊断提供更为全面的指导。

猜你喜欢
形态学盆底患病率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