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2023-08-08 01:41刘大涛简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刘大涛 简敏

内容摘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作品占据一定数量,其中选录的寓言作品极具代表性和哲理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水平。寓言本身具有的寄寓性、趣味性、虚构性与现实性特殊的联系,以及其独特的艺术性都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本文从介绍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的选编情况入手,分析当今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寓言 寓言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寓言是一种历史久远的文学体裁,篇幅简短、形式独特。在《辞海》里,寓言被定义为:“寓言是文学作品题材的一种,是带有劝喻性和讽刺性的小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和无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中。”[1]显然,寓言是指为借用特殊的形象,运用多种手法,具有讽刺,劝诫等多种意味,寄寓各种生活哲理的虚构故事。在小学语文中,寓言所独有的文学形式、审美和社会价值,以及教育意义,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在梳理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的选编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在寓言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应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小学语文教材寓言的选编情况

自2019年秋学期开始,部编本教材在全国中小学通用。教材的统一对语文学科素养提出了要求,推进了语文教学理念的革新。

1.小学寓言选文分布情况

一年级有《乌鸦喝水》《咕咚》《小猴子下山》;二年级有《坐进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小马过河》;三年级有《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和河流》;四年级有《扁鹊治病》《纪昌学射》《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五年级有《自相矛盾》《田忌赛马》;六年级有《学奕》《两小儿辩日》。

2.小学寓言篇目分析

从上文可以看出,不同学段的寓言选文数量不同。相比较来看,中低段寓言选文数量较多,低学段寓言选文篇幅短小、明了简洁、容易理解,比如《乌鸦喝水》《小猴子下山》《小马过河》等寓言,文中主人公形象多为动物形象,故事中的形象机灵活泼,符合低学段儿童的心理接受能力。高学段寓言选文有所降低,选文注重思辨性,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如《两小儿辩日》和《自相矛盾》需要学生自主探究语言下的人物内心和思维过程,探究“矛盾”、“大小”“冷热”等概念,培养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低年级选编的寓言多为童话式寓言,简单易懂、情节完整、贴合儿童稚气,基本保留了寓言的特色,呈现出“童话式”的风格,这也更加贴合低学段学生的心理。兼顾文言于白话,如既有文言式的《守株待兔》、又有童话式的《陶罐和铁罐》,还有克雷洛夫式的诗体寓言《赤子和河流》,选文多样而经典。

先秦文化是我国文化的起源,其中先秦寓言有十篇,且都属于精读课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即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寓言故事,更希望学生能从中国传统寓言故事中吸收优秀文化。总体来看,寓言选文呈现出难度和哲理深度逐渐增加,高学段还增加文言寓言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奠基。

二.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现状

1.忽略学段差异,寓言教学固化

新课标中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各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有关“写作”方面,称谓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写话”到“习作”,且在“识字与写字”“阅读”等均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总体上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符合低学段儿童心理、思维和技能发展的规律。但目前小学寓言教学却以“寓意解读为主的故事体验”,辅以简单的角色分析和生字词的学习的方式。这样的寓言教学没有体现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差异,更无明显的渐进式上升的学习。

在目前的小学寓言教学中,教师依赖教材和教参的程度十分严重,寓言寓意的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确定都以教参为主,这就导致了“快餐式”教学的出现。教参中教学方式都极为相似,创新较少,无法考虑到具体的实际情况。缺乏教师本身的解读与思考,缺乏对教材和教参的再解读与再创造。

寓言其整体性较强前后关系联系紧密,适合从整体上把握。但一部分教师习惯给课文分段,将“分析一层,归纳一次”的教学方式照抄到寓言教学中,碎片化的寓言解读破坏了寓言故事的紧凑性与完整性,割裂了寓言自身多种审美感受,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寓言文本的深入感知,不利于学生习得知识的系统性。

2.课堂缺少语文性

“说教”过重,“语用”过轻。寓言类课文兼具寓意性与故事性的特点与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不谋而合。在寓言类课文中,教师往往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揭示寓言哲理的层面上,却忽视了寓言文本的语用价值。导致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的欠缺与技能的学习、积累与运用训练,将语文课弄成了思想品德课,失去了语文性。

在寓言课堂中,“角色扮演法”受到学生的喜爱,也是大部分教师倾向于采用的寓言教学方法,这说明了“角色扮演法”在寓言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花掉大量课堂时间去演绎,在结尾点明意后匆匆收场,或者简单抛出“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这种走过场式的提问简单粗暴,忽视了对故事的梳理与关键句的解读,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易出现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断层,将语文课上成演绎课,同样也缺乏语文性。

3.寓言阅读断层现象严重

目前,小学寓言教学中,教师对寓言文化的背景了解甚少,更无法用文化背景来对教材中的寓言进行分类,以及依次来做阅读推荐或布置思辨作业。停留在“寓言教寓言”上,少有教师将中国古代寓言创作背景纳入教学拓展內。如《列子》是道家的重要著作,选编入教材的经典篇目《两小儿辩日》一文体现出古人对日远日近的理性思考,与当时人们崇拜巫术,对自然现象迷信的社会风气形成对比,“孔子不能决”说明了思考问题的严谨性,但教学时少有教师深入挖掘选文的文化背景。经典寓言的流传总是多少有着改编与贴近时代的解读,这就要求寓言教学讲解课本时需对寓言文化背景进行一定了解,不然就会出现曾经的经典况味离学生越来越远。

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差,因此教师恰当的引导很有必要,但在实际课堂中少有教师能做到依据学情详细地制定阅读清单,并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寓言的阅读方法。例如学标中提到的《伊索寓言》,简单的推荐无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整本书的阅读也更缺乏,这就需要教师恰当的阅读引导,形成系统性阅读。

三.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

1.根据学段学情酌选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精炼,寓言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学目标的设置有很大关系,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心理发展也会产生影响。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为了能最大程度确保目标的合理有效,教师应在对课文、课表和各段的学期熟悉之后,再来思考如何进行教学。

新课标对各学段的“识字认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均做出了相关要求,每个学段都强调了“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朗读”的作用。课标中相邻学段有些要求虽然看起来相似,但其中隐藏着细微的差别,例如低学段阅读要讲好故事,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如《狐假虎威》中狐狸被抓时质问老虎“你敢吃我?”这句话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揣摩狐狸与老虎的心理;中学段则需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如《鹿角与鹿腿》,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验探讨究竟鹿腿和鹿角那个更重要;高学段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自相矛盾》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详细分析“不可陷之盾”和“无不陷之矛”的冲突对立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塑料制品运用的好与坏,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掌握学情方向,抓好故事主体。如课文《守株待兔》,在前文中,锄者白捡野兔后幻想天天都能捡到野兔导致田园荒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一句深刻地揭示了寓言的寓意但却不能与前文分层,品味该句应与前文相紧扣,即为前文的因导致后文的果。

2.合理利用教材、教参。

教材、教参内容是编者认为的“教”,而教师解读的“教”才是真正的“教”。

教师对教材应有正确的认识,教材的编排固然十分科学严谨,但也需要教师用心筛选加工,避免照本宣科的现象发生,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3]由于其思想并非与教材完全重合,甚至有些地方會产生较大的冲突,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集中讨论等多种渠道去解决问题。唯有经过考究的内容才能在教学实施中避免出现偏离教材本意的现象。

教师通过对寓言的全面解读与合理拓展,既能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的四大基本技能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也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哲理,为学生架起连接实践与哲理的桥梁。教师通过对寓言文本的合理拓展的过程,就是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也在隐形中向学生传达了寓言的阅读方法。例如《亡羊补牢》中“劝告”这一主题的延写。

“教参”应当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教学参考”,即为教学参考性工具。教参是教师在自主研读教材、解读文本、查阅相关典籍的基础上作为补充参照的资料,但不是绝对的依赖性教学资料。教参大多比较模式相近且较为笼统,没有呈现出寓言教学的特点,故而教师不能过于依赖教参,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段学情来定,对教参中的内容进行筛选、取舍和细化,提炼其中最具价值的信息,并与自身解读融合,确保课堂教学的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此外,教师不仅要根据各学段的学习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适当增加口语交际、自主阅读等,以此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3.课堂兼顾“寓言味”和“语文味”

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叙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4]如果我们把“灵魂”视为“寓言味”,那么“身体”则应是“语文味”,二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语文味”的含义是语文课堂应当兼顾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一方面要重视选文的文体特征、篇章结构、语文特点等语文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体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背景与文学内涵。总体上来说,既要立足寓言文体特点,还要帮助学生深入语言文字,掌握语文知识技能,领会寓言价值,传承文化。

朗读,是促进学生理解,感悟品味文章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能更好理解角色,了解角色的心理路程,达到朗读促进感悟的效果。在朗读时,可以筛选出一些用词精妙,最具讽刺意味的词句,进行品读,揣摩,寓意也就在读中领会。例如《狐狸和乌鸦》一文中,教师可以抓住狐狸与乌鸦对话的三句话来感受狐狸的狡猾。

寓言故事“言”“意”相伴相生,品味寓言需要抓住寓言中的矛盾,然后针对性地探究故事情节的走向,而情境再现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也能加深学生对寓言寓意的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但中低学段的儿童还处于思维发展的过渡期,不能快速转换故事的“虚”和“实”,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情境”,让学生尽快从虚构的故事中脱离,引导他们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去对比故事中的情节,去感受和理解故事中道理。例如,《陶罐和铁罐》一文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来两者各自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性质,再让他们将两者的结局进行对比,以及陶罐和铁罐各自性格的特点,或者对陶罐故事的续写,提出假设:如果有一天陶罐遇到铁罐的后代又会发生什么样的趣事。

由于语文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点,还是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因此,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寓言的语用价值不可轻易忽视,学生一方面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完整的故事,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仿写、续写,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想象力,更能够促进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学会辩证思维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例如《扁鹊治病》一文中的“讳疾忌医”;《坐进观天》一文中的“盲目自大”等。

4.适当拓展阅读,加强课堂内外联系

小学寓言篇目虽然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但其篇目是有限的,仅靠在课堂上寓言作品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定的课外阅读来辅助学生掌握寓言的文体特色,并对其他国家的寓言有一定了解,对世界优秀寓言进行品读,从而达到更长远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由于小学语文所选编的寓言,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教师应当注意寓言的比较阅读,凸显中西文化的差异,充分运用寓言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西方文化,理解自身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力。对比阅读是学习中西方文化的有效方法,例如《狮子与蚊子》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两文的比较,“蚊子”在战胜“狮子”后却被“蜘蛛”捕获;“螳螂”在捕获“蝉”后却不知“黄雀”在背后等。前则寓言揭示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后则寓言的寓意则是指目光短浅只想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两则寓言揭示的道理不同,但故事布局上两则巧妙的重合,对比阅读两则寓言可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感受中西寓言的不同。

寓言作为一种“形神兼备”的特殊文学,被编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除了其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外,还具有传递语文知识和道德教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健全其人格。在新课标中,给小学生推荐了一些古今寓言,作为课外读物。统编新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寓言单元“语文园地”也对古今中外寓言做了阅读推荐,可见课本上的寓言阅读是不够的。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往往实践不够落实,需要教师结合学情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以达到良好的课内外学习链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实现文本与实际生活的对话,拓展阅读的得当,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梁艳芳.寓言发展形态的嬗变研究[D].郑州大学.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12.

[3]单玉娇.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

[4]陈蒲清.世界寓言通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7.

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项目(项目编号:RWXY2022KY04)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