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深度改革与实践
——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2023-08-08 03:43王玉辉
高教学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思政考核改革

王玉辉

(青岛理工大学 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为深入贯彻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教育中“主渠道”“主战场”“主阵地”的作用,构建优质高效的高校讲学课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面向这一目标,首先需要从课堂改革入手,实现教学改革新突破。全力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一体化改革,势在必行。提炼“金课”,推进“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转变、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变”六大转变,全方位多角度开拓课堂教学的引领地位。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自动化、微电子技术和应用物理学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被评为2020 年青岛理工大学本科示范课程。经过两年的课程和课堂实践,得到若干经验和做法,并持续用于教学全程。现对成效进行总结和梳理,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

一 课堂改革途径

深入贯彻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2]。

(一)教学观念转变

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师观念,改变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转为教师作主导,促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问题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从在课堂上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既要准备课前学习资源,又要在课堂中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同时还需承担课后学习、巩固、提升的任务,最后还可以参与到教学效果评价中。

(二)全方位课程改革

真正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2]。构建有效支撑切实符合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设计支持课程目标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撰写基于工程教育的课程大纲和指导书,做到试卷命题与课程目标严格对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并书写分析报告,反馈至教学过程,实现“闭环式”课堂教学。

二 课堂改革内容

(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为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入手,进行优化设计。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授课为主,机械式将书本知识传递到学生脑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一个个的“预定”知识点讲解。而对学生的要求只是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即可。长此以往,机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固化。

为避免上述现象,打破一贯的照本宣科,一本教材讲到底的现状,数字电子技术的任课组教师开发了活页式教材,及时将前沿成果、现实案例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特点,教师选取了不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因需而设的教学安排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伴随信息化教育的大力推进,课题组开发了新形态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图1),2021 年11 月已出版。新形态教材的出现,突破了常规的纸质教材载体,将信息技术跃然纸上,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它不受篇幅和表现形式的束缚,学生通过手机或者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就能实现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的整合与衔接。

图1 新形态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改变一成不变、枯燥、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面向能力本位教育的先进教学方法,开展CDIO(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PBL(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等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和项目式等,将学生从课堂上的“观众”转变为“演员”,将课堂从教师的“一枝独秀”变成师生的“百花盛开”,通过“高级”教、学活动,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和能动性被充分挖掘。

(三)推进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教育需避免徒有其表,要真正落地,融入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大纲审核及教案评价中,实现100%课程有思政元素,100%课程有育人功能。

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全部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上,思政教育相对较少,长期以来造成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二者之间“你不搭我不理”的不良现状。教师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成为现今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组,围绕思政主题,在课程建设中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相协同。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因此难以用标准程序化的考核方法衡量。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润物却无声、育人而无痕,强拉硬扯迁入专业课教学,只能适得其反[3]。

1 教学队伍“思政”

课程思政的建设主导是教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思政教育推行的实践者。思政教育是否能见到实效,主要看教师的引领、带动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在思想中注入课程思政的观念,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政治水平,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第一责任人的关键作用。

为此,课程组定期开展专门针对课程思政的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讨论和学习的重点放在思政内容挖掘、思政教学方法等方面,群策群力,争取最大化开发思政要素。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专业成就等借助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渗透。

2 教学内容“思政”

“课程思政”的建设着力点在于如何“思政”。没有良好的“思政”育人功能,课堂教学就会没有方向。用若干具体的事例,如“芯片断供”、各类学科科技竞赛等实例。结合学院特色,远瞻微电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并对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多维思考,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比如5G 时代新模式的开启,“神威·太湖之光”全国产综合处理器等热点话题的插入,引导大学生将所获得的知识、思想、方法融合,具体见表1。

表1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四)信息化驱动教学改革

将优质慕课资源、学生自学、互动讨论、随堂测验和个性化指导等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可以利用诸如雨课堂、泛雅、智慧树等线上教学平台,再结合线下进行混合式教学,做到二者的互相融合,实现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层交融。突破学生日常学习中只能围绕教材、老师和教室三点转,实现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开放,形成课堂内、外同步联动,虚、实空间相互补充,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新形态。

1 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开展混合式教学

采用既有“线上”的网络教学形式,又有“线下”的课堂学习形式,“上、下”相互补充,协同开展教学。当然这两种形式不是简单粗暴的叠加,需要依据课程内容,审时度势、恰如其分地“实时”安排。线上模式,学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下进行。当然,在线上学习时,教师也要起到引领作用,推荐精华内容,提高课程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 实验教学环节穿插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技术是融合计算机仿真、人机交互对话、多媒体技术及传感技术等多门知识的交叉学科,虚拟仿真实验室是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实验模式。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特征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成为当今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一种趋势[4]。

虚拟仿真具有既可以降低设备成本、扩充实验内容,又可以灵活安排实验时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优点[5]。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验环节的虚拟仿真平台如图2 所示。这样的仿真设计环节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知识体系,提升了综合实践能力。

图2 虚拟仿真平台

(五)科学改进学业评价方式

试推全过程的学业评价,构建面向能力考核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改革期末“一卷定生死”的方式,推行新式全过程学业评价,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打破“一考定成绩”考核方式

进行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基于形成性评价理念,注重过程考核,重点强化能力考核。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包含期末考试、实验、线上教学、讨论、项目和作业等考核环节。严把各环节教学质量,且具有足够的区分度,不要流于形式。课程过程考核次数不少于4 次,期末考试成绩权重占比50%,期末考试成绩最低分在50 分及以上为及格。

2 推行“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

大多数高校里类似数字电子技术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考核方法都采用平时成绩加学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而平时成绩就由作业、考勤等环节组成,学生间的区分度很小。

为此,必须改变“一张卷子定生死”的考核现状。推行多形式、多阶段的考核方式。

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的切实需要,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可以相互结合。通过创新小论文、项目设计、阶段考核、完成态度、案例分析和随堂测验等方式,寻求开放性答案、创新式考试的这种非标准答案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正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破传统的高分却低能现象。原则上专业课程采取“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其目的是突出过程考核的重要性,从而使得课程的最终成绩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客观地体现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

三 结束语

教师是实行课堂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师的改革意识决定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节奏和进程。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抛弃老旧教育理念,推陈出新,用行动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的教育宗旨,加快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猜你喜欢
思政考核改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改革之路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改革备忘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