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辅助剧本创作初探

2023-08-08 01:08孔令晨
中国电影市场 2023年8期
关键词:剧本创作影视工具

孔令晨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各个行业的热门话题,影视行业也不例外。AI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影视行业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剧本创作, AI技术被广泛测试,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应用,比如利用对话生成技术编写剧本。

尽管AI技术的应用给影视行业带来了技术性的变革和巨大的创作潜力,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和风险,本文将探讨AI技术在剧本创作应用方面的利弊,并对AI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人类语言(又称自然语言)具有无处不在的歧义性、高度的抽象性、近乎无穷的语义组合性和持续的进化性,理解语言往往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推理等认知能力,这些都为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为其难以逾越的壁垒。但在2022年底,国外有公司推出全新的对话式通用人工智能工具,该人工智能工具表现出了非常卓越的语言理解、生成和知识推理能力,可以很好地理解用户意图,做到有效的多轮沟通,并且根据与用户的沟通生成内容完整、重点清晰、有概括、有逻辑、有条理的答案内容。与此同时,国内各大AI研发机构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追赶超越,在大语言模型(LLM)领域成长迅速。比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6月16日在上海发布了该所研制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紫东太初2. 0,相信很快我们就可以使用国内自主研发的AI创作工具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AI技术对剧本创作的影响,笔者和创作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文本测试,使用国外最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以下简称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多方位的创作尝试,希望通过这些尝试梳理出AI技术革命下影视创作面临的挑战与希望。

测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我们向人工智能工具提供一个主题和简短的故事开头,再加上几个简短的场景提示词,根据这些内容人工智能工具在几十秒钟内就能够生成一段完整的故事大纲。之后,使用同样的提示内容反复提交,人工智能工具还可以不重复地生成不同的故事内容。如果在选定的故事基础上逐渐丰富和细化用户要求、提问或指令,比如提出具体细节描述要求,人工智能工具就可以根据这些要求、提问或指令不断丰富故事情节、细节,逐渐生成从大纲到分场再到相对完整的剧本或小说。

通过第一阶段的测试,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工具可以明确完成指令目标,这个创作维度是它的设计能力,目前它已经能够基于一套逻辑来完成基本完整的设计。当然,人工智能工具在剧情设计能力上是比较粗浅和常规化的。但是,如果一个专业作者能够掌握提出指令的诀窍,学会如何更有效的人机互动,随着该作者提问水平的提高或者说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技巧的提高,人工智能工具所生成的内容就更能反映出它的智能程度,它也可以为该作者提供较高质量的创作内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提升人机沟通能力来提高AI技术的应用效率。

测试的第二阶段,我们向人工智能工具提出创作一个悬疑推理故事的指令,并且要求它模仿东野圭吾的风格。该阶段测试展示出惊奇的效果:人工智能工具不仅能够完整地输出一个富有起承转合、悬念迭出的故事文本,而且在许多地方确实具有了东野圭吾的标志性语言,至少在表现形式上部分体现了东野圭吾的风格。在这个指令任务中,人工智能工具通过结构类型、语言风格的模仿实现了具有个性化风格的创作,这个创作维度是风格能力。这是因为人工智能依托海量的数据优势,能够从一个作者所有的作品中提取其标志性的语法和内容要素,然后在大量预训练的大语言模型智能化解析之下,拼接出具有完整逻辑的文本内容。

测试的第三阶段,我们针对独创性的创作维度对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测试。文艺作品中的独创性和个体性表达才更能体现出作品的人文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因为有了独创性和个体性,艺术作品才有了灵魂。但是,在该阶段的测试中,人工智能工具完败。我们从各个角度进行测试,包括从科幻、神话、写实等类型,从爱情、亲情、牺牲、英雄主义等题材发出创作指令,最终发现人工智能工具所有生成的故事设计都是似曾相识的,都在模仿以往类似的作品。其实这也合理,毕竟大语言模型的预训练才不过数年,不仅需要海量的数据信息,更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输出一些看似新颖的内容。在独创性这个创作维度上来说,这是人类创作者独有的能力,毕竟现在的AI还没有“灵魂”。

测试的第四阶段,我们着重考量价值观在AI创作中的体现。人工智能工具因为在预训练中加入了各类限制与预设,所以,其生成内容较好的表现了人类社会共通的价值观,包括但不限于法律、道德、人伦等方面。但因为是国外开发的人工智能工具,所以无论我们用汉语还是英文进行提问,仍然可以从它的内容输出中看出它背后的英文逻辑和西方式价值观的倾向,这也和它背后的数据储备相关。所以,国内加快建立、完善中国自己的AI大模型系统至关重要。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这也是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必须牢牢把握的方向。

经过上述多维度的测试和实验,我们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它对影视创作者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内容生产的效率还是内容的逻辑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它目前和人类作者相比,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当我们把创作的复杂程度升高或者对于精确性有大量的要求,它会出现理解偏差和编辑紊乱的情况,因为现在的AI模型版本还是给普通需求的泛化型工具。下一阶段将会出现基于各主流AI大模型延伸出来的细分领域AI系统,将会出现针对影視行业进行全方位培育和训练的专业AI工具。其次,独创性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工智能极难超越的鸿沟,现阶段AI所有生成的内容是基于世界上已有的作品,从海量的数据中检索并经组合算法重建出来,它无法独创一部具有独立性和创新性的作品,因为它没有可依托的数据。但这一切都会因为迭代时间、个人能力、市场变化等因素发生变化。

作为影视从业者,我们将如何面对AI技术带来的挑战?将如何使用好AI这个工具辅助我们的创作?从历史经验来看,技术性、机械性越强的生产环节受人工智能的影响越大、越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降本增效始终是人类科技发展的方向。所以,在影视创作环节首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一定是低端创意设计者,现阶段无论是短片短剧的剧本创作,还是动画设计、原画设计以及后期制作中的特效、调色都已面临冲击。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做编剧或导演,非专业人士也可以使用便捷的工具为自己的创造力插上翅膀。大家比拼的将是谁的创意更高级,谁的灵魂更有趣,这在短视频平台上已经得到了印证。

作为职业编剧必须尽快提升与AI工具的人机互动能力,创作者与AI工具的关系不仅是战士与枪的关系,更要提升到合作伙伴的关系。二者的合作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作者给出基本创作思路,从主题到风格一步步进行细化,借助AI的海量数据价值,打开创作思路,通过这种方式来形成作品的独特性,从而树立作品之间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第二种形式是作者完成作品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由AI根据作者已完成的内容进行丰富或续写。比如写一个双线索的故事,作者完成一条故事线叙事, AI完成另一条故事线的叙事,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多线索叙事。在作者整体构想和独特风格的基础上利用AI工具创作产生人机互动,这是一种随机性创造,在艺术创作中,许多创作者都或多或少的追寻这种随机性带来的未知与神秘感。

相信在未来应用于剧本创作的AI和创作者的关系更倾向于一种共创关系。人工智能和编剧早期是一种提效、合作以及迭代成长的关系,但从长期发展来看,我们需要回答一个终极问题: AI创作是否能够取代人类的创意?目前从影视创作来说, AI无法成为作者,因为讲一个故事的本质功能和目的是对人性的探索,是让我们不断发现和理解人之本性,一部部文学作品、电影作品的创作,其本质上就是一次次的人性实验,是人类创造给自己的精神产品。怜悯、害怕、依恋、忧虑、快乐等人性的特征,既是人的弱点也是优点,这些共同构成了人类天性与特性,这些天性与特性也成为影视、文学等艺术创作的基石。AI技术在文本创作方面从本质上说不可能替代人类,但是它会成为我们极其重要的助手和伙伴。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影视工具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田汉南国社时期剧本创作论
“巧用”工具
影视风起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