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随《狂飙》走红的旅游宝地

2023-08-09 11:05王丽
中华瑰宝 2023年8期
关键词:肠粉狂飙台山

王丽

广东江门是著名的侨乡,老街、骑楼、碉楼等既有令人怀念的年代感,又充满烟火气息。

随着扫黑剧《狂飙》的热播,该片取景地广东江门迎来大批游客,这座素有“天然摄影棚”之称的宝藏城市再也藏不住了。

三十三墟:百年老街上的骑楼与美食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别称“中国侨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它东邻珠海、中山,西连阳江、云浮,北接佛山,南濒大海,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地之一。

来到江门,自然要去《狂飙》剧中的“旧厂街”打卡,它的取景地在三十三墟。“墟”是南方对集市的称呼,有时也会写为“圩”。三十三墟这个名称,源于江门水埠头三十三阶的青石板梯。石板梯建于清光绪年间,两侧商铺林立,见证了江门城区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三十三墟古街上有历史悠久的骑楼,斑驳的墙面,外露的电表箱、电线,还有骑小摩托的男女……这一切都流露出浓郁的年代感。

骑楼是一种上楼下廊式的临街建筑,前铺后宅、下铺上宅,商住合一。骑楼的浮雕、罗马柱、园拱形窗等,融合了中国和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它的别称是“有脚骑楼”,因楼外建有跨人行道的敞开式走廊,两根长立柱又像人的双腿“骑”在路边而得名。

在三十三墟的街边,每一幢骑楼的外廊相互连接,形成了让大家自由步行的长廊,既防晒又防雨。

江门是广东较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全地区有近400万侨胞。自20世纪20年代起,不少在海外拼搏的江门华侨回乡投资或生活,当地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这些骑楼既保留了岭南旧式吊脚楼的风格,也借鉴了欧式建筑的特点,在国内独树一帜。

《狂飙》剧中反面人物高启强的小灵通店、街角的越南咖啡、孟钰偶遇警察安欣的牛山公园等,都是游客喜欢的打卡地。

逛街累了,在品味当地风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歇歇脚。三十三墟有一家开了40年的肠粉店,老板制作的肠粉鲜香嫩滑,令人赞不绝口。肠粉是广东的传统小吃,据说源于唐代。其主料是米浆、猪肉、虾仁、青菜、鸡蛋、鱿鱼丝、菜脯粒。老板在蒸熟的米粉皮上放好馅料,卷成猪肠形,置于盘中之后,再淋上调好的酱汁,一份粤式肠粉就可以吃了。江门肠粉的价格很便宜,满满一碗不超过8块钱。难怪《狂飙》里安欣和同事们喜欢到街边吃肠粉呢!

除了《狂飙》中经常出现的肠粉、猪脚面、新会陈皮之外,江门这座小城还有古井烧鹅、荷塘鱼饼、五味鹅等美食,游客来了都可以品尝。

赤坎古镇:岭南风情西洋景

赤坎是开平市下辖的古镇,旧时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600多座骑楼沿潭江而建,金铺、烧鹅店、洋布洋服店、杂货店等商铺一应俱全。

这里也是《狂飙》的取景地之一,剧中高启强做鱼贩的地方正是赤坎菜市场。高启强骑着小摩托穿梭于古朴的街巷,那些市井味十足的镜头也是在赤坎取的景。

赤坎镇及其辖内村落总面积6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万人,却拥有7.2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小镇形成于清顺治年间,其兴旺繁荣则缘于近代华侨经济的崛起。

当年赤坎镇有关氏和司徒氏两大家族,他们同居一岛的南北两边,曾为了土地而争斗了几个世纪。后来因为华侨思想的影响,开始合作,良性竞争,共同促进了古镇的繁荣。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不少赤坎人到国外谋生,司徒氏和关氏的族人也不例外。这些华侨在欧美国家饱受歧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先进。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家乡也可以发展繁荣。于是,在国外取得一些成就的华侨纷纷回乡投资建设。他们发展教育,兴办企业,融合西方建筑风格盖起了一幢幢骑楼和碉楼。

与骑楼一样,碉楼也是广府特色建筑,后者集防卫和居住于一体,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多层塔楼式民居,具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建筑风格。

时至今日,赤坎镇还完好保留着600多座骑楼,与享誉国际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一样吸引了多方游客。

在华侨“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赤坎两大家族于1925年和1931年先后在家乡兴建了司徒氏图书馆、关族图书馆。两座中西合璧式图书馆大楼,各自装置有从美国、德国进口的大钟。洪亮的钟声每天从钟楼发出,近百年如一日,宣示着两大家族的责任与荣光。

图书馆建成后,成为海外华侨回乡的聚会俱乐部,馆藏的图书面向社会开放,还定期举办英语等各种培训班,为即将出洋谋生的乡党服务。

1936年,由两族合力兴建的开平第一县立中学,极大地推动了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红楼作为近代华侨文化遗存被完好保存下来。

赤坎有满街的故事,这个洋味与乡土味交织的小镇,到处都折射出华侨文化与爱国文化。

今天的赤坎,已经褪去昔日作为开平乃至周边几县商业中心的光环,但那些骑楼立柱和楼面上模糊斑驳的招牌、铺匾、堂号,还是很容易将人们拉回过去繁华的年代。

赤坎的民风淳朴,没有别的商业化古镇那种喧嚣叫卖声,店主和善的笑脸却像阳光一样明媚。富有特色的小吃—豆腐角、鸭粥和龟苓膏等,使游客在领略古镇深厚底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小镇简朴生活的韵味。

台山:梅家大院与上下川岛

位于江门台山市的梅家大院,于1931年由當地华侨创建。其规模宏大,装饰精微,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狂飙》剧中高启强的弟弟高启盛中枪后,抱着警察李响一起坠楼的拍摄场景,就在台山的梅家大院。

台山当地华侨多,他们在家乡兴建的骑楼也多。走进台山骑楼林立的街墟,时光仿佛倒退了百年,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走进台山市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浓郁的岭南气息扑面而来。传统的骑楼、绚丽的彩色玻璃、传统与西式相映的立柱雕花,还有楼柱上那些百年老店的招牌,都在无声述说着台山往日的繁盛。

时至今日,台山尚有保存完整且比较集中的“侨墟”13处,如台城镇圆山圩、水步镇冈宁圩、四九镇五十圩、端芬镇上泽圩等。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汀江圩,也就是梅家大院,这处规模庞大、围成长方形的骑楼街墟曾在电影《让子弹飞》中惊艳出场。

梅家大院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大同河畔,在其兴起之前,大同河北岸就有一座大同墟,逢农历一、三、六、八日开墟。每逢墟日,人来人往,交易繁忙。后来,大同墟阮姓排挤其他商户,逐渐操纵了墟政管理及商务活动,异姓商户纷纷迁出。为了与大同墟相抗衡,从1931年起,当地梅、丘、曹、江等10余姓海内外乡亲共同集资,兴建了汀江墟(圩)。因梅姓股东占到一半以上,才有了“梅家大院”之称。

梅家大院拥有108幢二至三层带外廊的建筑,鳞次栉比,呈长方形整齐排列。中间还有面积广大的专供商贩摆卖商品的市场空地,宛若一座小方城。因这里交通便利,当年曾是繁盛一时的墟集,经营米、油、盐、糖果、烟酒、山货、洋杂货的,开茶楼、饭庄、珠宝行、理发店、轿馆的……样样齐全。

梅家大院108幢楼房的建筑风格,参照了当时业主侨居国家的特色,又融入了本地传统建筑艺术,堪称“骑楼博物馆”。屋顶多是中国传统的硬山顶、砖墙瓦顶,但门面及窗户、阳台等却是希腊式、罗马式、西班牙式等建筑风格。墙上还有西方建筑中常见的山花装饰,多呈长方形、三角形、圆孔形、曲线形,有的还有各种灰塑图案,十分精美,极具建筑艺术价值。

如今在梅家大院的骑楼外墙上,还可以看到“荣兴堂”“德信号”“昌广号”等银号的名字,给人以历史触手可及之感。

沿端芬镇的交通要道台海公路前行,不时可见村落中一座座古碉楼和百年洋房点缀在大片稻田间,美不胜收。

台山不光有人文景观,也拥有迷人的海景。素有“南海碧波出芙蓉”之称的上川岛就在台山境内,12座小岛众星拱月般环绕着主岛。上川岛和下川岛气候宜人,风景绝佳,因地理纬度和旅游资源近似美国夏威夷,被誉为“东方夏威夷”。两座海岛上椰树成林,海面碧波荡漾,水清沙幼,还盛产各类海鲜。

江门不愧是一处宝藏旅游地,既有成规模的百年骑楼、斑驳的老街、接地气的美味小吃,也有美丽的海景和说不尽的故事,难怪被称为“天然摄影棚”。

猜你喜欢
肠粉狂飙台山
条 件
那碗肠粉
口碑炸裂!早造超90%的客户盈利,这家品牌苗在台山养虾圈一夜爆火
剑气凛冽起狂飙
台山都斛镇党建引领赋能科技兴农
八台山独秀峰
吃一碗最“正”的肠粉
狂飙突进的青春之歌
35元/尾却还是一苗难求!台山养殖面积锐减80%,这个品种还有未来吗?
波士顿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