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剧音乐在电影《秦娘美》中的映射及其艺术价值探析

2023-08-09 05:34舒然
电影评介 2023年9期
关键词:侗族旋律情感

舒然

一、黔剧和《秦娘美》背景梗概

(一)黔剧及其音乐

黔剧,原称文琴戏,亦称贵州弹词、文琴、贵州扬琴,是贵州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贵阳、遵义、安顺、毕节以及黔西南等地区。[1]黔剧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吸收了不同地区的戏曲艺术元素,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表现手法。

黔剧曲调丰富多彩,表演形式多样,主要由唱、念、做、打四个板块组成,其中唱腔以“老腔”“二黄”“三黄”“苗腔”为主要代表,念白以滑稽和幽默为主,做功则主要为了表现角色的动作和情感,而打击乐器则为戏剧节奏的主要支撑。黔剧主题广泛,涵盖了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现实生活等各方面,深刻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黔剧的特色之一是声调特别高亢,配以激昂的音乐和动作表演,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黔剧的剧目内容体现在黔剧的表演形式上,舞台设计简单大方,服装华丽绚烂,化妆色彩鲜艳,演员身段各异,而且有许多特殊的表演技巧和动作。目前,黔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贵州省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加强对黔剧的扶持和保护,以推动该剧种的发展和传承。

(二)黔剧电影《秦娘美》

《秦娘美》是一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60年摄制的黑白戏曲片,导演是孙瑜,改编自梁少华、梁耀庭的原著。《秦娘美》被称赞为“三新”演出团——即:剧种新、剧目新、演员新。[2]该剧根据侗族民间传说改编,讲述了侗族姑娘秦娘美与邻村青年珠郎相爱,但他们受封建制度的压迫不能按照内心的想法自由生活而反抗的故事。在逼嫁的前夕,秦娘美與珠郎逃到一个叫七百贯洞的地方。在那里,地主银宜一直试图调戏利诱秦娘美,但都被她拒绝。银宜为了达到目的,勾结款首蛮松将珠郎刺死,并反诬珠郎是私通下河人的奸细。秦娘美得知消息后,焦急不安,而银宜为了掩盖真相,派人监视她的行动。后来,秦娘美在万分痛苦中找到了珠郎的尸骨,并设法将银宜诱骗到鼓楼上,将其击毙,最终为珠郎报了血仇,除去了地方的大害。

《秦娘美》的剧情背景和拍摄地点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的古州镇,这是一部以侗族文化为背景的戏曲电影,该电影通过独特的音乐和表演风格,向观众展示了黔剧独特的魅力。这部电影具有浓郁的侗族文化特色,充满了侗族的歌舞和民俗风情。同时,电影也反映了当时侗族社会的一些封建传统和社会问题,以及人民对于自由、平等、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三)研究意义和目的

黔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娘美》这部电影中,黔剧音乐的运用和表现也是一大亮点,这为研究黔剧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及其艺术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本文通过研究电影《秦娘美》中的黔剧音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黔剧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同时也可以探究黔剧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价值和艺术意义,为广大观众提供更深入的文化体验和艺术鉴赏机会,同时也为电影制作人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运用黔剧音乐和其他传统文化元素来丰富电影的内涵和表现方式。

二、黔剧音乐的特点和演奏形式

黔剧音乐是贵州黔剧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然、豪迈、热情、雄浑是黔剧音乐最鲜明的特点。它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黔剧音乐是贵州省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推崇。通过深入了解黔剧音乐的特点和演奏形式,可以为进一步探讨其在《秦娘美》电影中的作用和价值提供基础和思路。

(一)黔剧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1.声腔丰富多彩

黔剧音乐的旋律特色是其鲜明标志之一。黔剧音乐的旋律极其丰富多彩,强调音调的变化和转折,通过不同的音高、音程和音符的运用,传达出不同情感和表现方式。常常由抒情、舒缓的部分转变为高亢、激烈的部分,充分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让人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和表现力。其旋律独特,有时充满神秘和超自然的气息,有时又热情奔放、豪放不羁。例如,常用的“切”和“滑”音,可以凸显音乐的转折并渲染情感,使音乐更加生动了。

黔剧音乐不仅体现了音乐的基本特征,还融入了民族音乐的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元素,使其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文化色彩。黔剧音乐在演奏中常常使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多种乐器,通过不同乐器的组合和运用,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例如,悠扬的箫声可以表达出山清水秀的景色,板胡独奏可以表现出英雄豪情,鼓点可以凸显出战斗的激烈和紧张。

2.节奏明快有力

黔剧音乐的曲调和节奏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黔剧音乐的节奏感极强,节奏鲜明明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节奏鲜明,表现出了强烈的力度感和情感张力。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们需要有较好的节奏感和掌握能力,才能准确表现出黔剧音乐的独特魅力。

黔剧曲调高亢、热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它的节奏明快、有力,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会使人不自觉地跟着拍子节奏舞动。黔剧始终承载着贵州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贴近现实生活,倾注着对人性的关怀,饱含强烈的艺术吸引力。[3]

(二)黔剧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演奏技巧

在黔剧中,音乐旋律的变化与情节的起伏相呼应,强化了舞台气氛,使观众更容易投入到戏剧情节之中。

1.演奏技巧

黔剧音乐的乐器包括梆笛、板鼓、铙钹等,这些乐器的演奏技巧非常复杂,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在演奏时,演奏者采用多种技巧进行演奏,如拨、弹、捶、击、挑等,让音乐的音色更加细腻、丰富和生动。其中,琵琶、二胡、扬琴、板胡等弦乐器和唢呐、笛子、唧筒等管乐器是比较常用的,打击乐器则有大鼓、小鼓、钹子等。

在演奏技巧方面,黔剧音乐与其他戏曲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黔剧音乐强调的是音乐与表演的紧密结合,即演奏者不仅要掌握音乐技巧,还要能够准确把握戏曲角色的情感和表情,以演奏出符合角色性格的音乐效果。如在演奏铙钹时,黔剧音乐演奏者采用的是手弹的方式,而不是用棒子敲击的方式。

2.歌唱表达

黔剧音乐的歌唱艺术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黔剧音乐的演唱技巧主要包括“鼓吐腔”“鼻发声”“抖音”等,这些技巧使得演唱的声音更加清晰、自然、流畅。同时,黔剧音乐演唱者还注重情感的表达,演唱的声音充满激情和真挚感情。黔剧的唱腔多采用音调升降、音程变化和泛音共鸣等技巧,以营造出戏剧角色的特有气质和情感。在表演形式上,黔剧音乐注重塑造角色形象,使音乐与表演紧密结合,展现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现。

三、《秦娘美》电影中的黔剧音乐

(一)《秦娘美》的音乐背景和运用情况

在《秦娘美》电影中,音乐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为观众提供了许多情感和气氛。该电影的音乐背景和音乐运用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音乐背景方面,该电影的音乐是由传统的黔剧音乐和侗族民歌组成的。在舞台上,可以听到琵琶、笙、箫、鼓等传统乐器的演奏。这些乐器的声音与角色的行为和情感相匹配,使观众更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此外,电影中还使用了一些侗族民歌,这些歌曲通常贴近生活,偏口语化,更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电影中的音乐背景主要以侗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将传统的侗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手法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在电影开头,舞台上夜深人静、明月当空,侗家的鼓楼和榕树构成了一幅侗家美景,琵琶轻柔的旋律、男女青年清晰和谐的对唱、悠扬的歌声,呈现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情感氛围,使观众深深陶醉其中。在电影中的其他场景,如珠郎和秦娘美离开家乡的镜头,秦娘美在丛林中寻找珠郎的场景,以及珠郎遇害后秦娘美哀悼的场景等,均通过配乐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在音乐运用方面,电影中的音乐旋律与唱词密切相关,而旋律的节奏和音高也与唱词的表达和情感相匹配。剧中的音乐不仅在对唱场景中应用,还在整个剧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当珠郎感到心神不宁时,音乐会加快节奏,以表达他内心的不安。而当娘美和珠郎开始为了爱情进行斗争时,音乐会更加激烈和有力,以反映他们的勇气和决心。此外,唱腔也是该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唱词口语化,贴近生活,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变化,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唱腔中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生动表现出人物性格和情感,例如“花桥边站得我两腿发酸”“笙箫鼓乐伴侗歌”等,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剧情。

总之,《秦娘美》的音乐背景和音乐运用情况充分体现了黔剧的特点和魅力,使得该剧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演绎,展现出了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二)《秦娘美》中黔剧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及运用特点

1.节奏方面

黔剧的节奏独特,常常采用慢板和快板相结合的方式。音乐节奏明快有力,强调节拍,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在电影中,黔剧音乐的节奏通常与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情节的紧张度逐渐升高,音乐节奏也变得更加激烈有力了。例如,在电影《秦娘美》中,黔剧音乐的节奏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比如在珠郎与秦娘美相遇的场景中,采用了较为欢快的音乐节奏,强调了两人初次相遇时的喜悦和愉悦。而在珠郎遇害的场景中,则采用了较为沉重的音乐节奏,强调了珠郎遇害后秦娘美的悲愤和群众的怒火。

2.旋律方面

黔剧音乐的旋律充满了地方特色,强调了电影的民族性。音乐旋律多变,富有变化和层次感,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在电影中,黔剧音乐的旋律经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力。例如,在电影《秦娘美》中,黔剧音乐的旋律贴合了情节的发展,既能表达出主人公秦娘美和珠郎的爱情,又能表达出群众的怒火和愤慨。例如,在珠郎被害的场景中,采用了较为激昂的音乐旋律,强调了群众对于银宜等恶霸的愤怒和不满。

3.和声方面

黔剧音乐的和声比较简单,大部分采用的是单声部的演唱方式。这种简单的和声方式使黔剧音乐更加纯粹和直接,表现出了贵州地区淳朴的民间风情。黔剧音乐的和声以旋律为主,强调旋律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例如在电影《秦娘美》中,黔剧音乐的和声运用非常巧妙,能够精准地表现情感和情节的发展。例如,在秦娘美得知珠郎被害的消息后,黔劇音乐的和声采用了较为悲怆的方式,强调了秦娘美的悲痛和绝望。在电影《秦娘美》中,黔剧音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贯穿整个电影中,包括配乐和唱腔等多种形式。通过其特殊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要素,为电影营造了独特的氛围。

四、黔剧音乐对电影《秦娘美》的意义和作用

(一)黔剧音乐在《秦娘美》电影中的意义和作用

黔剧音乐在《秦娘美》电影中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黔剧音乐作为传统的戏曲音乐,与剧情紧密相连,有助于传达情感和表现角色的心理状态,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黔剧音乐在电影中承载了情感的表达。黔剧音乐在情感表达上采用了唱腔优美、音乐起伏的手法,使演员们的表演更具有情感张力和感染力。例如,在珠郎和娘美的情感线中,他们彼此相爱却又无法在封建社会中自由地生活,黔剧音乐通过优美的唱腔和悠扬的琵琶声来表达他们深情的爱意以及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在秦娘美得知珠郎遭遇不幸后,她含恨唱出复仇声音,鼓声震天,这一场戏中黔剧音乐的力量更是凸显,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愤怒和无助。

其次,黔剧音乐在《秦娘美》电影中还起到了加强地域文化认同和推广传统文化的作用。黔剧是贵州省地方剧种之一,其旋律、唱腔、乐器等元素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在电影中,黔剧音乐的运用不仅展现了侗族民间音乐的特色,还将侗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电影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传播了贵州地区的民族特色文化和黔剧艺术。

更进一步说,电影《秦娘美》是一部反映侗族文化和黔剧艺术的电影。侗族的说唱文学是在民间故事的基础上产生的。侗族民歌为说唱文学提供了韵律形式,民间故事则为说唱文学提供了故事情节与内容[4];黔剧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和唱腔非常独特,通常运用锣鼓、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配合唱腔和舞蹈来表现剧情。而《秦娘美》则以侗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加以创新和演绎,呈现出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格。其中黔剧音乐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体验。另外,黔剧音乐在电影中强化了文化特色。这是一部充满了侗族文化元素的作品,而黔剧音乐作为黔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代表,自身就具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在电影中,黔剧音乐不仅仅体现了侗族文化的韵味,还进一步强化了这部作品的地方文化特色。例如,侗族男女在对唱着情歌时,琵琶轻奏,歌声悠扬,展现出了侗族音乐的特点。在秦娘美得知珠郎遭遇不幸后,她在鼓楼上激昂地击鼓,象征着她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是黔剧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黔剧音乐在《秦娘美》电影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表现情感,又能加强地域文化认同和推广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二)音乐与电影情节、人物形象的互动关系,及对情节发展和角色塑造的影响

电影《秦娘美》的音乐与情节、人物形象的互动关系紧密,音乐通过背景音乐和主题曲的运用,有力地促进了情节的推进,同时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深化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音乐能够深化情感,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同时也能够增强场景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在电影中,音乐经常随着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心理变化而变化,通过音乐的转换和变化来推进故事的发展。在珠郎娘美相识、相爱的场景中,电影使用了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和甜蜜,增强了观众对两人感情的共情。在两人被迫分离后,电影使用了忧伤的音乐来表现两人的心情,使观众对两人的离别之愁感同身受。在娘美独自一人到达贯洞后,电影使用了悲壮的音乐,暗示了娘美所面对的危险和压力,同时也表现了她的坚强和勇气。在银宜欲霸占娘美为妾的场景中,电影使用了紧张、快节奏的音乐,增强了场景的紧张感,让观众更加紧张地跟随着故事的发展。

其次,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秦娘美的性格、思想和行动都在电影中得到了深刻的塑造。娘美是一个勇敢、聪明、坚定的女性形象,而音乐则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例如,在娘美和珠郎私奔的场景中,背景音乐悠扬缓和,表达出娘美内心的轻松和愉悦;而在珠郎被杀害后,娘美愤怒的场景中,背景音乐紧张有力,凸显出她内心的愤怒和悲痛。此外,在娘美与银宜的斗争中,音乐也烘托了娘美的坚韧和聪明才智,如娘美设计杀死银宜的场景中,背景音乐紧张而激烈,与娘美的行动相得益彰。另外,在娘美刚刚到达贯洞时,电影使用了悲壮的音乐,表现了娘美面对重重困难时的坚强和勇气。在银宜欲霸占娘美时,电影使用了悲壮、慷慨激昂的音乐,表现了娘美为了守护自己的尊严和珠郎的名誉而奋勇斗争的形象,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她的性格和行为。在娘美最终杀死银宜的场景中,电影使用了激昂、豪放的音乐,表现出娘美英勇无畏、坚韧果敢的精神。

在该电影中,音乐常常配合着情节的转折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突出了剧情的高潮和紧张感。例如,当秦娘美与珠郎相遇时,音乐轻柔舒缓,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当两人面临压迫和困境时,音乐加强了紧张感和冲突感,突出了剧情的高潮;当珠郎被杀害时,音乐哀婉悲壮,表现出娘美内心的悲痛和愤怒,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总之,电影《秦娘美》的音乐与情节、人物形象的互动密不可分,音乐通过其表达情感的特性,使故事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结语

电影《秦娘美》中的黔剧音乐充分体现了黔剧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同时在电影中也产生了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具体而言,黔剧音乐在《秦娘美》电影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体现在文化底蕴、艺术表现和情感纽带三个方面。在文化底蕴方面,黔剧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文化背景为特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在电影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魅力。在艺术表现方面,黔剧音乐对《秦娘美》電影中的和声、节奏和旋律等要素的运用,充分展现了电影音乐的多元性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体现了黔剧音乐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高水准。在情感纽带方面,黔剧音乐作为电影中的情感纽带,有力地吸引了观众的关注,从而引起了观众情感的共鸣,这种共鸣体现了黔剧音乐在电影中的实际效果。虽然,珠郎娘美的时代虽已过去,我们却从戏里看到了侗族传统精美的服饰、舞蹈及侗族特有的优美旋律和侗戏,特别是思想独立的秦娘美,敢于突破封建制度的禁锢,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将一个坚强、善良、勇敢、智慧的女性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5]

目前国内外对于侗族叙事歌及“珠郎娘美”的研究都还停留在搜集整理、编译的阶段,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很少。[6]对于《秦娘美》电影及相关黔剧音乐制作的研究仍需深入推进,进一步探究黔剧音乐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和作用。同时,也需要关注黔剧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保护和弘扬黔剧音乐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总结黔剧音乐在《秦娘美》电影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能为今后的电影音乐创作提供借鉴和启发,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心阳.黔剧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 J ].中国戏剧,2016,(04):52-53.

[2]刘玉珍.黔剧珍宝《秦娘美》[ J ].贵阳文史,2016(05):19-20.

[3]张虎彪.乡音袅袅话春秋——探究黔剧艺术的前世今生[ J ].东方藏品,2018(02):95.

[4]郎雅娟.侗族说唱文学中歌师的叙事者身份研究——以《秦娘美》为例[ 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41-45.

[5]赵倩.浅谈黔剧《秦娘美》[ J ].艺术评鉴,2017(15):116-117.

[6]郎雅娟.叙事语境下侗族叙事歌“珠郎娘美”的文本变异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学院,2010.

猜你喜欢
侗族旋律情感
春天的旋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贴近大地:侗族栖居之所的智慧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