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设施蔬菜周年栽培模式探究

2023-08-09 03:53刘沛宇李文彪向鹏程谭秀英周贵平王秋艳尹媛红
耕作与栽培 2023年3期
关键词:花菜贵阳市苦瓜

刘沛宇, 李文彪, 向鹏程, 谭秀英, 周贵平, 王秋艳, 尹媛红

(贵阳市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 贵阳 550025)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海拔1 100 m左右,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雨量充沛[1],一般年均降雨量1 129.5 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南方夏秋蔬菜的优势产区。但贵阳市蔬菜产业设施化程度差、发展慢、起步晚、经验浅,对设施化蔬菜栽培技术掌握不足,应用水平低,导致设施利用率低,产业化水平弱,经济效益低[2]。

现结合贵阳市农投集团域内1 666.7 hm2设施蔬菜保供基地生产经营情况,对设施蔬菜种植基本情况和周年栽培模式进行探究,包括各园区种植主栽品种、栽培模式、产量等,以期深入了解贵阳市设施蔬菜发展情况及栽培水平,完善周年栽培模式,促进贵阳市设施蔬菜产业长足发展[3]。

1 试验对象及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区域选择贵阳市农投集团1 666.7 hm2蔬菜保供基地,以贵阳市域内“三县一市”蔬菜基地为参考,选择花溪、清镇、乌当、息烽、修文、开阳等6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分析设施蔬菜周年栽培模式,总体研究面积达68.133 hm2。

1.2 试验内容及方式

试验时间为2020年—2021年,以2年期间不同蔬菜基地设施栽培的实际生产品种为参考,结合种植基本情况,包括主栽品种、栽培方式、茬口种植与采收时间、产量等,采取资料收集的方式进行系统研究。

2 贵阳市设施蔬菜主要栽培类型

贵阳市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占贵阳总面积的84.61%,搭配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形成了生态多样、气候复杂的特点,使得种植品种相对繁多、种植模式极其复杂[4]。

研究主体蔬菜主要栽培类型可总结为“菜+菜”(一年2茬)、“菜+菌”(一年2茬)、“菜+菜+菜”(一年3茬)以及立体栽培(一年2茬)4种模式,主栽品种包括番茄、辣椒、瓜类(丝瓜、黄瓜、苦瓜等)、甘蓝类(花菜、松花菜等)、豆类(豇豆、棒豆等)、香细菜类(芫荽、芹菜)、蒜苗、快生菜(上海青、小白菜、菜心)以及菌类(羊肚菌)等。

就种植品种而言,大棚番茄、辣椒种植以春夏茬为主,实现大长季种植;大棚丝瓜、黄瓜、苦瓜以春茬和夏茬为主;大棚甘蓝类以秋茬和延秋种植为主;豆类以春茬和夏茬为主;快生菜以夏茬和秋茬为主,菌类(羊肚菌)以冬季为主。2020年—2021年设施蔬菜主要栽培模式总结如下(表1)。

表1 贵阳市设施蔬菜主要栽培模式

3 贵阳市设施蔬菜主要栽培模式

3.1 “菜+菜”栽培模式

模式一:以2020年花溪、开阳(龙岗)春夏辣椒-秋冬花菜模式为例,利用春夏辣椒种植越夏生产,在10月底或11月初结束采摘,换茬花菜越冬种植,翌年2—3月完成采收。辣椒于1—2月下旬完成育苗,3月中旬至下旬按照1 800~2 000株/667 m2密度完成定植,5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产量5 000~6 000 kg/667 m2。秋冬茬花菜于9月中旬至10月底完成育苗,11月中旬至下旬按照2 500~2 800株/667 m2密度完成定植,翌年2~3月完成采收,产量2 000~2 500 kg/667 m2。

模式二:以2020年清镇、息烽、修文、开阳(楠木渡)春夏番茄/瓜类或彩椒-秋冬花菜/甘蓝模式为例,利用春夏番茄/瓜类或彩椒种植越夏生产,瓜类在9月中旬结束采摘,番茄或彩椒在10月初至下旬结束采摘,后期换茬花菜或甘蓝越冬种植,翌年2—3月完成采收。番茄于1—2月下旬完成育苗,3月中、下旬按照1 600~1 800株/667 m2完成定植,5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产量5 000~5 500 kg/667 m2。瓜类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完成育苗,4月中旬按照2 200~2 500株/667 m2完成定植,5月中旬至9月中旬采收,产量2 000~3 000 kg/667 m2。秋冬茬花菜于8月中旬至10月底分批次完成育苗,第一批次在10月中旬种植,1月份完成采收,第二批次11月中、下旬完成定植,翌年2~3月完成采收,按照2 500~2 800株/667 m2定植,产量2 000~2 500 kg/667 m2。

3.2 “菜+菜+菜”栽培模式

以乌当基地芫荽—芹菜—白蒜苗模式为例,全年布局3~4个茬口循环种植,形成“菜+菜+菜”栽培模式。第一茬在2月底至3月初完成种植,5月中旬上市陆续完成采收,随后清园循环种植。第二茬在6月初完成种植,7月底至8月初上市陆续完成采收。第三茬在9月上旬完成种植,11月中、下旬上市陆续完成采收。第四茬在12月上旬完成种植,在翌年2月中旬上市。芹菜、白蒜苗采用育苗定植方式,芫荽采用直播方式。芹菜按照0.4 kg/667 m2用量,白蒜苗按照5 kg/667 m2用量,芫荽按照1.5 kg/667 m2用量直播。芹菜产量1 500 kg/667 m2,白蒜苗产量1 600 kg/667 m2,芫荽产量450 kg/667 m2。

3.3 “菜+菌”栽培模式

以2021年花溪、清镇、修文、息烽、开阳春夏辣椒/番茄—秋冬羊肚菌为例,茄果类辣椒、番茄越夏种植,在10月底结束采收,换茬羊肚菌11月中旬定植,开展越冬生产,翌年2月中旬至下旬开始采收,4月中下旬结束,形成“菜+菌”生产模式。茄果类品种1月至2月下旬完成育苗,3月中、下旬按照1 800~2 000株/667 m2完成定植,5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产量5 000~6 000 kg/667 m2。羊肚菌11月投入生产,前期完成土壤检测、选地等工作,按照200 kg/667 m2的用种量进行生产投放,产量150~400 kg/667 m2。

3.4 立体栽培模式

以清镇基地春夏瓜类种植为例,利用品种栽培特点,结合空间优势,开展黄瓜/苦瓜的立体栽培。选用黄瓜嫁接苗和苦瓜生长势强,耐热抗病品种同期栽培,2月底开始育苗工作,4月上旬同时定植,黄瓜在5月中旬开始采收,苦瓜在6月上旬开始采收。黄瓜按照2 200~2 500株/667 m2完成定植,苦瓜按照300~350株/667 m2完成定植。黄瓜采取搭架种植、单蔓整枝的方式,待植株长至50 cm左右时及时吊蔓,并及时去除侧枝;苦瓜前期及时去除侧枝,待藤蔓上棚后(已坐 4~6个果),留长势较好的4~5条侧枝结瓜。黄瓜产量2 800~3 300 kg/667 m2,苦瓜产量2 000~2 500 kg/667 m2。

4 讨论与展望

贵阳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日趋完善,结合贵阳市1 666.7 hm2高标准保供蔬菜基地设施大棚2年以来周年栽培模式探索,最大化发挥设施大棚优势,开展“菜+菜”“菜+菌”“菜+菜+菜”“立体栽培”等4种栽培模式的研究。相比传统种植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为生产者创造了更多的利润空间。4种不同的栽培模式探索,结合不同品种蔬菜,搭配不同海拔、不同气候特点区域,合理选用适合的栽培模式,可起到增产创收的效果。

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需要更多管理和资金的投入[4]。目前贵阳市设施化栽培整体水平不高,仅仅实现了春提早、秋延后,但设施栽培中许多优秀新技术,例如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无土栽培等技术尚未普及,且不同基地因管理水平有差异,同样栽培模式下产量也存在不小差异。未来在标准化管理水平上还需不断提升,提高设施化栽培应用水平,增强设施产业集聚,使得设施蔬菜周年化栽培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花菜贵阳市苦瓜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吃苦瓜
弟子规
弟子规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花菜这样做,比肉还好吃,不知道太可惜!
花菜妹妹的爆炸头
贵阳市乌当区地下水问题及防治
我绝不吃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