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中职学校如何基于立德树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2023-08-10 14:06莫善婷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立德树人互联网+

摘要: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备受瞩目。学校积极尝试利用网络资源组织育人活动,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走向社会、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并实现人生理想。因此,网络思政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备受关注。网络思政教育主要以互联网信息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无缝对接为基础,开辟新的教育阵地,在线上平台中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养。但目前仍有部分中职学校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忽略了“互联网+教育”的有效融合及灵活渗透,妨碍了立德树人目标的顺利实现。针对这些现实矛盾,中职学校需要重新定位育人目标,在顶层设计和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网络思政教育活动。此外,还需要建立立体网络教育平台,确保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网络思政教育

“互联网+”视阈下的中职学校网络思政教育,要求学校以立德树人理念为依托和终极目标,积极实现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确保全校師生都能够参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整合利用优质的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实现校内外以及课内外的协同并进,逐步构建互动性较强的运行机制,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为思政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逐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层次以及水准。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教育及熏陶,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一、立德树人概述

立德树人要求学校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将这一理念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先导,有效融合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与立德树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贯彻及落实为切入点,确保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能够顺利落地。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时,学校需要深入了解以及透彻分析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以此为中心积极实现三全育人。确保立德树人能够贯穿于整个网络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散、大胆探索。

二、中职学校基于立德树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

首先,学校没有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对网络思政教育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充分,不认可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育上投入的时间比较有限。这最终导致整体的网络思政教育质量大打折扣,滞后于时代。其次,网络教育资源出现了重复开发以及浪费的问题,学校没有在分类建设以及分层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分类以及定义不够理解,在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基本学情组织系统全面的思政教育活动,违背了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初衷。同时,软件平台的重复开发问题比较严重,整体的资源配置率不够理想。最后,学校忽略了网络教学互动机制的有效开发及灵活应用,没有将其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发以及创新直接被跳过,当前的网络教学平台中缺乏互动机制体系。最终导致教师难以系统全面地评价学生,调整后续的网络思政教育方向和思路,学生无法实现个性化探索以及深度学习。

三、“互联网+”视阈下中职学校基于立德树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拓展教育内容

网络是一个海量的资源库,涵盖了许多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眼界,拓展人们的知识获取渠道。在网络时代,积极整合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能够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及水平,逐步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整体的网络思政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学生能够由内而外地保持学习能动性,主动尝试各种线上学习平台,并通过了解图文并茂的思政内容逐步提升思想境界。

(二)有助于转变教育方式

传统的中职思政教育局限于黑板讲解,学校采取开会、报告和讲座的形式讲解与思想政治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思想教化和引导。在网络时代下,教师开始主动尝试网络思政教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积极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让学生能够主动打破时空限制,深入了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相关信息,自主自觉地参与协作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以及小组内部交流活动,始终保持良好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有助于拓展教育渠道

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微博、微信以及QQ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接触网络信息的机会比较多,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接收偏好,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思想,思政教育途径更加丰富,学生也能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了全面落实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教师开始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突破传统面对面交流模式的束缚,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大胆自信地说出个人的内心想法,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统计和分析基本学情,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与学生进行无障碍交流及沟通,确保学生能够对各种伦理问题、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进而自主自觉地规范言行举止,逐步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四、“互联网+”视阈下中职学校基于立德树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要求

为了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全面落实好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教师需要做好准备,深入理解和领悟立德树人以及“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及深刻内涵。科学定位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向以及目标,整合主客观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认知基础及综合素养组织开展层次化的网络思政教育活动,更好地实现与时俱进。首先,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创新导向,将“互联网+”教育与立德树人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实现三者的深度融合,在创造性教育思想以及观念的导向下全面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及形式。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给中职思政教育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以及机遇,真正实现趋利避害,确保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取得新的成就。教师个人需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融为一体,主动为社会培养优秀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教师需要把握“互联网+”教育的根本,将“互联网+”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融为一体,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创新以及有效改革。借助互联网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渗透以及有效贯穿,在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组织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认知局限,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期待,教师还需要整合多种网络平台,保障最佳的思政育人效果,凸显网络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多维度、动态性和实效性。最后,教师需要牢筑思政教育的思想阵地,坚持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以及根本方向,逐步丰富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及形式。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内外表现,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和宣传,借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浸润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确保学生能够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相结合。

五、“互联网+”视阈下中职学校基于立德树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对策

“互联网+”既能够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契机,也直接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挑战着教师的育人能力。教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客观理性地分析“互联网+”教育的优缺点以及正负面影响,借助“互联网+”全面拓展课堂教学时空范围,拓宽思政育人的途径,逐步丰富思政育人的手段和工具。尝试利用新媒体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确保网络思政教育能够重焕生机。从另一个视角上来看,“互联网+”也极大地挑战着思政教育的对象,学生所接触的网上资源质量良莠不齐,一部分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无法动态跟踪学生的发展变化,难以针对性地调整后续的网络思政教育方向,最终导致互联网下的网络思政教育面临重重困境及挑战。对此,教师需要坚持多措并举以及与时俱进,综合了解各种影响因素,进而实现扬长避短以及趋利避害。

(一)师生共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为了保障网络思政教育的系统性、持续性和一致性,中职学校需要着眼于思政教育的现实条件以及育人目標,积极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全面调动全校师生的能动性和自信心,确保全校师生都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言献策,作出必要的贡献,充分彰显平台构建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人性化。各个部门需要加强联系及合作,鼓励教师以及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可网络思政教育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主动为其出谋划策。从宏观的视角上来看,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的思政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区别比较明显,十分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师需要坚持终身学习和终身育人,提升自身的学科教学能力以及思政育人能力。教师应该掌握网络教学的技巧以及核心,保持良好的管理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结合网络课程的基本特点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及方法,进而实现与时俱进。首先,学校需要拉长战线,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确保两者都能够参与网络教育平台的构建工作。教师培训是第一步,学校需要保障师资培训工作的持续性以及多元性,强化教师对网络教育平台基本特征以及运作模式的理解,为后续网络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好准备,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发达国家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网络教学师资培训体系,效果比较明显。中职学校则可以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在考察、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借鉴相关的学习经验,共享优质师资资源,确保思政课教师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网络思政教育,产生更多的熟悉感和代入感。其次,学校需要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当前的教学条件、生源质量、基本学情以及教学环境,合理分配优质的教育资源,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及压力。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二)高效共享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

为了实现与时俱进,中职学校需要深入剖析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充分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优势和价值。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但是内外部环境的限制导致实质的建设进度相对偏慢,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覆盖范围不够理想。最终导致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地区差距较为明显。现代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流通率不足,严重阻碍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改革及拓展延伸。对此,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着眼于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打造要求,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逐步加快教学资源的流通。以整合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基本目标,想方设法地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学校则需要着眼于内部网络教育工作的现实条件,积极完善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中职学校则需要主动向这些优秀大学看齐,与同类院校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主动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教训,全面组织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保障最佳的教育质量和效果。教育部门则需要给予中职学校更多的支持及帮助,动态跟踪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和现状,为网络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效使用做好准备,积极维护以及更新资源库,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中职学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成就。

(三)构建立体成熟的互动运行机制

为了顺利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一部分中职学校构建了较为成熟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在积极操作该平台时,有的教师教学经验比较有限,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学校过多关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没有逐步完善资源运行机制,最终导致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中职学校需要以构建立体成熟的互动运行机制为主要任务,结合网络思政教育发展的动态过程调整育人模式及方向,在操作网络教学平台时,整体的网络思政教育质量有所提升,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保障。但是线上教育平台无法完全取代教师的角色,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区别比较明显,各有优劣。为了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全面覆盖以及有效拓展,学校还需要加大气力,逐步完善互动运行机制,加强学生与社会以及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之间的互动及交流,综合系统地考评学生的学习成绩,保证最佳的育人效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社会化助力。

六、结束语

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许多中职学校着眼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情况科学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并实现全方位应用,逐步打造网络教育平台,突破时空限制,为思政教育工作注入生机及活力。完善的思政教育平台能够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助力,充分凸显交互式远程教育的优势和价值。教师则需要加大气力,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坚持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主动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全面提升网络素质教育质量及水准,凸显德育优势和价值,确保立德树人的终极育人目标能够顺利落地。

作者单位:莫善婷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参  考  文  献

[1]芝春.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如何基于立德树人 开展网络思政教育[J]. 河北农机, 2020.

[2]邱家洪, 石加友. 立德树人视阈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实现路径——基于重庆交通大学改革探索的案例分析[J]. 南方论刊, 2017(06):91-93.

[3]詹婕,陈庭巧.“互联网+”时代坚持立德树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教育现代化,2018, 5(29):263-264.

[4]孟琦.张亚军,葛梦薇.“立德树人”视阈下协同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3):76-79.

[5]李晓嵘.“立德树人”视角下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探索[J].品位.经典,2021(21):164-166.

[6]马暄盈.浅析立德树人视角下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探索[J].文学少年, 2021(36):385.

[7]管逊宝,叶定剑,谢培文,梅秋武.网络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话语权建设路径探析[J].才智,2021,(30):56-58.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立德树人互联网+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