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话题,双向建构“三学”路径

2023-08-11 03:47陈亚敏
求知导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三学导学研学

摘 要:当前,英语Project综合语言实践项目单元的教学,还存在重机械操练、轻语言综合实践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英语Project综合语言实践项目单元时,应聚焦话题,针对学生的已有经验,挖掘话题功能以及意义,创设能够引发师生双向互动的任务情境,建构导学、促学、研学路径。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双向建构;导学;促学;研学;英语

作者简介:陈亚敏(1979—),女,江苏省无锡市隆亭实验小学。

译林版小学英语各冊教材均设有Project综合语言实践项目单元。这类单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复习单元,其旨在通过创设有意义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几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1]

笔者在日常的听课活动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Project单元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多是简单地重复前几个单元教授的内容,教学过程只是简单的平移,缺乏再创造和再加工。在课堂上,学生能快速反应,流利回答,形成了一种学生学得不错的假象。第二,忽视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交际性特点,在课堂上仅按照课本Project单元的语言项目组织教学,整个教学活动“就题论题”,缺乏生动的语境,也缺乏任务的驱动,频繁的、机械的练习让师生身心疲惫。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否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值得我们反思。

布鲁纳认为,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思维,如何从求知活动中发现原理和原则,生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提取和运用,而是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之间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过程[2]。布鲁纳的观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笔者认为,Project综合语言实践项目单元教学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复习课、练习课,它综合了前四个单元的核心语言,是前四个单元话题的凝练,它的核心任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整合性,需要学生语言、思维、身体的多维参与。Project单元的教学应该是基于相关单元话题、聚焦核心主题展开的有一定深度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能力,聚焦话题,创设有意义的、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任务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相关话题的功能、核心语言的特点和结构,引导学生与学习环境积极互动,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策略方法,理解知识间的逻辑联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有意义、有内容、有价值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师生双向互动,建构相应的学习路径掌握知识,学会创新运用知识,从而真正发挥出Project这一模块的作用,提升学生整体学科素养。

一、聚焦话题经验,从“给予”到“支持”,双向导学

在课堂上,我们期待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全身心投入,饶有兴致地探索,富有个性地表达。因此,在Project单元教学中,我们不能总是重复“昨日的故事”,应发散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保持对学习活动的期待,引导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中再体验、再认知和再创造。

例如,笔者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Project 2 My important days”一课的导入部分时,先播放了一首月份歌“The Months”,然后与学生进行互动。

T:Boys and girls, what's the song about?

S:It's about the months.

T: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S:There are twelve.

T:Which month is the first month in a year?

S:It's January.

T:Right. Which month is the twelfth month in a year?

S:It's December.

T:First, twelfth...they're ordinal numbers.

T:And here are some cardinal numbers. Can you say the ordinal numbers about them?

S:one, first; two, second; three, third...

T:Read these numbers and try to find the rules about them.

T:Here are some tips(出示图1). Can you try to make up a rhyme about these numbers? Work in groups.

图1 基数词、序数词学习任务单

在导入部分,笔者通过出示任务单,呈现一部分比较特殊的基数词和序数词,引导学生观察基数词和序数词之间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初步分享自己对基数词以及序数词的认识之后,笔者继续呈现任务单的右半部分:一个关于基数词、序数词变化规则的小儿歌框架,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总结,加深认识。

这节课的话题是“My important days”,就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说,这一话题主要指向节日、生日等。对于这一话题,日期的表述是学生学习、表达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关于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变化规则的认识,接着提供非完整性的儿歌支架,进一步引导学生聚焦特殊的数词展开学习思考、提炼归纳,这样一来,学生借助观察以及支架,能不断建构、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原来单一机械的学习活动,变成了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整个学习环节,教师从一味地给予到策略支持,学生从一味地接受到自主建构,师生双方都改变了原有的状态。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思考如何支持学生学习,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学生则要基于这样的学习任务,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相关知识经验,通过“我的实践”“我的思考”“我的表达”来持续推进学习进程。这样的改变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任务的主动实施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专属于他们的自我认知。

二、聚焦话题功能,从“解构”到“再构”,双向促学

学生如果能在相对完整的、真实的情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语境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土壤,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与语境紧密结合才具有意义[3]。因此,在 Project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境中,引导学生根据话题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解决真实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讨论英语五年级下册Project 2的核心内容“What are your important days?”这一问题时,教师可先以自己为例阐述相关内容,引发学生的关注,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交流探知教师的重要日子有哪些。这样一来,学生能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快速进入与教师积极对话的状态。笔者创设了如下语境。

T:Birthday is one of my important days. There's another important day for me. Guess! What is it? It's a festival, my favourite festival.

S:Is i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No, if you want to know what it is,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 about it.

S:When is it?

T:It's in February or March.

S: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this festival?

T:I usually make tangyuan with my family.

S:Is it the Spring Festival?

T:No.It comes after the Spring  Festival?

S:Do you usually watch lanterns with your family at this festival?

T:Yes, I do. And we usually guess the riddles on the lanterns.What festival is it?

S:It is the Lantern Festival, I think.

T:That's  it. You're right. So what's myfavourite festival?

S:It is the Lantern Festival.

T:Yes. And this time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y to know more about this festival.

T:Can you introduce the Lantern Festival?

S:The Lantern Festival is in February or March. At this festival, people usually...

T:How to introduce a festival? What aspects can we talk about? Discuss in groups.

S:We can talk about the date, the food, the activities and meaning of this festival.

T:Great. If we want to know these aspects, what questions can we ask?

S:When is this festival?

S: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this festival?

S:What do people usually eat at this festival?

S:Why do we celebrate this festival?

在課堂上,笔者并没有将课本中的静态语料支架直接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猜测、询问老师最喜爱的节日的过程中,去体悟、建构适用于当下交际情境的语言框架。笔者设置的悬念成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交际意识。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及时修正、刷新自己的已有认知。在学生了解笔者最喜爱的元宵节活动后,笔者再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例文的脉络结构。虽然这样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小组合作的方式,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最终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这一教学环节,笔者基于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感受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笔者没有直接把相应的话题直接抛给学生,而是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交际过程中暂时抽离出来,引导他们反观交流的过程,总结该话题语言的特点和功能,反思存在的问题,实现对话题学习路径、方法的总结、内化和再构。我们常说“不破不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如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同时还在语言交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自主建模,再构语言图式,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从去模到建模,这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反思总结意识,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自发找到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强化篇章意识、结构意识。

三、聚焦话题意义,由“一”到“三”,双向研学

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对于某一个话题的探讨,我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也无法在课堂上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立足课堂,适当地向课外延伸。其中,设计实施综合性、实践性的课后作业,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研学的有效路径。在教学Project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话题的内容,创设引领学生课后自发学习的综合性学习任务,给予学生更多个性化学习的空间,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策略,引导其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生涩模仿到个性表达,从经历感受到认同内化,逐步实现由“一”到“三”的成长。

例如,在学习讨论英语五年级下册“Project 2 My important days”时,教师可基于这个话题的内容,结合学生真实表达的需要,设计如下课后实践作业单(如图2)。

这一实践作业单分两个部分,上边部分是图文匹配的信息卡,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回顾、绘制、拍摄,记录对于自己来说比较重要的日子的生活场景以及信息,引导学生聚焦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唤醒那些珍贵、美好的记忆,帮助学生梳理相关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研学,从而为他们自主研学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深度了解相应日期更多的内容、内涵、意义。作业单的下半部分,是一张主题写作单,这一部分没有过多的写作提示或者写作支架,以比较开放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真实想法,结合自己的阶段研学成果,用自己的语言将上面作业单的相关信息进行逻辑串联,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给学生留下了一项综合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到两个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的日子,尝试用两种时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项兼具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作业任务,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如很多学生认为春节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但是在表达春节活动时由于词汇量不足,常常出现表达单一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发挥导引和支持作用,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提供绘本等课外阅读材料支持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歌曲、影片、视频等视听材料支持学生探究研学,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主动开启学习、投入学习、推进学习,使这一项看似平常的作业,转变为学生自发学习、教师适时支持的双向拓展研学活动。教师设置的课后作业单,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寻相关知识的需求,这种需求又有效推动了学生课后自发式、互助式学习活动的展开。这样的任务情境,成功延展了Project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能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自我挑战、自我赋能、自我管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重视Project单元的教学,不能把它定义为教材中可有可无的部分。在设计Project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依托相关话题,整合教学资源,创设贴近学生的兼具综合性、实践性的任务情境,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建构导学、促学、研学路径,最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秦益锋.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复习教学[J].教学月刊小學版(综合),2022(合刊1):15-18.

[2]刘智运.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内化与外化的双向建构学习理论研究[J].教学研究,2008(4):283-290.

[3]魏忠侠.例谈基于成果导向设计的Project板块教学[J].英语教师,2019,19(12):92-96.

猜你喜欢
三学导学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昆山市以“三学三小三结合”赋能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