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重要论述的四维释读

2023-08-11 13:55王焱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四个维度战略思维

王焱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战略思维,并结合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这些论述和观点从意义维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极端重要性,从理论维度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基本内涵,从立场维度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价值取向,从实践维度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方法要求,为全党深刻认识和全面提高战略思维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战略思维;四个维度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3)04-0001-09

中国共产党历来是高度重视战略思维、善于驾驭战略全局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战略胜利史。当今时代,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既是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能力的深度角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针对什么是战略思维、如何运用战略思维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形成了新时代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理论与方法。

一、意义维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对的国际国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肩负的使命任务日益艰巨繁重,想要在实践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进党和国家不断前进,一刻也不能离开科学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党员干部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且每每提及必以“战略思维”为首要,足见其地位之高、分量之重。究其根本就在于,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战略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战略正确是取得胜利的有力保证,战略思维是全党必须要树立的思维方式。

(一)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首次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1]之后又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这一观点。“战略”一詞产生于军事斗争实践,是为获得战争胜利而对全局进行的谋划和指导。到了近代,随着世界各国的发展和竞争方式的转变,“战略”逐渐跨越军事领域成为实现国家目标而有效发挥国家全部力量的艺术,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战略竞争成为国家竞争的根本,直接决定一个政党的兴衰、一个国家的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战略问题的根本性不断彰显。一方面,大党兴衰取决于战略兴衰,纵观世界政治历史舞台,执政大党走向没落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究其根本无不与战略失误相关,新时代我们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战略能力的增强是根本。另一方面,大国成败取决于战略成败,纵观世界大国崛起历史,无一不是综合国力基础上战略能力的较量,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具备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条件,同时也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需要头脑清醒、规划科学,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保持战略清醒,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绝不能犯战略性错误。小的方面有看不到的,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样的失误牵涉的是一点一事的问题,影响面不大,纠正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果在战略上出现了偏差,那后果将是很严重的,付出的代价将会很大。”[2]要深刻领会“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这一重要论述,重视战略问题,加强战略思考,既“做正确的事”又“正确地做事”,以战略应变局、以战略开新局。

(二)战略正确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

重视战略策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要求。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3]从这个意义上看,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运用战略思维形成正确战略策略以赢得历史主动的战略胜利史,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每一步前进都闪现着战略思维的光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民族危亡、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党运用战略思维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持久战”“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战略认识,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党运用战略思维形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化三改”“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划分三个世界”等战略认识,完成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左”的错误造成的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危难局面,党运用战略思维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科学发展观”等战略认识,完成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使人民尽快富裕起来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战略思维作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判断,提出了“十个明确”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战略任务。一百多年来,党始终站在战略高度,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要深刻领会“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这一重要论述,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战略策略的研究和把握,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既看清过去我们为什么成功的密码,又找准未来我们必定继续成功的方法。

(三)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战略思维,而部分党员干部对于何人何时何处需要战略思维的认识比较模糊,一时间阻碍了自身战略思维的提高,势必会影响全党战略思维的水平。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1]这一重要论述对全党长期、常态、长效增强战略思维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树立战略思维,不仅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事,而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应该有的思维自觉。有种观点认为战略思维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因此一些在地方、基层或部门从事具体工作的党员产生了误解,认为自己处于基层不是领导,只要认真落实中央精神、贯彻上级指示就可以了,放松了对自身战略思维的要求。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战略思维已经成为了全党必修课。一方面,战略思维虽然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但是全局和局部是相对的。一般的情况是这样的,相对于全党全国而言,你可能是局部,但相对于你所管辖的部分或工作而言,你又是全局,也需要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各方面、各阶段的关系。另一方面,只有相同的思维方式,才能保证在贯彻落实的时候做到不变形、不走样。一般的情况是这样的,能否抓好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于对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的解读是否正确,这其中相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便能发挥正向作用,所以各级党员干部都需要战略思维去了解中央和上级的战略考量和战略部署,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服从和服务于全局。

树立战略思维,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长期思考、实践和总结。科学思维方式的锻造从来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战略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其艰巨性是全党必须要认识到的问题。树立战略思维,要时时战略思考,事事战略谋划。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能有骄傲松懈的情绪,自诩战略天才,任意妄为。遭受了一些挫折,不能有失落为难的情绪,自贬战略庸才,畏首畏尾。

二、理论维度: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基本内涵

战略问题是事关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战略思维是研究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认识规律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能力反映的是运用战略思维水平的高低。一百余年来,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研判不同时期的国内国际发展变化,不断回答新的时代课题,制定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理论与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我们党战略思维历史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提出:“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4]这一重要论述对战略思维能力进行了清晰的概念界定,指明了战略思维的全局性、前瞻性、机遇性特征,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理论内涵,并运用到新时代治国理政全过程。

(一)战略思维是一种全局性思考

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是一种全局性思考,统揽全局是战略思维的基本属性之一。古语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战略思维把全局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心怀‘国之大者,以全局利益作为最高追求,以全局得失作为判断是非的根本标准,要求在事关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从词源上看,“战略”一词从出现起就包括了谋划战争全局的含义。这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倾向对事物作定性分析是分不开的,反映在具体生活中就表现为先整体再局部、先務虚再务实、先原则再细节等。近代,马克思主义创立并传入中国,普遍联系是其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相融合的基础上分析中国革命,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从此全局性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其内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提战略思维便指出“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战略思维的全局性落脚到世界眼光,后又补充到“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全局性落脚到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新时代十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加强“顶层设计”统揽全局的思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比如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5]各领域的改革是相互交融的,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既会牵动其他领域,又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进行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6]从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增强战略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成为全党共识。

(二)战略思维是一种前瞻性思考

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是一种前瞻性思考,高瞻远瞩是战略思维的基本属性之一。古语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战略思维是着眼未来的思维方式,要求从未来更长的时间去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要跳出眼前的利害、以终为始,要胸怀远大目标、注重长远谋划,避免为了暂时利益而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战略思维的前瞻性要求源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又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注重长远的思维取向。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注重长期取向的国家,人们更加注重长远目标,愿意为目标而不断奋斗。所以,我们的战略思想自古便强调“从长计议”而不计较眼前“一城一池之得失”,提倡“总结过去、立足现在、把握未来”。所谓远见卓识,本质上是把当前问题放在过程中加以思考,这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相通的。具体到发展问题上,强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强调“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7]。比如,在经济建设上高度重视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注重速度、质量和效益三者结合的有机统一,要求全党“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下定决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实现更健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8],以期实现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战略思维是一种机遇性思考

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是一种机遇性思考,把握趋势是战略思维的基本属性之一。古语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战略思维要求见微知著、审时度势,趋势即规律即机遇,把握了趋势也就抓住了机遇,抓住了机遇就掌握了主动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增强战略预见找准工作切入口和着力点,准确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及时提出新的战略任务、战略方针、战略举措,坚定地实行战略转变,在时代前进潮流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纵观古今中外的战略家,其战略智慧都突出表现在能够在极小的变化中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预先进行谋划。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9]这种领导就是战略领导,将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与把握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认识,阐明“规律、大势、时机”三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10]事实上,战略竞争历来都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比如,新时代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顺应产业发展大势,从时空两方面统筹抓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立场维度: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对利益问题的研究,重视利益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价值立场实际上就是从谁的利益出发进行战略思考才是有价值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我们党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形成了人民立场下的战略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战略思考和战略部署,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人民立场、国家立场、民族立场的一致性,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价值选择,这一价值选择也是区分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同其他政党战略思维的重要标志。

(一)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基点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无论是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还是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还是在春潮澎湃的改革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出发点都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斗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在党的全部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1]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民根本利益,为了人民进行战略思维,依靠人民进行战略思维,并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检验战略的优劣与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以前我们党进行战略思维是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生活上进行战略思考,以回应群众关切。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增进人民福祉的战略思路。

(二)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

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5]249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战略思维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国家利益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在我国,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突出表现在主权利益、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主权是国家最根本的生存利益,安全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发展是生存的物质条件。国家核心利益是客观的,但是对国家核心利益的认识和判断是主观的,实践中必须随着变化了的情况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这个问题上,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是我们党进行战略思维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战略策略时必须处理好国与国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当今国际社会相互依存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考虑到他人的利益,维护好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以民族最高利益为目标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以大历史视野、大国际视野,首次明确提出“中国梦”的战略目标,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重要论述指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胜利。這一重要论述指明,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战略思维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民族最高利益。战略思维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直接反映出战略思维的价值取向。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也反映了民族利益与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在维护民族最高利益这个问题上,坚持本民族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相结合是我们党进行战略思维的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切战略考量和战略部署全都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秉承中国发展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理念,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实践维度: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方法要求

当前,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12]如何从根本上认识问题、应对挑战,提高全党战略思维能力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进行战略思维提出了具体的方法要求,强调“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强调“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强调“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升战略执行力,保持战略定力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

(一)善于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3] 首先,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善于从全局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全党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局的内涵,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自觉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一要正确认识全局,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现实问题,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对各种矛盾了然于胸,统筹兼顾,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要自觉服从全局,懂得全局高于局部、局部服从全局的道理,明确角色定位、厘清岗位职责,坚持把局部问题放在全局问题中去思考、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自觉为大局担当;三要坚决维护全局,在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上,如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决不能含糊和让步,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其次,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善于从长远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全党要充分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正确处理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关系,做到有效应对当前、更加注重长远。一要立足当下、不能超越阶段,现实情况是考虑一切问题、制定一切方针政策最根本的依据,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用幻想的东西代替现实的东西,不要勉强去做无论怎样努力现阶段也做不到的事情;二要放眼长远、不能鼠目寸光,完成今天的任务是为了明天的发展准备必要的条件,而不是使明天的发展丧失必要条件,只有回顾过去、总结现在、着眼未来,才能循序渐进、持续发力;三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不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在积极担当作为中留下经得起历史沉淀的好评价。

最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善于从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全党要深刻理解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正确处理危和机之间的关系,不断总结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要认清形势、顺应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重要的“势”,风云变幻的时代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只有心中有民、行动利民,才能在把握时代大势中赢得主动、化危为机;二要积势蓄势、厚植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实力来争取主动,要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进一步壮大自己;三要当机立断、断得正确及时,固然主观武断会丧失机遇,但把握了客观规律趋势不代表就抓住了机遇,如果有不同声音就议而不决、优柔寡断更会丧失机遇,只有当断则断,才能在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基础上,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回应现实需要。

(二)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首先,战略的坚定性要求全党在强化战略思维的同时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具备在错综复杂形势下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坚定的战略自信,战略定力是战略思维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领导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是谋划、策略是落实。正确的战略得不到贯彻就失去了生命,同样正确的战略得不到坚持也会失去生命。保持战略定力,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战略定力,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战略定力,就要毫不动摇地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战略定力,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就要毫不动摇地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其次,策略的灵活性要求在制定和实行策略的时候,必须随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只要是有利于战略的实现,可以灵活选择这一种策略或者那一种策略,不必教条式地拘泥于某一种策略。最后,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得好,就能转为危机,变挑战为机遇,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推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得不好,就会出现患得患失、摇摆不定、进退失据等问题,就会错失发展时机。

(三)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3]这一重要论述为实际工作中确保党中央的正确战略得到有效落实指明了方向。无条件执行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信仰是贯彻落实的原动力;二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三要加强理论武装,全面掌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四要践行党的宗旨,时刻以为民办事鞭策自身。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2).

[2]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84.

[3] 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7-01(1).

[4] 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44.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68.

[6]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1).

[7] 习近平.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22-01-26(03).

[8]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講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57.

[9]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94-395.

[10]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11]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1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2-07-28(1).

责任编辑:高  辉

猜你喜欢
四个维度战略思维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
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
关于企业家、行业领导运用好战略思维的“五个观点“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分析
建构深度学习课堂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生态文明制度四个维度的创新与优化路径研究
潜心语文 循道而行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培育的“四个维度”
“四个全面”是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四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