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饮食质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长臂影响研究

2023-08-11 11:02王新珠付开贤刘有为贺新宇
关键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王新珠 付开贤 刘有为 贺新宇

[   摘 要   ]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15名在校大学生,探讨早期(12岁之前)饮食质量对心理健康的长臂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大学生而言:早期饮食质量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早期饮食质量可以预测其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早期饮食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大学生的早期饮食质量可通过身体健康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在小时候要提高饮食质量,大学阶段要增强身体健康,提前干预与身心和谐发展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   关键词   ] 早期饮食质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长臂影响

[   中图分类号    ]  B844.2[    文献标志码   ] A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社会和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2010-2020 年的10年间,我国大学生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显著上升。[1]99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5.7%,高于疫情前的检出率30.9%。[2]1055疫情期间约2/5的大学生经历了焦虑症状。[3]7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依然是高校工作的难点与痛点。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坚持发展与预防相结合,促进身心和谐发展。[4]67目前国内多数研究多重视当前事件与社会心理因素(如压力、人格与就业等)对心理疾病的诱发作用[5]41,忽视了早期生活经历对身心健康的基础性影响,这不利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客观归因,也不利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

(一)早期饮食质量与心理健康

生命历程理论认为,早期生活经历是个体终身发展与身心健康的预演。经历较多早期逆境的个体,更容易在未来罹患各种身心疾病,健康寿命也会受到影响。[6]166早期逆境包括心理逆境,如忽视、辱骂以及亲人去世等,也包括生理逆境,如殴打、饮食差、性侵害等。[7]1146

早期饮食质量可长远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研究发现,儿童3岁时测定的营养不良(贫血与发育迟缓)可以显著预测23岁时精神分裂症发病概率,11岁时的智商为介导变量。[8]8223岁时营养不良的儿童在8岁时更具攻击性或过度活跃,11岁时有更多的外化问题,17岁时有更明显的行为障碍和过度运动,这些结果与儿童的心理社会逆境无关。3岁时的营养不良程度与8岁和17岁时的外化行为问题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低智商介导了营养不良与外化行为问题之间的联系。[9]2005终身队列(life span cohort)研究发现,2岁之前的营养不良与中年期的偏执、分裂、回避和依赖性人格特征有紧密关联。[10]301良好饮食可以给心理健康带来长期增益。一项环境丰富(environmental enrichment)实验表明,与生活在正常社区中的控制组幼儿相比,在丰富环境(良好的营养、教育与身体运动)中生活了2年的幼儿(实验起始年龄为3~5岁)在17岁时有更低的精神分裂倾向与反社会行为水平,在23岁时有更低的犯罪行为倾向。丰富环境对3岁时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更强的心理健康增益。[11]1627

(二)早期饮食质量与身体健康

在解释路径上,目前研究一般认为饮食质量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而长远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如有关动物模型以及人类婴儿的研究皆发现,早期缺铁改变脑结构(大脑髓鞘化、树突的分化和组织)、神经递质功能(多巴胺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神经代谢,从而影响感觉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情绪的发育,即使经过医学干预,这种发育伤害依然可以持续到青少年。[12]892[13]672在大脑发育时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会导致学习和行为上的永久缺陷。[14]2221

早期饮食质量不仅影响早期身体健康,还可以预示个体终生身体健康。基于中国儿童的研究发现,儿童后期(14至18岁)较少摄入肉、鱼、奶等食物的受访者,成年期的健康状况更差,如报告较多的慢性身体疾病、急性疾病的发病率更高,感觉到更多的身体疼痛/不适,容易肥胖,且肺活量低;同时遭受更多的失眠与抑郁。[15]650洪岩璧和刘精明的研究表明,14岁之前的营养状况(如是否挨饿、吃鱼肉等频率)可显著预测早期健康(身高为代理变量)以及30岁后的健康状况。[16]156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2013-2015)的数据表明,童年挨饿较多的老年人,更易罹患多种慢性病,认知能力也更低。[17]113其他类似研究也发现儿童期的饮食质量与个体终生身体健康有紧密关联。[18]1[19]15

(三)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紧密关联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现代研究不断证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兩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双向关系,特别是在抑郁症与焦虑症方面表现更为明显。[20]1心理神经免疫学的研究指出,免疫功能障碍是精神和身体疾病的共同机制。如与普通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在一系列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患病率更高。此外,亚临床免疫异常在各种精神疾病中经常发现,慢性炎症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中广泛出现。[21]1539祖国传统医学中的身心交互理论认为,形体与心神相互统一、相互影响,形体失健会导致心神异常,而形体调养也会改善心神状态。[22]13[23]134如肝气不疏者多抑郁易怒,针灸调理形体可显著改善焦虑情绪。[24]28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与气机运行来治疗心神疾病是传统的中医疗法。现代研究表明,身体运动可以通过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如提高心肺功能、促进多巴胺分泌)而增进心理健康。[25]138

(四)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本研究认为,生命早期(12岁之前)饮食质量较差也会长远伤害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尽管这种饮食质量并没有差到临床上营养不良水平。由于生命早期的饮食质量一般具有较长的时间延续性,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往往是长期的、潜在的。长年不良饮食不仅不利于中枢神经的健康发育,损害心理调节功能,还会因为运化不足而形成精气薄脏腑弱的虚弱体质,使大学生在压力之下更容易出现心神异常。

因此,本研究提出“早期饮食质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模型,它包括两个研究假设:(1)早期饮食质量正向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2)大学生身体健康是其间的中介变量。

二、研究方法

(一)变量与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测量使用 WHO 5心理健康指标,该指标有5个条目,使用五点量表法,要求被试报告最近两周内的心理状况,如其中一个项目是“我心情愉快”。用“1”表示“从来不”,“5”表示“总是如此”,其余类推;5个项目的均值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好。[26]243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75,显示了较好的可靠度。

早期饮食质量测量问卷来自曹文君和郭颖的研究[27]286,在测量时让被试回忆12岁之前,平时饮食中含有早餐、肉类(如猪肉、鸡肉、鱼肉等)、水果、牛奶(或其他奶制品)的情况。量表为五点量表法,“5”表示“每天有”,“1”表示“从没有”,其余类推。在本研究中,这4个项目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1,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模仿Hays 的整体身体健康测量条目[28]2,使用五点量表法,一个项目是“整体上,你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选项中“1”表示“很差”,“5”表示“很好”。另一个项目是评价生活中最常见活动的劳累或轻松程度,即“在学校中,你每天从宿舍快步走到教室的疲劳程度如何”,选项中“1”表示“非常累”,“5”表示“很轻松”。本研究中,两个项目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77。

此外,用一个项目来测量早期家庭经济状况,即“在12岁之前,与别人家相比,你家的经济情况如何”,用五点量表法,“1”表示“很差”,“5”表示“很好”。

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父母教育水平、民族、户口以及早期家庭经济状况。

(二) 研究被试

本研究中的被试来自四川省三所普通本科院校。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有效问卷615份。男性为295人,占47.97%,女性320人,占52.03%;农村户口471人,占76.59%,城镇户口144人,占23.41%;少数民族90人,占14.63%,汉族525人,占85.37%;父亲为高中或以下学历者有513人,占83.41%,父亲为大专或以上学历者有102人,占16.59%;母亲为高中或以下学历者有537人,占87.32%,母亲为大专或以上学历者有78人,占12.68%。

三、研究结果

(一)相关分析

首先报告本研究中连续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情况(见表1)

从表1可知,大学生心理健康均值为3.87,身体健康均值为3.65,均高于五点量表法中间值3,所以大学生的整体健康状况较好。早期饮食质量均值为1.97,远远低于五点量表法3,可见,大学生的早期饮食质量较差。

从表1可知,早期饮食质量与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r=0.192,P<0.01),与身体健康也为正相关(r=0.285,P<0.01);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正相关(r=0.239,P<0.01)。

(二)回归分析

根据温忠麟等人的建议[29]269,本研究使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来验证中介效应。第一步,考察早期饮食质量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若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则进行第二步,考察早期饮食质量对身体健康的预测效应;若有显著的预测效应,接着进行第三步,同时考察早期饮食质量与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如果第三步中身体健康的预测效应显著,则说明中介效应存在。在三步回归中,性别、年龄、户口、民族、父母教育水平、早期家庭經济状况皆为控制变量。

在第一步回归中,早期饮食质量可以正向显著预测心理健康(β=0.154,P<0.01),这很好地支持了研究假设1。

在第二步回归中,早期饮食质量可以显著预测身体健康(β=0.273,P<0.01);在第三步回归中,早期饮食质量依然可以显著预测心理健康,但预测力有所下降(β=0.097,P<0.05),同时身体健康可以显著预测心理健康(β=0.211,P<0.01)。可见,对大学生而言,身体健康是早期饮食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这样,假设2也得到完全支持。

图1直观地呈现了身体健康的中介效应。

四、讨论与分析

(一)早期饮食质量长远影响心理健康

在回归模型1中,控制了与早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的重要变量,包括户口、父母教育水平与早期家庭经济,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早期饮食质量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β=0.154,P<0.01),这样研究假设1得到很好的支持。说明在12岁之前的生命早期,早餐、水果、肉类与牛奶的摄入对成年早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可见,不仅婴幼儿期(5岁之前)的营养不良可以长远影响个体心理健康, 生命早期(12岁之前)的饮食质量较差——即使没有差到临床上的营养不良——依然可以长远伤害个体的心理健康。这一结论具有较强的普遍意义,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期营养不良这一临床现象越来越少,但青少年期因饮食习惯导致的饮食质量较差却依然较为普遍。[30]1271

(二)身体健康的中介作用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早期饮食质量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身体健康(β=0.273,P<0.01)(见表2中模型1)。这一点与洪岩璧和刘精明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他们在调查中发现,14岁之前的饮食质量与成年期的身体健康有紧密关联。[16]168生命早期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良好的饮食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祖国中医认为,儿童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勃勃,发育迅速”,长期饮食摄入较差,则会导致脾胃运化不足,影响后天精气生成,而导致脏腑虚弱。正因如此,那些报告12岁之前较少摄入早餐、水果、肉类以及牛奶(或其制品)的大学生有着较低水平的身体健康。

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可以显著预示其心理健康(β=0.211,P<0.01)(见表2中模型2)。这一结果与Ohrnberger等人的观点是一致的,即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互影响,身体健康可以预示心理健康。[31]42研究表明,身体中的慢性炎症可能是导致抑郁的原因[32]1;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病理过程可影响到神经系统从而影响心理健康。[21]1539祖国中医理论认为,形体是心神的根基,如果脏腑虚弱、精气受损或阴阳失衡,则相应的七情五志就会发生异常,即表现出心理上的不健康。

总而言之,本研究的模型“早期饮食质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得到了较好的支持。对于大学生而言,早期饮食质量较差可以长臂影响其身体健康,从而长远伤害到其心理健康。这种长臂影响与生命历程理论的诸多研究是一致的,即个体早期经历可以长臂影响终身健康,包括心理健康。[33]413[34]923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

基于模型“早期饮食质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应该坚持提前干预与身心和谐发展的原则。

一是将干预的关口提前至小学与中学阶段。早期饮食质量可以长臂影响未来的身心健康,学校应该向中小学生讲授健康饮食的知识,督促他们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特别是要求早餐吃好,合理摄入水果、奶制品与肉类。 在垃圾食品多样的今天,关注中小学生饮食质量对未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二是高校要鼓励大学生采取主动健康行为,以促进身体健康。主动健康行为包括健康饮食、适当锻炼、良好睡眠以及心理调适。主动健康行为可以更好地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从而间接促进心理健康。当代大学生面临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健康的身体是抗压能力的基础,也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陈雨濛,张亚利,俞国良, 2010~2020中国内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05):991-1004.

[2]翟文海,张琼,闫俊.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国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2 (07):1055-1060.

[3]Fu, W., S. Yan, Q. Zong, A.L. Dan, C. Lv,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China[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21(Pt A):7-10.

[4]戴萍.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19(06): 67-69+82

[5]廖友国,何伟,吴真真.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7 (05):41-46.

[6]石智雷,吴志明, 早年不幸对健康不平等的长远影响:生命历程与双重累积劣势[J]. 社会学研究, 2018 (03):166-197.

[7]Schilling, E.A., R.H.Aseltine,S.Gore.The impact of cumulative childhood adversity on young adult mental health: Measures, models, and interpretations[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8 (5):1140-1151.

[8]Venables,P.H.A.Raine,Poor Nutrition at Age 3 and Schizotypal Personality at Age 23:The Mediating Role of Age 11 Cognitive Functioning[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2 (8):822-830.

[9]Liu,J.,A.Raine,P.H.Venables,S.A.Mednick. Malnutrition at age 3 years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at ages 8,11,and 17 years[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4 (11):2005-2013.

[10]Hock,R.S.,C.P.Bryce,L.Fischer,M.B.First,G.M. Fitzmaurice,P.T.Costa,J.R.Galler.Childhood malnutrition and maltreatment are linked with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ms in adulthood:Results from a Barbados lifespan cohort[J].Psychiatry Research,2018 (5):301-308.

[11]Raine,A.,K.Mellingen,J.Liu,P.Venables,S.A.Mednick.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at ages 3-5 years on schizotypal personality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at ages 17 and 23 years[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3 (12):1627-1635.

[12]邵潔.胎婴儿期合理铁营养与儿童大脑发育[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5,(12):892-896.

[13]Erik,S.,Carlson,Ivan,Tkac,Rhamy,Magid,Michael, B.,O'Connor.Iron Is Essential for Neuron Development and Memory Function in Mouse Hippocampus1-3[J].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9 (4):672-679.

[14]Strupp, B.J.,D.A. Levitsky.Enduring Cognitive Effects of Early Malnutrition: A Theoretical Reappraisal[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995 (8):2221S-2222S.

[15]Qi,Y.J.Niu,Does Childhood Nutrition Predict Health Outcomes During Adulthood?Evidence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China[J]. J Biosoc, 2015 (05):650-666.

[16]洪巖璧,刘精明.早期健康与阶层再生产[J]. 社会学研究, 2019 (01):156-182+245.

[17]刘亚飞.童年饥饿经历会影响老年健康吗?[J]. 经济评论, 2018(06):113-126.

[18]Cui,H.,J.P.Smith,Y.Zhao.Early-life deprivation and health outcomes in adulthood:Evidence from childhood hunger episodes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20 (6):56-78

[19]Qin Z,Zhichao Y,Wei W,et al.Childhood familial environment and adulthood depression:evidence from a Chinese population-based study[J].International Health,2019 (4):1-18

[20]Kolappa,K.,D.C.Henderson, S.P.Kishore.No physical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 lessons unlearned?[J].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3 (1):3-3A.

[21]G, A.M B.J. M.Mental health is the health of the whole body: How psychoneuroimmunology and health psychology can inform and improve treatment[J]. Journal of 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2020 (5):1539-1547.

[22]官锐园,樊富珉, 试述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身心互动”理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13-16.

[23]胡秉娇, 黄春艳, 晁岳刚, 等, “体医结合”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132-136.

[24]高莉萍,邹勇.安神清脑法针灸治疗焦虑症42例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06(5):28-29.

[25]杨灼芳,梁丽辉.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6):138-140.

[26]Krieger,T.,J.Zimmermann,S.Huffziger,B.Ubl,C.Diener,C.Kuehner,M.G.Holtforth,Measuring depression with a well-being index: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validity of the WHO Well-Being Index (WHO-5) as a measure of the severity of depression[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14 (6):240-244.

[27]曹文君, 郭颖, 平卫伟, 等, HPLP-Ⅱ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 (3):286-289.

[28]Hays, R.D., B.D. Schalet, K.L. Spritzer, D. Cella, Two-item PROMIS? global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cales[J].Journal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2017 (1):1-5.

[29]温忠麟, 侯杰泰,张雷,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心理学报, 2005(02):268-274.

[30]许诺, 张国宝, 谢国蝶, 等, 学龄儿童饮食行为与营养状况关系及其性别差异[J]. 中国公共卫生, 2020(09):1271-1277.

[31]Ohrnberger,J.,E. Fichera,M.Sutt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 mediation analysis[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7(10):42-49.

[32]Preez, A.D., J. Leveson, P.A. Zunszain, C.M. Pariante.Inflammatory insults and mental health consequences: does timing matter when it comes to depression?[J].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16 (10):1-17.

[33]Montez, J.K. M.D. Hayward.Cumulative Childhood Adversity, Educational Attainment,and Active Life Expectancy Among U.S.Adults[J].Demography,2013(2):413-435.

[34]Yang, L.,Y.Hu, K.Silventoinen, P.Martikainen.Childhood adversi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 results from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J]. Aging & Mental Health, 2020(6):923-931.

[ 責任编辑 ]甄 欣

A Study on Long-arm Effect of Early Dietary Quality on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Xinzhua,FU Kaixianb, LIU Youweia, HE Xinyub

(a.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b. Development Planning Division,Xichang University,Xichang,

Sichuan,615000,China)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615 colleg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before the age of 12) diet quality on mental health. It was found that for college students: (1) early diet quality can predict their mental health; (2) Early diet quality can predict their physical health; (3) Physical health is the intermediary variable between early diet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Conclus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early diet quality can indirectly affect their mental health through their physical healt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et in childhood, to enhance physical health in college, prevention in advanc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re important way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words:early diet quality; good health; mental health; long-arm effect

猜你喜欢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小学体育课如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健身运动与心理训练探析
网球运动对鹰潭市老年人身体健康影响研究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