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专业内涵建设 提升电子信息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023-08-11 13:57陶丹陈后金戴胜华艾渤唐涛
科教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人才培养

陶丹 陈后金 戴胜华 艾渤 唐涛

摘要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启动以来,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围绕夯实专业建设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持续加强学院专业内涵建设,在专业优化、课程教材、教学平台、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和创新管理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实践经验。

关键词 专业内涵建设;电子信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8.008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教育部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1]。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对于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3]。新工科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应加快传统专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实践创新[4]。

自教育部2019年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围绕夯实专业建设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持续加强学院专业内涵建设,在专业优化、课程教材、教学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实践经验。

1内涵建设举措与成效

1.1制度保障,统筹协调,扎实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新工科建设要求,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打造高水平本科专业集群,完成“人工智能+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恢复信息工程专业招生,新增设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组织发布《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专业负责人制度实施办法》等系列管理办法,构建一流专业建设架构,发挥系建制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学院统筹—负责人掌舵—专家把脉”的总体建设思路,做好对标工作,夯实专业基础,挖掘专业特色,补齐专业短板,形成各专业重点建设任务清单并确保落实到团队/个人。通过制度保障、政策激励、教改立项等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分批支持和培育上水平的专业建设成果,包括新工科专业升级改造、双学士学位复合人才培养项目等。贯彻OBE理念,扎实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建立学院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工作组,制订发布一系列面向产出的评价机制,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组织开展“行业专家进课堂”系列讲座、“学长学姐话专业”征文活动等,助力一流专业招生分流。

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先后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获批。截至目前,学院所有具备申报条件的专业均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为三年期满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评估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参加以产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信工程、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先后通过认证,实现专业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为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提供基础性保障。

1.2内涵为要,思政为魂,持续深化一流课程建设

各个一流专业根据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对接“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认证要求,系统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按照“两性一度”,坚持“名师引领、优质课先行”,遴选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培育,加强全方位课程资源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新工科专业特色的“金课”。加强优质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建设一批推向国际教学平台的英文MOOC课程;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形成以专业类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群。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联合马列学院思政课程专家,成立了包括学院各级各类名师在内的电信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顶层设计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讨及讲座活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构建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实现课程思政案例的本硕贯通。自2022年起组织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12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相应课程负责人为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为电信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并实现了课程思政从案例建设向课程思政微课制作等形式的拓展。

近年来,学院建设了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7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示范课程3门等。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信号与系统”课程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该团队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并牵头组织编写全国“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被认定为北京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门课程开设课程思政公开课并上线人民网、新华网,强化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的引领示范作用。

1.3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精心布局一流教材建设

学院历来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牵头成立了电信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工作组,制订发布了相关办法,规范教材编写、出版、选用、监督各环节,确保教材工作的政治性、提高教材编写的前瞻性、规范教材选用的合理性、保障教材检查的长效性。积极布局教材建设,做好“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全国優秀教材培育。根据一流本科课程教材的新知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在教材中嵌入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出版一批优质的新形态教材,建设一批数字课程。组织“有历史传承”“有影响力”的专业基础课教材的再版、重印以及新形态教材升级,保持活跃性;另一方面,依托学科优势,联合教育部相关教指委推进行业特色教材的编撰,融入行业技术成果,扩大影响力。特别地,发挥课程虚拟教研室作用,加强优质教材资源共享与示范。积极推进面向新工科的电工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系列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材)的建设申报工作。

学院教师编著出版了国家精品教材1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4部、专业特色规划教材13部,获评首届全国优质教材1部,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部;7门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应高等教育出版社邀请出版数字课程;多部新形态教材及行业特色教材获得行业出版社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

1.4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构筑一流本科实验实践教学平台

重点改善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增补教学仪器设备、完善实验教学资源,为深化一流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实践及双创能力培养提供保障。加强一流专业本科实验室内涵建设,构建工程素质层—工程技术层—工程系统层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逐批落实实验室重点建设任务,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估和一流专业建设打好基础。聚集学科资源,结合专业特色,有的放矢地深化国家级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推进北京交通大学—中兴通讯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进入第二个八年的共建新阶段,打造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国内一流的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平台;依托轨道交通通信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探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虚拟教研室系列活动。

近年来,先后与轨道交通信号专业产教融合联盟、中关村空间信息产业联盟等拓展建立高水平校外实践基地,逐步完善构筑校内外、课内外、虚实结合的一流本科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加强产学合作,先后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16项,形成“专业系所—基层教学组织—专业教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新局面,较好地服务于我校主校区、威海校区学生以及兄弟院校师生。

1.5以本为本,分类培养,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新模式

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依托詹天佑未来技术学院信息学部建设,积极探索交通学校特色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凝练学科优势,制订了支撑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号召,以最快速度完成通信工程专业备案、招生工作,在威海校区进行培养。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充分兼顾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深造就业的需求,依托校内外优质慕课资源,灵活开展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等授课形式,侧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复合型人才所需素质的培养。先后三届面向全国招收800余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为本科毕业生深造探索新的培养路径。修订《本科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奖励办法》等管理办法,建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专家组,加强与学工、科协的协作,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院本科生获评国家省部级学科竞赛400余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上斩获殊荣。

1.6服务保障,多措并举,培育高水平教学师资队伍

贯彻落实“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相结合、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的“三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建立院—系—课程组分工协作的教学组织体系,通过名师公开课、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电子信息企业实践锻炼等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形成学院青年教师人才培育蓄水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扶持,全方位支持参加各类全国教育教学研讨会、教学技能竞赛,开展教学改革。建立健全管理激励机制,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做好服务保障,通过名师示范、师徒结对传帮带,实现青蓝携手共成长。为了促进一流专业课程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和安排新入职教师加入承担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教学任务的基层教学组织,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同时,也为基层教学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近年来,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获评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团队,2个团队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7人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奖,涌现出了一批教学科研能力卓越的青年教师,在全国课程教学竞赛中获奖,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1.7协同联动,创新管理,持续监控和改进人才培养成效

学院教学科与院学工形成了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制订了包括学业监控、教学意见反馈、学业预警、一对一结对帮扶、跟踪调查反馈等各项工作在内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学业质量监控实施方案》,联合开展学习情况监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教学意见反馈渠道,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关注学业困难学生,科学精准帮扶,全面促进学院学风建设,继续深化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依托“智慧学工”系统,教学相关通知可快速下发至全院学生,对于重要工作,辅导员可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及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及时回复和更新“问题库”,解答学生对人才培养相关规定或流程的疑问和遇到的困难。通过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开展持续监控,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成效。

2结语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契机,扎实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推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专业优化、课程教材、教学平台、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和创新管理等内涵建设要素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学校专业建设及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升。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EDZYQ20201402,E-ZYJG20200201);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一流本科课群建设”;北京交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电子信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133472522)。

参考文献

[1]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发布―到2021年建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EB/OL].(2019-04-10). http://www.moe.gov.cn/ jyb_xwfb/s5147/201904/t20190410_377293.html.

[2]董玮,张歆东,王墨涵,等.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以吉林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2, 8(2):88-91.

[3]柯璟,胡访.“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6):9-15.

[4]王凤,许志明,黄雪敏,等.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特色专业建设路径探索[J].大学教育,2020(9): 68-70.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人才培养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