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郑州地区高中阶段学生结核菌素检查结果及结核病发病情况调查

2023-08-12 02:20李瑞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5期
关键词:结核结核病新生

李瑞娜,任 伟

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

肺结核是主要发生在肺实质、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一种病变,结核分枝杆菌经常感染至肺部[1]。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出汗、畏寒、纳差、消瘦等,其中发热最常见,一般午后发热至37.4℃~38.0℃,可能持续数周,部分患者伴有脸颊、手心、脚心潮热感,初发肺结核患者很少出现呼吸困难,在伴有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时会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肺结核无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有些患者甚至无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但肺结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患有肺结核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治疗[2]。部分地区受经济发展的限制,学生的体检工作无法良好落实,不利于尽早在学生中发现肺结核患者,及时了解中学生群体肺结核的发病流行学特征,制订预防及控制感染的策略,提高学生群体的自我防护意识,有助于减轻学生群体肺结核感染风险[3]。结核菌素(PPD)试验是一种用于诊断结核病的方法,对诊断活动性结核病和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郑州地区高中阶段学生PPD检查结果及结核病发病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郑州地区3所高中2020、2021年秋季入学新生各1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A学校选取326例,其中男175例、女151例,年龄16~18岁、平均(16.92±0.56)岁;B学校选取331例,其中男170例、女161例,年龄15~18岁、平均(16.74±0.37)岁;C学校选取343例,其中男170例、女173例,年龄15~18岁、平均(16.69±0.44)岁。2021年,A学校选取326例,其中男171例、女155例,年龄16~18岁、平均(16.76±0.57)岁;B学校选取331例,其中男168例、女163例,年龄15~18岁、平均(16.70±0.61)岁;C学校选取343例,其中男164例、女179例,年龄15~18岁、平均(16.55±0.49)岁。纳入标准:高一新生;非过敏体质者等;排除标准:急性传染病者;急性中耳炎者等。本次研究方案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对所有新生进行PPD皮肤试验检查,PPD试剂每毫升含50 IU(国际PPD单位),在受试者左前臂内侧1/3处,使用70%~75%乙醇皮肤消毒后皮内注射0.1 mL PPD试剂,注射后观察72 h,测量并记录硬结的横径和纵径,并以毫米为单位。注射部位无反应或硬结平均直径<5 mm为阴性,5 mm~<15 mm为阳性,硬结直径≥15 mm,或<15 mm,但局部出现水泡、坏死、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1.3观察指标 (1)比较3所学校新生PPD试验阳性、强阳性结果;(2)比较不同性别新生PPD试验阳性、强阳性结果;(3)比较3所学校不同性别新生PPD阳性、强阳性结果。

2 结 果

2.12020、2021年3所学校新生PPD试验阳性及强阳性结果比较 A学校2020年阳性15例(4.61%)、强阳性4例(1.23%),2021年阳性20例(6.13%)、强阳性7例(2.15%);B学校2020年阳性11例(3.35%)、强阳性6例(1.83%),2021年阳性11例(3.33%)、强阳性3例(0.91%);C学校2020年阳性17例(4.97%)、强阳性5例(1.46%),2021年阳性19例(5.57%)、强阳性6例(1.76%);2020、2021年3所学校新生PPD阳性率及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20、2021年3所学校新生PPD试验阳性、强阳性结果比较

2.22020、2021年不同性别新生PPD试验阳性及强阳性结果比较 2020年3所学校男性有效查验503例,其中阳性21例(4.17%)、强阳性7例(1.39%),2020年3所学校女性有效查验492例,其中阳性22例(4.47%)、强阳性8例(1.63%);2021年3所学校男性有效查验498例,其中阳性24例(4.82%)、强阳性7例(1.41%),2021年3所学校女性有效查验499例,其中阳性26例(5.21%)、强阳性9例(1.80%)。2020、2021年不同性别新生PPD阳性率及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3所学校不同性别新生PPD阳性及强阳性结果比较 A学校男性阳性18例(5.61%)、强阳性3例(0.93%),女性阳性17例(5.15%)、强阳性8例(2.42%);B学校男性阳性12例(3.58%)、强阳性4例(1.19%),女性阳性10例(3.10%)、强阳性5例(1.55%);C学校男性阳性15例(4.35%)、强阳性7例(2.03%),女性阳性21例(6.21%)、强阳性4例(1.18%)。3所学校不同性别新生PPD阳性率及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所学校2021、2022年不同性别新生PPD阳性结果比较

3 讨 论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当身体出现病变或肺泡及其器官中的间质出现问题时会造成肺结核,由于青春期学生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加上睡眠不足等原因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学校是肺结核发生的主要场所[4]。由于肺结核发病之后症状不明显,其与普通感冒症状比较相似,加上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欠缺,常常会延误疾病的诊断治疗,导致肺结核在一个班级或宿舍持续传播。

PPD试验可以通过慢性变态反应检查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是进行卡介苗预防和接种检测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PPD试验呈现阳性表明机体曾经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未必一定患结核病,但处于活动期检测出的强阳性,需要尽快做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5-6]。临床认为PPD具有简单、准确、迅速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诊断筛查过程中。高中阶段正处于学业紧张、压力较大阶段,学生课余活动时间有限,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和免疫力的下降,会促使一部分学生的PPD结果从阳性转为强阳性[7]。本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2021年3所学校新生PPD阳性率、强阳性率及不同性别新生PPD阳性率、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女生阳性、强阳性率普遍高于男生。原因可能在于,与女生相比较,男生户外活动时间更长,因此免疫力更高,且长时间停留在不长通风的教室也会增加PPD试验阳性率[8]。此外,相关研究表明,由于肥胖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会为结核潜伏感染提供契机,因此肥胖也是众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学生应当适当减少压力,合理控制饮食,增加户外锻炼的时间以保证合理的体质量,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有效途径[9-10]。针对肺结核疾病的预防措施,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及时进行体检;对于来自结核病高发地区的学生,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定期进行体检,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档案,对高度怀疑有结核病的人员,应当到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详细诊断及治疗。(2)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对教室、学生公寓、图书馆等场所定期消毒,勤打扫、常通风,保持室内干净整洁。(3)加强结核病的宣传教育,学校可适当开展健康教育、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在校园宣传栏放置报纸、宣传册等帮助提高师生对结核疾病的认识,增强结核病的防控意识。(4)关心、爱护学生,对因咳嗽、咳痰、咯血或发热等疑似结核病的学生,应当及时向学校及当地结核病医院报告,进行详细检查。学校是高密集场所,一旦存在传染源,很容易造成结核病传播流行的暴发,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加强对结核病的防治措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防止结核病在校园中聚集流行[11-12]。针对强阳性学生,应当及时采取化学防御措施,阻止结核分枝杆菌的进一步发生、发展,对可疑的结核学生应进行及时治疗[13]。学校也应当加强学生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保证营养的合理摄入,提高自身免疫力。

综上所述,学校应当加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对高中新生的结核病筛查,防止结核病在校园暴发流行,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定期进行结核病知识的宣传,可以提高学生结核病的防治意识,有效控制结核疫情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结核结核病新生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重获新生 庇佑
一度浪漫的结核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新生娃萌萌哒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