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传统与现代,探寻红色文本教学策略

2023-08-13 03:44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1童周静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13期
关键词:梅兰芳尝试文本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1) 童周静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学要促使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修养,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要架设起历史和现代的桥梁,引导学生了解党的百年历程,围绕历史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在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一、补充背景资料,深度解读

(一)链接影视片段,解读情感

由于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红色文本时要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些背景信息。影视剧片段用现代人的方式演绎历史故事,能架设起历史和现代之间的桥梁。所以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影视剧资料,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促使他们从形象、感人的画面中得到启发,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情感,从而燃起爱国情怀。

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同名影视剧作品,并尝试体会作品中隐藏的爱国情怀。首先,教师让学生赏析影视剧,说说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雨来的英雄形象,并概括雨来的故事。有的学生尝试概括:“雨来在见到日本鬼子的时候丝毫不畏惧,他沉着应对,最后逃出了鬼子的魔掌。”教师又链接现代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形象?他们为国家付出了什么呢?”有的学生提出:“小英雄雨来十分擅长游泳,而全红婵擅长跳水,她在十四岁就获得了奥运金牌,为国家争光。”通过这样的链接,学生感受到了雨来和全红婵身上的爱国情怀,并对照自己,认为自己也应该向英雄人物学习,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报效祖国。如有的学生提出:“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像雨来一样冒着生命的危险展现自己的爱国情怀,但是我可以向全红婵学习,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

教师利用影视剧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影视剧作品中的具体场景、人物形象,通过与现实生活链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链接经典文本,解读人物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红色经典文本,其中包含一些历史人物。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教师可以链接经典文本,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并尝试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这些人物的故事,使学生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中,从而获得更多的感悟。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描写了毛泽东得知孩子牺牲后极度痛苦的状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毛泽东的形象,教师链接了经典文本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学生发现这部作品讲述了毛泽东童年读书的故事,展现了他走向革命生涯的具体过程。在学生自主阅读后,教师指导大家进行交流,尝试讲述毛泽东的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结合《青山处处埋忠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毛泽东的孩子去世了,他的心中应该是极度痛苦的,但是他以国家大事为重,做出了牺牲。我从中感受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教师继续追问,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毛泽东的故事让你有什么感悟呢?”有的学生提出:“我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伟大,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我要像他一样,坚持不懈,勇于挑战,勇敢应对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组织学生阅读和毛泽东有关的传记,尝试了解伟人其他方面的故事,更全面地解读人物。如有学生提出:“在阅读传记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毛泽东有着救世济民的情怀,所以他没有安于现状,没有贪图享受,而是为了建立新中国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甚至还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在阅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多和特定历史人物有关的信息,这增进了他们和历史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思考和感悟,使他们获得心灵触动,能够思考自己和革命人物之间的距离,并尝试学习革命人物的精神。

二、抓住介入时机,深度互动

(一)模糊点,化抽象为具体

在教学红色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好文本中的特殊点,抓住适当时机,引导学生展开深度互动,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教师首先要挖掘文本中的模糊点,让学生说说有哪些感到困惑的地方,谈谈是否有彼此矛盾的观点;然后适当引入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将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展现了周恩来在年少的时候立下了伟大的志向,发誓要努力读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情况不太了解,所以产生了阅读的模糊点:“为何周恩来会产生‘中华不振’的想法呢?”此时,教师给学生提供辅助阅读的资料,让学生看看当年中国人在租界遭受外国人欺负的视频和图像资料。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为何周恩来会产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想法。再对比现在的生活,学生感受到自己现在处于一个和平美好的时代,国家变得强大,中国人再也不会受外国人欺负了。这样,学生便体会到了周恩来等革命先辈为了建设国家而付出的辛苦。教师将抽象的文本内容用更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沟通了传统和现代,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入。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周恩来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我们也要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读书。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在网络上,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国家蠢蠢欲动,所以我们更要努力读书,要在科学、经济等各方面做到更强,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的安全。”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抽象的文字和具体的图像、视频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消除阅读学习的困惑。这样,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心灵受到震撼,就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悟。

(二)空白点,搭建想象支架

在统编语文教材的红色文本中有不少空白点,这是作者有意或者无意留下的空白,有助于读者展开想象。教师可以挖掘这些空白点,为学生搭建想象支架,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发展的方向,对故事情节进行补白,从而使学生发现文本中蕴藏的寓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并围绕文中的空白点展开想象,尝试体会梅兰芳的内心情感。教师提出问题:“在这篇课文中,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和汉奸表演,蓄起了胡须,告别了舞台。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梅兰芳都没有表演。他难道不爱艺术了吗?他心中的想法是什么呢?大家展开想象,围绕这个空白点尝试写一下作品中蕴藏的情感。”有的学生尝试补白:“梅兰芳看着空荡荡的剧场,心中无限感慨。对于京剧,他自然是有所不舍的,没有戏唱,他感觉心中痒痒的,十分难受。但是梅兰芳知道,自己不能唱,自己不能低下头给日本人唱戏。这是中国人的骨气!”在这段补白中,学生将历史人物与自己的经验、认知相连接,感受到了梅兰芳的内心情感。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学生将自己融入文本中:“如果你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会和梅兰芳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有的学生放飞想象,说:“我想成为一个爱国的企业家,默默地支持梅兰芳的行为,接济他。”最后,大家还将自己的想法创作成文字,和同伴交流。

文章中的空白点给学生提供了再造和想象的“缺口”。在补白的过程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人物形象,体会到了革命人物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些人物的内心情怀。

三、推敲语言文字,深度鉴赏

(一)对比,切己体察

阅读是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本大多语言精练,适合反复咀嚼揣摩,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推敲文字,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替换文中的词句,并进行对比,说说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推敲作品中的精彩词句,尝试用切己体察的方式体会其中的情感。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文中提到‘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亲人离开了自己,普通人不是会痛哭吗?为何主席的表现如此克制?尝试将心比心,想象一下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内心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并分析一下主席为何会有如此表现。”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作品,提出:“如果是我的话,一定会痛哭,用手拍打桌子,但是主席只是目光黯然地指了一下桌面,表示要安静一下。他的心中并不是不悲伤,但是他要克制自己的情感,沉着冷静地处理国家公务。”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学生感受到了毛泽东超脱普通人的情感和胸怀,对他肃然起敬。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不同性格的人,在处理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反应会有所不同。能否用细节描写的方式展现出来?对比阅读,看看大家是否都写出了人物的特点。”这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发散思维,有的认为急性子的人可能会做出摔东西、夺门而出等行为,而性格内向的人可能会默默哭泣等。

《朱子语类》中提出,在阅读的时候要将自己的直接经验作为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否则读书“不就切己上体察,但于纸上看,文义上说得去便了”,这样的阅读只能记住空道理。而融入个人体验,则能获得更真实的阅读感受。

(二)迁移,表达应用

红色经典文本不仅思想高尚,而且词句优美,给人文质兼美的感觉。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美,体会其修饰文字的匠心;然后展开读写结合活动,使学生在表达、迁移中习得各种缀文技巧,提升语言应用和表达方面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有哪些词句展现了小英雄雨来的光辉形象,体现出他超强的水性以及面对敌人时沉着冷静的气概。有的学生提出:“‘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等词句就展现出了雨来的高超游泳水平。作者运用对比、比喻等方式,展现出雨来的能力特别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创作:“在看到全红婵跳水的场景时,你是否也为其技艺所震惊?从她的身上你是否感受到为国奋斗的精神?大家尝试运用所学词句展现出全红婵的技巧。”学生尝试创作,写道:“全红婵站在高高的跳水台上,跳板微微颤抖,而她的脚步却轻盈而稳定。她纵身一跃,如同一片羽毛般,在空中旋转。扑通一声,她落入水中,一朵小小的水花绽放开来。”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能否在展现空中姿态的时候,写得更详细一些,写一下人物的神情等。”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继续创作。这样的读写结合活动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让学生把从《小英雄雨来(节选)》中习得的遣词造句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使学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

迁移运用的读写结合活动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学生既能理解文中的内容,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又能从中得到启迪,接受红色思想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里所说的红色文本是指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是阐发革命精神的作品。由于红色文本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所以学生学习时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通过引入背景资料、抓住介入时机、展开语言鉴赏等途径,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的教育避免了标签式的空洞说教,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梅兰芳尝试文本
梅兰芳评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