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 走进语文生活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谈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

2023-08-13 06:19王紫月
新课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创设文本情境

文| 王紫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如何用现行教材落实任务群教学,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语文学习任务群不是单篇课文或语文知识点的呈现,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开展进阶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领会学科知识,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是语文课程整合的重要方式,意在把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双线合一,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有导向的海量阅读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手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训练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活动,语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语文教学时要抓住它的启蒙作用,通过对学生朗读能力、语言文本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发展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在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任务群教学的模式解读

语言文字的内涵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务群教学是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讲解,并配以相应的图片或音乐来增强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当感觉器官接收到更多刺激时,学生内心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将会逐渐上升,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由此看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任务群教学模式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有效帮助。任务群教学实际上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在特定场所下共同营造的氛围而形成的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拓展问题的思考能力和思考范围,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在任务群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将得到提高,小组讨论将有迹可循,从而确保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也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新型改革。

二、任务群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依托于任务群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教师与学生共创的和谐环境中问题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改观。文章人文情感的体会也变得更加容易,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绩,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一)拉动情感,提升文本体验感

在任务群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依托新兴教学来创设多元化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视频影像资料的应用,往往能够更加贴切地展现文本内容,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人文情感,这样学生的情感认知在情境创设中就会得到提升,在生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心理变得更加和谐。

(二)激发兴趣,发展教学影响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的中段时期,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仍然建立在学习兴趣之上,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任务群教学中通过营造愉悦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快速地完成教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并借助情境学习来发展个人的个性化能力。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通过有效引导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影响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面临的误区

(一)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僵化

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必须转变个人的教学思想,教育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留下当年自己学习时的影子,在接受学习时是以“填鸭式”来进行语文学习的,在教学时往往会显露出这些影子,这就致使无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认为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多要比学生说得多好,更节约教学时间。实际上教师以讲代替学生的思考,往往会阻碍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降低学习效率,也让学生无法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流于形式,实质影响不足

一些教师为了力求课堂创新,希望得到听课、评课人员的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情境设计得过于形式化,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领略文本的真实内涵。课堂教学流于表面,无法深入文本背后内容情境的创设,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单纯地依靠理想化的内容来设计教学,致使情境化教学无法深入学生内心,浪费了教学时间。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而开展教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想通过任务群教学来提高学生在文本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就必须以学生当前的生活认知为基础,通过对生活内容的深入认知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够在学生高度参与的基础上开展情境化教学。

例如,部编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这一课,教师首先要通过“红领巾广播站约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实际上是要让学生能够在之前学习任务的引导下感受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将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有效观察进行动物的描写时,教师要让学生注重对动物品质的挖掘,这样才能够使文章的人文情感更加丰富,通过课前的学习任务能够认知当前个人的写作能力。接下来,再进入“动物作品我来读”,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文本的学习,引入老舍笔下《猫》的学习,品读课文首先要让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完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接下来,在“动物精神我来颂”时,教师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品评猫身上所具备的优良品质,以及作者在表达情感过程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更加深入,也降低学生对文本分析的难度,提高他们的感性认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创设情境,是对学生认知引导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措施,任务群教学应该选取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以此来激发他们内心情感的体验,从而完成对文本的教学。

(二)创新教学,活化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终端设备的使用,往往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展现视听大餐,这样能够一改传统教学过程中单凭教师语言创设情境的尴尬局面,让学生借助色彩明艳的视听动画去感受文本中所描述的内容,这样能够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对语言文字背后人文情感挖掘的难度。

例如,在学习部编四年级下册《猫》这一篇课文的时候,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观察不足。“红领巾广播站约稿”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的形式去观看形态各异的猫,从猫的外形、毛色以及神态等多个角度去进行细致的观察。结合教师创设的“动物精神我来颂”,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修改,看能否展现猫的独特个性,以及在写作过程中所要融入的情感。这种情境的导入会为学生的分析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学生更好地分析文本。在完成文本分析后,教师让学生描述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猫。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化,也是对学生语言的训练,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感受语文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也是学生发展对话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巧设故事,营造情境

小学生虽然已经脱离了幼儿园的稚嫩,但是他们仍然喜欢听故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通过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要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法,以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要通过教师的口述,而且要通过对作品影视资料的展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作品之中,从而提升语言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四年级下册《母鸡》这篇文章时,首先,教师通过“红领巾广播站约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做的目的是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在“动物作品我来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也是发展学生多元能力的平台,这样能体现学生的参与性,也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在学完本文以后,教师可以创设“动物朋友我来写”的情境,在全面细致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更多的直接经验,并让学生回到家中去观察周边的小动物,以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体现个人情感的明显变化,并通过写作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之后让学生进行讲述,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借助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言文字故事。

(四)精研教材,凸显情境

要想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就必须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语文学习是字、词、句的强化过程,词语作为语言组成的最小单位,应该通过对规范化语言的运用来表达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词语运用的同时,强化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语文阅读教学占据了大量时间,教师要以课堂阅读教学为契机,通过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针对学生当前的发展进行词语运用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为学生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作品。《猫》一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母鸡》则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白鹅》这篇课文作者从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写出了白鹅的特点——高傲,在学习《母鸡》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通过“红领巾广播站约稿”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创作的作品。在“动物精神我来颂”环节,可以使学生形成先期印象,并且能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在开展教学时能够对词语出现的前后段落内容进行分析,不仅要了解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谋篇布局的精巧构思,通过对情感的鉴赏来领悟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应用效果,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虚实结合写法的学习,感受作者写作过程中语言运用的独特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依托文本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感情的切入点。在任务群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将有据可依,对文章人文情感的体会将变得更加容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大幅度提高,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也大幅度提高,这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变。借助任务群教学的开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语言的把控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开展新的教学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样将更加凸显语文的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创设文本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