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3-08-13 06:19李梦雅
新课程 2023年10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阅读教学

文| 李梦雅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容忽略,教师需要深剖析课程标准,积极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从阅读这一基本环节出发,组织开展多篇文本阅读活动,明确群文阅读主题以及阅读方向,引导学生主动涉猎不同形式的优质文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创造性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科学选择组合文章,组织开展对比阅读活动,实现一篇带多篇;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明确课外群文阅读主题,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自由发散,实现高效阅读和深度学习。为了打造品质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抓住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综合、系统地分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始终坚持生本理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群文阅读概述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文化发展以及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宏观统筹以及科学对比,分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实现环环相扣,让学生能够在留心观察、自主积累、大胆想象的同时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变化,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审美培养以及文化发展。教师则需要生动直观地展示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深入鉴赏不同作品的人物美、内容美和形式美,强化学生的美学体验和阅读体验。确保学生能够站在文化的视角主动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及奥秘,真正享受整个阅读的全过程。

群文阅读是比较典型的阅读形式,以多篇文本的组合式阅读为重点,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及教学目标将同一类型的文章集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打开思路,实现个性化阅读。这种从一到多的转变符合新课改的本质要求,有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阅读素养和语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需要综合系统地分析群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不再局限于阅读字数和篇幅的增加,而是深入了解阅读文本之间的异同点和逻辑关系,明确群文阅读的侧重点和突破口,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认知期待,坚持正确的群文阅读方向,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对当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出,各种教学问题频频出现:首先,整体的教学质量相对偏低,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提升。有的教师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机械性地拆分文本,学生的思维比较僵化,碎片化特征非常明显,缺乏自主阅读多篇文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的学生甚至存在排斥心理。其次,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组织多篇文本的对比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价值以及个体差异性要求,没有选择契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对策,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最后,教师筛选的阅读文本内容比较单一和僵化,没有按照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模式整合多篇文本,忽略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拓展及延伸,无视阅读的外延性。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阅读素养得不到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

(一)有助于弥补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

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应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导,整合多种阅读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群文阅读成了许多教师的首选,这一阅读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功能比较明显,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打破时空限制,拉近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以及学科素养。教师可逐步提升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主涉猎不同主题、不同题材以及不同作者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阅读诉求,确保学生能够主动串联多篇文章,真正达到触类旁通。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整合多种阅读文章,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强化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注重系统专业的训练,让学生保持由内而外的阅读积极性,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阅读任务。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有所提升后,教师可以抓紧宝贵的教学时间,全方位呈现3~5 篇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这样的话,学生的阅读经验越来越丰富,进而实现高效阅读、快速吸收和个性化思考。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核心素养。群文阅读能够紧密联系阅读和写作,有效协调和平衡两大教育板块。教师会在完成群文阅读教学工作后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阅读收获积极写作,实现输入向输出的顺利过渡和转化。学生会主动学习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和某篇布局技巧,尝试运用多种描述方式表达个人的内心想法,逐步形成个人写作风格,写作能力提升非常显著。

(四)有助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阅读多篇文章时,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了解不同阅读文本的区别和联系,个人的阅读兴趣较高。教师也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在同一个单位时间内,学生能够接触不同表达形式、不同文体以及不同作者的文本,自觉归纳和分析文本的异同点并实现深度思考,从而提升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开阔视野。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一)精心选择阅读文本

在精心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结合当前的教学环境以及育人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协调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高效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需要从阅读文本出发,多角度、多方向搜集阅读议题,明确课文组合的线索以及方向,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有的教师以文章的风格为依托,积极组合风格比较相近的文本。还有的教师则综合系统地分析题材以及文体,以此为线索组合文章。文章组合工作相对比较复杂,非常考验教师的甄别能力和知识储备,教师需要主动抓住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开阔自身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崭新新颖的阅读素材,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局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群文阅读活动,实现举一反三。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神话故事”主题,囊括了许多优秀文本,如《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以及《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这些文本以神话题材为线索,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则可以积极组合神话故事,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自主阅读《潘多拉的盒子》《后羿射日》和《大禹治水》,打破课内外壁垒,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

(二)坚持一篇带多篇

在组织群文阅读活动时,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的教育要求和新变动积极实现一篇向多篇的顺利过渡,分步骤、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活跃学生思维。如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让学生静下心来深入感悟,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积累的语文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站在宏观的视角综合了解不同文本的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深入作者内心世界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繁星》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主线让学生阅读巴金的其他作品,如《春秋》和《家》,提炼出其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散文,了解整篇散文的谋篇布局。作者巴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创作情感以及方式大有不同,教师可以以此为纵轴线,将作品的阅读感受、风格以及文体贯穿于整个群文阅读的始终,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巴金的文字。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采取提炼经典片段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度评析优美句段,领悟其中的情感使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状态,保持自主自觉的阅读行为习惯,对巴金这一文学巨匠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如果教学时间比较宽裕,教师还可以围绕同一主题讲解多篇作品,逐步拓展课堂教学容量。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新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比较丰富,教师可以跳出课堂和教材,围绕“童年”这一话题罗列不同名家的优秀作品,对比林清贤的《爸爸的鸽子》、冰心的《小桔灯》以及林海英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全面丰富群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群文阅读技巧和策略。

(三)组织对比阅读活动

对比阅读是群文阅读中的一部分,对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有重要影响,教师需要选择同一类型的文章,在紧密组合的过程中组织群文阅读。学生在阅读中深度思考、理性对比和客观评价,借此机会活跃学生的头脑,提升思想境界以及学科素养。大部分的群文阅读文本为同一类人物或同一类主题,作品的刻画角度和故事情节发展大有不同,非常考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主动调整教学思路,把握教学节奏,将选择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深入浅出地讲解阅读技巧。将教学重心放在对比阅读上,让学生能够理顺思路,实现客观思辨和理性分析。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观潮》时,教师可以围绕写景文章的谋篇布局技巧以及写作手法搜集其他与“江湖”相关的文章,如《听潮》《潮魂——钱塘湖抒情》。围绕“江湖”主题开展对比阅读活动,让学生综合了解不同文本表达方式的区别及联系,深入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手法。这种以生为本的对比阅读教学理念契合新课改的初衷,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层次及高度,避免学生局限于一种文本阅读,逐步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四)开展课外专题阅读

课堂群文阅读的教学时间和空间比较有限,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闭门造车,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维断层问题。对此,教师需要主动跳出课堂和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明确阅读专题,将专题阅读与群文阅读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自主感知并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明确具体的群文阅读议题,关注学生的综合表现,结合学生的情况组织课外专题阅读活动,避免多文本阅读偏离主干道。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后,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能动性较足,对现代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教师则可以借此机会设置“放飞科技梦想”的议题,引导学生自主利用课外碎片化时间阅读《巨伞下的城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以及《奇怪的电波》。让学生能够在深入品读科普文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和探索精神。其次,教师需要注重简单放权,打造开放课堂和生本课堂,创造多维互动环境。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尝试多种科学、高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课外科普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足,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精读活动,将精读与略读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自由探索,深入感知不同群文阅读文本的情境和思想内核。最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从微观视角着手,细致讲解群文阅读文本的表达方法和主要内容,适当补充科普知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觉完成续写任务,描写未来的科技。这种读写结合的课外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初衷,能够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实现事半功倍。学生也会重拾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围绕不同的阅读主题自由探索、大胆表达,高效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

五、结语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从阅读着手,结合学生的阅读表现、阅读行为和阅读需求精准定位阅读教学目标,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群文阅读活动,紧密联系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精心筛选优质的阅读文本,讲解形式多样的群文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接触名家经典作品,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教化,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和意识,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实现乐读、善读。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