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探讨

2023-08-13 06:19宋凯芳
新课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语文

文| 宋凯芳

在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不仅要思考人类以后居住的环境、生活的状态和价值,还要进行相关的教育。新课标的改革与实施促使语文教学摒弃了传统模式,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讲授课本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助力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的智慧能够得到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不够成熟,生理方面的快速发展容易使他们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更快乐、健康地成长,将生命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剖析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优势以及问题,并针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提出策略,以抛砖引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一切活动都是基于生命而存在的。在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了解与生命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且爱护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能够对生命存有感恩之心,促使生活变得更加和谐、身心更加健康,让生命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活动一般是用专题方式开展,将相关主题课文与生命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与教师的深刻讲解中领悟生命的真谛,生发关于思考生命的种子,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

工具性可以说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而在语文学习中又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一些内涵,由此语文的人文性也被人们所发现,所以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利用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

其一,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丰富的内容,蕴含着各种美好的精神情感,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内化,同时把这些精神与自己的思想相融合,进而领悟人生的真理。其中不乏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文章,中外作者用看似平淡的笔墨写出叩问心灵的文章,在为生命呐喊的同时,鼓舞读者要看到生命的强大力量,以此激发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其二,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的科目,安排的课时比较多,开展生命教育既有好的教学材料,又有充足的时间,足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机会感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向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优势,这样生命教育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能得到有效的渗透,促使学生深度了解生命的意义。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命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专题,应该充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以渗透。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发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研究思考,同时应该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凸显生命教学的真正意义,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成为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

(一)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化,没有重视生命教学的意义

传统教育模式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创新的进度,导致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身心是否健康和学习能力是否提升没有加以重视,更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没有意识到拥有健全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向明显对学生不利,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出现偏离,容易成为分数的“俘虏”;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教学中的生命和心理等专题,忽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学目标显得过于狭隘,这样的教学理念与目前提倡的教育思想非常不符。

(二)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没有突出生命专题

语言文化非常广博且高深,尤其是我国的语言文化体系历经千年发展到今天,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教材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的文化发展历程,但是限于篇幅不能把所有内容收录其中,所以选取的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好的内容同时需要匹配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把生命教学的宗旨表达出来,要让学生明白生命所蕴藏的伟大真理,多补充课本之外的学习内容,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了解语文学习的真正要义。就目前来说,大部分教师还是按照课本的教学内容授课,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降,思想止步当前。

(三)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不够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积累有限,阅历还不够丰富,他们认为语文学科就是学习生字、词语、古诗等,对古诗文一般是死记硬背,没有理解诗句的含义;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不应该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学习语文,因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与收获的成绩可能不成比例。但语文对学生的影响颇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内容,还要多阅读课外素材,训练分析理解能力,为以后的知识积累奠定基础。教师要把课文中蕴藏的生命教育内涵深度讲解出来,不能只搞形式主义,否则学生会忽视课文中的生命真谛。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备课与设计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备课的教学方式,深入研究教学材料中蕴藏的生命教育资源,设计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生命教育。受文化与环境等因素影响,人们对于相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不同的教师对相同教材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理解。教师可以在准备课堂内容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讨论见解,这有利于获得更深层的领悟与启发,更容易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目标,与此同时还能吸收其他教师的备课精华,完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但尤其要注意的是,个别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只是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侧重于传授课本内容,容易忽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人文性与生命教育的成效息息相关,要引起足够重视。

(二)充分利用教学材料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有限,但其外延是广阔的,教材选择的关于生命的文章都展现出作者对生命的不同思考与感想,向我们传达了生命的信息以及使命感。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就很容易忽视文章中凸显的生命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生命教育的内容直观讲述出来,不能一笔带过,从而使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能重视生命,遇到困难能够坚强勇敢地面对。

以《再塑生命的人》一课为例,它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展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悟安妮·莎莉文对海伦·凯勒的独特教育以及深沉的爱,即使她身体有一定的缺陷,仍挡不住她对生命的热爱,遇到挫折困难时依旧敢于直面人生。对于身体健全的学生来说,遇到困难要正确面对,减少负面情绪,想办法解决问题,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要热爱生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精彩、更有价值。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内容,积极展开生命教育材料的深度研究,这样生命教育才能有效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而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向奔赴的过程,在教学中,若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交流,课堂氛围容易变得枯燥沉闷,缺乏生动趣味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生命教育并不是单一地讲述生命安全的注意事项,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明白生命的意义,掌握生命的广度。要鼓励学生将学到的课本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边学习边获得问题的答案。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心理不够强大,对今后发展的目标也不够清晰,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初中生更应该明白生命的真理,从而使自身变得强大,为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顺利开展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其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要善于发现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的困惑,并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

再以《陋室铭》为例。《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全文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了借物喻理的手法,描述了房子虽然简陋,但是作者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这也表达出作者的心境以及对生命应有的态度,同时也说明了作者愿意安居在陋室享受安贫乐道的时光,身在繁华世界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具有高尚的情操。为了方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师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情境设定,组织学生分组并提出问题,第一组询问:“同学们对陋室的印象如何?”学生回答“陋室不陋”。第二组询问:“来陋室的不多,那会有哪些人来呢?”学生答“鸿儒”。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进而使生命教育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

(四)语文教学的延伸

若是想将生命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效地讲述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重视进行有效的延伸教学。要把教学活动延伸至教学材料范围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教学延伸活动,让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带领学生深度感悟生命的神秘魅力。如教师可以安排学习小组进行兴趣阅读,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师生的友谊,使师生关系变得密切。

比如,教师可以对众多著名的古诗诗句蕴藏的生命教育进行讲解,诗圣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作者忧虑国家、感时怀人的焦急心情;《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可以获得胜利。讲解完之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写一写关于对生命价值的感想,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再一次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感受伟大的生命,有效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写作提供了精彩的素材,提升了学生整体综合能力。

(五)积极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领悟生命教育

将生活与课堂相结合,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更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生命的含义。初中生正处于对世界好奇并跃跃欲试的阶段,因此,学校如果有条件,可以定期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亲身感受世界的各种生命存在。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活动,或者组织学生采集名人名言和生命教育的图片,将图片挂在教室、走廊等地方,时刻谨记生命的真谛,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树立生命的安全意识。也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获得启发,感悟生命的可贵。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教学内容中所蕴藏的生命教育,而且要有效扩展教学资源,进而能够把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教师同样需要增强自身的生命意识,为学生树立榜样,对生命足够热爱,对教育工作做到全心投入,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生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才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使生命教育的意义更加可贵。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生命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