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教结合下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程中创意舞蹈的教学探索

2023-08-13 06:19文|
新课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唱游智障律动

文| 林 思

康教结合背景下,培智学校开设唱游与律动课程,培养智障儿童的节奏感、记忆力、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智障儿童身心发展大有助益。在唱游与律动课程中实施创意舞蹈教学,增强智障儿童的感知力,使之获得愉悦感,从而面对未知能迈出勇敢的一步,会对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培智学校和医疗保健机构、社会各界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实施对智障儿童的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基于智障儿童的特殊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致力于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为智障儿童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以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在专业机构和专家的指导下,培智学校在唱游与律动课程中积极融入创意舞蹈教学,旨在引导智障儿童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强化智障儿童的感知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进而实现康教结合理念,助推智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一、康教结合下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程设置意义

智障儿童具有认知缺陷、思维迟缓的特点,不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听到指令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做出反应,甚至有些智障儿童将自己和外界完全隔开,处于封闭世界内,在此情况下智障儿童是无法融入社会的。康教结合下,培智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唱游与律动课程的独特功能,遵循教育公平性的原则,向智障儿童展示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带领智障儿童领略音乐艺术的奥秘。所谓唱游与律动课程,是以音乐为核心元素,利用舞蹈、游戏和律动训练等多种组织形式开展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灵活度较高,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用于促进学生节奏感、感知力、创造力、肢体协调能力等的发展,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现已成为培智学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1]唱游与律动课程的设置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通过开展唱游与律动课程,播放音乐来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引导智障儿童用身体来感受音乐节奏,跟随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行敲打训练,有利于培养智障儿童的节奏感。其次,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唱游与律动课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音乐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以此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智障儿童清晰认识到不同场景下的正确行为,尝试打开心扉,与他人交流合作,有利于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力。再次,在唱游与律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随和的态度对待每个智障儿童,让智障儿童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使其愈发信任和依赖教师,从而认真观察并主动模仿教师的动作,有利于强化智障儿童的观察力,遇到困难时智障儿童也将寻求教师的帮助,从而打破智障儿童内心的壁垒。最后,教师在唱游与律动课程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刺激了智障儿童的感官,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培智教育的效果。

二、创意舞蹈的概念及价值内涵

创意舞蹈是在传统舞蹈艺术的基础上,融合动作对话、心理交流、音乐游戏等创新元素,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快乐情绪,建立自信心,给孩子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智障儿童的先天缺陷使得他们的语言表达受阻,无法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无关,每个孩子自出生以来就具有用舞蹈来表达情绪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创意舞蹈更加契合智障儿童的心理需求,可以使其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给他们带来无与伦比的快乐。智障儿童可以自创舞蹈动作,只要保证肢体协调即可。他们对这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兴致盎然,在唱游与律动课程创意舞蹈教学中的参与度较高,相关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开创了康教结合的新思路。

在唱游与律动课程中加强创意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第一,创意舞蹈动作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模仿客观事物、抒发内心情感是创意舞蹈的主要目的,凝聚了智障儿童对生活的感悟,使得智障儿童可以走出温室,享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润,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第二,创意舞蹈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交流,能让智障儿童感知音乐节奏,随着音乐做动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帮助智障儿童找到情感宣泄的方式,使其放松心情,从而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变得平和。第三,创意舞蹈教学归根究底是用舞蹈动作培养智障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在感知音乐节奏、模仿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智障儿童可以感到精神振奋,注意力更加集中,大脑控制肢体的能力明显提高,其身心将得以健康发展。[2]

三、康教结合下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程中创意舞蹈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创意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康教结合下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程创意舞蹈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简单易学原则。创意舞蹈教学中舞蹈动作要简单易学,教师应避免设计过于复杂的动作,尽可能保证每个智障儿童都能跟上音乐节奏,通过针对性的节奏练习,增强智障儿童的节奏感。二是指令清晰原则。教师的口头指令要清晰明了,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和图片来辅助教学,便于智障儿童接收指令,强化智障儿童对歌曲内容、舞蹈动作的理解。三是方式多样原则。结合智障儿童的年龄层次、智力层次、能力层次,选择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智障儿童的学习体验,如利用歌唱、手势、模仿等方法来帮助智障儿童掌握舞蹈动作,提高创意舞蹈教学效率,增强智障儿童的成就感。四是创意引导原则。在创意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给予智障儿童一些创意引导,鼓励他们模仿教师的动作或是自主创作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提高智障儿童的参与感,激发智障儿童的创造力,培养智障儿童的自信心。

(二)开展多元倾听,自由动作表达

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听力密不可分,通过耐心倾听音乐可以丰富智障儿童的词汇量,使其能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学会使用新的词汇,并使用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是唱游与律动课程中开展创意舞蹈教学的价值所在。康教结合下,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需要加强与相关专业人士的对话,充分了解智障儿童的特征,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完善创意舞蹈教学方案,打造充满魅力的唱游与律动课堂,增强创意舞蹈教学活动对智障儿童的吸引力。同时,教师还要倾听智障儿童的心声,不但要从他们的语言掌握其思想动态,而且要透过他们的舞蹈动作获悉其喜怒哀乐,帮助智障儿童找到语言和动作的规律,开发智障儿童的语言潜能,促进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提升。[3]

比如,在学习《粉刷匠》时,教师可以播放粉刷匠刷房子的视频和动画,刺激智障儿童的感官,让他们一边倾听音乐,一边接收信息,理解歌词内容。整首歌曲播放2~3 遍,然后逐句播放。教师可以随机挑选孩子让他们说一说看到和听到的信息,并观察每个孩子的状态,确保所有孩子都能正确复述《粉刷匠》的歌词再进行下一环节。在舞蹈动作的教学中,每一句歌词对应一个舞蹈动作,教师应完全将课堂交给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创作舞蹈动作。刚开始训练时有些孩子感到手足无措,此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模仿,或是用语言启发孩子的思维,如“粉刷匠的手里应该拿什么”“粉刷匠要在哪工作”“粉刷匠从哪里开始刷房子”等,提醒孩子利用周围环境和手边工具,根据歌词创作舞蹈动作。如唱到“刷完房顶又刷墙”这句时,孩子们就会站在凳子上去刷房顶,沿着墙壁反复进行刷墙的动作。此外,唱游与律动课程中将演唱和舞蹈相结合,深化智障儿童对歌曲的感悟,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情感表达,创意舞蹈教学将得以高质量开展。

(三)展开韵律感受,肢体协调发展

培养智障儿童节奏感是唱游与律动课程的重中之重,音乐和舞蹈的节奏感较强,有些孩子经常因为自己错过了应该踩准的点而感到慌乱,最终失控,甚至引发连锁反应,使得其他孩子也不能正常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导致唱游与律动课程教学活动很难继续下去。在康教结合背景下,培智学校教师要准确掌握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组织贴近智障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基于强化智障儿童节奏感的目标,积极开展创意舞蹈教学,利用舞蹈增强智障儿童的感知力,让智障儿童从舞蹈动作中感受韵律,促进智障儿童肢体协调发展。那么智障儿童就可以成功感受到节奏之美,使先天缺陷经过后天训练得到弥补,在创意舞蹈教学中获得快乐情绪和成就感。

例如,唱游与律动课程中,教师播放音乐时可以引导孩子用鼓掌、踏脚、点手指的方式打节拍,或者随意创作舞蹈动作,等到应该踩“点”时,可以用脚尖轻点地面,或是重重地踩踏地面,说明自己找准了音乐节奏。教师应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智障儿童遵从自己当下的内心状态,在教室内自由活动,让孩子感到身心轻松。教师还可以组织音乐游戏,给每个孩子发一个摇铃,用摇铃指导孩子打节拍,让孩子感受音乐韵律,用舞蹈动作表达情绪。这种将音乐、舞蹈、乐器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唱游与律动课程的教学元素,使得智障儿童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教师对他们的引导更为有效,在活动大脑和四肢的过程中,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创意舞蹈教学真正成为智障儿童接触世界的窗口。[4]

(四)开展动作模仿,感受舞蹈魅力

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更要利用模仿方式来强化他们的机械记忆。在康教结合下,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大力推进创意舞蹈教学的开展,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动作的模仿,以便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让他们感知到音乐和舞蹈的魅力。教师作为培智教育的主导者,对智障儿童的引导必须准确、有效,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使其将教师当成可以信赖的对象,这样孩子才能耐心倾听教师的指令,在教师做动作时,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听到教师的表扬后,脸上浮现喜悦的笑容。因此,培智学校教师要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对每个孩子的关爱,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启蒙,引导智障儿童通过模仿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进而自主创作舞蹈动作,达到创意舞蹈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小鱼游游游》一课时,教师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手指舞蹈,让智障儿童进行模仿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手脑配合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舞蹈的多变魅力。具体教学流程为:首先,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看一些关于《小鱼游游游》的手指舞蹈视频,激发孩子的兴趣。其次,教师将手指舞蹈动作进行一一拆解,并鼓励孩子们进行模仿。与此同时,教师要时刻观察孩子们的模仿情况,并耐心地进行指导,帮助孩子正确掌握手指舞蹈动作。待大多数孩子都可以熟练地掌握该手指舞蹈后,教师可以将班里的孩子分成4~6 人一组,并给他们留出充足的练习时间,让他们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练习。教师要为每个小组创造表演舞台,鼓励每组成员都到预先留好的场地进行手指舞表演,并从中选出动作最正确、最整齐的一组,进行表扬,发放奖励。这样的方法不仅能使智障儿童的身体更加协调,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成就感,有助于加深智障儿童对音乐、舞蹈、合作的认知,用舞蹈表达情感,与他人和谐共处。

综上所述,在康教结合下,培智学校教师应该加强唱游与律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利用创意舞蹈教学来培养智障儿童的节奏感、感知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让智障儿童知道社会生活中自己应该做出的正确行为,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能够自主创编舞蹈动作,学会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实现创意舞蹈教学价值,促进智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唱游智障律动
唱游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游课教学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