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交往合作能力培养研究

2023-08-13 06:19文|
新课程 2023年10期
关键词:聋生交流能力

文| 苏 俊

一、聋生交往合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意义

2016 年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培养聋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对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融入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普遍认为,聋生融入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沟通障碍。台湾著名特殊教育专家林宝贵教授认为,解决了沟通障碍后,聋生面临的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听觉障碍会导致聋生的语言发展迟缓,从而极大地影响他们的交往能力。因此,聋生的交往范围通常局限于同学和家人等有限群体。聋生往往缺乏自主交往和合作的意识,面临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较少尝试自己协商解决。因此,强化聋生沟通交往和合作意识的训练对帮助他们树立和增强沟通意识、走出自我封闭的狭小天地、学会与他人交往和合作非常重要。

二、影响聋生交往合作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听觉和自然语言能力的缺陷,影响了聋生的社会交往和生存发展,还会对他们的人格、心理、情绪、行为和智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加强对聋生沟通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融入社会。通过观察聋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表现,总结出影响聋生交往合作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因素——听力语言障碍

因听力障碍,聋生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主要依靠观察说话人的口形、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等方式来理解说话人所讲的内容。因此,聋生主要通过视觉来学习语言,这就影响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例如,在一些拟声词的教学时,健全学生通过耳听感受,很容易区分理解,但对于聋生来说,由于没有听觉感受,理解相对较为困难。

聋生的语言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导致他们的词汇量较为贫乏。通常,他们只能使用手语来表达一些简单的词语和不规范的句子。由于手语的局限性和逻辑问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难以达到同龄健听孩子的标准。这直接影响了聋生在交往和合作方面的能力提升。

(二)心理因素——逃避心理

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聋生有时会试图通过表情、动作和不完整、不通顺的语言来与健听人进行交流。然而,由于这种交流方式难以被理解,他们经常遭到误解。久而久之,这种交流困境会使聋生表现出不自信、不自然的行为,甚至产生畏缩忧郁心理以及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错误理解。

(三)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

研究发现,聋生的家长很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对相关教育和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很少。此外,许多家长也不懂手语,这使得聋生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面临很大的沟通困难。有的家长可能会因为自责和其他原因而过度宠爱孩子,从而导致孩子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无法从他人的角度或以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这也影响了他们与他人的交往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四)学校因素——封闭的校园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聋生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带来了阻碍。聋校通常采用封闭式管理,聋生的日常交往主要是在教师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只限于教学内容。这种长期的封闭式管理使得聋生容易产生自我封闭的意识,错误地认为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相似。当聋生步入社会后,却无法与健全人交往,表现出茫然无措,难以融入社会。

(五)社会因素——包容度、接受度不够

现今社会,一些健全人对聋人更多地施以好奇、同情、怜悯之心,愿意在物质上给予他们帮助,但与他们交往较少。社会对聋人的普遍接受度与包容度仍然不够,这使得他们的成长环境更加困难,也更难以融入现实社会。为了帮助聋生突破社会交往的种种障碍,聋校应立足聋生的全面发展和现实需求,切实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责,协同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使聋生顺利融入社会。

三、聋生交往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心理干预及前期辅导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发现聋生因为听觉障碍,在语言表达方面受到很大的阻碍,导致他们在沟通和交往方面面临许多困难。这不仅对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生存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对他们的个性、心理、情绪、行为甚至智力的发展也有不良影响。因此,在初期的培训中,我们以心理干预和辅导为主。我们通过家访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背景,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内心痛苦和不良情绪。只有了解了学生交往和合作能力受到阻碍和影响的根本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干预,从根本上弥补缺陷,帮助他们更好地交往和合作。我们的调查问卷也显示,聋生交往和合作能力受到削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缺乏。比如,个别家长教育方式简单,加上聋生的生理缺陷,从而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如自卑、孤僻、暴躁和易怒等,这些都不利于他们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也不利于他们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我们一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恐惧。通过心理疏导,使其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些社交技能培训。比如,如何与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等。

总的来说,对于聋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调。除了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为其提供足够多的社交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语言和社交技能教育。社会也应该加强对聋生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等待遇。通过多方的协作和努力,我们可以帮助聋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和社交基础,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交往合作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形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课堂教学能使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同时在课堂中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也是一种交往合作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沟通交往课程,可以更快速地帮助聋生提升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掌握一些交往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根据沟通与交往课程主导的理念,我们结合本校聋生的特点设计了很多沟通与交往的课程,以此帮助他们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法,促进他们语言和交往能力的提升。此外,我们还注重课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如端午节、植树节等活动,促进聋生交往合作能力的提升。在活动中,他们积极主动地分工合作,并通过自主探讨和交流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与分工。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课堂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例如,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为聋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鼓励聋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线上交流活动、使用社交媒体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尽可能地将交往合作贯穿各个学科和教学环节中,如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配对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解题等。这些交往合作的活动不仅有助于聋生的学业发展,还能提高其交往合作能力。总之,为了提高聋生的沟通交往与合作能力,我们需要多方面着手,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科技手段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三)个别化教育在交往合作能力培养中的体现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都有其个体差异性,一些学生的个性十分明显,因此常规性的集体授课形式难以满足这些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采用了个别化训练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为其设计不同类型的个别化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交往合作的能力。这种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可以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在交往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例如,对于有易怒倾向的学生,我们为他们设计了个别化课程《鸡仔养护记》系列。通过赠送小鸡仔与师生联合养护,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关系。这些情感训练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老师让其养护小鸡的含义。通过近一个月的鸡仔养护,他们的性情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变得更加主动、温和地与同学交往,也能发现自身的一些优点。

(四)在生活中培养交往合作能力

1.重视语言教学,掌握交往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聋人与健听人的交往合作越来越频繁,书面语成了他们主要的交流方式。然而,受思维方式“由主到次”“由实到虚”的影响,聋人在书写中常常颠倒手语的顺序或省略虚词,导致书面语序混乱、语句不完整,从而难以与健听人进行正常交流。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对聋生书面语言的学习和训练,重视句子教学,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创造沟通环境,让聋生自然地交际

“生活即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在生活情境中开展,让聋生自然地进行交际。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为聋生创设逼真的沟通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实践课上,教师可以运用课件演示、语言描述、师生示范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生活情境。聋生的交往合作能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因此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体验和反复练习。教师应将各科教学、课外活动、家庭、社会结合起来,构建广阔的交往合作天地。交往合作要联系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这是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核心理念。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聋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拥有健全的心理和道德素质。例如,教师应引导聋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聋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以此提高他们的交往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模拟情境等方式引导聋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提高聋生的交往合作能力需要教师采取综合性的教学手段,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聋生有意愿和兴趣去交往、合作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聋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选择和需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挥潜能,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交往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融合教育拉近聋生与现实社会的距离

1.加强聋生与健全学生的合作交流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与周围的普通学校联系,搭建一个平台,让聋生能够与普通孩子一起交流学习,一起上课或同台演出。通过这些活动,聋生不仅增强了融合和适应能力,还增强了主动交往的信心。

2.让社会爱心人士走进聋生的生活

由于沟通上的障碍,聋生经常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和合作。为了帮助聋生提高交往合作能力,我们邀请了一些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包括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到我校来与聋生一起开展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聋生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怀和爱心,也帮助其扩大了交往合作的对象。此外,我们还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夏令营、野外拓展、体验活动等,以多种形式展开交往合作的锻炼。这些活动都是基于生活情境的,让聋生在活动中学习交往与合作的技巧,同时学习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会精心设计任务、分配角色,让聋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从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其交往合作的信心和能力。

总之,交往合作是聋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提高其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聋生的特点和需求,创设丰富多样的交往合作情境,让聋生在其中感受到融合和归属,从而提高其交往合作的能力和信心。

猜你喜欢
聋生交流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