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023-08-13 06:19白玛吉
新课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初中生班主任素养

文| 白玛吉

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愈发突出,对实现育人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初中阶段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抓手,其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政治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学生价值观与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但初中生的心智发育并不成熟,其道德修养与政治意识有待提升,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必须立足学生发展,整合教育资源,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引导。

一、初中班主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其一,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学校教育工作要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理念,指向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注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1]其二,社会发展飞快,初中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途径,但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直接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消除负面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其三,初中生有着一定的学业压力,容易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长期积压,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造成学生情绪消极、成绩下降等不良问题,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心理负担,这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班主任及时介入指导,利用科学的思想教育活动调节、舒缓学生的负面情绪,为其提供宣泄情绪的正确途径,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其四,初中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他们需要具有扎实的政治知识与良好的政治素养,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政治引导,为后续政治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二、初中班主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紧抓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深度理解

班级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隐含联系,而班主任既承担着管理学生的责任,又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便需要班主任将二者融为一体,相互渗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推动班级管理工作。为此,班主任需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班主任要深耕教材内容,准确提炼核心知识,以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为切入点,依据教材内容针对性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班主任还要明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了解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启发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本质,自主完成知识建构,逐步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少年当自强”时,本课安排了“少年强 国家强”与“青少年的情怀和抱负”两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少年强则国家强的本质,明白青少年所肩负的时代重任,从而树立远大的情怀与抱负。但是,根据初中生的思想与行为来看,部分学生并未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也未将自己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他们在学习中随波逐流,缺乏目标指引,直接影响了学习动力与学习成效。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本课内容来改变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对学生做出正面影响。在本课教学中,班主任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课前要求学生围绕以下四个问题自主学习:(1)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有何联系?(2)如何理解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3)青少年为什么要拥有情怀与抱负?(4)青少年应有怎样的情怀与抱负?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具体案例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从中明确青少年对国家、对世界应有的情怀与抱负。课后组织学生探讨交流,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学习本课所获得的启示,促使学生从现在做起,确定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态度,增强爱国意识,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二)丰富教育素材,整合课内外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相应的教育工作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充分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促使学生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参与相关教育活动。为此,班主任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入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对教材内容加以补充,对课堂资源加以完善,为学生深度理解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一方面,教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针对性引入一些生活素材,如真实的案例、学生熟悉的人或事、具有讨论度的话题等,让学生基于自身生活经验来理解、辨析与讨论,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认知,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改变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适当引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降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提高教育内容的渗透力度。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学无止境”时,本课需要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压力,客观辨析一些错误的学习观念和社会现象,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缓解压力。为了让本课教学内容更具影响力,班主任可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从正面与反面分别展示几个有代表性的学习场景:几名学生激烈讨论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某学生做题屡屡失败,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将题目顺利解出;某同学因为考试失利,心情十分沮丧;某同学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与同桌发生争吵……在这些生活场景的渲染下,将学生带入过去的某个时间点,感受当时的学习状态。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这些场景所描述的现象,评价其中的做法,并让学生与自身经历联系起来,顺其自然地引出其他学习压力,让学生说说自己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如此一来,利用课堂空间为全体学生创造了宣泄压力的环境,他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所面对的学习压力,表现担心、紧张、焦虑等心理现象,分享自己缓解压力的经验,使其理性看待不同的学习行为与学习压力,从而顺利掌握多种缓解压力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做好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从心底认同并服从这项教育工作,在学生主观意愿支撑下,突显这项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班主任的言传身教胜过各种理论说教的效果,不仅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还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与理解。实际上,初中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而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学生会下意识地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此时,班主任的言行便会发挥“规训”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2]为此,班主任要认识到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将以身作则践行到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巧妙引入自身经验来实施教育活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例如,班主任可以向学生分享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或是利用课堂、班会时间,或是利用网络平台,将一些正能量的文章或新闻分享给学生,并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记录自己发现的美好瞬间,积极向他人分享美好与喜悦。这样一来,学生会接触到更多正面信息,负面信息对其产生的影响将会明显降低。同时,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或生活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关注与帮助,以面对面交流或线上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提出自己的建议,必要时可号召班级其他学生伸出援手,鼓励该生勇敢克服困难,缓解其所积压的情绪压力。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感受到学校、班级的温暖,进而增进对班主任的亲近感与对班级的归属感,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引入时政新闻,组织学生探究评析

初中生已经具备独立认知,对于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契机,而班主任需要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时,班主任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与表达的机会,指导他们积极探索,踊跃交流,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大有裨益。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可根据教学需要引入时政新闻,组织学生详细了解时政新闻的内容,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联系已有知识与经验来理解新闻内容,将其作为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途径。同时,教师要注意课堂留白,组织学生探究评析,一方面以探讨交流的方式挖掘时政新闻的深层内涵,另一方面以撰写时事评论的方式来概括、评价时政新闻。班主任可以根据最终讨论结果与时事评论来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适时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中国担当”时,班主任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时政新闻,如“携手抗疫——构筑全球疫苗防线”“中国地震救援力量紧急驰援土耳其”等,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新闻报道,思考:中国为什么坚持对世界需要疫苗的国家提供援助?中国地震救援力量紧急驰援土耳其展现了中国担当,如何看待这样的中国担当?在问题驱动下,学生将目光从教材转移到时政新闻中,直观感受“中国担当”,了解“中国担当”的具体表现,进而认同我国在参与国际事务中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例说明更多有中国参与的国际性活动,进一步感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担当和贡献。课后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时政新闻撰写时事评论,表明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如此一来,不仅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内容,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还增进了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促进了世界观的形成。

(五)组织实践活动,深化教育工作影响

实践活动是班主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要形式。班主任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计、组织实践活动,号召班级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顺其自然地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技能,并将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可视化。[3]实践活动应该多样化开展,可以在班级、校园内开展,也可以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单位,鼓励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参与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过程,从中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学做一个对班级、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例如,在“走向未来的少年”单元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安排,班主任可设计“走向未来的少年”主题实践活动。此活动共分成三个模块进行,一是主题演讲,二是微视频制作,三是歌唱比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参与,班主任负责整体指导,各模块活动方案由学生自主设计,经过合作讨论后确定完整的活动方案。学生需要围绕核心主题分别完成不同的实践任务,选择适宜的素材,设计独特的形式,回望自己的初中生活,畅想高中乃至未来的生活,突出对主题的个性化理解。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对“走向未来的少年”这一主题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他们将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新的征程,在这个是终点也是起点的地方扬帆起航。此外,班主任可利用课余时间或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主题影片,如《阿甘正传》《风雨哈佛路》《侧耳倾听》等,集体交流观影后的感想,并撰写一份简短的观后感,利用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电影激励学生积极看待当前这个转折点,树立规划人生的意识,坚强、勇敢、乐观地走向未来。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班主任必须认清自身承担的教育责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班主任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抓住一切有利于教育工作开展的机会与资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政治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猜你喜欢
初中生班主任素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夸夸我的班主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