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角度解读《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形象

2023-08-14 19:24叶自亮李晓滢
名家名作 2023年10期
关键词:昆丁喧哗与骚动凯蒂

叶自亮 李晓滢

一、引言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以多重叙事视角、神话模式著称。小说设定在虚构的密西西比州杰斐逊镇,讲述了康普生这个曾经富有的南方家族在数十年间的衰败历程。小说从四个不同叙述者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故事,其中之一是主要叙述者昆丁。作为康普生家族的长子,昆丁非常聪明,在学业上有天赋,但他也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严重的心理问题。他对家族的衰落和自己的失败感到极度沮丧和无助,最终导致他的自杀。他的叙述充满内心的痛苦和矛盾,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抵消家族的衰落和失败,但最终没有成功。昆丁的性格极其复杂,他的内心世界和痛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性格也反映了福克纳对家庭和社会的思考,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矛盾和挑战。

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关于空间的研究理论已经成为社会学、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等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列斐伏尔认为“(社会)空间是(社会)生产的产物”。空间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物理概念,而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社会概念。空间不仅是人类活动的场所,而且包含着深刻的政治和历史意义。空间不仅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简单容器,而且是一种生产方式。“它既是社会生产的产物,又是生产者。空间本身是由各种人类行为和社会生产过程形成的,但反过来,也会影响、改变甚至引导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

列斐伏尔将空间分为三个部分: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物理空间。物理空间是人们直接能够观察到的空间,就像特定的城市或景观。列斐伏尔指出:“空间是意义的体现,不是空洞的。”因此,物理空间不仅仅是人类活动的场所,而且具有深刻的政治和历史意义。社会空间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空间。“社会空间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支配和权力手段。”“它是行动和思考的工具。”社会空间关注“遭受和行动的主体的行为”。人们的行为和他们的社会关系共同构成了社会空间。在小说中,心理空间通常指的是角色的心理状态和个性。

20世纪末以来,空间理论逐渐兴起。它在社会、地理、文学等方面彻底革新了人们对空间的理解。在整个社会文化空间的构建中,文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描述了人类的生活状况,不仅以文字形式表达各种人类空间体验,还不断参与文化空间的持续生产。因此,运用空间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角色特征。

二、列斐伏尔空间理论下昆丁形象的探析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认为,空间不仅是客观物理实体,而且是由权力关系和阶级斗争所塑造的社会构建。通过分析昆丁与他的物理、社会和心理空间的互动,尤其是康普生家族住所的物理空间和北部流动的物理空间、南方淑女神话的社会空间和昆丁的人际关系,以及昆丁的精神和情感世界的心理空间如何塑造他的性格,从而探讨这些空间与他内心挣扎的相互关系。

(一)从物理空间解读昆丁的形象

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中,物理空间是指人们能够感知到的客观物理空间,包括城市、街道、建筑、自然景观等。这些空间不仅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隐喻意义。

昆丁在书中最重要的物理空间是杰弗生镇的康普生家。康普生家的老宅位于杰弗生镇,昆丁从小便在那里长大;对昆丁而言,杰弗生镇是他的故乡,康普生家老宅及其周边的土地则散发着一种关于家的归属感。在昆丁看来,骡背上的黑人、小山、荒凉的小车站以及泥泞的小路这些物理意象就是家乡的象征,让他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抚慰。在这种归属感背后,康普生老宅更是家族荣誉的象征。康普生家位于杰弗生镇的中心,而镇里的其他人则生活在周边。这种地理上的中心地位,反映了康普生家族位于南方传统的权力关系的中心。然而自美国内战南方惨败后,“康普生领地”的土地被昆丁的祖辈一点点卖出去。传到康普生先生这一代时,当年一平方英里的土地变成了一小块草地,为了让女儿凯蒂结婚和让昆丁上哈佛大学,康普生先生将最后一块草地给变卖出去。家族的衰败不可避免会导致家族荣誉的丧失,这种荣誉的丧失给昆丁带来强烈的失落感,使他过早地感受到世事无常、万物皆空。一方面,康普生家族确实兴盛过,这使得昆丁对家族、对南方有着强烈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对南方文化以及价值观有着强烈的认同。另一方面,昆丁亲眼见证家族的衰败与南方的沦丧,却对现状无能为力,这使他深陷虚无主义而无法自拔。而虚无主义不断侵蚀着昆丁的南方价值观,让他的精神变得空虚,进而深陷于痛苦之中。

(二)从社会空间解读昆丁的形象

列斐伏尔指出:“(社会)空间是一个(社会)产物……因此,空间也是思维和行动的工具。除了作为生产手段外,它也是控制的手段,因此也是权力的支配。”换句话说,社会空间是由人类创造的,并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

从社会空间角度来看,昆丁与父母之间病态的关系是造成昆丁认知矛盾的主要原因。在美国南方传统的父权社会中,父亲就是一个家庭中的权威。康普生先生经历康普生家族的衰败——当家业传到他这一代时,“康普生家只剩下了宅子、菜园、东倒西歪的马厩与一所佣人住的木屋”。可能是因为家族的兴衰让他明白了世事无常、人生虚无,康普生先生放弃了对未来的希望,对家族衰败的事实不再抵抗。他经常说着些愤世嫉俗的话,用虚无主义的那一套来安慰自己,也用它来教导昆丁。在第二章的开头,康普生先生告知昆丁:“这只表是一切希望与欲望的坟墓,我现在把它交给你;你靠它,很容易掌握人类所有的经验都是谬误的,这些人类所有的经验对你祖父或曾祖父不见得很有用,对你个人也未必有用。”康普生先生希望昆丁能够明白人生的本质是虚无的,世间的一切经验都是荒诞的。同时,人类的希望和欲望不过是那一代人的执念,兴衰起伏不过是世间常态,富贵穷通不过是过眼云烟。在康普生先生的影响下,昆丁的性格中已经产生了很明显的虚无主义倾向。

与康普生先生相反,康普生太太对家族荣誉十分重视,甚至可以说十分执着。尽管家道没落,但是为了名誉,她仍然坚持卖地让昆丁上哈佛大学。无论是为了娘家的荣誉,还是为了康普生家的荣誉,康普生太太实质上都是对自己荣誉的执着。正如康普生先生所说的:“你母亲想的是道德问题,至于这件事是否罪恶她根本没有想过。”这里的道德问题便是南方价值体系下的道德,符合的便是好的,违背的就是坏的。除了荣誉,其他问题就像善恶、对错都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康普生太太这种对南方荣誉的极度迷恋对昆丁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康普生太太在给自己构造一个关于家族荣誉的牢笼时,也用南方价值观的条条框框将昆丁的思想困在其中,把理性与自由的理念排斥在外。这使昆丁的大脑中只能接受南方价值观,而无法容纳其他多元的思想。以至于在凯蒂失贞后,昆丁的信仰破碎,使他陷入极大的痛苦中。

无论是康普生先生还是康普生太太,他们都生活在南方荣誉和家庭荣耀的光辉下而无法自拔。正是对家族荣誉的重视,当康普生先生看到家族衰败时,产生虚无的思想;正是对荣誉的执着,康普生太太才活得那么痛苦。而康普生夫妇的儿子昆丁便活在他们用南方价值观构建的世界中,一半是虚无,一半是荣誉,并在两者中苦苦挣扎。

(三)从心理空间解读昆丁的形象

心理空间是一种隐喻和认知形象以及心理转变和置换的过程。根据列斐伏尔的说法,“表征空间包含着与社会生活有着隐蔽联系的复杂形象和符号”,因此,心理空间可以看作是一种表征空间,代表着个人心理变化和社会互动。在昆丁的内心世界中,他的精神空虚使他像殉道者一样激烈地捍卫传统的南方价值观,而情感上的空虚则导致他对妹妹卡蒂产生乱伦情感。随着南方文化逐渐消逝和凯蒂结婚,昆丁所建构的精神世界逐渐瓦解,导致他极度痛苦。

父亲整日酗酒,给昆丁传递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班吉是个傻子,总是无缘无故地胡闹;杰生自私自利,不讲亲情。康普生太太也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她总是为了自己所谓“大家闺秀”的身份而喋喋不休,总是以为自己的先生和儿女都看不起她的身份,成日自怨自艾。只有凯蒂是热情活泼的,充满爱与力量。小时候,凯蒂喜欢让身边的兄弟姐妹听她指挥,俨然就是一个母亲的角色。而且,凯蒂从小就照顾白痴弟弟班吉,而父母对他只有嫌弃。当凯蒂要结婚时,她心里惦念的还是自己的父亲和弟弟班吉,并且嘱咐昆丁不要把班吉送到精神病院。凯蒂像一个母亲一样,照顾着家里的兄弟姐妹,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庭带来些许的温暖。因此,凯蒂变成昆丁的情感寄托,只有凯蒂才能给他带来亲情的抚慰。

然而,家庭关系的冷漠,尤其是母爱的缺失让昆丁严重缺乏情感教育,使他对凯蒂的感情超过了正常的兄妹之情。昆丁把爱的欲望寄托在凯蒂的身上,把白皙美丽的妹妹想象成梦中情人,而自己则是庇护她的勇敢骑士。这种乱伦情结在小说昆丁部分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妹妹凯蒂与销售员发生不正当关系时,昆丁跟父亲辩解说,是他和凯蒂乱伦。昆丁希望通过“乱伦”来使他们“置身在纯洁的火焰之外的扎人的恐怖中”。即使下地狱,昆丁也可以继续守护在凯蒂身边。另外,母亲让妹妹嫁给另外一个男子,希望通过婚姻来遮掩住凯蒂失贞的事实,从而维护家族荣誉。如果昆丁真的像福克纳所说的“相比于凯蒂的贞洁,他更重视家庭荣誉”,他应该很乐意见到妹妹能够嫁出去,从而保住家族荣誉。可是昆丁却劝她不要嫁人,并谋划用卖地的钱带凯蒂一起私奔,逃离这段婚姻。昆丁的孱弱让他无力守护住自己对凯蒂的那份感情,最后他只能选择寻找圣徒弗兰西斯的妹妹——死亡来逃避这种“爱不得”的痛苦。

总而言之,情感世界的空虚与精神世界的虚无让昆丁再也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痛苦和抑郁的情绪时常干扰他日常的生活。当他忍受到极限时便选择自杀,来让内心获得彻底的平静。

三、结语

本文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方面对昆丁的形象特征进行分析,更全面、具体地反映了他所面临的时代困境和心理斗争。

在物理空间部分,昆丁对故乡杰弗生镇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康普生家族的兴衰,使他对南方文化既感到自豪又感到失望。昆丁经历的物理空间是流动的,反映了他内心的困惑。昆丁践踏自己的影子,砸碎自己的手表,这是他对抗物质世界以缓解内心焦虑的方式。在社会空间部分,康普生先生坚信世界毫无意义,生命没有意义。在此影响下,昆丁的思维趋向于虚无主义。康普生夫人则痴迷于家族荣誉,重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康普生夫人的影响下,昆丁沉浸于家族荣誉和南方传统之中,甚至通过自杀来捍卫这种荣誉。在心理空间部分,昆丁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他对荣誉的迷恋和虚无共存。他迷恋家族荣誉和南方文化,南方的道德沦丧让他的信仰缺乏道德基础。当他相信家族荣誉和南方文化最终会变成一文不值时,他又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无论是对荣誉的迷恋还是虚无,昆丁的思想都没有突破南方价值观所建立的框架。对于昆丁来说,他有两个选择:接受南方文化最终会消失的事实,或者在南方传统价值的框架内继续为荣誉而奋斗或为空虚而受苦。最终,昆丁选择成为南方文化的捍卫者。然而,时间的形象不断提醒着昆丁,万事万物都有开始和结束,即使是南方文化也不例外。因此,昆丁试图对抗时间和空虚,但这些行动是徒劳的。最后,昆丁只能通过死亡来缓解他的精神世界的空虚。

总之,昆丁的形象是他的物理、社会和心理空间的复杂表现。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展示了时代和文化对昆丁性格的深刻影响,以及他与自己的信仰和情感的不断斗争。昆丁的悲惨结局反映了南方社会和文化的黑暗现实,以及他无法摆脱自己信仰和价值观的限制。

猜你喜欢
昆丁喧哗与骚动凯蒂
凯蒂与星夜——凡·高作品之旅
凯蒂游伦敦
凯蒂游苏格兰
小老鼠裁缝店(上)
凯蒂的伦敦圣诞节
对超文本版《喧哗与骚动》的解析
由《喧哗与骚动》窥见凯蒂的悲剧形象
解读《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命运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
时间对昆丁的禁锢与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