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黏膜病的流行特点

2023-08-14 09:11丁景坤
新农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染病病原体病牛

丁景坤

(吉林省大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 大安 131300)

牛黏膜病也称为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传染性较强、危害较大的病毒性疾病。大多呈隐形感染,少数表现临床型,临床以发热、腹泻,白细胞减少,肠胃和呼吸道黏膜发炎和淋巴组织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牛病毒性腹泻广泛流行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为各地区的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病原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疾病病毒为披风病毒科,瘟疫病毒属,有囊膜的R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30~80纳米。本病毒能适应牛胚肾、睾丸细胞培养。在急性发热阶段,许多组织都能发现和分离出病毒。本病毒与猪瘟病毒有共同抗原。病原体对乙醚等药剂非常敏感,且存在不耐高温特性,在56℃的环境中就会失去活性,但是在低温环境下能够长期生存,如在-40℃的环境中甚至能够存活数年。

本病在自然情况下主要感染牛(黄牛、水牛、牦牛),多见于肉用牛羊、猪、鹿及小袋鼠也可传染,一般不显临床症状,但对传播本病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动物家兔能感染。带毒动物以及染病动物的分泌物中会带有大量病原体,从口、鼻分泌物,咳嗽或剧烈呼吸等污染了空气、饲料、饮水、用具等,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食入或吸入病毒感染和传播。绵羊多为隐形传染。妊娠母畜(牛、羊)经胎盘感染,成为家畜流产和胎儿发育不良的原因。先天性患病犊、羔可成为传染源,在数月内排出病毒,康复病牛可带毒200余天。

本病常年发生,以冬春多见,发病率2%~50%,严重群病死率超过90%。

症状自然感染潜伏期7~10天,临床上多数是隐性感染,少数为轻型病例。就其表现,有急性和慢性过程。表现为急性型时体温会迅速升高,最高达到42℃,持续2~3天。且体温在恢复正常后可能会出现二次高温。体温的升高会对病牛体内白细胞数量造成影响。病牛精神沉郁,鼻镜及口黏膜糜烂,舌面坏死,流涎增多。鼻眼有浆液性、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加快,轻咳。体温下降时,出现3~5天的大量腹泻。由于混有坏死的细胞、组织和血液,粪便恶臭。有的有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跛行。

通常情况下急性病例治疗难度较大且死亡率极高,在染病后的1周左右就会死亡,病死率30%。慢性型染病牛通常不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主要见鼻镜上有糜烂,可连成一片。眼常有浆液和分泌物。在口腔内很少有糜烂,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跛行最明显。皮肤成为皮屑状,多数死于2~6个月,也有拖到一年以上。

病理变化随着带毒血液的流通,病原体会迅速扩散至整个身体,同时病牛的消化道等部分发生病理损害。80%患畜在鼻唇镜及鼻孔有糜烂及浅溃疡。口腔咽喉黏膜有溃疡及弥散性坏死。特征性损害是食道黏膜糜烂呈大小不等形状与直线排列。瘤胃黏膜偶尔出血和糜烂,第四位炎性水肿和糜烂。肠集合淋巴结有小血凝块,肠壁水肿、增厚。大小肠呈急性卡他性出血严症以及不同程度的溃疡性和害坏性炎症。新生犊牛染病后会对脑部造成影响,如小脑发育受阻以及脑部积水等,牛蹄部位的皮肤处也会出现急性的溃烂。

诊断呈暴发流行时,根据发病史,临床出现发热,早期白细胞减少及病理变化见口腔糜烂和腹泻,消化道(尤食道)糜烂溃疡等可初步诊断。实验室确诊要分离和鉴定病毒;血清学检查,用中和试验、免疫琼扩试验及荧光抗体技术。

鉴别诊断与类似症状及病变的牛瘟、恶性卡他热、病毒性鼻气管炎和副结核相鉴别。此病目前还没有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式,所以,为了防止此病应当加强检疫。发生本病时应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和体质过度消耗。

猜你喜欢
染病病原体病牛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爱 情
食饵染病生态流行病系统的稳定性与最优收获
慧眼识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