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回归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2023-08-17 10:32肖爱平刘亮亮廖丽萍冯湘沅
农产品加工 2023年13期
关键词:苎麻曲线图强力

冷 鹃,肖爱平,刘亮亮,廖丽萍,冯湘沅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205)

苎麻纤维强力是评价衡量苎麻纤维拉伸断裂性能最主要的品质指标,纤维强力越好,其韧性和可纺性能越好。目前,测定苎麻单纤维强力主要依据国家标准《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试验方法GB 5886—1986》 (以下简称国标法),由于苎麻纤维本身的不均匀性,该法规定测定一个苎麻单纤维样品,需要通过人工在纤维强力仪上拉伸断裂测定500 根以上纤维强力,计算500 根以上纤维断裂强力的平均值,再通过测定的相应细度计算出其纤维强度。该方法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力;鉴于上述,通过苎麻纤维细度与其单纤维断裂强力相关性分析,构建一种基于苎麻单纤维强力快速模型法,即通过纤维细度仪快速测定出苎麻纤维细度代入其回归模型,得出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以解决传统国标法(GB 5886—1986) 测量苎麻单纤维强力耗时长的问题,为苎麻单纤维强力测定提供一种快速回归模型法,特别适合大批量样品纤维断裂强力的分析[1-2]。

1 试验设计

传统国标法测定苎麻单纤维纤维断裂强度,纤维细度仪测定纤维细度。将获得的纤维断裂强力与纤维细度数据用SPSS19.0 统计软件拟合分析,建立5 个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单调性与相关系数优化回归方程。根据优化的回归方程,纤维线密度可以通过纤维直径的测试结果计算得到。为比较模型法与传统国标法的差异,同时设计对比试验,采用F 检验和t 检验来分析评价2 种方法的差异显著性。

2 试验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84 个苎麻纤维(其中:264 个用于构建回归模型;20 个用于与传统方法对比研究,评价差异显著性),均为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存留样品。

BFU-1 型麻纤维细度自动分析仪(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北京合众视野有限公司产品,有效测量细度范围为200~8 000 m/g;1.0 mm 纤维切割器;1 mm 纤维散播器;YM-06D 型单纤维电子强力仪,山东元茂纺织仪器有限公司产品;专用纤维希梳(10 针/ cm)。全程试验在恒温恒湿的纤维实验室进行(温度20±2 ℃,湿度65%±3%)。

2.2 方法与过程

2.2.1 回归模型的建立和优化

(1) 苎麻单纤维强力测定。参照国标法,从苎麻纤维样品中部剪取10 cm 长,用专用纤维希梳梳理,使纤维完全分散。从梳理好的纤维中随机抽取测定500 根纤维强力,取纤维强力平均值作为样品测定结果[3]。

(2) 苎麻纤维细度测定。参照《苎麻纤维细度快速测定方法》 (NY/T 1538—2007),用纤维切割器将步骤1 的对应试样剪切成1 mm 长的纤维碎段,用撒播器均匀分散在载玻片上,每个片上有5 000~8 000 根纤维碎段。将载玻片放在纤维细度仪上扫描测试纤维细度[4]。

2.2.2 模型法与传统国标法差异显著性比较

取20 个苎麻纤维样品分别采用传统国标法测试与模型法计算单纤维强力。用F 检验和t 检验评价这2 种方法的差异显著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回归模型优化和相关性分析[5]

纤维断裂强力(Y) 与细度(X) 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纤维断裂强力(Y) 与细度(X) 测定结果

由表1 可知,纤维断裂强力与其细度呈负相关,为了便于分析纤维细度与纤维断裂强力的相关性,共设计了以纤维断裂强力为因变量(Y),纤维细度为自变量的5 种常用函数,即线性函数(Linear):Y=b0+b1B、二次多项式(Quadratic):Y=b0+b1X+b2X2、对数函数(Logarithmic):Y=b0+b1lnx、三次多项式(Cubic):Y=b0+b1X+b2X2+b3X3、倒数函数(Inverse):Y=b0+b1/X。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分别对苎麻单纤维的264 组试验数据(纤维细度与断裂强力) 进行函数模型拟合,得到纤维断裂强力(Y) 与纤维细度(X) 的5 种回归模型与对应相关系数(见表2),函数拟合曲线(见图1)。从函数模型拟合可知,3 次多项式(Cubic) 的相关系数R 最高为0.993(函数曲线见图2),二次多项式(Quadratic) 次之为0.988(函数曲线见图3)。对三次多项式(Cubic):Y=52.84+0.031X-3.43×10-5X2+6.92×10-9X3一阶求导得:Y'=0.031-6.86×10-5X+20.76×10-9X2,令0.031-6.86×10-5X+20.76×10-9X2=0,得驻点X1=525,X2=2 779,可知单调递减区间X(525,2 779)、单调递增区间X(0,525) 与X(2 779,+∞)。对二次多项式(Quadratic) Y=107.58-0.054X+8.55×10-6X2一阶求导得:Y'=-0.054+17.1×10-6X,令-0.054+17.1×10-6X=0,得驻点X=3 158,可知单调递减区间X(0, 3 158)、单调递增区间X(3 158,+∞)。由于二次多项式(Quadratic) 与三次多项式(Cubic) 的相关系数接近,并结合苎麻纤维细度值定义域实际范围一般在800~3 000 m/g,确定纤维断裂强力与纤维细度的最佳模型为二次多项式(Quadratic) 平方模型:Y=107.58-0.054X+8.55×10-6X2,定义域单调递减区间X(0,3 158) 涵盖了纤维细度值实际范围,该模型可用于相应纤维断裂强力的计算。

图1 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Y,cN) 与纤维细度(X,m/g) 的5 种回归曲线图

图2 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Y,cN) 与纤维细度(X,m/g) 的三次多项式回归曲线图

图3 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Y,cN) 与纤维细度(X,m/g) 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曲线图

表2 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与细度5 种回归模型及相关系数

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与细度5 种回归模型及相关系数见表2,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Y,cN) 与纤维细度(X,m/g) 的5 种回归曲线图见图1,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Y,cN) 与纤维细度(X,m/g) 的三次多项式回归曲线图见图2,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Y,cN) 与纤维细度(X,m/g) 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曲线图见图3。

3.2 回归模型验证[6]

另取10 个苎麻纤维样分别用传统国标法(GB 5886—1986) 测定纤维断裂强力,同时用纤维细度仪测定相应纤维样品细度,将测定的细度代入回归模型计算出纤维断裂强力(见表2),并对国标法与回归模型法进行显著性检验(F 检验和t 检验),检验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F 检验:

t 检验:

即在显著水平α=0.05 情况下,t(0.060)<t0.05,38(2.02),2 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无显著差异,即2 种分析方法差异不显著。

国标法与模型法2 种方法断裂强力结果比较见表3。

表3 国标法与模型法2 种方法断裂强力结果比较

4 结论

通过断裂强力(Y) 与其相应纤维细度(X) 函数模型拟合,结合相关系数R 和函数求导分析,构建纤维强力快速计算最优回归模型Y=107.58-0.054X+8.55×10-6X2,并通过麻类纤维细度仪快速测定出苎麻纤维细度代入其回归模型,计算出纤维断裂强力,特别适合大批量样品纤维断裂强力的分析。并对国标法与模型法单纤维断裂强力结果对比分析,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该回归模型能够实现对国际法的替换。

猜你喜欢
苎麻曲线图强力
通江县:砥砺奋进 强力构建“温暖人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70年扶贫开发 脱贫攻坚持续强力推进
基于西门子840Dsl系统的数控强力刮齿加工软件开发
“强力后勤”入职记
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评定苎麻的饲用价值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