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的实践困境及优化路径

2023-08-17 04:57丁胜军万静
新闻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实践困境失范新媒体

丁胜军 万静

【摘   要】法治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新媒体参与法治宣传教育能够创新宣传方式、深化法治宣传内容、增强法治教育效果。当前,新媒体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存在队伍薄弱、创新不够、热点把握不足及宣传行为失范等实践困境,应从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宣传方式、契合热点时事、规制失范行为等方面对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的路径进行优化。

【关键词】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失范;实践困境

【基金项目】2021年度新疆政法学院校长社科资金项目“新疆地区电信网络诈骗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ZSK2021029);2021年度新疆政法学院校长社科资金项目“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新疆网络恐怖主义犯罪防控研究”(项目编号:XZSK2021027)。

信息化时代下网络平台的建设促进了新媒体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当前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不断丰富社会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新媒体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2021年9月,“反诈警官老陈”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连麦宣传“国家反诈中心”APP出圈,在社会引起下载反诈软件的热潮[1],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此次反诈警官直播连麦的走红,是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的一个成功典范。与此同时,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境日益突出,因此积极探索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的传播优势

(一)新媒体创新法治宣传方式

打破时空限制,创新宣传平台。以往的法治宣传教育多采用刊物、报纸、书籍和宣传图画资料等载体,宣传教育平台比较单一,局限于狭小的地方教育空间。而在信息化时代下,互聯网和智能手机的运用将为法治宣传载体的有效创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2]。当前,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发布、宣传法治信息,公民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并通过发表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参与。

(二)新媒体拓宽法治宣传的广度

拓宽宣传广度,增加宣传深度。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3]。我国网民规模持续增长,在信息化时代下,通过新媒体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对于拓宽法治宣传广度具有很大作用。法治信息不再局限于地方传播,而是通过新媒体平台超越地域限制,使得受众可迅速了解到相关法治信息,新媒体的应用有效扩大了法治信息宣传教育的覆盖范围,使得社会全体成员共享法治宣传教育[4]。另外,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还可以增加宣传深度。通过强化互联网服务和推进新媒体普法融合,不断提高普法效率。

(三)新媒体增强法治宣传效果

强化互动性,增添吸引力。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并非信息的单向传播,而是体现出明显的互动性。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来实现文字、图片、视频等综合法治信息的传播,公众通过电脑、手机等通信设备就可以了解和学习法治信息并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亲和力和便民性,强化社会大众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法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化时代下,新媒体充分把握受众人群阅读心理和习惯,紧跟社会热点问题,利用短视频交互传播方式,增强法治宣传的互动性,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从而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影响力。

二、新媒体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队伍薄弱

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队伍专业性不足。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部署,谈到建设法治社会时,报告强调“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对当前法治宣传教育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法治宣传教育队伍法律素养有待提高。目前,法治宣传教育成员多为政府部门的宣传机构人员,在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法治宣传,如进行直播时由于缺乏专业法律知识储备,只能“照本宣科”念稿子,难以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另一方面,法治宣传教育队伍缺乏专业性网络技术人才。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法治宣传方式和内容,与时俱进,学会说“网言网语”,拉近与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距离。当前,运用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尚缺少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又懂得法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缺乏创新

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缺少典型作品。法治宣传教育主体以新媒体为载体推进普法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但缺乏典型的优秀作品。大部分宣传教育主体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制作的法治宣传作品多浮于表面,缺少深度,空洞无味。另外,一些地方法治宣传教育主体在宣传内容上出现混同现象,如部分地方法治宣传微信公众号大量转载新闻媒体或是营销号上的法治内容,未能立足当地情况,导致法治宣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社会公众对这种只会复制粘贴,没有互动服务的“拿来主义”行为弃之如敝屣自然就不奇怪了。同时,法治宣传教育主体一味转发内容,不回应公众关切,缺乏与受众的互动,不利于互联网宣传教育平台的长久建设,也无法形成特色优势和打造品牌效应。

(三)新媒体法治宣传热点把握不足

互联网本身具有开放性、隐匿性和即时传播性等特点,使得大众更愿意通过新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部分社会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容易被网上充斥的虚假信息带偏。因此,宣传主体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回应法治相关热点话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待社会热点话题,法治宣传教育主体呈现两种态度。一方面,宣传教育主体对待当前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全盘引用,无论什么热点都生搬硬套联系到法治宣传中,利用新媒体平台吸引社会大众,看上去紧贴时事,但实际上却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法治宣传教育主体固有的传统宣传思维缺乏创新性,法治宣传教育往往缺乏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回应,容易导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难见成效。法治宣传教育主体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正确把握时事热点,成为当前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重点。

(四)新媒体法治宣传行为失范

娱乐化倾向是当前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行为失范的集中表现。当前,法治宣传教育主体积极创新新媒体法治宣传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贴心普法,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然而,部分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主体发布的法治信息出现过度娱乐化现象。当前,部分法治宣传教育主体采用拍摄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针对相关社会热点将某些专业法律知识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表现出来,寓学于趣,达到良好的普法效果。但可能会由于过度追求热点话题而导致背离法治宣传教育的初衷,最终结果就是让受众无法领会视频传达的法律要义。另外,也有部分法治宣传教育主体在新媒体平台直播中为吸引和博取粉丝关注,存在追星、推销商品等行为,招致社会公众的反感,损害了法治宣传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新媒体法治宣传队伍建设

加强新媒体法治宣传队伍建设,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综合素质。一方面,重点培训现有法治宣传人才。邀请高校教师通过法学业务培训、法律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普法人才法学知识素养,同时向优秀的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部门学习,提高新媒体普法人员的采编水平,逐步建立起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科技手段的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引进优秀新媒体普法人才。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法治教育工作,引进的人才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敏锐的判断力,还要精通法律,能熟练处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另外,应注重发挥地方院校法治人才优势,做好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地方院校具有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特点,法治宣传主体应积极发挥高校法治、网络人才密集的优势,整合人才资源,为他们提供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平台,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优势,提高法治宣传教育效果。

(二)创新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方式

法治教育主体要利用新媒体平台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推进需要宣传教育主体借鉴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有益經验,结合地方实践,形成特色品牌。一般来说,宣传教育主体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制作精准短小、新鲜快捷、吸引力强的法治信息,在传播中抢占先机[5]。例如,通过成立普法宣传直播课堂,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快手等平台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接受度高的优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做到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助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参与主体,采取多元化的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方式。协调和引导多个法治宣传主体利用新媒体平台联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如由地方政法系统牵头,联合互联网企业策划法治宣传栏目,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栏目,从而强化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另外,注重整合特色法治宣传教育资源,让法治宣传成员单位广泛参与进来,形成“大法宣”效应,让法治宣传理念潜移默化影响社会大众。

(三)契合时事热点,提高法治宣传实效

信息化时代下,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注重紧跟社会“热点”,抓住群众关心的“痛点”,做到精准普法,法德惠民。因此,法治宣传教育针对不同的社会人群要注重对症下药,利用新媒体平台创作相应的法治宣传内容。如2019年湖北孝感市公安局成立的《孝警阿特》新媒体工作室,通过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收获群众点赞无数[6]。从近几年诸多爆款新媒体法治宣传作品不难看出,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成功策划与传播,往往都离不开广大用户的参与,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才能使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真正走进大众。

当前,全国范围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法治宣传教育主体可以利用情景剧的形式剖析电信诈骗的手段,让受众了解不同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提高防范电信诈骗意识。如针对高校法治宣传教育,根据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当前热点问题,如针对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这一现象,开展相应法治宣传活动。

(四)规制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失范行为

把握尺度,娱乐适度。新媒体失范是由于网络社会价值与规范体系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的整个网络社会的混乱无序[7]。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法律要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在全民范围内培育法治信仰,使社会民众相信法律、尊重法律,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理各种事项,形成全民守法的法治氛围。因此,法治宣传在选择宣传素材和方式时要注意是否偏离了法治教育主题。同时,注重甄别社会时事热点,不能盲目追求热点,不分具体情况和环境,否则容易导致价值取向的偏差。法治宣传部门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时,要考虑自身平台属性,把握好尺度,注重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法治意识,确保法治宣传内容的专业性和亲和性。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时,也可适当使用娱乐元素,如背景音乐、画面特效、字幕解说和卡通图像等,以便更生动地展现法治宣传教育内容,传播法治正能量。

注释:

[1]王敏,矫志欢.从反诈直播看政务宣传的裂变传播[J].全媒体探索,2022(04):98-100.

[2]裘有度.法治宣传载体的优化与创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38(06):77-80.

[3]“数字”点亮美好生活——透视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8/31/content_5707608.htm.

[4]李武,杜兰娟,谢泽杭.微信好友多样性会影响用户对选择性呈现功能的使用吗?——基于语境坍塌视角的探讨[J].新媒体与社会,2022(01):249-269.

[5]方青海.法治宣传教育与全媒体深入融合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J].中国司法,2019(04):17-22.

[6]郑诗昱.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公安政务抖音“孝警阿特”的警察形象建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2.

[7]鱼震海.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失范行为的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13,33(08):172-174.

参考文献:

[1]韩志铖.关于新时期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司法,2021(12):30-34.

[2]夏梦颖.新媒体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创新研究——以涉法网络舆论引导为视角[J].当代传播,2017(05):74-78.

[3]任颖,李晓惠,刘建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性研究[J].中国司法,2016(02):32-35.

[4]阳树红.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20.

[5]刘然然.ZQ区法治宣传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7.

[6]朱文.基层司法行政组织新媒体法治宣传困境及对策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8.

(作者:均为新疆政法学院司法警官学院讲师)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实践困境失范新媒体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基本理路
“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与规范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我国基层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实践困境”与“迷男方法”中获得的商业启发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价值预期、实践困境与效力发挥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与化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