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亲情

2023-08-17 15:22张存玲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大栅栏八仙口角

张存玲

史铁生听到母亲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于是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莫怀戚和妻子一同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在亲情中,我们不仅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得到了生活的智慧,更收获了关怀和温暖。当我们面临困难、挫折的时候,亲人总会伸出援手,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使我们充满力量和勇气。

清明忆父

◎肖复兴

记得父亲为我买的第一支笛子,是1角2分钱;买的第一本《少年文艺》,是1角7分钱;买的第一把京胡,是2元2角钱……那时候,家里不富裕,一家五口全靠父亲微薄的薪水维持,为了给我买这些东西,父亲掏出这些钱来,是咬着牙的。

读初二的那一年,我爱上了读书。读了《千家诗》之后,我对古诗更是着迷。大栅栏路北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常到那里看书。多次翻看后,我看中其中四本,总是爱不释手,拿起来,又放下,恋恋不舍。一本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编选的《李白诗选》,一本是冯至编选的《杜甫诗选》,一本是游国恩编选的《陆游诗选》,一本是胡云翼编选的《宋词选》。

每一次,翻完这四本书后,我总要忍不住看看书后面的定价,《李白诗选》定价是1元5角,《杜甫诗选》定价是7角5分,《陆游诗选》定价是8角,《宋词选》定价是1元3角。四本书加起来,总共要小5元钱呢。那时候的5元钱,正好是我一个月午饭的饭费。每一次看完书后面的定价,我心里都隐隐叹气。

那时候,姐姐为了帮助父亲分担家庭的负担,不到18岁就去了包头,到正在新建的京包铁路线上工作,从她的工资里拿出大部分,每月给家里寄20元钱。有一天放学之后,母亲刚刚从邮局里取回姐姐寄来的20元钱,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母亲把那4张5元钱的票子放进我家装“金银细软”的小箱子里。母亲出去后,我立刻打开小箱子,从那4张票子里抽出一张,揣进衣兜,飞也似地跑出家门,跑到大栅栏,跑进新华书店,不由分说地,几乎是比售货员还要业务熟练地从书架上抽出那四本书,交到柜台上,然后掏出那张5元钱的票子,骄傲地买下了那四本书。终于,李白、杜甫和陆游,还有宋代那么多有名的词人,都属于我了,可以天天陪伴我一起吟风弄月、说山论河了。

回到家,我放下那四本书,就跑出去到胡同里和小伙伴们玩了。黄昏的时候,看见刚下班的父亲一脸铁青地向我走来,把我叫回家。一回到家,父亲就把我摁在床板上,用鞋底子打了我屁股一顿。我没有反抗,没有哭,什么话也没有说,因为我一眼看到床头上放着那四本书,明白父亲一定知道小箱子里少了一张5元钱的票子是干什么去了。我知道,是我错了,我不该心血来潮私自拿钱去买书,5元钱对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挨完打后,我没有吃饭,拿着那四本书,跑回大栅栏的新华书店,好说歹说,求人家退了书。我把拿回来的钱放在父亲的面前,父亲抬头看了我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

第二天晚上,父亲回来晚了,天完全黑了下来。母亲已经把饭菜盛好,放在桌子上,我们一家正等他吃饭。父亲坐在饭桌前,没有先端饭碗,而是从他的破提包里拿出了几本书,我一眼看见,就是那四本书,《李白诗选》《杜甫诗选》《陆游诗选》和《宋词选》。父亲对我说:“爱看书是好事,我不是不让你买书,是不让你私自拿家里的钱……”

将近50年的光阴过去了,我还记得父亲讲过的这句话和讲这句话时的样子。那四本书,跟随我从北京到北大荒,又从北大荒到北京,几经颠簸,几经搬家,一直都还在我的身旁。大栅栏的那家新华书店,奇迹般的也还在那里。一切都好像还和童年时一样,只是父亲早已不在。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思考

1.请概括父亲处理“我”偷拿家里的钱买书一事的过程。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忆父”?

我的母亲

◎丰子恺

记忆里,母亲总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

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人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伸手取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里的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了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就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就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告诉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道理;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兩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我二十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能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我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从我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

(选自《丰子恺散文》,有删改)

◆思考

1.文中多次写到母亲的目光和笑容,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什么?

2.比较下列的句式,说说原文的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原文: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

改后:她给我准备学费,置备行李,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大栅栏八仙口角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大栅栏 承载南城地脉 见证数度繁华
视角与口角
“一尺大街”长几米?
两代人的不同
醉酒八仙2
醉酒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