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中国建筑之美

2023-08-17 21:11张晓坡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5期
关键词:美的传统建筑

张晓坡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论文。此文以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欣赏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窗户,对于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热情是极具教育意义的。

然而,据笔者调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对这篇文章的处理是较为简单的。有的老师只是找来一些建筑圖片,让学生观赏一遍,草草分析一下中国建筑的特征而结束;有的老师干脆设计几道信息筛选题,以此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甚至有的老师直接跳过不上。总的来说,大家都觉得这类课文上得很无趣,课堂气氛也较沉闷。

笔者以为,建筑作为一种美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的建筑会深深地体现这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中国古代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大土壤中生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与独特的审美追求。

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在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体会中国建筑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建筑文化并萌生对建筑研究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基于这一思考,笔者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在感知和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升同学们对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审美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建筑文化的热爱之情,以此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要求。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第一课时主要理清文本的思路, 概括作者的观点(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和中国建筑的“文法”)第二课时是这样安排的:一、课前准备。课前,我要求同学们先去实地参观了解道县寇公楼和何绍基故居。因为这两处建筑旧址皆离我校不远,寇公楼距离一中校园仅两三百米,而何绍基故居离开我们也只是三四里的路程。让学生先有一个具体的参观印象,更有利于我们对建筑术语和作者观点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而在课堂上,真正参观过建筑旧址的同学还是能够辨明一些建筑术语的,比如,道县现存的北宋名臣寇准的寇公楼,就很能体现文中梁思成先生总结的特点,即台基、主体和屋檐,三者分明,一目了然;何绍基故居门上是“进士楼”三个金色大字的匾额,门前就有一对工艺精湛的狮子戏绣球的抱鼓石门当,其建筑是厅堂在前,居室在后,厅堂前面是一天井,屋内有各种对联和书法作品。对于这些建筑的饰物及特点,有的学生描述十分细致、生动。

二、课堂演示。课堂上我展示了自己精选的几组图片,包括故宫建筑、王府宅邸、商家大院和四合院,以此具体展示中国建筑的特征,比如,架构、装饰、颜色、规模等。在分析这些建筑形式特点的时候,突出对建筑的人文意蕴和文化内涵的剖析。着重总结了三点:(1)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讲究以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2)中国古代建筑带有浓郁的等级色彩,皇室宫殿、王府宅邸、官宦之家和布衣小户各自建筑的规模、饰物、色彩等都有所不同;(3)中国古代建筑十分注重风水的选择,比如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等,体现了古代人民渴望与自然相融合的愿望。借这些建筑所体现的人文内蕴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思考和探索的热情。

三、对比探究。对比中西建筑的不同风格,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建筑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选择了一些西方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分析中西建筑风格的迥异性,学生的探讨是积极有趣的。

四、实践考查,写作调查报告。上完课后,我要求学生再次进行实地考查,熟悉家乡的建筑特征,并写一篇分析欣赏的文章,体现你对家乡建筑的理解。从学生的习作来看,他们多选择的是自己村落中的旧式建筑来考察,多从建筑用料、颜色、饰物、内外结构和屋檐来介绍、描绘。我将学生的佳作粘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大家学习交流,同学们反响强烈,非常渴望能一睹文中古建筑的风采。

通过以上环节,由课外到课内,再由课内到课外,让文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能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艺术之美已然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里。

建筑,是艺术世界的一颗明珠,是民族文化沉淀的结晶。西哲有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样说来,建筑不仅可观赏,亦可静心倾听啊。梁思成先生以科学的严谨精神和艺术的眼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欣赏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窗户, 引领我们品读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倘若我们轻言放弃,无异于错失了一次对建筑之美的巡礼历程,也失去了一次引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绝好机会。

猜你喜欢
美的传统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