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教师突破职评困境的思考

2023-08-18 02:41郏蒙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

郏蒙蒙

摘要: 中小学心理教师在职称评比中面临着困境,比如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现实局限、心理学科边缘化的消极效应、工作内容和成效无法量化带来的评审难题等。了解困境,突破困境,需要心理教师抓住学科职评的优势,突破重难点,增加工作反馈,加强与学科负责人的联系,还要顺应目前社会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潮流,抓住提升能力的各项机会等。借助职称评比的平台,有助于真正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

关键词:职称评比;教学管理;学科边缘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3-0072-03

2022年,國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要“遵循中小学教职工成长发展规律,创新岗位管理政策措施,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激发中小学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分类施策、分级管理”“坚持因事设岗、精简效能、科学规范、评聘结合”。在《意见》文件指导下,中小学教师岗位等级设置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多数学校岗位评聘的主要内容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年度考核、综合性荣誉、学术性荣誉、教学比赛获奖、科研教改课题、课程开发、论文获奖、指导学生获奖、公开课、讲座、工作量等,考核内容详细,覆盖面广。

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来说,职称评审既是一道难题,又是一道能证明自己实力的好题。这道题“难”在要求教师全方位发展,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它的“好”也在于此,以评审要求为推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这道题,有些教师很顺利就解开了,在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有些教师却迟迟不能攻克,职称评审成了他们职业生涯中不能触碰的痛。其中,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称评审困境尤为明显,亟须突破。

一、心理教师职称评定的困境分析

(一)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现实局限

在中小学,心理教师担任班主任是一件不被现实允许的事情,因为心理学科教学与学生考试成绩没有直接关系。而在职称评审中,班主任分值占比较高,心理教师在这一块失分,并非因为不想当班主任,而是没有机会当班主任。部分地区出台政策,规定心理教师享受班主任待遇,这一政策因为各方重重阻碍,目前只能流于一纸空文。最现实的情况是,心理教师的工作年限可以折算成副班主任工作年限,进而有资格参与职称评比,但没有加分。

现在职称评比在很多地区实施校评,每所学校在职评定量考核标准中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除了班主任之外,担任年级组长、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均有加分。针对这些职务,心理教师除了有可能担任行政领导外,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虽然学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心理教师担任年级组长是不现实的,这跟不能担任班主任的原因一样。一所学校中,心理教师的数量非常有限,一般是配备1~2位专职心理教师。在学科组的归类上,心理教师从属于政治教研组或者音体美教研组,担任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无疑是天方夜谭。

(二)心理学科边缘化的消极效应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近些年才逐步获得关注,心理学科的发展、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会面临阶段性的困境,其中心理学科边缘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心理教师游离于主流教师圈之外,工作不容易被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学生重视和认可。绝大多数心理教师的办公室是冷清的、偏僻的,和空荡荡的心理功能室做邻居,消息不灵通,工作被动,这些都会导致心理学科边缘化。

每学年末,学校对教师展开年度考核,分为优秀和合格两类。心理学科边缘化,直接导致学校考核优秀名单中极难出现心理教师的名字。优秀名单主要是分配给学校领导、班主任、有教学成果的教师,心理教师的工作不容易被看到。除非本学年有重大贡献,为学校赢得了高级别的荣誉,不然根本不可能被列为考虑范畴。同样,综合性荣誉,比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综合性先进个人等,也很少落到心理教师的头上。

(三)工作内容和成效无法量化带来的评审难题

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工作内容包括心理课教学、心理辅导、心理筛查、心理档案建设、心理危机预警工作、学校教师心理资格证书培训等,内容繁琐复杂,远超过一般学科教师的工作。举个例子,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是心理教师工作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在特殊时间节点,比如入学、首考、高考,甚至整个春天时节,学生的辅导量都是暴增的,日均2~3位。这些辅导,在绝大多数学校是不计入工作量的,也是没有任何额外补贴的。心理教师的工作量只有课时,而课时是依学校具体情况而定的。有些心理教师从早忙到晚,但是按照本校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竟然是未满工作量。

此外,在工作成效上也无法量化。一般学科教师的工作成效可以通过学生的成绩来呈现,但是心理学科不行。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和课后辅导提升学生的成绩,而心理教师的一次次辅导虽然有可能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却很难直观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有心理教师反映,在职称评比时与其他学科教师竞争,在分数相当的情况下,领导认为该学科教师兢兢业业,使学生成绩有所提升,而对于心理教师的工作,领导则不予置评。心理教师评比的劣势,一览无余。

二、突破职称评审困境的几点思考

困境不是绝境,而是考验。了解困境,走出困境,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升级。我认为心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突破职称评审困境。

(一)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心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抓住重点得分项目,比如学术性荣誉、教学比赛获奖、科研教改课题、课程开发、论文获奖、公开课、讲座等,这些都是可以抛却外界干扰因素,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获得的评分点。荣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每时每刻的积累。心理教师要抓住平时的教学比赛机会,积极磨课,增强内功,取得优秀的比赛名次。也要沉淀下来,将教学经验转化成论文、课题、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更深入地挖掘自己在心理学科上的潜能。

对于心理教师来说,评职称的难点在于教学管理工作、年度考核、综合性荣誉等。针对教学管理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心理教师可以承担行政工作。承担行政工作后,除了评职称加分外,还会对自身的心理工作有助推作用,促使心理教师用大德育、大教学的视角来看待自身工作。这一转变,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年度考核优秀和获得综合性荣誉的可能。

(二)增加反馈,提升存在感

学校心理工作切忌静悄悄、无声响,心理教师要主动将工作以各种方式,在各个节点显现出来,不能闷声干活。比如学校的新生入学心理预警筛查工作,在学生心理普测结束后,心理教师应当将各班预警学生名单和测试结果反馈给班主任、年级主任、学校主管心理的领导,并告知注意事项,注意不要给学生贴标签。心理教师对预警名单中的学生进行初始访谈后,要及时将访谈结果反馈给班主任,让班主任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另外,心理教师应制定学年工作计划和学年工作总结,将资料以文件形式反馈给领导,而不是被动等待领导问询。学校轰轰烈烈的心理健康月活动结束后,心理教师要抓紧时间撰写报道,发布到学校网站。工作上遇到难处,不要一个人硬扛,要主动跟领导沟通,听取建议,化困境为机遇。做好这些反馈,就要求心理教师多和学校其他教师沟通,把心理工作从边缘区域拉到学校工作的中心舞台上,最终工作也会进入良性循环,越来越有影响力。

(三)紧密联系,积极回应

心理教师要增加与学校领导和各学科教师的反馈,也要增进与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的联系。相比其他学科队伍,心理教师队伍人数较少,分布零散,但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心理教师在教学科研和业务方面比赛机会更多,发展空间更大,团队联系也更加紧密。

客观上来说,一个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方面有发展,是需要所属教研组教师的帮助。但是心理教师上完一节校级考核课,主要是由社政教师或音体美教师来点评,虽说课与课之间是有共通点的,但是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教师很难对心理课有深入的思考和指导。这就直接导致心理教师课堂业务发展緩慢,教学能力停滞不前。客观困境如此,但是仍然可以付出主观的努力。我建议心理教师要主动邀请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进行课堂点评,或将自己制作的课堂视频上交给他们,并表达自己希望得到修改建议的意愿。在科研方面也是如此,要抓住每一次评比的机会,主动请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指导论文和课题,在一次次修改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当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有工作布置时,不要挑三拣四、推三阻四,要积极回应,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这样的良性互动会让心理教师对学科工作越来越投入,也会在与其他学科教师竞争中越来越有底气。

(四)顺势而为,赋能前行

目前社会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师提升能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学校、医院、妇联、社区、心理卫生协会等组织都对未成年人心理工作高度重视,用各种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共同搭建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平台。在这样的形势下,心理教师要学会顺势而为,将自己所学做更大发挥。比如我所在区域,县内各组织联合实施一项“巾帼家”百堂家庭教育讲座送基层活动,需要心理专业人员的加入。很多心理教师参与这项活动,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为农村学校家长做青春期心理解读讲座和亲子沟通公开课。这些实践将心理教师从学生身边转移到家长身边,帮助我们用综合的视角来看待学生成长, 进而有助于我们心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学校外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强社会影响力,学校内的工作则会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掘可能性。当我们有了充足的实践积累后,就可以沉淀下来撰写与心理相关的论文和课题。目前在心理一线,科研评比活动是比较多的,心理教师要抓住机会,整合反思,提炼升华。一步步地积累是为了最终的深化,写的过程会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思考,进而反哺心理教学工作。

当我们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其实已经不仅仅只是为了评职称,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岗位价值。职称评比提供了一个教师成长的范式,我们通过实践来成就自我的事业,而非被职称所束缚。心若向阳,花自盛开。愿每一位心理教师都能借助职称评比的平台,看到成长的方向,真正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1]樊未晨. 中小学教师“职称新政”突破了啥[N]. 中国青年报,2022-09-26.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
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协同创新视角下学生实践教学管理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