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活力”思政课堂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19 21:45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活力思政课堂教学

许 艳(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从学校文化理念出发,因材施教,通过有效途径,促使学生对思政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和情感共鸣,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文化浸润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学校文化引领,凸显“活力”思政课堂内涵

学校是育人场所,育人也应该像养树一般,要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和发展规律。

在“创建葡萄乐园、探究葡萄科技、塑造葡萄精神、感受葡萄文化、开发葡萄课程”的主题探究活动启迪下,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深层梳理、顶层设计,形成了葡萄树文化体系:确立了以活力、美丽、丰饶为核心的葡萄树教育理念;把“培养美丽灵动的阳光少年”作为育人目标,以“建设葡萄树教育品牌校”为办学目标。葡萄树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升华。葡萄树教育理念下的校园,是一个让学生美丽绽放、让教育结出丰硕成果的快乐学园。

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础载体,它是课堂中师生通过教学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理念、观念。在葡萄树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活力课堂文化,其目的是通过营造师生共同交流、分享、探究、成长的课堂氛围,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活力少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责任。新时代加强思政教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思政学科的教师,要抓住时代发展脉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创设活力生长、美丽绽放的思政课堂氛围,让学生从中不仅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能够像一棵棵生机勃勃的葡萄苗一样,扎根于课堂的温润沃土中,主动寻找适宜的阳光、汲取甘甜的雨露滋养,从而学有所长、个性发展、品德高尚、快乐成长,最终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深度整合资源,丰盈“活力”思政课堂内容

思政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充分使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更要注重对课外教学资源的收集,拓展课上学习内容,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加课堂底蕴,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同时也是实现课堂教学内容时代化、生活化的一种有效行为。

1.用好“两个”教材

在小学阶段,思政课的任务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落实到具体学科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承担着最主要的任务,其课程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是紧紧围绕这些要求而精心设置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用好各个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深度挖掘课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出思政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其次,要用好用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无论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在遵循课程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灵活调整,适当补充,让给最适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呈现。

例如,在学习《我们神圣的国土》中“好山好水好风光”一课时,原本教材的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度理解教材内容安排意图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介绍美丽家乡开始,用身边大好河山的照片、视频或者文字资料,把学生心目中最了解的祖国美丽景象客观呈现在课堂之上,悠扬动人的音乐,秀丽的景色、纯朴的民风和真实的经历,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出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整合实践活动资源

课堂学习的资源,绝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身边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各类实践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最具真实体验、饱含真实感悟的学习内容。班集体开展主题班队会,少先队开展的各种节日主题教育、重大纪念日活动,大课堂中开展的参观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的活动,校外实践活动中组织参加冬令营夏令营、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基地体验等活动,都可以成为思政课堂上生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国情民情,激发爱国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强化责任担当。

例如,在学习“爱国”主题内容时,课堂上教师紧紧抓住学校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地交流出各自在主题演讲、班级合唱、共和国故事汇、手抄报比赛等活动中的收获,引导他们在赞美祖国、致敬祖国、祝福祖国的真实体验中升华爱国情感,凝聚奋进力量。

3.发挥“跨界”资源作用

思政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可以充分借鉴语文、综合实践、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学习成果,让丰富的“跨界”资源为思政学科的课堂教学所用,培养学生迁移学习的能力,实现各学科内容的互相整合。例如,在进行“开国大典”内容的学习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介绍交流在语文上学习到的内容和收感悟,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感;在学习“创新精神”主题时,可以与综合实践学科整合,与学生聊一聊他们在3D打印、发明制作、机器人变成等学习中的收获,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了解“艺术成就”主题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展示在美术课、音乐课上的学习成果,讲讲艺术家的故事,共同欣赏优秀的艺术成果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三、激发浓厚兴趣,创设“活力”思政课堂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何让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拥有如泉水一样汩汩不断的学习动力,激发浓厚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兴趣盎然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使师生间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和思维共振,从而达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对五年上册《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紧抓“美丽”核心词,在导入环节,用一段文字舞动的动画,展示出中国汉字的形态美和内涵美,先给学生营造出愿意、喜欢走进美丽生动文字世界的想法。之后出示各种有趣的各民族文字,继续增加他们探究的兴趣。堂中出现的关于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优秀作品欣赏视频,以及课后延伸——让学生去搜集关于中国汉字的小故事,整个过程都是在高涨的情绪中去体验、去参与。在这种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感受着中国汉字的“美丽”,也感受着思政课堂教学的魅力。

在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积极的情绪态度感染着每名学生,引导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师生产生情感共振,体验美好的感情,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充满趣味的思政课堂激发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爱与投入,打开了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第一扇门。

四、巧设课堂活动,积淀“活力”思政课堂底蕴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会时常运用到信息技术、游戏、辩论、表演等教学手段,进一步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得获得学生的喜爱与积极投入。

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和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大脑通过多种渠道去感知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先是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祖国丰富的民族服饰文化,之后组织开展“画一画最喜欢的民族服饰”活动,各具特色的花纹、鲜艳的颜色、新颖的款式,呈现在孩子们的画幅中,也进入了他们的心中,穿着自己动手DIY 民族创意服饰走秀活动,让学生收获成就感。丰富的活动助力活力思政课堂文化的生成,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而且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情感。

五、展现语言魅力,增添“活力”思政课堂色彩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物质外壳,是教师传情达意的符号系统。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枯燥无味的语言缺乏生机,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抑扬顿挫的语言充满活力,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优质高效。思政学科教师在组织语言时要兼顾思政学科的特点,要在科学性与确凿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展现出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尤其是在进行低年级教学时,亲切、有趣、引人入胜的语音语调,可以使生涩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二年级上册《这些是大家》一课的主题学习时,教师用配音的方式,赋予教室里的各种公物以生动的人物形象,用浑厚、稚嫩的不同音色和开心、伤心的不用语气,向低年级学生展示教室公物的现状和他们的心理活动,营造出浓厚的童话色彩,也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共鸣。还比如在四年级进行《校园里的冲突》这一学习主题的教学时,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把所学习的内容用自编儿歌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校园生活有秩序,避免冲突很重要;中午打饭不拥挤,排队有序心情好;慢步轻声靠右行,不能追跑和打闹;遇到各种小误会,耐心沟通要说清;同学之间讲谦让,解决矛盾讲方法;下课说话小点声,别人做事不打扰……”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谣把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元素简明扼要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对教材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落实。

六、进行多元评价,激发“活力”思政课堂成效

一是课上随堂性评价,教师要善于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果的评价,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除了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外,还可以通过同学互评、自我评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和反思学习过程的效果。

二是课后跟踪性评价,通过问卷访谈、其他学科教师反馈、家访等方式对学生价值观、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综合素养进行跟踪式的评价,教师借助跟踪评价生成反馈结果,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

三是定期激励性评价,通过评选学习小榜样、各种主题的小达人(如创新小达人、劳动小达人、环保小达人等)等方式,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促进作用,激发出活力思政课堂的最大成效。

思政课是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采取更加有实效的措施,努力打造“活力”课堂文化,发挥思政学科铸魂育人功能,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猜你喜欢
活力思政课堂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