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学习:创设幼儿德育体验场

2023-08-19 08:39李祉凌
好家长 2023年8期
关键词:盥洗室礼貌德育

文 李祉凌

学习无处不在。对幼儿而言,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他们获得经验与能力提升的非正式学习活动。非正式学习是指包括信息和内容在内的一切事物或者是非正式的人与人的交流,如交谈、讨论等。非正式学习,是指在正式活动教学以外的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学习。身处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就是非正式学习的“代言人”,他们的活动地点与课堂不局限于教室、操场等具有具象化名称的地方。班级的某个角落、区域里某个社会缩影、雨后出现的水洼都可以成为他们的体验场。这种“非正式”经验的获得,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身边事物的多样性,萌生自发性学习的意识,在不断探究、尝试中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物品”或“场景”,在五彩斑斓的体验场中逐渐塑造成独一无二的人格,充分领略生活与游戏的魅力。

一、观察:德育体验场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德育不在朝夕,更不在说教。幼儿的一日生活简单又烦琐,简单的是流程,烦琐的是流程中的细枝末节。良好的常规是检验一个班级一日活动质量的标杆。

对幼儿而言,德育是最浅显、最基本的部分。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往往残存着教师和家人的影子。例如,在有的家庭中,爸爸在家有跷二郎腿的习惯,幼儿往往会模仿此类行为,并把它当作“特长”向其他人展示。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着德育体验场的创设者的角色,让幼儿在体验场中自我观察、自我成长,在游戏与生活中获得潜移默化的经验。

案例一:盥洗室内的对话——环境布置渗透德育

盥洗时间到,幼儿陆续进入盥洗室。悠悠打开水龙头正准备洗手,刚踏进盥洗室的惠惠立马大喊:“不对不对,要先擦肥皂的。”说完,他指了指墙上的“七步洗手法”图示,对悠悠说:“要按照这个图片上的要求洗手,不然洗不干净。”墨墨小声地说:“这太难了。”此时,一旁的教师说:“我们一起学一下。”洗完手的教师正准备离开盥洗室,惠惠看到后立即对教师说:“老师,洗完手要在水池里甩几下,再用毛巾擦干。”

在盥洗室内随处可见规则图示,很多幼儿会将自己的行为与规则图片进行对比,在不需要教师反复演示的情况下也能遵守相应规则,潜移默化地进行非正式学习。而当教师与幼儿共处盥洗室时,幼儿认为教师的行为是自己学习的“模板”。于是,幼儿在教师洗完手后提醒将水“甩”在水池里,并用毛巾擦干。此时,幼儿就是体验场的“主人”,以自己平时所养成的行为习惯约束他人,从而获得道德满足感。

二、渗透:德育体验场对幼儿的引领

幼儿园的体验场不仅囊括某一个领域的学习内容,还涉及多个领域的发展可能性。在体验场内,幼儿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方式开展游戏活动,实现立体化、社会化的情景再现。

德育体验场不是凭空而生,也不是一个专有名词,是将德育当作体验场活动开展的媒介和前提。例如,作为游戏体验场——活动前期规则的制定、活动过程中幼儿之间语言的沟通和游戏的秩序、活动结束后材料的归类摆放和场地的清洁等;作为生活体验场——盥洗室墙面提供的“节约用水”图示、喝水区地面贴的“一米点”、餐桌桌面卫生维护等。生活处处皆德育。体验场内幼儿的一举一动、道德情感的变化都与之息息相关。

案例二:不同时间和场景的礼貌用语——基本的礼貌教育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在不同的场景中具有不同的效应。但是,礼貌教育不只是说出“早上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这么简单。传统的礼貌教育局限于教幼儿用固定的方式打招呼。有的幼儿抗拒刻板化的问好,往往故意不回答或心不在焉;有的幼儿在短时间内无法用语言完整表达,会采用微笑、点头等方式予以回应。此时,平日里那些反复强调的“礼貌用语”立马限制了幼儿的表达。当教师说出“早上好”时,可以鼓励幼儿使用表情、动作、手势等进行回应,在之后的晨谈中也可以涉及相关内容,进行多元化礼貌教育;当幼儿在不恰当的时机被迫机械地向教师告别时,反而会对礼貌用语产生抵触情绪。所以,礼貌教育的时机非常重要,一味强调言语上的礼貌,只会让礼貌沦为流于形式的任务。

早上入园时,面对教师的问好,桓桓总是会响亮地大喊一句:“老师,早上好!”而一旁的扬扬则是对着教师腼腆一笑,点点头,不说话。傍晚放学时,幼儿总是争先恐后投向自己父母的怀抱。小智也不例外,他立马跑到爷爷身边,迫不及待地要与爷爷分享在幼儿园的所见所闻。但是,爷爷立马打断了他,拉着他的手走到教师面前,催促道:“老师说过,放学的时候要说‘再见’,快跟老师说‘再见’。”小智心不在焉地说了一句“再见”后便不再与爷爷交谈。

可见,礼貌教育应从“刻板化”走向“自然化”。将礼貌教育从礼貌用语的羁绊中释放出来,让幼儿的礼貌养成真正成为一种习惯。这才是德育工作的重点。

三、创设:德育体验场时空的架构

幼儿的非正式学习往往在某一个生活实景或真正投入的游戏中发生,如上面提及的盥洗室、入园离园的实地生活场景。体验场的创设包含体验环境、操作材料、角色提供等要素。在体验场内渗透德育,教师除了从环境入手,还需关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社会性交往行为和心理状态,并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

案例三:小鬼当家——劳动教育

“娃娃家”传来了依依的声音:“你把水果和蔬菜弄得满桌子都是。”一旁手忙脚乱的小哲不好意思地说:“没事的,我等会儿会把桌子擦干净的。”依依就指着桌子大声说道:“好吧,要用我妈妈擦桌子的那种毛巾擦干净。”小哲立马说:“水果是假的,不需要用毛巾。”依依仍固执地要找毛巾擦桌子,一旁的小哲直接把水果蔬菜一股脑儿倒回了框里。

“娃娃家”作为真实还原家庭生活的体验场,深受幼儿的喜爱。由于该体验场会有自己所崇拜的“爸爸妈妈”的角色,有的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将平日观察到的现象外化到自己的游戏中。教师都应捕捉到“娃娃家”体验场所缺失的要素——劳动性工具。劳动性工具的提供能很快满足幼儿在体验场上的需求,如提供基本的清理工具——抹布、扫帚、垃圾桶等;为劳动所服务的道具——洗衣机、晾衣架、整理柜等。

在幼儿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多种情境下幼儿的发展与学习的可能性,努力为幼儿打造德育体验场,探寻不同情境下幼儿的经验获得和游戏中展现的品德品质,“润物细无声”地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注入柔和又坚定的能量。

猜你喜欢
盥洗室礼貌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幼儿盥洗室嬉戏行为下的班级管理探析
盥洗室环境创设中的问题及思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盥洗室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