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衔接 赋能成长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路径

2023-08-19 08:39包雅琳
好家长 2023年8期
关键词:幼小绘本习惯

文 包雅琳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幼儿园教育主要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充满趣味性。而小学教育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活动较为枯燥。大班幼儿正处于幼小衔接阶段,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幼小衔接视角下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大班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中的存在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园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笔者对50 名大班幼儿进行了调查,将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维度初步划分为聆听与提问、表达和发言、阅读与书写、合作与分享、遵纪与守时五个方面。

(一)“倾听与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耐心聆听教师讲话,喜欢插嘴

幼儿年龄尚小,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很容易被突发事件分散注意力。聆听习惯不但影响幼儿的专注力,而且能反映幼儿的综合素质。通过调查,25%的幼儿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28%的幼儿没有养成耐心聆听的习惯。27%的幼儿爱插嘴。懂得聆听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品质,幼儿早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对其未来的学习、生活都有较大的影响。

2.缺乏主动提问意识

对于教师讲授的新知识、新技能,20%的幼儿有畏难心理,他们对于不理解的事物所采取的态度也是不积极的。有的幼儿在学习中的效果较差,甚至出现放弃的情况。当有的家长询问幼儿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幼儿往往难以回答。

(二)“表达与发言”中存在的问题

1.不爱举手发表想法,声音小

调查发现,28%的幼儿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他们对于教师的问题,往往置之不理,仿佛这件事情与他们无关。21%的幼儿很难答好问题,且声音较小。

2.与他人交流不敢大胆表现

20%的幼儿不敢、不愿在团体活动中“表露”。他们非常害羞,难以正常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在团体活动中,31%的幼儿不愿表现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

(三)“阅读与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姿势和学习物品

30%的幼儿学习姿势不当,如握笔时握得太高或太低、坐姿不端正、看书时喜欢趴在桌子上。21%的幼儿不能及时归纳整理使用完毕的学习用品,常常将其放在桌子上或者遗落在地上。

2.不能自主、安静地阅读完感兴趣的书籍

幼儿年纪尚小,注意力极易分散,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持续时间很短。大班活动往往比较复杂,需要的时间更多。24%的幼儿在选择区域活动时,不会选择阅读区,在教师集体讲故事时也不认真倾听。25%的幼儿在阅读区域时,不能安静地看完一本书,经常看了一半就扔在一旁或者一边和同伴一边聊天一边看书。

(四)“合作与分享”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作意识

每个幼儿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有的家长溺爱幼儿,使幼儿充满掌控欲和优越感,不会考虑别人的想法。20%的幼儿在参与活动时,不愿与他人协商,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正确的”。长此以往,幼儿就会缺乏合作意识。

2.缺少分享观念

对于幼儿的需求,不少家长可谓“百依百顺”。幼儿对于自己的物品有非常强的占有欲,不想和别人分享。20%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将幼儿园的玩具当成自己的私有玩具,认为“自己先拿到了就是自己的”。

(五)“遵纪与守时”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

在活动中,17%的幼儿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例如,在绘画、涂色、剪贴等美术活动中,幼儿没有时间观念,动作拖沓,所以耽误了时间,并无法完成任务。

2.不能遵守活动规则

28%的幼儿在游戏活动时,不能遵守规则。例如,游戏时不按规定路线进行,在图书区不能安静阅读,在课桌上乱涂乱画。

二、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倾听与提问的习惯

1.复述故事法

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明白“听”的重要性,包括“听”的理由、“听”的方式等。教师可以每天安排15 分钟的“听故事”环节,抛出一些幼儿易于回答的问题,接着增加问题的难度,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简单地复述故事内容。

2.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幼儿很容易顺利完成教师下达的任务,但是很少质疑任务内容。如果幼儿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提问,说明其思维活跃,且体现了较高的专注力。幼儿只有会思考,才会有疑问,有提问,才能有新发现。

(二)表达与发言的习惯

1.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发言。有的幼儿比较怯懦,回答问题时声音很低,甚至不敢说话。面对这类情况,教师不要急于催促幼儿,更不能批评幼儿。在这个时候,幼儿非常需要教师的鼓励。

2.增加提问,组织讨论

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提问,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如果教师总是一个人自己讲,就会忽视幼儿的想法。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问,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另外,有的幼儿会因教师未点名让自己回答问题而失望。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阅读与书写的习惯

1.树立榜样法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大部分是在模仿家长、教师、同伴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的示范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表扬一些坐姿端正、拿笔姿势正确的幼儿,这样,其他幼儿就自发地模仿被表扬者,从而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2.绘本故事法

绘本是一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图书,文字简短,画面精彩,既有趣又容易读懂。绘本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思维、语言、审美等能力发展。例如,绘本《如果你坐得歪歪扭扭》中就有“坐正,坐直”“眼睛离绘本远一点”“不要驼背”等内容。

(四)合作与分享的习惯

1.确定分工,培养合作意识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合作,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分工协作。例如,在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中,教师采取团队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幼儿都有明确的任务。一个人当组长,统筹安排,小组成员意见有分歧时,需要组长决定;一个人当操作员,负责在旁边动手操作;一个人当观察记录员;一个人负责挑选活动材料。

2.小组比拼,获得成就感

集体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为了让所在小组更好地完成活动,幼儿必须互相协作、交流分享、相互帮助,最终体会合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五)遵纪与守时的习惯

1.班级公约墙面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和约束。班级公约是师幼共同制定的行为准则,能够规范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使他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幼儿进步墙

教师可以对教室墙面进行装饰,如设置《今日之星》《文明之星》《劳动状元》等栏目,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促进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教师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既能防止出现“小学化”教育倾向,又能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幼小绘本习惯
绘本
绘本
上课好习惯
绘本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