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下关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要点的探讨

2023-08-20 03:20李蕾
南北桥 2023年15期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策略风险管理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改革在不断深入,其面临的风险种类较多、防范难度较大。因此,要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并且将其贯彻到位,使各项工作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切实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具体实践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内控建设不到位,对风险管理认识不全面,使得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脱节,无法展示内控的效用。事业单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应坚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切实发挥其约束、监控的效用,有效防范和应对运行风险。

[关键词]风险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

事业单位相较于一般企业来说,不以营利为发展目标,其具备一定的服务性和公益性。尤其是近年来事业单位创新和改革不断地深入,对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将重心放在了内控管理方面,以防范运营风险、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风险管理与内控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财务内控属于风险管控的范围,内控是风险管理的核心举措和方法。基于风险管理层面,事业单位为了切实提升内控的有效性,应将财务内控嵌入各业务流程中,约束人员操作,主动辨识各职能履行中的风险,增强单位抗风险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1 风险导向下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意义

在风险管理导向下,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注重财务内控建设,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将其贯彻到位,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工作开展更规范、标准。事业单位借助内部控制,能够促使各部门严格依照程序、制度开展工作。由于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享有一定的权利,在行使自身权利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制度,再加上实施内控是基础,将其贯彻到位才能为不同环节工作开展提供导向,保证每项工作合法合规,尽可能减少实践中的风险。

其次,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的资金多源于财政拨款,为了主动响应党中央提出的“过紧日子”的理念,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可以科学合理地配置资金,并且对各职能部门进行动态监控,以免资金使用混乱、无序,保证每笔资金的用途、金额进一步明细化,切实提升财政资金利用率,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1]。

最后,增强事业单位抗风险能力。事业单位在运行中,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资产安全等,难以提升工作质量。结合事业单位现实需求,建立一套符合业务实际的财务内控体系,将其贯彻到位,能够快速挖掘各职能落实中的风险,并且对其展开量化评估,逐一制定解决措施和方法,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增强单位抗风险能力。

2 风险导向下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分析

2.1 内控环境有待改善和优化,风险管理不到位

目前,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实施过程中,由于内控环境不佳,弱化了内控管理成效,不能主动、及时地辨识各类风险,导致风险管理目标难以达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内控组织机构不完善。事业单位内控活动的开展是一项专业、复杂的工作,为了获取较大的成效,应及时构建职责明确、独立性强的财务内控组织机构,并且遵循岗位不相容的原则,科学设置各个岗位。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基于实际状况,建立职责明确的内控组织机构,导致每项工作缺少负责人,不能将各项工作贯彻到位,影响了风险管理的效用。其次,相关人员内控意识薄弱。当前,事业单位在构建财务内控时,需要全员自上而下地做好配合和支持,才能保证每项工作顺利开展。但是由于缺少多元化的宣传方式,管理层和职工对财务内控构建和实施缺少正确的认识,不能準确做好自身定位,人员也不能明确内控实施的目标、作用和方法,无法形成合力,弱化了内控实施的效果。

2.2 内控监督、考评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在风险管理导向下,要想真正将财务内控执行到位,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强化财务内控监督、考评机制,对内控执行、风险管理进行全流程监督,并且对最终结果展开客观、全面的评价,短时间内明确内控执行中的风险点,以及易发生风险的环节,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展示内控的效用。然而,从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实施现状可知,财务内控监督、考评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内控监督不到位。事业单位在实践中,尚未构建内审机构,也没有建立内控监督机制,无法对内控执行全生命周期监督,不能找出内控管理的薄弱点,导致内控监督流于形式。其次,内控考评不完善。构建完善的内控考评机制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忽视了内控考评,不能实现财务内控闭环控制,也没有按照财务内控考核范围和主体设置科学的财务内控考评指标,难以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各环节风险管控不到位。

2.3 风险管控和隔离意识淡薄,无法实现风险评估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在构建、执行中面临着多个风险,注重风险管理和隔离,并且对不同风险展开客观评估,依照其基本特征、影响程度分类,能够将内控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在构建时对各类风险把控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内控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管理层在制定决策时,忽视了风险管控,强调职能的履行,使得经济活动在开展中面临多个风险,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忽视内控风险隔离。针对财务内控实施中的各类风险,尚未注重风险隔离,使得财务内控风险由点扩大到面,阻碍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最后,财务内控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在开展每项活动时,都应准确估测财务内控风险的概率,主动做好风险排查,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财务内控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无法主动辨识各环节中的风险,难以做好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导致风险管控效果不佳[2]。

2.4 内控信息化建设滞后,不能实现风险动态追踪

在数字经济下,坚持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导向,搭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应跟上时代发展主趋和潮流,将财务内控与信息化深层次融合,突破各职能部门的壁垒,以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保证各类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有效展示财务内控信息化的优势。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人员思想滞后,对信息化认识不全面、不深入,不能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财务内控信息系统,导致各部门交流难度较大,也无法主动辨识各环节中的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辨识风险,主动做好风险防范,使得财务内控流于表面。另外,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背景下,财务内控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在具有多方面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如网络信息安全,一旦没有及时引进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将使财务内控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信息泄露的风险,可能给事业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5 内控管理人员素养较低,风险管理效率较低

在风险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对内控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既要拥有良好的基础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又要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信息素养,才能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人员素养较低,人员培训不到位,虽然构建了财务内控人员培训体系,但因培训方式滞后、培训内容不合理,难以有效提升人员综合素养,导致财务内控人员无法承担当前财务内控管理职责。另外,财务内控人员招聘和引进途径单一,没有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一味注重人员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人员风险辨识、应对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财务内控人员与岗位不匹配,不能高质量开展财务内控工作[3]。

3 风险导向下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要点

3.1 优化和改善内控环境,保证风险管理实施到位

在风险导向下,要想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执行到位,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逐步改善和优化内控环境,为各项活动营造更和谐的氛围,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同时增强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保持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态度。事业单位要不断改进财务内控环境,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财务内控体系,着重做好风险管理,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为了在实践中达成这一目标,需要着重做好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建立独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组织机构。事业单位要想将财务内控执行到位,就要结合自身现实状况,构建独立性强、职责明确的财务内控组织机构,并且遵循岗位不相容的原则,明确各个职责部门的权限、职责,将各项工作贯彻到位,真正发挥财务内控的效用。其次,增强人员财务内控意识。员工持有良好的财务内控意识,才能为各项工作提供指导,借助多元化的宣传和培训,使管理层和职工全面、深入地认识财务内控,保证自上而下思想统一,共同参与到财务内控实施中,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3.2 强化内控监督和考核,注重风险管理评价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要想执行到位,发挥其监督、控制的效用,就必须注重财务内控监督、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评价,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强化财务内控监督。事业单位在执行财务内控时,应积极做好财务内控监督工作,设置职责明确、独立性强的内审机构,制订完善的监督评价计划,对各部门执行财务内控进行监督,快速掌握不同环节的各个风险点,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及时督促人员贯彻到位,定期检查实际整改效果,对于整改不力、效果不佳的部门第一时间进行通报,从而形成监督报告。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内控执行监督机制,实施全流程监督,明确主要的风险点,将财务内控执行到位,保证每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注重财务内控考核。强化财务内控考核,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财务内控闭环把控,制定完善的财务内控考核机制,依照财务内控考核的主体和要求,设定科学的财务内控考核指标,客观评估各部门财务内控实施的情况,将最终考核结果用于实践中,展示财务内控考核的效用[4]。

3.3 增强风险管控和隔离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执行中存在多个风险,主动排查、预警和应对这些风险,以便于发挥财务内控的效用,使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实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建议强化人员风险管理、隔离意识,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保证人员从思想层面注重财务内控风险防范,将其融入实践中,强化财务内控风险把控,为内控体系构建夯实基础。同时,要充分考量事业单位现实状况,建立财务内控风险评估机制,以便于增强单位抗风险能力,着重做好以下两点:首先,主动排查和辨识财务内控风险,以此明确各类风险的特征、影响程度,形成一套完善的财务内控风险清单,逐一制订解决和应对方案;其次,风险评估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应按照财务风险特征、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综合分析财务内控活动中面临风险隐患的危害程度。

3.4 注重内控信息化建设,实现风险动态追踪

在信息时代,事业单位强化财务内控体系,应主动跟上市场发展趋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与财务内控有效融合。搭建高效、安全的财务内控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打破各部门壁垒,以保证信息互通和共享,加快信息传输速度,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同时,事业单位借助财务内控信息系统,可以快速追踪各项管理状况,找到各环节管理中的薄弱点,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将其与预期目标展开比对,找到二者间的偏差,确定各责任部门及人员,实现财务内控活动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推动事业单位长远发展[5]。

例如,某事业单位主营业务是开展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设计,促进船舶工业发展。当前单位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不满足控制费用支出,需要避免经费支出不合理带来财务风险和廉政风险。为了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应跟上大数据、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财务内控信息化系统,逐步改进和优化财务内控流程,降低财务风险,保证单位内控信息化和规范化,使业务活动的开展更加透明和高效。使用财务内控信息系统,可以获取良好的应用效果。首先,降低支出风险。收支控制是客观、全面反映经济行为的具体收支事项管控方式,作为内控信息化核心内容,收支管理的控制目的在于在我国法律红线内保证资金收支合法、真实、资源配置有效,从根本上防范舞弊风险。其次,自动化的审批流程。使用固化的内控流程,实现业务自动化流转,将内控流程信息化,形成以系统控制业务流转的控制流,将各流程中的风险点嵌入流程审批节点中。最后,事前、事后无缝隙衔接。对于单位内部的报销、申请实现穿透式查询,全方位了解申请状况,使信息更加流通。

3.5 提高内控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提升风险管理效率

事业单位要想构建财务内控体系,并且将其贯彻到位,应打造一支高端的内控管理人员队伍,使内控工作顺利实施,以便获取较佳的效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应积极做好人员培训,预先分析和了解财务内控人员的薄弱点,制定健全的人员培训体系,创新人员培训方式,保证内控人员积极参与到培训中,主动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增强人员核心素养。建议在培训中适当加入风险管理、信息化等相关内容,提升内控人员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语

事业单位强化财务内控体系,能够增强抗风险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应坚持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体系,针对风险进行全流程管控,短时间内找到内控管理中的痛点,逐步改善和优化,以便展示财务内控的效用。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推进财务内控体系时,仍存在一些误区,导致财务内控效用不突出,有必要着重分析实践中的困境,提出解决方案,使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孙雪萍. 基于风险导向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J]. 当代会计,2022(11):187-189.

[2]叶高强. 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內控制度的建设与探索[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2(10):67-69.

[3]徐阳华.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J]. 中国产经,2021(2):113-114.

[4]刘新艳.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探析[J]. 财会学习,2022(24):149-151.

[5]朱蕾.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财经界,2022(15):44-46.

[作者简介]李蕾,女,河北任丘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中级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策略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