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舞剧目中技术技巧的运用

2023-08-20 07:59黄雪
南北桥 2023年15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剧目

[摘 要]中国古典舞从本质上来说是戏曲和舞蹈的混合物,所以又被称为戏曲舞蹈,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到现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稳定、成熟的独属于中华民族的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在这个训练体系中,技术、技巧的释义被压缩为舞蹈词汇,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来自中国古代舞蹈和中国戏曲舞蹈两种艺术形式,其中以跳、转、翻为主的技术技巧不仅自成体系,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推陈出新,其在中国古典舞剧目中也是不得不提的常用词汇。中国古典舞因为这些高难度技术技巧的应用,体现出独有的艺术价值,中国古典舞剧目也因此拥有了更具特色的风格和更高的观赏价值,带给观众的震撼感也更强。

[关键词]技术技巧;中国古典舞;剧目

[中图分类号]J72文献标志码:A

中国古典舞自从诞生以来,就受到各界的好评,随着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中国古典舞在发展与创新上不断有重大的突破,并在国际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古典舞经历了长期的艺术实践而被广大舞蹈艺术者所喜爱,它也是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舞蹈形式。中国古典舞作为古典舞的一个分支类型,在基础训练体系的构建中借鉴了芭蕾舞训练体系,除此之外,还对传统舞蹈进行深入研究,有方向、有目的地对其进行整理、加工和创造,这才造就了现在独具中国古典风格的舞蹈[1]。中国古典舞涵盖的技术技巧类型繁多,所以舞者在进行基础训练的时候不仅要学习舞蹈技巧,还要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身韵韵律,从而将中国古典舞的真正魅力展现出来。所以,只有在充分了解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在舞蹈中所发挥的作用,才能将其与舞蹈剧目融合在一起,进而创造出富有东方古韵的优秀舞蹈。中国古典舞的技艺性是比较强的,提升古典舞技术技巧是完善舞蹈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其艺术性的关键环节。在舞蹈作品表现中古典舞技术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必须有良好的古典舞技术技巧,这样才能为观众呈现最完美的舞蹈艺术作品。

1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宫廷舞蹈,甚至更遥远的民间舞蹈。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可知,从周朝开始,一直到后来的两汉、两晋以及唐朝五代,皇朝宫廷都会设置专门的乐舞机构用于培养专业的乐舞人才。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定期收集民间的自娱性舞蹈、宗教舞蹈及外邦舞蹈,对其进行整理和创新,进而形成更为完整、正统的宫廷舞蹈,其中代表性作品有周朝的《六代物》、唐朝的《九部乐》和《十部乐》等[2]。

宋元之后,由于战乱不断,宫廷舞蹈的发展停滞不前,直到后来随着戏曲艺术的出现才有了新的发展。

明清时期,社会矛盾逐渐复杂,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多样化起来,丰富了中国古典舞的创作素材,中国古典舞开始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舞者们为了进一步发扬民族舞蹈艺术,开始从中国戏曲表演中获取灵感和素材,编排出了诸如《宝莲灯》《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剧目并流传至今,其独具中国古典舞特色且广受大家喜爱[3]。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舞蹈文化开始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舞蹈教育家唐满城、李正一开始着力于中国古典舞的理论研究,对其进行整理和深入分析,并依据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对其进行革新、创造和实践。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优秀舞蹈作品,如《黄河》《江河水》《梁祝》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杰出舞蹈艺术作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舞蹈作品《黄河》打破了戏曲的表演常规,采用大幅度的身体动作来进行舞蹈表现,人体语言被运用到极致,充分展现了挥洒自如的思想该是怎样的形态,所以舞蹈作品《黄河》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4]。

2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表现形式

跳、转、翻是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主要的表现形式,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三者虽有不同的舞动原理,却表达着统一的美学原则,所以三者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舞蹈艺术得到更加完美的展现。

2.1 跳跃

跳跃的技术技巧在中国古典舞中属于最为基础的训练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身轻如燕”是中国古典舞的特征,要做到这点,需要在所有弹跳动作的部分,展现出腾云驾雾的感觉,专业术语为“凌空跃”,所以无论是小跳、中跳还是大跳,轻盈都是首要原则[5]。

从技巧上来说,跳跃是舞蹈动作中的一大难题,它不仅要求舞蹈演员具备超强的弹跳力,还要求演员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能有丰富的表现力。小跳的动作幅度较小,主要考验演员的脚腕力量和手腕力量,尤其是灵活度方面;中跳难度加大,弹跳力和动作幅度都要加大,对膝盖的弹性要求较高;大跳不仅对跳跃的高度有要求,还对在空中时的舞姿有要求,不仅考验身体力量,还考验舞蹈技术的熟练程度,因此大跳相比于其他动作来说,更具表演性质,最为常见的大跳动作就是“倒踢紫金冠”。

2.2 旋轉

旋转也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动作之一,流畅、连贯、轻快是旋转的必备特性。通常来说,旋转的动作需要融入舞蹈动作的故事情节表达,通过音乐,将其与舞蹈动作衔接融合在一起。

旋转动作的最大难点是需要舞者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简单来说就是要求演员在对抗离心力的同时呈现出优美的舞姿。在中国古典舞中,旋转的主要表现动作为拧和倾,以此来保障整个舞蹈动作的动态性,所以舞蹈演员需要有足够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对身体的控制力才能完成旋转的舞蹈动作。

拆解开来看,旋转的力量关键在于半脚掌,半脚掌在保持人身体站立的同时能够保持身体轴心的稳定,这样才能长时间保持旋转的稳定性;其次就是大腿和膝关节的力量,因为有部分旋转舞蹈动作需要舞蹈演员在半蹲的情况下完成,只有膝关节和大腿的力量到位,才能支持舞蹈演员完成半蹲情况下的旋转舞姿[6]。

2.3 翻身

中国古典舞中的翻身动作指的是人体在倾斜的情况下,让躯干、头部、上肢等沿着某条纵轴进行翻转,进而形成一种立在圆上的圆周运动。基于此,翻身动作在中国古典舞中追求的“圆、曲、拧、倾”的审美特征。翻转技巧在舞蹈动作中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因为该动作是在立体空间里完成的大幅度弧线运动,可以给人带去视觉上的震撼。另外,通过不同的节奏处理和速度处理,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翻身动作的关键点在于掌握好重心,不管是在原地的点翻身还是移动中的串翻身,只要双脚进行了移动,人体的重心就容易被分散,所以舞蹈演员需要做好下肢重心稳定的动作,才能顺利地把翻身动作完成。

3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形成与训练

3.1 技术技巧的形成

古典舞中的技术技巧很多都借鉴了西方的芭蕾舞,也融合了中国的戏曲艺术,而戏曲中本身就有一些动作和舞蹈类似,戏曲自然而然地成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借鉴资源。在古典舞的基本训练中,技术技巧是重点,也是完成中国古典舞舞姿的关键支撑。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大都以躯干为核心完成,且头、颈、肩、胸、腰、髋、上肢、下肢各个部位的回旋幅度要求较高,舞蹈演员不仅要有熟练的软开技巧,还要有一定的力量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有目的的训练过程中让舞蹈演员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状态[7]。

3.2 技术技巧的训练

中国古典舞的核心课程是基本功训练,训练内容十分丰富,整体动作的运动节奏具有点线相结合的特性,在各种动作的表现上较为追求刚柔并济、抑扬顿挫和吞吐自如的审美趣味。另外,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舞种之一,不仅蕴含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还表现出线条流畅的美感。所以在很多古典舞蹈的课程中,舞蹈演员学到的不仅是古典舞的技巧动作,还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能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进而自主宣传自身的优秀文化[8]。在文化艺术表演领域有一句话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中国古典舞的学习和练习上展现得非常明显,每个舞者在舞蹈室以及其他地方练习所付出的点点滴滴,都是在舞蹈技术技巧上的磨砺,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古典舞发展到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定的技术技巧训练课程,支持中国古典舞的未来发展。

4 技术技巧在中国古典舞剧目中的运用

在中国古典剧目中,技术技巧的恰当运用能辅助舞者塑造人物性格和形象,在进行剧目情节设置的时候,还有利于推进剧情,渲染表演时的舞台气氛,但中国古典技术技巧的应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用得精巧则更是不易,比如如何凸显剧目刻画的人物形象和特性、如何刻画环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

果[9]。当然这对编导的创作能力也是一大挑战,因为让中国古典舞的技术融合在舞剧中,又要做到技巧服务于剧情,难易程度可想而知。

4.1 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物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快速的旋转来表达;人物强有力的性格特征,可以通过大幅度的跳跃和急速的翻身来表达。另外,这些动作的速度、力度、节奏和频率等的不同细节处理,可以用来表现不同情况下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比如,舞者腿部和腰部的控制技巧,可以辅助塑造人物的稳定形象。基于此,静止状态下舞者的软开技巧就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力量。例如独舞《点绛唇》,软开的技巧动作可以表现出主人公等待爱人的内心变化,最后一段使用的快节奏旋转技巧,可以体现女主人公急切的期盼心理,技术和人物内心的融合性表达,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

4.2 辅助剧目的情节设置

舞蹈剧目的情节表现依靠的是人体动作,由于舞蹈表达还需要兼具舞蹈性和观赏性,技术技巧动作能表意、能陈情,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有一套自己的表达体系,所以对比普通的舞蹈动作,这些技术技巧动作更具艺术表现力,传情达意更是不在话下。例如,独舞《旦角》表现的是女主人公辛酸的戏曲生涯,舞者用一系列跳、转、翻、旁腿控制等技术技巧,将人物坎坷的一生完整地表现出来,包括技术上的学习和坚毅性格的表现。

4.3 促进舞蹈的表现力

舞者一生都在追求卓越的舞蹈表现力,这需要舞者多观察生活,从中找到能够感动人心的部分,将其融入自己的舞蹈表演中,这样不仅能让舞蹈创作更加贴近群众,也能让舞蹈表演更具震撼力,与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由此可见,增强舞蹈表现力不光要有过硬的技术技巧,还要有饱满的生命力,总体来说,就是让高质量的技术技巧成为舞蹈演员表达生活的最强辅助。而在舞蹈中加入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目的就是提升整个剧目剧情表现上的完整性,完善整体的人物性格。当然,这样各个舞蹈动作之间的衔接将更为流畅美观。比如,舞者在连接跳跃动作和地面动作的时候,使用一定高度的跳跃舞蹈动作就能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对比,能给观众带来更加美好的视觉体验,也提升了整个舞蹈剧的审美水平。

4.4 渲染与烘托舞台的情境氛围

“虚实相生,动静相融”是中國古典舞的艺术特征,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既是当下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表达故事里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时间和空间的交流就是一种动静的交融,表演所表达的情绪思想就被完整地传递出来。比如在舞蹈进行到高潮阶段的时候,编导和演员想要借此表达的情感很是复杂,爱恨情仇的交织不需要用激烈的语言去表达,急速持续的旋转已经足够将这些表达出来。

5 结语

中国古典舞的历史非常悠久,其技术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经过岁月的磨砺,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其发挥出的作用和价值也已经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可,将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融入舞蹈剧目,不仅能为剧目提供多元化的动作选择,还能够充实作品,推动我国舞蹈剧目的发展。但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那样可能是无意义的堆砌,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要与审美情趣相结合,既有技术层面的展现,又有文化内涵的表达,让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现代舞者要做的就是继承并发扬优秀的技术技巧,使中国古典舞更完美、更有韵味。

参考文献

[1]王克芬. 中国舞蹈发展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吕艺生. 舞蹈美学[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3]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4]王黎雪. 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审美、训练与应用[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孟妍.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审美特征在作品中的展现[J]. 艺术百家,2017,33(3):241-242.

[6]余娜. 浅谈中国古典舞发力[J]. 艺术研究,2018(4):36-37.

[7]王嘉卉,周仕怡. 论技术技巧在古典舞中的表演价值[J]. 艺术评鉴,2020(17):64-66.

[8]袁倩. 浅析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在舞蹈剧目中的艺术表现力[J]. 大众文艺,2016(24):164.

[9]施晓峰. 浅谈中国古典舞中“跳”的重要性[J]. 戏剧之家,2015(5):148.

[作者简介]黄雪,女,上海人,武汉传媒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舞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剧目
舞台剧目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发展探究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