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下食用菌高产技术研究

2023-08-21 09:07罗儒剑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产技术食用菌

摘要 目前,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生态林下栽培食用菌是一种良性循环模式,可以推动食用菌菌业和林业的共同发展。基于此,阐述了生态林下食用菌栽培优势和生态林下种植食用菌的意义,分析了生态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并以杏鲍菇种植为例,探讨了林下生态食用菌高产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产技术;生态林;食用菌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6–0046-03

食用菌作为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其营养价值较高,不仅包含丰富的蛋白质,还富含多种矿物元素、维生素。除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再加上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加之在技术等方面的加持下,食用菌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对于林业而言,食用菌的高产栽培能够进一步推动其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而通过科学种植食用菌,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并在确保食用菌经济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生态价值,增加社会效益,进而通过各个环节的稳步推进,实现林业的繁荣发展。

1 生态林下食用菌栽培优势

生态林内的昼夜温差不大,光照强度较弱,空气湿度较大,在光合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氧,加之氧气不能在生态林中充分扩散,使得生态林中的氧含量较高,这种环境十分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和繁殖。在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中,其呼吸作用会产生CO2,CO2是其光合作用所需物质,而O2是其呼吸作用所需物质,这2种物质互相吸收、互相利用,可为生态林地的光合作用创造良好的气态条件,对林地与食用菌生产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食用菌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如菌壳等)可通过“还田”方式转变成“高品质”的有机肥料,改善森林土壤结构,提高森林生产力。这种生态林与食用菌互补的种植方式,既能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又能推动食用菌业与生态林业的发展。另外,在生态林下种植食用菌可以在夏季收割,有效弥补夏季食用菌市场的空缺。

2 生态林下种植食用菌的意义

2.1 增加林农的收入

在杏鲍菇、平菇、草菇等经济效益较高的菌类上,通过林下栽培,可以促进林业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帮助林农实现增收。首先,林区空气湿度较大,但昼夜温差不会太大,而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宜食用菌的生长和繁殖,通过林下栽培食用菌,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成本,极大地减轻了林农的经济负担,而且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而这可以促进树木的光合作用。其次,食用菌的废料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通过种植食用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土壤结构的优化,确保土壤肥力,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最后,借助对食用菌的高产栽培,还可以弥补夏季国内外市场上菌类产品的空白,增加林农收入。

2.2 改善生态环境

由于树木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在生态林下种植食用菌,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绿水青山的打造[1]。此外,在森林中开展食用菌的生态种植,可有效利用当地的林木资源,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并可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可以采用食用菌与粮果菜相结合的种植模式,实现栽培条件的互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粮果菜这类的植物与食用菌属于截然不同的2种生物,借助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光、气、热和肥料的互补,进一步优化土壤结构。

3 生态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地整地

栽培地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条件适宜、林地比较开阔,可在林地内直接栽培;若林间存在空地且林内环境条件较差,则可在适当范围内建大棚种植。具体而言,生态林下的食用菌栽培最好选择水源充足,排水条件和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段,而在地势上应趋于平缓,并尽量远离污染源。由于生态林下的食用菌栽培多选择果树、香樟树、竹林等树种,因此栽培地的位置应最大限度地避开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等地区。除此之外,在栽培前还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清理好林地的枯枝杂草,设置好排水沟渠、畦床等。畦床的设置应在立足于食用菌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在完成此环节后,可通过晾晒的方式杀菌、灭菌。

3.2 栽培基质

生态林下食用菌的栽培需要经历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其中包括母种栽培、菌种培养等。而生态林下食用菌栽培所用的基质与人工菌菇栽培所用的基质区别不大。而其中要求较高的是母种培养所需要的培养条件。工作人员在进行此环节时,可以选择直接购买栽培品种。无论是原种的培养基质还是栽培种的培养基质,选取范围都较广泛。例如,一般有玉米皮、树皮、秸秆等,而具体如何选择,则需要侧重考虑食用菌的资源优势、营养需求、栽培成本等方面。

3.3 栽培树种选择

食用菌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而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会引起菌丝形态的变化或分化。在气候条件较好时,菌丝能较快生长、形成原基,并进入出菇阶段,反之则不能正常生长和分化出菇。温度、湿度、光照是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而不能满足食用菌营养需求也是造成其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不同种类食用菌而言,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作栽培,对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尤为重要。不同树种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不同,而每种树都有不同的特性,而这些特性又会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3.4 栽培模式

生态林下食用菌的栽培模式主要有地表栽培、覆土栽培、播种栽培等。第一,地表栽培。该栽培模式是在林下地表直接放入菌包的一种培养方法。在此过程中,为避免地面的污染物污染菌包,还需要在地表铺设一层膜,然后再进行菌棒的摆放工作。第二,覆土栽培。覆土栽培主要是借助在林下开挖坑的方式培养食用菌。该模式是直接将菌包放入坑内,此时的菌包已经脱袋,在摆放时还需注意菌包与菌包之间要留有空隙,且要依次排列。完成此环节后,再回填浇水并覆盖一层薄土。完成覆土工作后,还可以在表面覆盖一层树叶,以有效防止雨水的冲刷,使土层拥有很好的透气性,进而方便温度调节。生态林下食用菌的播种与栽培是在立足于林间空地的基础上,通過对畦床的适当整理,将培养的食用菌熟料铺设在其上,然后通过播撒菌种和逐层覆盖的方法培养食用菌,如草菇、竹荪等菌类都十分适合该栽培模式。此外,一旦温度过高易杀死菌种,若在此过程使用的是未经发酵的生料,相关人员还需要注意温度的控制,做好控温保湿工作,如搭建遮阳网。

4 以杏鲍菇种植为例的林下生态食用菌高产技术

4.1 杏鲍菇概述

杏鲍菇是一种集食用、药用、保健于一体的名贵食用菌,被称为“植物肉”“素中之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对人体健康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杏鲍菇栽培模式有林地栽培、木屑栽培、木屑+秸秆混合栽培等。目前,全国各地均在探索适合各地发展的林下生态食用菌高产技术。杏鲍菇栽培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高效栽培模式。在不破坏森林的基础上,将食用菌生产与林果、林木间作相结合,以林种模式为主、林养模式为辅,利用林间空地或现有林分进行杏鲍菇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适用于平原地区,可与种植果树、林木相结合,在林下栽植品种优良的杏鲍菇。

4.2 对林地环境的要求

以杏鲍菇为例,要求的气候环境为: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CO2浓度不高于300 mg/m3,光照强度在2 000~3 000 lx之间。如果温度超过25 ℃,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同时要注意气候变化,应在5—6月和9—10月温度较低的天气种植杏鲍菇。

4.3 林下种植方式

林下种植主要有2种模式:(1)栽培与自然生长相结合的模式;(2)在树林中种植杏鲍菇的模式。需要根据林地条件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2]。

4.4 栽培方式

第一,原种栽培。在原种栽培中,可以使用阔叶树锯屑作为培养基,也可以使用碎玉米芯和麸皮作为培养基,若在上述2种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数量的棉籽皮,则效果更佳,可以极大地缩短菌丝培养周期。通常,在原种栽培接种处理工作结束后,要将培养基放在22~26 ℃的环境中,注意遮阳和通风,培养25~35 d后,杏鲍菇就可长满袋。要注意的是,在原种栽培所使用的培养基与一般的培养基不同,而是使用棉籽皮和玉米芯混合制作而成的培养基。并且在原种栽培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新鲜的农作物秸秆、果壳、花生壳等添加至原种栽培所使用的培养基,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原种栽培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降低原种栽培所需要成本[3]。

第二,母种栽培。杏鲍菇是一种厌氧型真菌,在原种栽培过程中还要注意将培养基蒸熟或煮熟,注意保持环境内的温度和氧气浓度,避免高温高湿导致真菌大量繁殖。在母种栽培中,有PDA培养基、加富复合培养基、“PDA+3 g蛋白胨”培养基3种。其中,“PDA+3 g蛋白胨”培养基可以为菌丝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其粗壮旺盛。接种完毕后,将母种置于22~26 ℃的温度下培养10~13 d。然后将培养好的菌块移至25 ℃

左右的环境中,等待菌丝长满袋即可。在母本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培养基进行调湿和保温,二是,对母本种植进行灭菌处理。①要在100 ℃的环境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②在灭菌完成后将培养基冷却至38 ℃以下,然后进行高压灭菌;③待高压灭菌结束后,将母种移至25 ℃左右环境中培养。

4.5 栽培前工作

首先,拌料工作。在生产过程中,要为杏鲍菇的生长准备相应的底物,如尿素0.2%、玉米3.0%、麦麸18.0%、棉花壳40.0%、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3%、石膏粉末0.1%、白糖0.1%、碳酸钙0.1%、杂木片35%。在拌料时,可以参照以上所给的配方比例,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的配方比例,按常规的方式进行操作,将拌料混合均匀后,即可装袋。可以使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或聚丙烯塑料袋,所选塑料袋的规格最好是(17~22)cm×(35~45)cm,然后将塑料袋留多个直径为1.5 cm的孔洞,为菌丝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将袋口扎紧。

其次,消毒工作。将上述配方按一定配比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混合料装入PVA或PVA袋中包装。为方便操作,在包装前先将袋子封好,再进行高温消毒,消毒时,应选用100 ℃的温度,消毒完毕后才能开始疫苗接种[4]。

再次,疫苗接种工作。常用的疫苗接种方式是“口接种”,即使用特殊的针头进行疫苗接种,再将疫苗种子放入经过灭菌处理的包装内。在进行菌丝培养时,要注意保持袋子干净、干燥,以免受到污染,一旦发现有被污染的地方,要立即清除;同时,还要注意培养环境要保持通风,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产生积水。

最后,装袋工作。对已经完成装料的菌袋要及时进行高效消毒,通常可以将已经完成装料的菌袋放入常压锅中连续消毒12 h,接种结束后,将其置于18~25 ℃的温度下并注意遮光。

4.6 蘑菇出壳期间的管理程序

在杏鲍菇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杏鲍菇生产过程的管理,确保杏鲍菇生产质量和产量的提高。例如,蘑菇的菌丝已经布满菌袋,应做好蘑菇出菇的准备工作。首先,缓慢打开袋口,将袋子卷起,使其靠近培养基,并喷洒水分降温,增加光照,加速出菇。在出菇期的管理工作中,要考虑光照、温度、营养、湿度等因素,并重视对出菇期的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就栽培而言,栽培环境的温度为15~18 ℃,也可以是白天20 ℃,晚上10 ℃,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菌菇快速生长与发育,提高菌菇产量。

4.7 病虫害防治工作

在杏鲍菇吸收养分的生长期,会对杏鲍菇产生伤害的细菌有绿霉菌、黄霉菌、黑霉菌、毛霉菌等,从而导致菌丝生长不良。为防止以上各种病菌对蘑菇的危害,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预防:

首先,选择干净的原料,做好消毒工作,合理控制温度、湿度,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为食用菌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除了杏鲍菇,大部分的食用菌都需要一个清新的生长环境,从而保证能够有足够的氧气供应,进行相应的代谢活动。其次,在蘑菇吸收养分活跃的生长期,选用不受细菌污染的菌种和全面消毒疫苗注射用具等,用干净的水做湿润处理。在预防和控制上可使用不含害虫的细菌,保证闲杂人等不得入内。最后,必要时也可以借助一些防治手段,如生物防治手段,而最常見的则是用一些生物药剂或借助生物链的原则引进一些害虫的天敌,以此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确保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随着技术的日益精进,也可以通过栽培优良品种或借助杂交育种的方式培育出抗病能力更强的食用菌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5]。

4.8 杏鲍菇收取工作

首先,合理掌握采摘时间。通常在杏鲍菇的伞盖张开至70%~80%,伞缘还在向内卷曲,伞骨下面的内层菌膜刚破碎,即可采摘,此时蘑菇的外形、品质和风味较好,但一定要等到90%以上打开后才能收获。

其次,在采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①保证杏鲍菇的伞帽完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形状;②因蘑菇种类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采摘方法;③在采摘时,尽量不要对蘑菇的表皮造成人为的伤害。如在采摘杏鲍菇时因用力太大而掰下蘑菇的茎。在杏鲍菇收获时,应根据蘑菇的品种、袋装、大小、柄长等因素确定最佳的收获时间,以保证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

最后,采摘后要做好水分管理,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温度。采下的菌菇要经过清洗、消毒、烘干,烘干时要避开日晒。

5 结论

林下食用菌栽培方式具有技术成本低和管理简单的特点,生态林与食用菌可以互相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空间较大。生态林下发展食用菌的技术日趋成熟,在种植食用菌的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推动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继庭,张雁东,冯丽娜,等.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对大理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7(13):110-113,115.

[2] 王靜静,罗燕娜,张爱萍,等.北疆地区速生林下食用菌栽培效益分析[J].北方园艺,2017(7):209-210.

[3]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37(4):57-59,62.

[4] 于雷,侯庚.简析杨树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3):78-79,86.

[5] 谢佳利,龙丹,王慧超,等.林下食用菌栽培菌种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 2013,41(3):1160-1161,1183.

责任编辑:黄艳飞

Study on High-yield Technology of Edible Fungi under Ecological Forest

Luo Ru-jian (Guizhou Chenyu Ecological Co., Ltd, Guiyang, Guizhou 550081)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understory economic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has good prospects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ultivating edible fungi under ecological forests is a virtuous cycle model that can promote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the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and forestry. Based on this, the advantages of cultivating edible fungi under ecological forest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lanting edible fungi under ecological forests were elaborated, and the key points of cultivating edible fungi under ecological forests were analyzed. T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as an example, high-yield technologies for ecological edible fungi under forests were explor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High yield technology; Ecological forest; Edible fungi

作者简介 罗儒剑(1995—),男,云南大理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程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2-10

猜你喜欢
高产技术食用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秋季食用菌 农事巧安排
糯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杨树栽培高产技术及应用实践研究
苏中高沙土地区泰花8号花生高产技术及实践
重庆玉米种植高产技术
一四三团鑫花园食用菌厂春节创收百万元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