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创融合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3-08-21 23:31甘雪萍傅航
科教导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

甘雪萍 傅航

摘要 在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密切联系产业动态和行业形势,优化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等各项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文章提出发挥党团组织力、文化引领力、产业实践力,构建高校各部门协同、产学研合作、师生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可持续的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关键词 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0.002

高校肩負着培育创新型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历史重任。如何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构建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课堂教学……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同时,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重点提出构建包括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在内的十大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要求高校从资源、制度、管理等各方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2]。这就意味着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聚焦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师生联合、校企合作的良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架构较为松散

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科学合理且规范的体系进行支撑。在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形成了以创新创业专任教师为主要实施者的独立运行机制,存在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较窄,课堂教学和学科竞赛中学生体验度和感知度难以提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除创新创业专任教师的参与外,往往需要发动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在内的多方力量,但目前还未能形成有利于激发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综上,部分高校各部门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未能形成统一共识,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架构较为松散,实际开展过程中难以保证长期性、普适性和连续性。

1.2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局限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高涨,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也与日俱增,而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是关键。事实上,由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千篇一律的课程内容、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期望,未能充分激发学生投身双创的内生动力。再者,高校开展众多学科竞赛活动,部分学生带着综测、保研加分的目的参与,没有真正将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这一根本目标与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学生虽能够掌握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其探究精神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实践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强化。

1.3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利用较为低效

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性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各大高校在提升师资力量、强化课程建设,打造服务平台等众多方面狠下功夫,在校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链与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而要提高当前高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须将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相关内容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进一步加强产、研、政等社会资源的整合,凝聚各方优势,形成社会各界达成共识、信息共享、人才共育、氛围共创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2思创融合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思路

思创融合并不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齐头并举,也不是将两者混为一谈[3],而是通过思想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探索,以价值的塑造、知识的讲授及能力的拔高为目的,以创新创业与党团工作、“五育”教育、产业动态、文化传承创新等内容相结合为探索思路,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较高的创新创业内涵性,较实的产学研结合性。

2.1推动创新创业与党团建设相融合

服务青年学子创新创业是党和团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也是密切联系青年,切实反馈青年成长问题的现实需要。为了创建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拓展到大学生的学业、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可充分利用党和团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发挥党和团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教育优势[4]。一方面,创新创业活动可依托党团活动开展,让党和团组织成为青年学子的“代言人”,反映师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加强组织内部联系、调动创新创业工作力量,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创新创业干部,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同时,激发学生科研报国、创业报国的热情。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可反哺于党和团组织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基层党和团组织活力,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2.2推动创新创业与文化活动相融合

现代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兴起于国外,国内引入“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等概念后,众多高校在平台搭建和知识传授方面也做出了较多尝试,而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一直是教育教学环节的短板[5]。为此,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将中华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环节中,将中华民族历史中的经商治世典故,创新创业精神、奉献及利他精神等众多大学生耳熟能详的优秀素材纳入课堂讲授内容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启蒙、激发与提升,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道德共识和行动自觉。

2.3推动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创新技能的需要愈发迫切。如何将课堂教授的创新创业知识有效转化为解决行业问题的行动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6]。在实际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当前大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充足,技能过硬,但缺乏对科技前沿与行业动态的了解。为充分满足高校大学生提升自我、适应社会的需求,建设高校与企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至关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与企业调研、人才理念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把理论教学的内容拓展到实践教学中,为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提升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注能[7]。

3思创融合教育实践体系的建设步骤

针对现有教育体系和平台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后,总结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本研究探索通过将创新创业与党团建设、文化引领、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思创融合的新载体、新方法和新内涵,加强平台建设、实践教学以及评价机制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

3.1建设双创硬件平台,改革评价管理办法

高校可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各种必备条件,配备可触控、可外接多媒体设备,为广大师生提供现场实训、项目培育、实践教学所需的条件,建设报告厅、项目孵化室、商业模拟实验室等相关创新创业实训场所,建设集成化、开放式的平台载体。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建设集价值引领、学术前沿动态、产业动态、师生科研成果等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动态展示平台,增强学生对学科的体验度、感知度。充分利用企业平台,将学校创新平台与企业工程平台对接,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高校应出台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为导向的教师团队化管理和评价办法,将教师的双创育人成果和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同等对待,与教师职称评审、年终考核、评奖评优和薪酬挂钩,形成和完善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双创教育积极性的考核评价办法,内容涵盖项目指导与服务、双创咨询与资源对接、创新成果转化等诸多方面;同时,在学生素质考评中不以学生学习成绩或发表论文为单一标准,而是引入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一系列操作型、实践型的评价指标。

3.2完善双创体系建设,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高校要打造以创新创业导论、SYB创业指导、创新拓展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开展校企合作创新项目、创新创业社会调研等活动,在开放、模拟、仿真的实训情境下,让学生体验产品设计与实验、市场分析、团队运营、商业模拟、财务分析、风险应对等创新创业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校内实习模拟和校外基地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科技前沿与产业动态,从而构建以实验为点、实训为线、实习为面的多维教学环节,达到全方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标。

3.3搭建朋辈帮扶平台,开展模拟体验活动

高校可依托党支部、团支部,培训一批优秀青年师生组成創新创业朋辈互助队,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立项指导、学科竞赛指导、创业咨询等服务,为受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创新创业训练路径。同时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成立双创指导老师、学科竞赛指导专家、专职辅导员、创新训练带队学长四个层次的双创咨询团队,采用导师坐班、师生午餐会、主题沙龙、政策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咨询服务活动。

以学生社团、“创客空间”为主要载体,学校可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模拟体验活动,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组合,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相互渗透,尽可能实现彼此交融,使学生能较为真实地接触到科技研发过程、就业创业过程,将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延伸运用于创新创业实践中,在模拟体验中检验创新创业能力,逐步形成开创性的思想、综合性的观念、三维立体的知识体系和鲜明的时代青年新风貌。

为了更好地满足创新性国家的建设需求,高校需着力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党和团的组织凝聚力、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科文化的促进力,并将之不断运用于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实践当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学研结合模式下粉末冶金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HNJG-2021-0022)。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 ( 2021-10-12). http://www.moe.gov.cn/jyb_ xwfb/s6052/moe_838/202110/t20211013_571912.html

[2]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15).http://www.moe.gov.cn/ 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3]关春燕,何淑贞.协同理论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49-51.

[4]郭孟杰,闫志利.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3):147-156.

[5]尹兆华,刘丽敏,王丽红.融入党史元素的“思创融合”课程化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2(6):145-148.

[6]常晓宇.思创融合视野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6):219-221.

[7]王震.基于“专创融合、思创一体”的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9):100-101.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