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痂

2023-08-22 03:49胡慕安
散文 2023年7期
关键词:水母海浪潜水

胡慕安

涌动。太阳落下,泡沫灰白,在光线消失的地方勾勒海水的轮廓。阳光不再忙着调节海上的光线,深蓝、碧绿、赭石、浅黄,那些幻化无穷的颜色退场,海的真面目,仿佛只在太阳消失后才会显露出来。有无数的河流通向大海,河水流过平原险滩,流过冰雪尘烟,流过风云意气,流过六道轮回,带来了陆地上的一切。海是此与彼的总和,是归宿,也是源头。现在,船长也在海里,成为了海的一部分。

很少有人像船长那样了解香蕉湾的海。他会指着远处最深的蓝色说,看,那片几千米长的断崖一直延伸到太平洋。他了解一天潮汐的涨落,了解一条珍鲹的出没,了解波浪之下洋流的走向和礁石覆盖的阴暗角落。大海并不是一股脑儿将所有事情都告诉给他的, 天启神授只出现在对英雄的赞歌之中。顿悟是先验的,神的选择总是带着浓重的命定成分。大海不是这样的,它深沉而博爱,接纳着所有潜水者的到来,而后谨慎地选择并标记下那个人, 徐徐将水面之下的世界展示给他, 缓慢填充他的记忆,从一隅之地到漫无边际,等待他熟识、熟知、熟记,熟练地穿越海藻森林,兴奋,新奇,疲惫,再周而复始。船长渐渐看到许多东西, 开始向别人讲述那些水面之下的见闻:日出前钻出沙地捕食猎物的海鳗、深夜里被海葵驱逐的小丑鱼、飓风天在最细处折断的狮子岩、升水中被螺旋桨打断双腿的潜水者、氮醉时割断呼吸管窒息昏迷的学员……几乎所有曾在这片海湾存在过的人和事物, 大海都目睹并保留着最完全的记忆。一切该结束的都在结束,一切该讲述的都在讲述,故事中蕴藏着凝固的悲欢。

大海给了船长近乎一切, 如慈父对幼子的溺爱, 除了一艘船——并不是所有叫船长的人都有一艘快艇。他每日在潜店中清点人数,带着游客登上潜店的船,航行到一个个潜点。马达息声,身后没有了陆地广袤, 船只恍如孤岛, 身边除海水外再无其他,世界从一片蓝天开始,在脚下的船舷结束。此时,船长开始进行每一潜的简报,地形、洋流、鱼类、海兔,娓娓道来,就像一本翻开的百科全书,坦率而直接。我有时候觉得这就是大海的声音, 一种毫无保留的复述。这是他的工作,他靠这项技能谋生,但没有人会因为给了小费而轻视船长。海水的包围之中,他是香蕉湾的摩西,将指引人们在日落之前走出这片海,走出埃及,岸上有牛奶与蜜的等待。“船长是香蕉湾最好的潜导。”我不止一次听到潜水归来的游客对船长这样评价, 而船长似乎并不在意别人的夸奖,只是冲洗完自己的装备,认真地在每本潜水日志上签名盖章, 然后坐在沙地上看日落,像个刚刚从圣地返回的信徒,脱下僧袍,用祈祷迎接一个绛紫色的黄昏。

日落时潮水升腾, 海滩上的一切重回海的怀抱,说不清是风卷起了海浪,还是海浪裹挟了风。涨潮声,是特定仪式上的呼啸欢腾, 每一滴海水都在赶赴神秘的约定之地,这样的仪式船长已经失约几天了。船长在海中失联,那天午间第二潜升水结束,客人们没有见到他,船上当然也没有。惊慌的船老大带着另一组的潜导下水寻找无果,随即返回报警。一连数日,周边潜店的潜水者纷纷自发地帮助水警寻找船长的踪迹,可惜毫无收获。潜导们都在超负荷潜水,然而海的空间过分辽远深邃, 多次的寻觅无果后,他们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焦躁与不甘,升水后异常安静平和, 甚至会在清洗装备时对凑过来帮忙的人说一声感谢。连日来,关于船长去向的各种可能性间杂生长,人们最终趋向于接受同一种哀伤的结局。也许是出于默契, 帮助寻找船长的潜水员每天都在减少。“我们到那里去什么也不盼望。”当总有一天可以找到的信念动摇后,每个人都化身成了聂鲁达, 坐在海边吟着诗。

码头上, 肤色黝黑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站上木栏杆,高声说着听不懂的方言,一个接一个纵身跳入海中。他们姿态各异,却都固执地要在落水之前做出标志的动作,或伸展双臂,或蜷缩双腿,千奇百怪,怎么落水都可以,没有理论,没有技术,入水时的扑通声总夹杂着码头上的一阵欢呼。在这里,跳水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身体优势,而是证明跳入海中是行得通的。生活总得继续下去,这个世界本就是日新月异的,活着的义务都包含在一切可行之中。午间,水警宣告了船长失踪, 从官方层面为整个事件画上了句点。岛上的居民们有了新的谈资,他们已经不再聊起船长失踪的事情了。船长成了离乡日久的尤利西斯, 那些关于他的记忆都变成了零散的片段, 不刻意提出便不会被想起。忘掉是主观的,带有明显的标记意味,而遗忘的目的是被记忆。漏掉与忘掉不同,遗漏是时间里的永动机,它没有止境,是累积的结果,事物无限地在记忆中趋同。时间沙漏似的流逝,漏掉了人们的震撼、惊慌、惋惜、迟疑、笃定、痛苦、悲哀,最终也把船长漏掉。

潜导胡大叶站在潜店前的空地上,她应该是在等我。我已经将她的装备冲洗干净,湿衣洗好晾在风扇房,脚蹼和潜水镜甩干水珠搭在架子上, 为她做好了明天继续潜水的准备。海水涌上来,没过她的脚,而后又退回去, 循环往复的节奏最终将她与大海在夜色中融为一体。我并没有向她走去, 沙滩上一团黑乎乎微微发光的东西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弯下腰,借着手机手电筒的光线, 看见一只水母琥珀色的伞形身躯在海浪的拍打下摇晃出浅浅的沙坑。更大的海浪打来,水母被推着翻了个身,原来,它柔软的触手正全力裹紧一只箱鲀, 逃离的本能令箱鲀鼓胀成球, 眼看就要脱离水母的钳制。生存的竞技场上,海浪徒劳地拍打着水母,试图分开捕猎者与被捕猎者。然而此时任何干扰都会被视为对强者的鞭策,水母始终不愿松开触手,听任海沙将它推向离海更远的地方。固执,已经将理性思考变为感性狂热,权衡利弊的天平丢失,无法衡量目的与那些为达成目的而付出的代价,从而将一切牺牲合理化。目的,成了一种感觉,一个巨大而并不存在的轮廓,无比广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何对目的的碰触都成为对细节的赘述, 执念将它装扮一番扶上神坛。目的就此成为一种信仰,金钱、名誉、地位、生命……种种有形无形的东西,都是祭品,可以随时用来献祭。等祭坛陈设完毕,最初的目的早已被毁灭,连同所有神圣的东西都被毁灭, 留下执念的幽灵狂热地穿梭。胡大叶伸出脚,用力一踢。扑通——那个琥珀色的球笨拙地画出一拱曲线,降入海里,被海水瞬间吞没,留下一个谜底开放的谜题。我不知道水母与箱鲀的各自结局, 因为较量被胡大叶偶然的介入戛然终止。无从得知的不只是水母与箱鲀的命运,还有船长成谜的去向,无从得知的是整片大海。陆地是陆地,大海是大海,我们于大海的认知仅构筑在陆地得到的经验之上。我们创造了钢铁与科学、诗歌与艺术、美酒与宗教,但是我们不曾创造海浪、洋流、礁石、砗磲,不曾创造箱鲀与水母。大海是另一种形态, 不能被陆地上的认知所定义。大海,就是大海本身,一个迷雾丛生而含义幽深的存在。

胡大叶并不在乎任何结局, 她带我前往潜水员们经常光顾的小店, 她比水母还要迫切地期待着一顿晚餐。小店装修得很简单,海边的小屋都太相似了,墙壁很厚,窗户很小。一块手写板挂在墙上,靠左侧一排写着附近几个潜店和店里潜导们的名字, 每个名字旁边都有一个小小的数字——古大陆的风吹到了,又停了下来,传统继续居住在这小店里。赊账行为本就是古朴的化身,藐视着时间与空间,又或可说救下了古朴,让它在时代的席卷下幸存。船长的名字还在手写板上没有擦去, 笔画杂乱而粗犷,像只眼睛在黑夜里流泪。不知道胡大叶有没有看到手写板上的名字, 她已经点好了我们的晚饭。我告诉胡大叶,潜店老板决定明天恢复营业, 我希望她能成为我的潜导。她只是稍顿了一下,没有给我任何回应,继续低头吃着一盘炒饭。胡大叶是个环保主义者,拒绝一切珊瑚礁鱼类,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停止联想, 而餐桌上的鱼都是刚刚和她在海中一起游动过的, 她也早晚会成为海鱼的晚餐。我知道这是小概率事件, 不会比她在潜水时发现平行宇宙可能性更高。人们的确对海鲜少了敬意。弱肉强食刻进了基因里, 人们以胜利者的姿态维持着对物的蔑视,从而获得一种兴奋、一种优雅、一种不证自明的优越感。

有太多次, 我想向胡大叶打听船长失踪的原因, 哪怕是某个能够指向原因的细枝末节,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好奇。胡大叶帮我付了晚餐的钱, 说是当作冲洗装备的感谢。她也顺便帮船长把欠账付清。店员接过钱, 转身擦去手写板上船长的名字以及那个小小的数字。那些坚信着永恒的人应该来到这个小店, 看着那个名字被店员如此轻巧地擦去。在这里,生命不会比一根马克笔更沉重, 生命的轨迹是按照笔画的曲线走完的,甚至来不及为消失做准备。任何痕迹都是过去,都属于回忆,擦掉,就没有了。我看着店员,他似乎在我面前抬了抬手,我不确定,生存的本能令我惶恐。“明天,我会告诉民雄把你放到我的组里。”分别时,胡大叶终于回应了我。

黑魆魆的海水在黑夜里涌动, 像大地结出的一道痂。它凝固一切,包括黑暗,接纳一切,包括痛苦。船长和水母去向成谜,大海保留着我对他们最后的记忆, 那巨大而广袤的伤口敞开着,而明天,我就会背起气瓶潜入它的神迹之中。

猜你喜欢
水母海浪潜水
潜水者
丫丫和小海浪
海浪
珊瑚和水母
水母奇观
樊应举
“永生”的水母
快乐潜水
潜水去
水母观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