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晚播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3-08-22 19:24韩峰
园艺与种苗 2023年6期
关键词:萧县分蘖发芽率

韩峰

(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宿州 235200)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黄淮海平原的南端,土壤肥沃,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是国家优质小麦商品粮基地,常年小麦种植面积8.6 万hm2。近年来,随着“胡萝卜+小麦”“水稻+小麦”及“辣椒+小麦”等种植结构的调整,洪涝气象灾害频发,导致低洼田块积水,小麦的播期和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调查,2021年全县晚播小麦播种面积为2.5 万hm2左右,占比达29.07%,测产结果显示,县域晚播小麦产量不足6 000 kg/hm2。为应对晚播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实现晚播小麦的高产稳产,笔者通过多年田间试验及集成栽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产量7 500 kg/hm2的栽培目标。

1 当前萧县晚播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整地质量差

由于犁田时耕层较浅,植物秸秆不能完全粉碎还田,农民急于抢茬口播种等原因,整地质量往往不高,达不到小麦一播全苗的整地要求。

1.2 品种选用不当

适路品种是晚茬小麦丰产的基础。近年来种业竞争加剧,种子经销商为了拥有独家经营的品种,造成种子市场品种多、乱、杂。目前,在萧县市场登记备案的小麦品种多达140 多个;部分种子经销商为了占有市场,虚假或夸大宣传品种表现,加上农户自身对小麦品种缺乏认识,导致品种选用不当,小麦优良品种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1.3 施肥不科学

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及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的实施,萧县土壤肥力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据萧县土肥站化验数据显示,萧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8.0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110.6 mg/kg,速效磷平均含量16.8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155.2 mg/kg,土壤肥力水平中等,适合高产小麦的肥力要求。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农户仍然沿袭“一炮轰”的施肥方法,追施返青肥、拔节肥、氮肥后移等技术措施得不到很好的应用,降低了肥料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致使小麦产量不高。

1.4 田间管理措施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大量流出,从事农业生产一线的多为老人、妇女,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普遍较低。因此,在小麦生产的关键环节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做不到病虫草害的有效防治,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

2 晚播小麦高产稳产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2.1 注重整地质量

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整地质量。3 年内未深耕的地块要深耕1 次,耕深20 cm 以上,耕翻后耙透耙平,做到上无坷垃、下无卧垡。秸秆粉碎还田地块要将前茬作物秸秆彻底粉碎,抛撒均匀,翻耕或旋耕灭茬。准确掌握宜耕、宜耙的作业时机,做到合理耕作,保证整地作业质量。

2.2 选择适路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适宜晚播的春性品种或半冬性品种。目前适合萧县晚播的小麦品种有冠麦1 号、百农207、皖麦44、新麦26 等。

2.3 科学精准施肥

晚播小麦应施足基肥,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提高小麦抗逆能力。一般中上等地力麦田,施有机肥30.0~37.5 t/hm2,化肥折合纯氮120~150 kg/hm2,五氧化二磷90~105 kg/hm2,氧化钾75~112.5 kg/hm2,约折合尿素261~326 kg/hm2,过磷酸钙750~875 kg/hm2,氯化钾125~187.5 kg/hm2,锌肥15 kg/hm2,硼肥7.5 kg/hm2。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2.4 播前种子处理

2.4.1 精选种子。清除种子中的干瘪粒、碎粒、虫蛀粒及杂物,提高种子纯度,避免因出苗不均造成弱苗,为苗全、苗壮、苗齐打下基础。

2.4.2 播前晒种。播前晒种能够防霉、防虫、打破种子休眠期,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有利于壮苗。据新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多年来试验示范,晒过的种子发芽率能提高10%~15%,平均增产12%左右。播前10 d 将种子摊在防雨布上,厚度5~7 cm 为宜,连续晾晒2~3 d。注意不要在水泥地面、沥青路面晾晒,以防高温烫伤种子,降低发芽率。

2.4.3 发芽试验。取饱满的种子2 份,每份100 粒,于30℃的温水中浸泡3~4 h,捞出平放在铺有纱布的托盘上,上覆2 层纱布,喷水保持湿润,然后将托盘放在温暖处,3~4 d 即可清点发芽率。发芽率在90%以上时,可按预定播种量播种;发芽率在85%~90%,可适量增加播种量;发芽率在80%以下,必须更换种子。

2.4.4 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坚决杜绝“白种”下地。实行药剂拌种,能有效压低病虫发生基数,做到源头控制,实现农药减量控害。萧县小麦重点防控病虫害有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地下害虫和蚜虫等。一般50 kg 麦种选用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300~400 mL 或3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75~450 mL 对水1.0~1.5 kg,稀释后用喷雾器边喷边拌,或使用包衣器械拌种。拌后堆闷2~3 h,在阴凉处摊开晾干即可播种。地下害虫重度发生的田块,可同时进行土壤处理,用40%辛硫磷乳油3 750 mL/hm2拌细沙土300 kg/hm2,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45~60 kg/hm2于耕地前撒施,可有效防止地下害虫的发生。

2.5 提高播种质量

2.5.1 机械播种。大力推广机械条播,努力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晚播小麦适当浅播,一般深度以3~4 cm为宜,争取早出苗,早分蘖,多发根,确保苗齐、苗全、苗壮。

2.5.2 合理密植。晚播小麦单株分蘖少、成穗少,穗数不足是影响高产的主要原因。因此,晚播小麦应增加播量,提高基本苗数,以构建合理群体,提高越冬安全性。按照播期推迟1 d 增加500 g 播量的原则,高产田块以300 万~330万株/hm2为宜,中低产田块以330 万~375 万株/hm2为宜。

2.6 加强田间管理

小麦田管应坚持“分类指导、因苗施策、促控结合、以促为主、防灾减灾、防控病虫”的技术路线,重点是坚持一个“早”字,抓好一个“促”字,强化一个“防”字,提早做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化升级,做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促进分蘖成穗和穗分化,攻穗数、保粒数、增粒重。

2.6.1 镇压划锄。对整地质量差,坷垃较多、土壤暄松的田块,早春田间回暖、坷垃解冻变酥后及早镇压,以踏实土壤,弥合裂缝,起到保湿提墒的作用,促进小麦生长。坚持“压轻不压重”的原则,避免出现机械损伤。

2.6.2 开展化学除草。晚播小麦冬前苗龄小,叶片娇嫩,温度渐低,化除效果不好且易造成药害。化学除草宜在开春后,小麦进入返青起身期进行。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75%苯磺隆30 mL/hm2或7.5%啶磺草胺240 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对禾本科杂草发生严重的麦田,可用3%甲基二磺隆450~525 mL/hm2对水450~600 kg/hm2进行茎叶喷雾。选择晴朗、无风、日平均气温高于5℃的天气及早开展化除,用足水量,做到不重喷、漏喷。

2.6.3 科学运筹肥水。小麦进入返青期,坚持早追肥、促早发。追肥可分2 次进行。第1 次在返青期墒情适宜时或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5~112.5 kg/hm2,同时适当增施速效性磷肥,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第2 次在拔节期墒情适宜时或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5~112.5 kg/hm2,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2.6.4 预防“倒春寒”。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预防“倒春寒”宜在降温前浇水,以减少地面温度的降幅,减轻降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冻害发生后,及早浇水追肥,一般施尿素75~112.5 kg/hm2,或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小蘖赶大蘖、大蘖多成穗,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2.6.5 强化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推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无人机飞防、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植保机械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实现农药减量控害。防治白粉病、锈病可喷施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975 g/hm2或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300 g/hm2。纹枯病在沙质土壤偏重发生,病株率达到10%以上的田块,可用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4%+16 亿个/g)1 050 g/hm2,或20%井冈霉素水溶液粉剂750 g/hm2喷施。用足水量,尽量使药液流到茎秆基部。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治不可控,紧抓扬花“窗口期”进行防治,可用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25~375 mL/hm2对水375~525 kg/hm2或15%井冈·戊唑醇悬浮剂600~900 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施。如小麦扬花期至灌浆初期多雨、多雾或湿度较大,可于施药后7 d 左右开展二次施药预防。

近几年,萧县小麦穗蚜和麦蜘蛛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防治时可田间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 倍液或40%氧化乐果2 000 倍液。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是小麦增产的关键措施,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98%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或45%戊唑醇·咪鲜胺375 g/hm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200 mL/hm2+98%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等混合喷施,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加粒重的目的。

猜你喜欢
萧县分蘖发芽率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华艺园林建设的萧县街头游园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对丝绵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安徽萧县通联站站长——刘云升
夏玉米种子发芽率对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