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表达,快乐创造
——小班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分析

2023-08-22 12:01江海怡
幸福 2023年13期
关键词:小班事物绘画

文/江海怡

幼儿园教育是儿童教育启蒙的重要阶段。在小班绘画教育工作中,要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充分尊重小班幼儿个人的行为表达。因此本文将分析小班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小班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策略,建构全新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期幼儿美学教育的新途径。

按照小班幼儿美术教育的定义,要向学龄前儿童采取有效的美术教育方法,必须牢牢把握处于该时期儿童的美术教育,基本上是以涂鸦教育为主。为了更好地帮助儿童掌握良好的美学理念,促进儿童个人能力与情感发展,要强调创新幼儿美术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有效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小班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问题

不少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小班美术教育工作时,认为小班儿童没有自己的认知特点,甚至连笔也不会拿,不可能画出有意义的美术作品。但也有部分教师格外看重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培养的意义,这就导致幼儿园小班美术教育活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分析影响小班幼儿美术教育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教育观念偏差

新时代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该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核心,这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开展小班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过去小班幼儿美术教育模式固化现象严重,老师会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幼儿学习画一种物品,幼儿绘画成品和物品的相似度成为判别绘画作品好坏的标准,这种纯技能的教育模式并不符合现代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需求。尤其是现代美术教育对作品创新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美术教育更应该在追求技能和标准化的同时,满足幼儿自由表达和创造快乐的需要,给予幼儿更大的发挥空间进行自我艺术创作。

教学活动形式单一

针对小班儿童学习美术的特点,要符合儿童个性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创造更多元的教学活动形式。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模式仍旧是以传统的模仿教学为主,往往是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给一幅已经绘画好的作品,让幼儿模仿画画。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同学画一朵花,教师在黑板上给出的示例中花是红色,叶子是绿色,那么幼儿模仿老师绘画的作品也要根据老师给出的配色画成红色和绿色。通常情况下,老师会询问儿童有没有学会如何画花,尽管幼儿口头上表示学会了,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幼儿根本不可能达到教师绘画的标准,在颜色区分上也会存在细微差距。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展开是为了绘画而绘画,并没有考虑到儿童在绘画过程中要有所体会和发展。同时,目标式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提升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得不到拓展。

未结合幼儿认知特点

根据小班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按照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刚开始建立对周围事物的形象把握能力,其绘画能力还处于涂鸦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表现出最显著的特点是未能够在头脑中建立明确的绘画思维和目的,儿童参与绘画活动更像是参与线条游戏。从身心特点分析处于小班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从生理层面上来说,儿童的大脑神经尚未完全发育,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能力还有所不足,大脑对手的控制和协调能力较差,再加上幼儿肢体肌肉群还未完整建立,双手动作操作比较笨拙,并不能完全地掌握画笔,由大脑控制形成完整的绘画思路和作品。而在心理层面上,一方面因为儿童对事件的看法和目的性意识还未形成,往往会将绘画活动与游戏活动相混淆,只认为绘画是一种游戏,大多按照自己参与游戏的主观思维进行绘画,强烈的色彩是儿童参与绘画过程的主要兴趣点,至于最终绘画的成果,并非儿童关心的内容。另一方面也由于儿童尚未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对事物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名称层面,即只知道某一事物叫什么,而不能理解该事物为什么叫这样的名称,也不能根据提示联想出不同事物对应的外在形象。正是由于儿童缺乏正确的事物认知能力,在绘画表现时只能够完成笼统的涂画任务,难以精准区分事物之间的特点进行绘画表现。

优化小班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策略

构建幼儿美术教育新理念

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按照幼儿教育领域的范畴划分,将幼儿教育统分为健康、语音、社会、科学和艺术这五个模块,其中艺术教育模块对幼儿教育阶段中开展美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促进幼儿人格健全的重要作用,参照幼儿美术教育标准,必须要建立起以幼儿为教学核心,关注幼儿参与主动性的教学理念。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美术教育活动,更关注幼儿参与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和自我发展。要避免传统教育理念中只关注艺术教学功能性作用的问题,不断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对美术教育活动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全程保持高度参与。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育幼儿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也要全程激励儿童,尽量避免对儿童绘画思路的限制,引导儿童多个方面尝试对绘画作品进行调整,鼓励儿童创新绘画。绘画活动结束以后,教师也应该与和幼儿一起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让幼儿之间进行教学交流,培养幼儿自我欣赏和欣赏他人的品质,让儿童获得更大的自我满足感,提高儿童对绘画教学活动的期待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激发儿童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影音资料和实物展示等方法,让儿童对不同事物的形状和色彩有基础的掌握,给予儿童最真实的直观体验,有利于儿童将自己所认识到的事物呈现在绘画作品内。其次,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儿童自由表达的形式,关注儿童对事物的不同看法,让儿童可以选择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方法。借助教师为幼儿创建的轻松教学氛围,儿童可以在放松的环境下自由表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具有不同绘画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幼儿一视同仁,避免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比较负面的评价,保护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做的是要根据幼儿绘画的实际需要,耐心细致地为幼儿提供帮助和教学引导。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给出绘画案例让幼儿模仿绘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幼儿大多是以被动接受的方式,接受教师强加给幼儿的绘画任务。对于儿童,开展美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后续个性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要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刻板化教学,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出改变,可以采取游戏结合教学的方式让幼儿自主参与到游戏当中,在符合幼儿个人意愿的前提下,主动参与绘画教学活动。不仅如此,由于游戏是教学会更侧重教学体验和教学氛围,以游戏化的方式鼓励幼儿参与绘画,强调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感,而不是对幼儿绘画的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利用游戏教学,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利用原有的教学基础,为幼儿创设教学情境,让幼儿的个人思维能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符合幼儿现阶段的认知能力展开行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小班美术教育课程《美丽的房子》为例,教师鼓励幼儿绘画出自己的家或者幼儿想象中的房子。由于幼儿对房子的基本结构了解较少,这时候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一些图片,然后引导儿童思考自己家庭中有的物件和摆设,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去绘画自己心目中的家。不管幼儿绘画的房子与实际是否存在冲突,也不在乎幼儿绘画的房屋形状是方形还是三角形,在幼儿的思维中房子就应该是某种具有显著特点的图案,教师要尝试理解和接受幼儿独特的思维模式。让幼儿画熟悉的事物,既可以达到提高幼儿参与绘画兴趣的目的,又可以让幼儿在结束绘画以后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解读,让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不仅如此,课堂绘画教育使用的工具也应该更加灵活。教师向幼儿提供的绘画工具包括但不仅限于水彩笔,如彩色铅笔、彩色卡纸和油画棒等工具,能够让幼儿在使用工具的过程当中找到不同工具绘画效果的不同,初步在幼儿的头脑当中形成关于材料质感的印象。而且不同材质绘画工具的使用,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元的绘画途径,比如使用水粉涂满纸张作为绘画背景,使用彩色卡纸折叠出儿童想要的图案粘贴在绘画纸上。将传统的绘画课堂与手工课堂结合起来,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和组合能力,以更多元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幼儿在涂鸦期对周围事物进行更全面的探索,能真正达到促进幼儿思维运行能力和身心健康同步发展的目的。

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正处于小班教学阶段的儿童大多是两到三岁的幼儿,幼儿的年龄限制使得其还未发展出完整的自我意识,在他们的思维中很容易对周围事物产生童话般的解读,认为所有的物品都一样具有生命,即心理学意义上的“儿童泛灵论”。面对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特点,教师不应该强制纠正儿童的思维观念,而应该包容和理解涂鸦器儿童的心理特点,让儿童自己探索和理解物品与人之间存在的区别。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一特征作为教学辅助,向幼儿传递保护周围物品和保护其他生命的概念。例如,教师引导幼儿绘画汽车,幼儿绘画作品中汽车轮胎的形状不是圆形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回顾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汽车,然后取来正方体的积木和球体积木让幼儿从滑板上滑下来做对比,幼儿很容易就能发现正方体的积木不管是滑行速度还是平稳度上都不如球体积木,通过实践对比不但可以纠正幼儿的思维误区,让幼儿记住汽车轮胎是圆形的特点,还可以在幼儿的心中播下一颗实践的种子,让幼儿学会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答案。此外,小班儿童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阶段,很难长时间对同一事物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教师也要遵循这一年龄特点,灵活更改绘画主题,并尝试将绘画教学与游戏和其他的情景结合起来。基于以线条绘画为主的小班幼儿美术教育,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也应该层层递进,让幼儿学习不同的线条形态、线条粗细和颜色练习等,不断增加幼儿对线条绘画的理解,帮助幼儿学习从规则物体到不规则物体的绘画,最后再到线条和图案的组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幼儿的思维中构建起完整的物品分解思路,为幼儿提供成功探索的满足感,才能真正满足幼儿体验绘画乐趣的目标,并且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逐渐帮助幼儿建立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开展寓教于乐的美术活动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通过开展寓教于乐的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首先、幼儿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活动,比如剪纸、折纸、贴画等,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学习一些基本的美术元素和技巧。同时可以设立不同的绘画主题,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力,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其次、可以通过展示美术作品的方式,让幼儿欣赏各种美术作品,感受艺术的美好,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可以引导幼儿制作一些美术品,如画框、剪纸、折纸等,这些美术品可以展示在教室里,也可以送给家长,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鼓励幼儿进行绘画,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故事来传递美术知识和技巧。通过此种寓教于乐活动的积极展开,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巧。

猜你喜欢
小班事物绘画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美好的事物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奇妙事物用心看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