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运用多媒体推进小学低年级阅读探究

2023-08-23 04:37雷蕾
考试周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双减多媒体政策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小学生的书面作业显著减少,学习压力也持续降低,基本形成了“快乐学习、快乐语文”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达到减负增质的基本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表现形式,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效率。文章分析了小学低年级阅读课堂的特征,讨论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低年级阅读课堂中的优势及其作用,并基于“双减”政策,提出了应用多媒体技术推进小学低年级阅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多媒体;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1-0056-04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创造更快乐、更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小学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将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放在首位,确保学生在阅读中,具备探究性与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改变低年级段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优化课堂结构,为学生带来更轻松、更快乐的学习体验,调动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辅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拓展知识面。

一、 小学低年级阅读课堂的特征

(一)课时较短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材料,无论是教科书中的阅读文本还是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的篇幅都相对较短,基于较短篇幅设计的教学活动及计划自然也较为短小。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拓展更为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及语文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启发性强

低年级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材料多以启发性教育文章为主。大部分文本内容相对简单,但其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阅读各类文章故事的过程中,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在低年级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不同文本的启发性特征,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外在表象及基础的故事情节,分析文章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对文本生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并从中学到知识或道理。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中的启发性,具体表现在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的思考与联想,以及基于文章具体内容生成的文本拓展类知识这两方面。教师需要设置启发式阅读教学,深入挖掘语文阅读文本背后的价值及其思想内涵,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方向,为学生寻找更多与文本相关的阅读材料,完成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题材多样

小学低年级段的语文阅读题材十分丰富,不仅包含了基础的识字教学,还涵盖了各种记叙文、写景文等。多样性的题材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多样性的题材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通过不同题材的阅读学习,给学生带来别样的学习体验与语文知识体验。

二、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低年级阅读课堂中的优势及其作用

(一)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

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很难理解其中的文学概念和意境,尤其是面对各类说明文或写景文章,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若教师能在课堂中合理地引入多媒体技术,便可以借助其生动、形象的特征,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引入多样性且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有效改善语文课堂的枯燥状态,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逐渐理解文本中的抽象文学含义,或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教学情境下产生别样的感悟,并对文本阅读学习产生兴趣,便于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二)拓展阅读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从多个渠道整合适宜本课教学的资源,以此丰富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低年级段的小学生更喜爱图片、视频类信息,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绘本教学或设置图片、视频类教育资源,改变语文阅读课堂中传统且单一的纸质文本类阅读模式,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借助图片或视频等表现力更强的教学模式,展示不同的阅读素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生成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更饱满、更符合低年级段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

对低年级段的小学生而言,语文阅读课堂中的主要难点便是识字和对抽象概念理解。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强调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立足于情境思考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各类文学知识、意境与抽象的文学概念。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的形象性特征,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展示不同文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更深入的理解与认知,从而生成对应的语文情感。例如在学习“山”这个字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山的图片或是观赏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接受连绵起伏的山川。随后,再为学生展示象形字与现代汉字,让学生找到汉字“山”与真实“山”之间的相似性,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山”字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山峰的实景图片,引导学生在环境中分析“山”的文学意境,让学生在观赏图片、欣赏視频时体会山峰的悠远、绵长、硬朗、不屈等特征。

三、 “双减”政策下应用多媒体技术推进小学低年级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多媒体教学情境,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必须正确领悟“双减”政策的核心意义,要在确保学生没有过重学习压力、负担的基础上,设计效率更高的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在执行“双减”政策时,部分教师并未真正领悟减负增质的根本含义,只是单纯地为学生减少了课后作业量,或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如在课堂中多与学生互动,或在“玩乐”中开展教学活动等。上述方法固然可以改变语文课堂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学习,以学生更喜爱的方式完成教育,不给学生压力,但在正式执行后,许多教师便能够发现,课堂的教学效率并未提升,这并不符合“双减”的初衷。分析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不难看出,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其生性爱玩,若教师不能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而执行课程改革,很容易陷入过于活跃、自由的误区,致使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难以实现预设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基础上,使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

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点入手,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某一学科或活动产生兴趣,便自然会形成自主行动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学事半功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置媒体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解析文字内容,将单一化、扁平化的文本内容变为立体化、形象化的图片或视频模式,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其兴趣偏好特征,打造更有趣味性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核心优势,让语文课堂从“读文字”变成“看故事”。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媒体设备,为学生讲述新奇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本课接下来所学的内容产生好奇心,使其在好奇的驱动下深入文本,在情境中完成深度阅读。多媒体技术与语文阅读课堂的结合,有许多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如音频、图像、视频等教育资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表现力,让学生从更直观的角度上理解文章内容。此类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对文本学习内容的兴趣。

如在《小猴子下山》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便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绘制卡通形象,并使用PPT或flash制作相应的视频内容。若教师个人能力不足,也可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其他教师的优秀资源,或在其他影视剧或卡通影片中截取与《小猴子下山》这篇文章有关的片段,将其制作成完整的教学课件。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課件,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说出小猴子做出了怎样的动作、经历了哪些事情,让学生对本课的文章内容及故事情节有基本了解。随后,教师可以反复播放小猴子做动作的画面,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在文章中圈出与动作对应的词语。如掰玉米、扛玉米、摘西瓜、抱西瓜、追兔子等。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视频中小猴子的动作,开展课堂的角色扮演活动,以此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让学生在动眼、动脑、动手中,理解不同表达动作的词语。此类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还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不同词语的表达含义。

(二)使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设计,培养深度阅读能力

小学低年级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等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更有特色的语文阅读课堂,以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缓解学生在面对语文阅读学习时的紧张情绪,纾解学生的畏难心理,构建起寓教于乐的高效率课堂。合理利用多媒体,打造个性、特色的阅读课堂,真正调动起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其深度阅读能力。

1. 阅读感受能力的培养

以《秋天》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随后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类生活中的秋日美景,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理解、感受秋天。结合文章作者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将心目中的秋天、课件视频中的秋天以及文本内容中的秋天联系在一起,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加深学生对各景物及情感的理解与认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文本内容直观化,将复杂的抽象意境形象化,带领学生走入秋日美景,使学生正确地感知秋天和文章。

2.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以《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文本中的真实画面。让学生将文章中的文字内容与画面对照起来进行学习,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的刻板模式。在动画、影音、视频等多元化的信息媒介下,学生可以快速理解文本中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随后,教师还可以设置启发性思考环节,询问学生,通过对本篇文章的阅读,你学到了怎样的道理?并基于该问题,设计本课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

以《日月潭》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本课的备课环节中,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中搜集日月潭的实景图片,并将其制作成PPT课件。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先为学生播放课件,并搭配适宜的背景音乐,带领学生共同领略日月潭的美好风光,让学生感受“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等诸多景象。在情景交融之际,带领学生欣赏作者的绝妙文笔,并解析作者的语言表达艺术,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设计绘本创意阅读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时间

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在6~8岁,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从而乐于沉浸在阅读状态下。而“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而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忽略学生的课余时间。在此时,如何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衔接,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成为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难题。教师需要从低年级学生的特征入手,制订符合低年级段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后阅读计划,遵循学生的思想认知特征,有序推进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后绘本创意阅读活动,强调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学生应在每日下午有两小时左右的课后延时服务,教师可借助这一段时间开展创意绘本阅读,借助符合小学生认知特征及其兴趣爱好的绘本,引导学生慢慢形成阅读意识。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教师还可以使用“班班通”为学生展示电子绘本,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读故事、讲故事的环节。绘本阅读活动的主题,应与本阶段的教学主题密切关联。以此,便可借助线上教育平台与绘本阅读,引导学生生成阅读意识与概念。

在选择绘本时,教师应多选择内容相对丰富且具有创意的经典或趣味型阅读绘本,利用绘本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并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电话里的春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等有声绘本创意极佳,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多媒体线上教育平台,将此类绘本分享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听绘本、读绘本,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除此以外,低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社会阅历与成人不同,大部分小学生的思维极为分散,且不会被各类标准答案的束缚,往往会对相同的绘本内容做出不同的解读,这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征,耐心聆听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并鼓励学生整理语言,理清个人的思维逻辑,以及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独特看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思辨等能力,能帮助学生养成文学思维,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 结论

在“双减”政策的核心引领下,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低年级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其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积极用多媒体技术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并在“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的前提下,发挥出课后延时服务的作用,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赵艳红.“双减”政策下运用多媒体推进小学低年级阅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3):50-51.

[2]蔡小琴.多媒体技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52.

[3]张春燕.试论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阅读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2):121.

[4]王琳.运用多媒体,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J].试题与研究,2018(27):138.

[5]陈浦艺.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J].考试周刊,2018(66):49.

作者简介:雷蕾(198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双减多媒体政策
政策
政策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