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探究

2023-08-24 10:46黄祝珍
中国民商 2023年7期
关键词:成本管理事业单位策略

黄祝珍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在日益成熟和完善,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样也对我国的事业单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新的经济环境,事业单位想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才能够真正实现降本增效。但是站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角度上来看,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发展的瓶颈制约,许多事业单位依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效果,在成本管控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因此,本文立足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探讨事业单位开展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策略

事业单位是国家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织机构,是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重要组织,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事业单位只有把握自身发展的瓶颈,仔细分析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规律,对运营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才能够有效的缓解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才能够为事业单位的顺利转型提供有效的支持,让事业单位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一、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

(一)体制改革下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重要组织机构之一,往往是依靠政府拨款的方式来获得发展的资金,从而实现业务的有效拓展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 无论事业单位是否能够在运营过程中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其特殊的资金来源决定了事业单位在市场中并没有明显的竞争危险,因此许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并没有随着改革的深入树立起市场化的经营意识,也就没有在意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成本管理和控制,导致事业单位的各项运营成本始终无法降低,这就给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造成了影响,也导致事业单位无法顺利地完成转型升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发展新环境。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政府也逐渐将事业单位放到市场化运营的环境中,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必须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重视成本因素在单位运营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良好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模式,这样才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事业单位经营性质的影响

虽然事业单位的性质和普通企业并不相同,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与普通企业的产品有本质区别,但是在运营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才能够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由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重视成本的作用,导致事业单位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不仅增加了事业单位运营的负担,给政府财政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水平,也为了实现政府财政资源的合理和优化配置,事业单位必须积极开展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这样才能够实现科学的成本预算,为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同时,事业单位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机构,应该在社会中发挥榜样模范的作用,承担相应的社会引导责任,通过降本增效的成功案例对社会各企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引领社会效益和经济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现状

(一)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许多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收付实现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有效落实,这就使得会计单位很难对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和优化,也就不能为市场化运营模式下的事业单位提供更多的经营支持,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存在会计数据不完全或不准确的情况,导致成本分析存在严重的偏差,最终对事业单位的成本决策造成不良影响。其次,由于事业单位往往承担着较多的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成本核算方式,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很难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形成有效的统一与协调,使得进行成本费用的清算时出现费用不明晰的情况。没有统一和规范的标准进行约束,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使得成本管理和控制方案难以真正有效落实,也会对后续的成本绩效考核造成一定的阻碍。最后,由于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因此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直接用会计管理制度来代替,这就使得成本管理的方案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起到成本管理的真正效果。

(二)成本核算发挥作用有限

事业单位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对与经营效益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成本加强控制,例如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等,而对于一些间接成本并没有加强重视,例如设备折旧、业务招待费和办公费用等等,这就使得成本核算难以覆盖事业单位的实际成本内容,导致成本管理不全面。同时,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成本核算部门并没有与其他业务部门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这就导致成本管理部门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预测,在为各业务部门進行成本核算与预算规划时往往出现不匹配的现象,导致业务部门的预算不足,难以促进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人员并没有进一步细分成本项目,这就导致预算工作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成本细化,使预算结果仅仅是简单的项目成本之和,这样不仅会进一步增加成本管理的难度,也会使预算超支时无法准确追溯具体的超支内容,因此进一步降低了成本管理的效果,也让成本核算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成本管理监督考评不足

想要对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就必须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监督考评机制,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有效的调整成本管理方案,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从目前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许多事业单位无法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就是因为成本监督的力度不足、成本管理考核的方式不完善,无法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能对成本管理的方案进行科学的调整与规划,所设置的考核指标也不科学,因此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考评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能真正的反映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也就不能将成本管理考评的结果与各部门的绩效结合在一起,难以对部门员工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也就不能进一步促进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会影响成本管理的落实质量。

(四)活动开支不够合理科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也在积极寻找发展的新道路,推动着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转变。职能的转变意味着事业单位同样也会出现开支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非生产性开支规模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进一步增加,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开支结构存在失衡的现象。同时,随着事业单位业务的不断拓展,许多事业单位并不仅仅停留在公共服务领域上,也在积极探索经济领域的相关业务,虽然这为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道路。但是在开拓新业务的过程中,同样会增加事业单位的成本开支。如果事业单位没有对活动开支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仅仅根据业务的需要随意支出,不仅可能造成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事业单位的成本浪费现象。

(五)未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

进入新时代后,许多事业单位依然没有树立起成本管理的基本意识,依然将成本管理看做财务部门的附属任务,没有给予成本管理和控制更多的支持,这就影响了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落实效果。事业单位的职员也没有正确认识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业务部门的员工认为成本管理和控制只需要财务部门完成,导致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覆盖面进一步缩小,严重影响了成本管理和控制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和传输,最终必然会对成本管理和控制造成不良影响。

(六)管控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想要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质量与水平,就必须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团队。但是从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一些负责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财务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也就无法在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发挥应有的职能。还有一些员工在接受成本管理与控制培训的过程中没有较高的积极性,这也影响了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落实效果。加上许多财务部门员工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不能适应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信息化建设进度,也无法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效率和质量,最终会对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控制造成不良影响,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产生阻碍。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发展,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不能为事业单位的成本管控提供更多的支持。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分析业务拓展的方向和趋势,建立起符合事业单位战略规划的全新成本管理制度,让成本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完善。首先,在市场化运营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推动会计核算准则的优化升级,转变传统的收付实现制,用权责发生制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效果,从而对单位年度收支项目进行准确真实的反馈。其次,事业单位在进行成本管理制度的制定时,要做到成本管理制度的全方位覆盖,建立起完善的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考核与成本分析制度,要求单位的全体员工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流程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二)提升成本核算规范水平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成本预算工作,为成本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成本预算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应该与事业单位的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联系,从而获取更加完善的成本预测信息,同时将成本项目进行细化分解,让成本项目具有更加科学的层次和分支,这样才能够为成本核算的追溯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成本项目的细化过于繁琐,就可能增加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因此财务人员在进行细化分解时应该同时考虑成本核算的需要,既要避免过于笼统的成本项目,也要避免过于细化的成本项目。其次,在确定了成本预算之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应该随意更改成本项目,这样才能够确保成本核算能够与成本预算保持一致。当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对成本项目进行更改时,需要由财务部门提交申请,并通过审计监察部门的审核后才可以进行修改,这样能够进一步树立起成本核算的公信力。

(三)健全成本管理监督考评

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成本监督和成本考核的重视程度,为成本监督考评提供更多的支持。其次,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的成本监督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确保审计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让审计监督部门能够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常态化的成本监督管理,为成本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成本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根据事业单位具体的业务情况制定量化的科学指标,确保事业单位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按照考核指标有效的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绩效考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激励作用督促单位员工提高主观能动性,促进成本管控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四)规范活动开支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在开拓业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各种资金支出,这就给事业单位带来了一定的财政压力。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加强对各项活动资金支出的管控力度,站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角度上,分析新业务开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各项业务活动中的资金支出进行有效的预测,以便在各部门提出资金申请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调查,确保每一笔资金支出都用在刀刃上,避免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也避免随意性的资金支出造成严重的浪费问题。

(五)树立起成本管控的意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成本管控的支持和认识,意识到成本管控对于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为成本管控的有效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事业单位还应该在内部积极宣传成本管控的重要意义,让所有员工树立起成本管控的基本意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渗透成本管控的基本理念,提高各个部门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够为成本管理和控制提供更加良好的群众基础,让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执行力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提高管控人员专业素养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本单位财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引导财务人员学习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先进理念和新技术,以便为事業单位提供更加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案,促进成本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其次,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扩大招聘渠道,优先招聘工作经验丰富、成本管理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为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团队注入新的活力。最后,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除了要加强成本管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以便更好的适应未来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不仅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有效的资金配置,也能够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有效的优化和整改策略,为事业单位的降本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中国民商,2019(10):61+63.

[2]李春雪.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7(2):100-101.

[3]熊瑛.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财经界,2018(32):17-18.

[4]杜茜.新形势下对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思考[J].今日财富,2022(07):61-63.

[5]谢平丽.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1(08):116-117.

猜你喜欢
成本管理事业单位策略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