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育人视角下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信念的重塑

2023-08-25 12:26蒋建华
中国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价值追求学科育人立德树人

蒋建华

【摘 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新时代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担负起学科育人新使命,具体应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铭记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二是增强数学学科育人意识;三是让数学教育回归育人终极价值;四是探寻数学学科育人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 中小学数学教师 学科育人 培根铸魂 价值追求

数学教师担负着数学学科育人的重要使命,其内生性德育价值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品格、道德品质、人格素养、良好习惯、社会责任等。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新塑造教育教学信念与价值追求。

一、铭记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创新发展,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并第一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敏锐性、政治责任与政治定力,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追求。在深刻理解、把握党的教育方针的思想特征和发展方向方面,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时代性、坚定方向性、尊重规律性、体现服务性,坚持育人为本,让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与学科育人入脑、入心、入行,真正从理念走向实践,增强育人智慧,增强工作实效。

二、增强数学学科育人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政教育也应始终贯穿在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根植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实践里,赋能立德树人。

每位教师都要以高度责任感涵养育人智慧,立志做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的“大先生”,紧紧围绕培根铸魂这一主旋律,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学科知识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处理好“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形成协同效应。

思政教育要讲道理,学科教学要讲原理,道理中蕴藏原理,原理中蕴藏道理。所以,学科教育应当与思政教育融合,善于用透彻的分析启迪人;用生动的讲述打动人;用权威的解读说服人;用有力的事实影响人,切实做到以德润身、以德服人。

三、让数学教育回归育人终极价值

新时代的发展催生新的教育使命。将教育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在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教育评价、五育并举、高考改革、课程标准修订、新教材与新高考(中考)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多重政策叠加,催生了一系列创新探索。例如,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20年,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20个课程标准;2022年,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等。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学科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致力于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基,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每位数学教师都应当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己任,转变教育观念与思维方式,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引领责任人生,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自觉回归学科育人终极价值,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融为一体,善于挖掘育人潜能,培養健全人格,将“十德”(忠、孝、廉、耻、勇、仁、义、礼、智、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行为之中,加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品质教育,通过典型、生动、形象、有趣的讲授,力求做到细微之处见态度、点滴之中见素养、举止之中见文明、平凡之中见精神,真正做到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

四、探寻数学学科育人路径

从本质上来说,教师的工作在于塑造灵魂、引领人生、潜心育人。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都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细化为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学科育人的目标是既育才又育人,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福祉紧密相连。这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明确“突出关键地位、强化统筹实施、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四项工作原则,提出到2025年,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地位进一步强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并要求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

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各学科教师的重要使命,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已从教学向教育转变。如何增强育人智慧,以“智慧育人”彰显育人智慧,是摆在新时期每一位科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育苗先育根,育人先育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教师把握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习惯,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有机融合思政元素,有助于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是传统教学改革的升华。课程思政追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每位数学教师都应“处理好数学的科学形态与教育形态之间的关系”,善于发现和挖掘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巧妙地呈现思政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一方面,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知识传授中呈现数学学科蕴含的“天然”思政元素,赋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使它们由“标量”变成“矢量”。例如,自然科学课程中的自然之美、科学之美、科学家精神等,是每门课程中最值得挖掘、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恰当融合“外来”思政元素,它们可以跨越时间、空间、人物、学科,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一位有教育理想的好教师都要善于在大变局中审时度势,学会“跳出数学看数学”“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中国看世界”,关注未来国际国内教育发展新格局、新趋势、新样态、新特点、新模式,寻找课程育人的“源头活水”,捕捉灵感与突破口,善于发现数学学科教学落实课程思政的新思维、新战略、新视角,找准定位,帮助学生补好理想信念之“钙”。

那么,数学课程如何挖掘“思政点”、融入“思政元素”?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分享如下想法。

一是善于捕捉时事动态信息,引導学生共同关注、研讨社会热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播撒家国情怀的种子。例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有机融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要赛事、重要人物、重要基地等案例,先后专门整理和收集“‘数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概况”“‘数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等素材,以此激发学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激情。

二是加强学生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教育。例如,通过“真理的味道有点甜”“半条被子的故事”“半截皮带的故事”等红色经典故事,引领学生立志奋发有为、报效祖国,也可以从学科发展史、名家成长之路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懂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三是从学科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通过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元素—数学也有“诗和远方”,让“冷冰冰”“干巴巴”的数学课更有趣味、更有文化味,用美德、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田。

四是丰富、创新课程思政形式、载体与手段。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课前、课中、课后),润物无声,寓教于乐,利用故事、歌曲、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增强课程的亲近感、趣味性、互动性与教育性。例如,通过介绍科学家及数学名家的成长相关故事,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五是善于积累课程育人素材。笔者从过去手写到现在电脑录入存储,有百余个文件夹,积累了大量鲜活的教育教学素材、案例,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资源库”。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中学原校长,数学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价值追求学科育人立德树人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童诗教学的基本取向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妖魔化爱国主义的几个错误论调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