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方位立体化学校管理助推“双减”稳步落实

2023-08-25 14:05狄成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6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学校管理双减

狄成平

[摘    要]“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南京市浦口区新浦实验小学用心用情谋划,实现了点线面全方位激励,推动构建立体“双减”网络布局,助推“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细化管理内容、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提升作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丰富课后服务形式、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展开,实施全方位立体化学校管理,助推“双减”稳步落实。

[关键词]“双减”;家校协同;学校管理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的出台反映了我国在教育观念方面的大变革,反映了教学行动的大改进,抓住了基础教育减负增效的根本,是落实立德树人内在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基于建设良好教育生态的迫切需要[1]。“双减”政策的出台回应了人民对于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在中小学校管理方面,“双减”政策的出台必将带动其实现全方位的变革。

一、推动“双减”落到实处的理念转变

“双减”政策的落地需要学校不断优化教学管理措施,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要素、教学方式等各方面的协调配置。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借力,推动“双减”落到实处,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学校管理改革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人本化管理为主线,以标准化改革为内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动学校管理新模式的建设,这具有现实而紧迫的意义。

(一)学校管理要进行双重转变

“双减”背景下,对于中小学管理来说,需要经历双重转变:第一,要从以往的制度管理转向人本管理,这也反映出“双减”政策的人文导向。人本管理就是将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在管理中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结合当前学校管理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学校在管理中更注重制度化管理,管理者大多依靠制度来强制被管理者服从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往往通过扣钱、扣分等形式进行处罚。这种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也会不断削弱和挫伤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2]。针对上述问题,需要管理者努力营造人本化的管理氛围,要真正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在制度设计上也要执行人本化的管理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建立起严而有情、严而有度的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展现对人的尊重与关怀。

第二,要由以往的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使中小学校精准化管理成为可能,技术的进步也驱使中小学校管理者从以往的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对此,要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利用大数据改进学生管理。想要真正使“双减”工作落在实处,使学生实现减负不减能,需要利用大数据针对每名学生的长处与薄弱点做好分析[3]。这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精准授课,并能根据每名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和课后辅导,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教师也能优化授课方式,提升备课效率,增强教学的精准性。在智慧校园建设的潮流驱动下,通过研发学校管理集成信息系统,强化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分析预测,对学校管理的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分析,能够节约学校管理成本,实现管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二)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学校需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这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是优化课程供给,都需要一线教师做好落实。在学校管理方面,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满足“双减”要求,设计出人性化的教师管理方式。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能够从最大限度上激活教师的工作活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群体,突出以人为本,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既是教学管理实践的直接对象,也是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群体,“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减压减负,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围绕着学生减负开展。在学校管理中,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减负的核心目标,要从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辅导等各环节做好统筹。对于书面作业需要由教师先行试做,把握好作业完成的时间和难度,并建立公示制度,畅通监管渠道,切实保障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堂负担。一方面,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零起点教学,实现应教尽教;另一方面,也要逐步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转变教育导向。

二、推动“双减”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

(一)在作业“点”上发力,学校管理精细化

“双减”政策的落实应回应社会关切点,做到减负有效、减负增效。抓“点”就应抓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一矛盾点。学校教学管理团队多次研讨,在作业管理上不断探索,在作业设计上不断创新,让作业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助推器。

1.優化作业管理,构建良好生态

建章立制,明晰管理办法。学校经过充分研讨,制定了《新浦实小作业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明确作业管理相关要求,初步构建“学科自主+年级统筹”的管理模式。开办教研论坛,加强理论引领。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搭建教研论坛,加强理论引领,开拓作业设计新思路,把握作业改革发展新趋势。召开工作例会,提升作业效能。学校每两周举行一次作业管理与设计工作例会。教师将作业设计与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研组长,教研组长选择共性问题,在会上集体“会诊”,开出“处方”,进而实施针对性“治疗”,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实现齐抓共管,形成系统流程。学校规范作业日常管理,力争做到环环相扣,形成了集日报告、日检查、月交流、月总结为一体的系统流程。学校制定《各年级作业设计清单》,各班科任教师每天如实上报作业到年级组群。班主任统筹班级学科作业总量。年级蹲点领导每日教导处日检查,保证实际与清单一致。每周年级内同学科老师进行经验交流。每月教导处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团队检查作业本、教师批改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出建议。每日作业面向学生公示,面向家长公示,每周张贴公示栏面向全体教师公示,接受各方监督。

2.聚焦作业设计,提升研究能力

学校大力倡导“加乐趣、加选择、加育人、减时长、减题量、减重复”作业设计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作业“四精五必”要求。教师备课中已将作业布置转化为作业设计;精选作业,并提前下水;每周一次的学科特色作业单命制,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形式多样的作业助推学生思维生长:体验即生长、构建即生长、表达即生长、应用即生长。

3.推进作业实践,促进学生发展

尝试开展“小先生”结对活动,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自主选择同伴当自己的“小先生”,及时寻求帮助。鼓励学生建立错题集,注明错误原因,反思存在问题,并自己出题举一反三。每班设置问题角,让学生将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贴在该区域,邀请大家帮忙解决问题。

(二)在特色“线”上用力,课后服务丰富化

学校课后服务不仅是“托管”学生,看管学生作业,解决家长接送难的问题,更应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1.合理安排时间,课后服务“有底气”

学校将课后服务分为 “善思”“善行”“善学”时段。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或对学生进行课业辅导、管理学生自主作业和自主阅读。

2.优化学业辅导,课后服务“聚人气”

充实了答疑解难、查漏补缺、拓展提升、方法指导、习惯养成等辅导内容。

增设了“一对一”辅导,“同桌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等辅导方式。

3.丰富社团活动,课后服务“显朝气”

学校秉持“社团课程化”的理念,将散点化、不可持续的社团打造成校本课程,让学生的兴趣点在小学可以得到持续、系统的培养。学校社团主要分为学科拓展类、体育竞技类、传统文化类、艺术类四大类共41门课程。“双减”后学校社团课程调整为“1+4”模式,即每周五全员参与的普及性社团,周一到周四每天都会开设一些精品社团课程。学生们在丰富的社团课程中强健体魄,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分享快乐,学会审美。

4.开放多维时空,课后服务“养灵气”

学校开放图书馆、科学实验室、运动场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活动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在课堂“面”上聚力,课堂教学创新化

1.回归主场意识,求“真”

“双减”告诉老师们,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而不是课后辅导,更不是课外辅导机构。不要将学生推出课堂,而应该是请进来,守护好。回归主场意识,教师们课堂教学的认真度自然提升。

真备课:把基于知识传授、着力技能训练的线性化的教学设计变为体现核心素养、着眼儿童成长的板块式的学历案。把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单篇设计变为大观念统领下单元整体教学规划。

真研究:学校借助凤凰母语、南师大课程研究所等智库的力量,将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围绕“双减”背景下课堂提质增效这一主题,扎实开展彰显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凸显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系列研究。中坚教师、青年教师“善智”课堂教学竞赛、骨干教师示范课。将研究落到实处。

真学习:学生预习——先知:体现“学”的责任,明确“学”的内容。学生展示——求知:体现“学”的主体,浓厚“学”的氛围。学生总结——已知:重视“学”的过程,巩固“学”的结果。

2.坚持特色意识,求“智”

(1)打造特色化课程。学校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夯实基础,着力打造特色课程,如“习字修身”课、“书香童年”阅读课、“毛毛虫”幼小衔接课等。

为有效缓解一年级新生入学焦虑,学校设置“毛毛虫”课程,为学生建立良好秩序觀念和学习习惯,让一只只毛毛虫破茧成蝶。学校是“金陵书香校园”,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是全校统一的校本课程——“书香童年”阅读课,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高。“习字修身”课是学校为参加中午时段课后服务学生量身定制的习字课程。每天中午12点40至下午1点由语、数、英教师进班指导学生进行汉字、数字、英语字母的书写。学生先正身、凝神、静气再临摹最后自由书写,老师在班级巡视,给予学指导和点评。

(2)课程实施过程特色化。学校在三年级尝试体育课跑班上课,全年级统一时段安排体育课,根据体育教师特长,学生自主选择篮球班、武术班、啦啦操、花样跳绳。

学校科学教师稀缺,考虑学生发展需要,六年级科学每班保证一节课由专职教师授课,另一节由兼职教师授课。

3.筑牢质量意识,求“实”

学校每周安排行政听课,中层以上领导及骨干教师组建学科管理团队,运用《新浦实小“善智”课堂学生学习习惯观察表》,按照“113”(1个优等生、1个中等生、3个学困生)的比例布点,观察、记录学生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课后5分钟达标训练,全面、精准、及时的促进教与学的改进提升。

(四)在“共同体”上着力,家校育人协同化

1.着力促进家校协同,达成思想共识

通过做强做优“善智”父母学堂、公众号、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双减”政策的宣传,引导家长言传身教,树立科学育儿观念。教师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及时给予家长反馈,转变家长理念:从育分到育人。相比于分数的提升,肉眼可见的“新浦娃气质”的彰显和“新浦娃人格”的出彩,让家长更为欣慰。

2.着力挖掘优质资源,促进责任共担

以本校老师为主体,整合校内外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将教师团队分为专长教师、专业教师、学科辅导教师三类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组建家委会参与课程共建,做好家校协调,引领群体内的教育风向标。

三、推动“双减”落到实处的实践思考

(一)统一多方主体的认知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统一认识,尤其是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作业对于教和学两大方面的重要性。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教研组长会议,引导教师统一认识,并具体就学科作业的指导思想,功能,目标,选题标准,作业设计等达成共识。对于学生来说,也要认识到作业的价值,要能积极结合作业要求,结合自身需求,完成作业,实现进步与成长。

(二)落实好作业管理要求需要明确要求、强化跟踪

从作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在“双减”政策的要求导向下,师生既要对作业达成统一思想,还要在作业管理上,从以往形式上的规范走向内容上的有效。在作业安排和设计环节,教师要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彰显学科特点。各学科教研组要做好研讨分析,结合学科特点,课程标准,学生能力水平,从作业总量、作业类型、作业格式等多方面制定各学科作业规范细则,使其成为师生共同执行作业管理的依据和标准。此外,在“双减”政策的执行中,要推进过程管理、分布落实,加强过程监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

(三)建立健全家校协同机制是重要的保障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其最熟悉的两大环境,为了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要构建家校协同合作机制。一方面,学校在设计作业时,要做好校内各年级组、学科组,以及班级任课教师的协调,要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统筹设计;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例如,结合班级微信群、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及时向家长传达“双减”政策的教育要求,传达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使家校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同向发力,共同促进“双减”工作走实走深。

参考文献:

[1]马随成.“双减”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23(03):57-60.

[2]祝高第.“双减”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上虞初级中学的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2(09):27-31.

[3]宗荣,李越.优化作业设计,让“双减”落在实处[J].山东教育,2022(Z5):107-108.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学校管理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