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探析

2023-08-26 07:07曹荣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2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职信息技术

曹荣军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21-0122-03

劳动教育融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理念、培养中职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何要融入劳动教育、怎样有机融入劳动教育以及如何评价融入劳动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很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1 融入劳动教育是实现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育人价值的必然选择

1.1 融入劳动教育有助于达成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1) 体现国家教育意志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对职业学校明确指出相对应的学段要求:“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在学科专业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1]因此,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有责任有义务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在劳动情感建立、劳动观念确立、劳动态度形成、劳动精神培育、劳动关系认定、劳动知识学习、劳动技能训练、劳动习惯养成等方面下足功夫,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

2) 丰富课程目标内涵

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掌握信息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2]。从上述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来看,如图1所示,融入劳动教育有利于丰富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内涵,通过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一是可以增加劳动情感培养目标内涵,融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和尊重劳动成果等基本内容,二是可以增加劳动品质锤炼目标内涵,融入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等基本内容,三是可以增加劳动能力提升目标内涵,融入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等基本内容 [3]。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总目标。

1.2 融入劳动教育有利于走出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困境

1) 面对现实着力纠正对劳动教育存在的认识偏差

长期以来,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课程教学忽视了对劳动教育元素的挖掘,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自觉性欠缺,对此未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思考;课程内容多为技术性传习、技能性训练和文本性描述等内容,其中显性的劳动教育元素很少,即使有也是零星、表象或程式化的,不足以支撑教学设计从而难以实现课程的劳动教育目标;中职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信息素养有所提升,习惯于利用社交软件或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对体力劳动不感兴趣,集中表现在劳动意识薄弱、劳动能力欠缺、劳动情感淡薄、劳动习惯不良、对劳动价值认识不够全面等方面。因而,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对劳动教育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劳动教育元素与课程授课内容融合不深以及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推行形式单一等问题。

2) 緊跟时代提供对劳动新形态的有力支撑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政策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并明确规定:“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4]”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教育性、工具性、技术性和时效性特征的课程,课程教学中依托数字化工具形成创新作品的过程就是实际生产中的劳动新形态,完全是由新兴的信息技术加以支撑的。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字化创新能力方面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未能很好地发挥课程劳动素养提升功能对社会生产劳动新形态的支撑作用。而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以后,可以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面对现实生活的综合素质以及适应未来劳动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

2 融入劳动教育是进行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

2.1 课程目标的融合

在落实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时,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立足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的不确定性和迁移性特点,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目标维度确定本课程目标的任务指标,梳理出所有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公共任务指标和针对不同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特定任务指标[5]。依据此思路,将劳动教育目标进行同步细化,如:可以将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有关的具体劳动教育目标细化为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公共任务指标,主旨内涵包括劳动促进发展和进步、劳动创造世界、崇尚劳动、赞美劳动者等内容,以夯实全体中职学生的素质之基;同样,可以将与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相关的劳动教育目标细化为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定任务指标,主旨内涵包括劳动常识、劳动工具、创意设计、团队协作等内容,以适应不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出包括劳动教育目标在内的具体的课程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以矩阵形式来表达课程单元、任务指标点以及具体教学要求之间的关系,任务指标点可分为知识点和技能点两个方面,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有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技能点的教学要求有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而蕴含在知识点和技能点之中的是精神、价值、方法等方面的素质暗线。依据此方法,可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进行细化与综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课程内容的整合

如表1所示,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基础模块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等内容;拓展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等内容[2]。基础模块部分可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境和一般实际劳动任务确定主题式的课程内容,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逻辑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图文编辑展示自己心仪的最美劳动者,深刻感受到劳动和创造的伟大,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制作小视频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体会感悟劳模精神,通过程序设计入门熟悉劳动的一般过程并切身感知劳动成果的珍贵等。职业模块部分可根据职业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特定的职业情境确定项目式的课程内容,体现导向性职业的劳动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小型网络系统搭建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幸福,通过开设个人网店明白劳动能力的重要和劳动价值的意义,通过完成数字媒体创意作品感知创新灵感的可贵以及劳动新形态的魅力等。

2.3 课程实施的契合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理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技术含量高学生难以掌握、操作成分多学生难以记忆的特点,因而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师生“做中教、做中学”[6]应该成为课程实施的教学常态。为防止劳动教育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分离或者被异化,融入劳动教育时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通过教学设计的精心安排巧妙实现教学各个环节和劳动教育元素的嵌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学习观,端正劳动态度和学习态度,激发劳动热情和学习信心,锤炼劳动品质和学习意志,增强劳动自觉和学习自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学习习惯,掌握劳动技能和信息技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将中职学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

3 融入劳动教育是发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功能的必备条件

3.1 明晰评价理念,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面对劳动教育融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新情况及新要求,课程评价要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宗旨,评价的核心除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外,应该包括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品质、劳动能力等劳动素养的发展情况,以促进中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确立、必备劳动技能的掌握和劳动品质与情感的形成[7]。評价的原则应该坚持素养导向原则、健康成长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着眼于中职学生的动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积极评价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认真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激发学生创新发展的动力。评价的方法重在学生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增值性评价、学习前后的成长性评价、自身不同侧面与同学共性面的比较性评价等。评价内容要紧扣课程的教学内容,科学反映课程实施的意图,准确表达课程教学的要求,客观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公正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3.2 注重过程评价,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各种先进的方法、工具与技能的代名词,它正以其独有的应用特性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推动整个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而在对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情况评估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充分发挥贵在改进的课程评价功能。为防止学生“劳动”场面热闹、学得过于粗糙,过程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思考“做得怎么样”等问题,可以为每个主题式(或项目式)学习活动都设计一份评价量表,用以记录和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操作成功的比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合作意识的强弱、作品完成的情况等。反馈评价阶段,教师要瞄准包含劳动教育目标在内的学科素养的提升情况,紧抓“学生能积极做吗”“学生认真做了吗”“学生做得好吗”等问题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自省与反思。组内互评的价值在于找出问题的成因,如:小组活动为何开展不顺利,角色分配为什么不合理等,这样的互评有利于各小组立足于问题的解决,重新调整并制定出合理的学习活动方案。组间互评的要点在于对各组学习活动方案执行情况的汇报,重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阐述、解决问题方法的运用以及学习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等,其他小组成员予以补充发言,教师结合学习活动开展应注意的具体事项和实际经验等对各组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小结和点评。

不难看出,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有着丰富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必须长期坚持并一以贯之。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中职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