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分析

2023-08-26 04:52田露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6期
关键词:实务事业单位财务

田露

一、前言

财政部门为推进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有效提升会计核算水平是当前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相关要求,通过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质量,可以提高预算单位整体管理水平,规范财务管理行为。目前,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预算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优化管理,促进建设。本文对事业单位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政策,阐述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推进当前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其他职能界限较为清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职能信息系统相互独立。预算管理一体化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与实际相结合,从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角度出发,严格按照财政相关规定,不断提高预算管理一体化水平。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顺利推进将有利于落实财务管理的有关要求,有利于加强协同配合,强化统一的思想意识,提高财政系统贯彻财政部门要求的执行力,更好地发挥财政在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1]。

(一)提高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建设不仅仅要关心技术问题,还需要从专业理念和模式等关键点入手,在保证技术支撑、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新模式。在实务操作中,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方方面面的改革,将内部控制相关内容覆盖到业务流程中去,弥补前期建设中的不足,实现对于预算的刚性约束,使制度的约束力得到不断加强;促进财务预算目标与财务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弥补财务预算无目标性等问题的缺陷。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在管理模式上寻求改变,以积极的态度,合理增加预算支出控制为目标,主要体现在引入了项目库管理,充分实现预算管理与财政支出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2]。

(二)有效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随着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应用模块中的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也在大幅拓展,软件或系统逐步完善,操作流程更贴近会计实务。而预算管理一体化操作本身涉及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在实务操作中,会受到数据精细化程度的影响。而事业单位每位财务专业技术人员都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财务业务和财务数据,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因此,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的财务数据质量也得不到根本保障。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积极推进,不仅可以将预算管理覆盖到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还能融会贯通,联系到各个领域的流程当中;同时,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与其他各系统的端口对接可有效缩短数据计算和存储时间,降低各个步骤工作压力和工作量,有效减少各种主观原因造成的数据偏差。

三、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为保障财政资源更加有效运行,积极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利于资源得到高效配置、积极盘活、统筹管理。财政部门应该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管理机制等,指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地更新升级,逐步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传统理念相比,预算管理一体化充分借鉴了系统的、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并且以项目为中心,将预算管理的制度与规则切入到流程中,在整合业务的同时实现预算管理全流程的一体化。为全面推广和应用、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3]。但是,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事业单位应将预算和绩效一体化管理切实贯彻落实到位。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尚不完善

预算管理一体化虽然已经顺利上线运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系统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将问题妥善解决,才能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全面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在实务操作中,发现部分板块未全面覆盖的情况。例如,在基层单位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模块尚无法使用,同样都是在政府内网中进行实务操作,预算管理一体化仍然无法与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网站实现对接;国有资产相关的增减变化,都需要固定资产总管理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网站进行固定资产增减变化的录入,包括国有资产处置等事项,都需要登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网站查询后,与预算管理一体化进行手工核对,极大地增加了财务管理人员和固定资产总管理员的工作量,还容易发生错漏。再如,国库支付管理系统模块中,对零余额账户进行全面覆盖的同时,财政仅通过同户名备案的方式杜绝零余额账户资金转出,未对事业单位的基本存款账户、代发账户、工会专户等进行有效的监管,无法对基层事业单位的所有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及综合研判[4]。

(二)操作步骤繁琐,异常问题频发,平台不够优化

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应用的落实落地离不开实务操作。在实务操作过程中,陆续发现操作步骤中存在诸多问题,支出细目合并方案不够完善;系統操作较为复杂、异常问题频发,查询信息不全面;仅能使用规定浏览器的安全模式;对电脑运行环境有详细的要求;不能批量打印支付令和入账通知书;转机制凭证后删除内容会形成未达,影响财政偏离度。

(三)缺乏针对性强的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系统建设的推行,都需要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在实务操作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总结发现,是缺乏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制度。仅仅以规定时限核对财政偏离度来判断记账的对错,无法体现财务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

(四)操作专业性强,对财务专业技术人员要求高

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专业操作性强。在实务操作中,不断更新升级、多次的平台变更,给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专业操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难度,需要多次重新适应新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事业单位应当指派具备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担任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的操作工作。部分财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系统变更适应能力,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因此,必须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以期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的落地实施,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偏差。

四、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建设的对策措施

随着各项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财政部门越来越注重内部管理的优化。在此背景下,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搭建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新型预算管理制度与技术相互结合的全范围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对单位内部的统筹控制,但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加快内部预算管理机制的优化,实现内部的转型发展,适应当前发展趋势,结合实务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具体运用路径,从而推动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

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实现对各个系统模块的全覆盖已是大势所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着全面预算管理、国库支付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决算管理等各个分系统。这些分系统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相辅相成,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都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彼此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各项数据息息相关。例如,刚刚开始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时,只有单一国库支付管理系统,仅能提供财政拨款的支付功能。经过一系列的更新升级,逐步并入多个模块,包括用于预算编制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用于财政统发的人员绩效管理系统,以及政府采购管理系统模块。这些模块的逐步并入,推动实现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覆盖。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有效监管,还要尽快将包括事业单位基本存款账户、代发账户、工会专户在内的所有资金账户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进行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有效调配[5]。

(二)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优化更新升级

在财政部门的强力推进下,各地事业单位都在积极推行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这一平台的推行彻底解决了原来预算单位财政业务集中办理平台和账务处理系统相分离的问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各模块信息分散、数据不能共享、管理效率低的弊端。在今后的更新升级中,陆续完善支出细目合并方案;提高指标设计的合理性;做好系统优化升级工作;逐步简化操作流程;对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各个模块的具体操作都要精准掌握,做到录入一笔,复核一笔,及时发现不应有的错漏。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各个模块的技术软件工程师应多沟通交流,及时修补各个模块产生的漏洞,举一反三,避免因技术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错漏。

(三)制定有针对性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管理制度

构建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管理制度,是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落地落实的前提和基础。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主要载体,将统一的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提高项目储备、预算编审、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应和有效控制,保证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高效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整体性、全局性很强的工作,是以系统化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性工作,是覆盖预算管理从编制到执行再到核算的业务管理闭环。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核算系统建设要求,制定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制度,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与单位现有核算系统并轨运行。

(四)搭建财务专业技术人员成长平台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操作是事业单位财务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适应多次的平台更新升级,推动新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落实落地,各级财政持续深入实施财务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为事业单位财务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成才搭建各种平台。以财务技能竞赛为抓手,以培养人才锻炼队伍为目标,实行财务岗位练兵常态化,不断引导广大事业单位财务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学赶先进、勇攀高峰,提升财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还应设置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事业单位财务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记账,做到及时、清晰、明了,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督促及时进行各项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的操作;积极钻研业务,全面掌握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勾稽关系。

五、结语

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的落地推广,大大促进了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形成了统一的、贯穿预算绩效管理的全流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建设要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紧紧围绕财政相关规定和经济形势,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等模块的信息化水平。在实务操作中,严格有效地依據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各项管理,从思想上、认识上树立正确使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意识,从而使预算管理制度更加行之有效,为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积极帮助。近年来,经过几次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更新换代,基本上解决了原来各模块与账务处理系统相分离、各模块信息分散、数据不能及时共享等问题,解决了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汇总衔接等问题。

引用

[1]伍永珍.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质量与市场,2022(21):64-66.

[2]陈琛.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财富生活,2022(20):58-60.

[3]张秋玲,甄鹏,潘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当前审计工作影响初探[J].审计月刊,2022(8):18-21.

[4]艾文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变革相关问题的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22(19):173-175.

[5]杨鹏鹏.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实践与展望[J].中国集体经济,2022(34):60-62.

猜你喜欢
实务事业单位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