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国企管理模式发展趋势及创新点探讨

2023-08-26 04:52陆序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6期
关键词:经营金融管理

陆序

一、前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为金融国企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增强自身经济实力,金融国企需要重视管理工作,确保内部各环节顺利运转。必须及时掌握经济发展规律,以自身需求为依据,利用先进金融工具,优化管理模式,以此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为金融国企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二、金融国企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创新

在以往,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等活动时会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即依靠个性、主观经验来管控企业各项活动,缺乏坚实有力的理论依据,目标对象具有封闭性。随着现代化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和应用,管理的目标对象也逐渐具有开放性,人们开始对企业管理建立更系统的认知。不过从性质来看,新型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并不完全冲突,新型管理模式就是由传统管理而衍生的,是对现有问题的一种完善和优化,可以将新型管理模式比喻成上层建筑,而传统管理则相当于基础结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大型企业通常会使用更现代化、新型管理模式,而小企业则比较适用传统管理模式。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可以结合企业特点来进行个性化选择,实现新型管理与传统管理的有机融合,发挥管理作用,促进金融国企的发展。

(二)金融国企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金融国企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的支持,而管理模式需要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如此才能适应经济环境新变化,实现自身创新发展。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改革创新自身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解释如下:首先,企业每当进入新阶段,就会使得原本的生产经营内容发生改变,为了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企业就必须做好管理,随着国际市场快速变化,企业也需要尽快创新完善原有的管理模式;其次,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后,将面临越来越高的管理需求,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大规模的企业,必须对管理模式改革创新[1]。而创新工作并不简单就是改造补充传统管理模式,必须要以企业经营需求和特点为前提,一旦创新跟不上,就会限制企业发展,降低自身竞争力。

三、金融国企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亟待创新

管理模式的应用直接影响金融国企资金使用、成本控制等环节,是促成企业整体发展的保障。现阶段,金融国企所实行的管理机制需要更新和完善,垂直管理模式被部分国企所应用,即主管部门接收上级领导指令,下发到基层人员进行执行,同时在过程中履行监督职能。从优势看此项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员工执行力度,但管理模式较僵化,很容易导致管理层与工作层员工沟通不畅,进而无法实现集中管理。实际工作时,主管部门一般是传达和落实指令,同时还要组织开会将管理成果与问题进行汇报,保证上级部门能获知重要信息。这样一来主管部门工作内容相对烦琐,难以将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部门之间工作对接不流畅,最终降低管理质量,管理创新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同时也抑制企业经营发展[2]。

(二)管理方法和理念较为落后

如今,我国已步入经济新常态,管理工作开始和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利用信息转化来完成更科学、长远决策,实现最终战略目标。不过很多管理人员存在管理理念、方法落后的问题,进而影响整体决策效果。他们很难精准识别有用的信息数据,针对管理方案的制定不够科学合理,分析能力弱,管理工作只能看到有形资产,而无形资产的管控和建设往往被忽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实际运行混乱,很难发挥实际作用来推动企业发展。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使得金融行业运行发展环境有所改变,内部管理、外部政策的实施都将对金融国企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为此,管理模式的改革必须赶上进程,同时企业也要做好内控工作,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资产安全性。内控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企业预防经营管理风险,同时也能提高管理的规范性。不过从实践来看,部分企业面临内控体制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内部控制无法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化,所实行的内控制度不完善,难以对企业各经营活动在展开有效监督管控[3]。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国企有更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所存在的意外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多,比如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创新,就会导致各项工作开展具有较大随意性,风险加剧,影响企业运转。

四、金融国企管理模式创新的要点分析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金融国企管理层应转变原本侧重政绩的传统理念,將企业盈亏作为自身管理责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者逐渐从官员型向职业型转变,企业经济效益,价值的高低直接关联到管理者的命运。而原本的侧重生产的市场意识也应转变成侧重提高经济效益。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企业要想收获更多利润,就需要及时跟进市场发展动态。生产体系的构建要以市场为依托,在产业经营与产品开发环节,应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确定创新的关键点,如此才能切实为企业增长效益。而传统管理理念下,管理者往往只注重片面利益,探究如何实现短期利益最大化,而新时期有必要将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以及客户责任等作为经营管理多元化目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发展已走向国际,经营目标多元化是当下企业的发展趋势。国际上评定优秀企业,往往侧重企业创新能力、社会主责、环境责任、产品质量、服务水准等指标,为此经营目标也需要拓展创新。而企业经营面临诸多竞争者,在早期竞争者之间往往是你死我活的,而随着发展趋势的转变,竞争理念兼具竞争与合作和统一。现阶段,国际上很多竞争企业开始建立合作,这并不只是少部分企业经营策略,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中,各大企业都需要转化新型竞争观念。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看,买方市场的不断扩增,各大企业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以价格为主的竞争几乎在所有市场上展开。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将严重抑制企业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企业开始逐渐走向国际舞台,与跨国企业竞争将成为必然。为此,新型管理模式下,还需创新竞争意识,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促进金融国企的长效发展。

(二)决策管理的创新

企业经营发展中,决策管理占据着重要地位。良好决策能够为企业指引正确方向,而过去决策管理通常具有主观性,只是根据决策人经验来实施。随着时代发展,决策管理呈现新的变化,基于复杂生存环境,企业需要通过多方面信息分析比较,最终进行系统客观的决策。现代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只有把握充足信息,才能及时应对变数,做好科学决策,当前企业在决策管理中开始重视信息系统的打造,也是决策管理创新的关键。

(三)战略管理的创新

对于企业而言,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导向,企业能够根据战略目标,保证生产力水平的提升。通常企业会结合自身条件与外界环境等因素制定战略,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确定发展规划。而对比新型战略管理模式,往常企业只侧重生产方面的战略,开发、营销等环节不受重视,这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产生冲突。如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企业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技术、产品方面的升级开发,生产出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是关键[4]。因此,在企业生产体系中,技术开发与市场营销占据其中的重要比重。为此,现代化经营战略管理,需要转变原本的重生产模式,而是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技术开发与市场营销方面。

(四)组织结构的创新

在落实经营战略的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规范是前提保障。在之前大规模企业的组织结构往往是多层次的,实际管理工作存在职能混乱,责任划分不清等弊端问题。为强化生产力水平,加强市场适应性,企业有必要剥离不必生产的社会职能与政府职能,缓解压力。同时,从社会协作的导向依据中,将非生产服务部门拆离,先展开市场调查、技术开发再进行生产,同时后续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工作也要落实到位,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市场发展的适应性。在最后针对各项业务流程,应融入信息技术,以此省略中间管理层次,实现信息直接高效传递,形成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节省管理成本。

(五)人本管理的创新

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侧重于对物的管理,但随着不断发展,人的因素开始被强调起来,人开始成了管理的中心。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是最重要的,而人才是知识体现的形式,人才成了各大企业竞争的重点。企业如何引进高质量人才,减少人才流失率,激发员工潜能,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方向。虽然不可否认物质刺激是主要手段,但对于知识分子而言,除了物质利益产生的影响,同时自我价值体现也非常重要,需要从人格方面给予在尊重,为其打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忽略后者,就会导致人才丧失对企业的好感,另寻发展环境。为此人力资源管理不是一味地管控约束员工行为,同时也不能过于强调物质刺激,管理工作必须以尊重員工个性,创建良好发展环境为前提,使员工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融合。

五、金融国企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一)金融国企管理模式应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蓝本、以企业利益为目的

金融国企的经营发展都离不开利益驱动,利用各种管理方式、措施来控制自身生产经营,最终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实现长效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金融国企也应吸取先进经验,转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强对利益的重视,尽可能减少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职位侵占等不良事件的产生。金融国企的管理工作往往由股权所有者来决定和施行,因此管理模式主要以保护所有者利益为目的。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减少行为不端现象发生,以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5]。最后,金融国企还应优化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吸取先进经验,总结整改管理问题,通过管理来推动企业收获更高经济效益。

(二)加强国企经济效益与个人利益的联系,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

人才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基础,为此金融国企管理需要考虑如何调动员工热情,挖掘员工潜能。实际上,企业经营发展的好坏与员工是否高效率、高质量工作有很大关系。而以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根据企业利益为员工发放奖金这种管理模式能够促使员工更积极展开工作。为此,金融国企有必要健全员工年终奖励体系,根据员工贡献度以及为企业创造的价值高低分发奖金、奖赏,以利益刺激员工工作激情,提高其对企业的满意度,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主动考虑企业利益,管控自身行为,高效率完成各项任务。

(三)加强金融国企财务管理,预防职务侵占等事件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常会看到职务侵占、以权谋私等不良不端行为,如果不及时制止很容易导致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受到影响。为此,在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有必要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为手段,着重财务审核,落实责任制,以此避免职务侵占现象发生。针对财务管理的关键岗位,应直接由企业负责人管理,同时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避免为职务侵占创造条件,同时创造更多企业价值和经济效益。

(四 )推动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发展

金融国企的发展需要注重内外部环境,而市场经济变幻莫测,及时跟进市场发展趋势,调整管理策略,将直接影响企业后续发展。为能有效强化管理效率,有必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当前时代,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金融国企必须灵活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利用系统快速输送信息到相关岗位。在信息化建设中,可以将财务管理作为中心,以此收集整合企业各生产、经营环节的信息,对此展开财务分析,以此预测发展前景,实施决策管理,以充足、精确的信息资源为决策者提供判断依据,进而实现科学化管理[6]。同时,要加强对信息的挖掘和实时追踪,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提升自身快速应对能力,降低经营风险,获取最高经济效益。在金融国企的管理模式中,应引入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信息的有效利用。

六、结语

当前,我国进入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金融国企要想健康稳定地生存发展,必须做好管理工作。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传统管理往往存在低效、管理主体不合理,主观性强等问题。为此,需要不断推进管理模式创新,充分发挥管理作用。

引用

[1]本报评论员.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国企管理模式创新[N].企业家日报,2022-08-03(001).

[2]文天国.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9,35(11):133-134+175.

[3]马坤.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5):25-26.

[4]董立.新形势下中小型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9(12):43.

[5]赵娜,邵洪海.金融国企管理模式发展趋势及创新点[J].智库时代,2018(41):41-42.

[6]白冬.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21):36-37.

猜你喜欢
经营金融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P2P金融解读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