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2023-08-26 03:25杨阿妮林珊仟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6期
关键词:一带校企一带一路

杨阿妮?林珊仟

一、前言

2023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稳定增长。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3.83万亿元,占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的33%[1]。国际贸易货物运输80%以上是通过海运完成的,海运也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行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海运企业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港口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全球海运网络逐步完善,这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2]。其中,人才是关键因素。加之沿线发展中国家港航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港航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对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发展要求的国际化港口与航运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服务地区航运业发展,为港航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港口业务操作、航运业务操作、货代业务操作的基本知识,具有外语沟通能力,从事港口运营、航运管理、货运代理等相关业务和经营管理工作,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带一路”背景下,港航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还需具有国际视野、更强的英语沟通能力(英语是国际航运中主要沟通语言),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和语言,精通港航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具有团队协作、能吃苦、勇担责、敢创新、勤学习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高职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为目标,因此,只有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才能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衔接。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因素

1.政策因素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激励、制度保障、搭建平台等举措,从宏观层面对校企合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高职院校要“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与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的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发挥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优势,配合‘走出去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2016年教育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充分利用地方调配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海内外平台,促进校企优势互补、良性合作、共同发展”“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次年,“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倡议成立。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保障激励机制,落实社会企事业单位育人责任”“在职业院校全面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稳妥推动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同走出去”。政策上的支持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思考如何利用好政策,开展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2.经济因素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沿线国家间经贸往来呈现上涨态势,我国对外贸易及其产业链下游的港口业、航运业、货代业等外贸服务产业,也将获得良好的发展驱动力。随着“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走出去”的港航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统贸易方式的迭代升级,使得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在国际贸易总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加。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表现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新的贸易形式,要求货代企业,能够统筹内陆运输、水路运输、报关报检、保税仓、海外仓等全球资源,以实现货主“门到门”一站式的货运需求。

在此背景下,企业更倾向于开展校企合作,建立订单班、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自身业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科技因素

当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云物大智”新技术加速了港航业的数智化变革。无纸化单证操作、智慧无人码头、电子商务和航运大数据预测等正加快对整个行业生态链赋能。这些数智化新趋势,催生了一系列行业的新业态、新技术、新场景。企业希望招聘技术和知识能够紧跟产业变革的人才;同时高校也不希望教学与实际脱节。因此,科技发展越快,产业升级越快,校企双方越迫切需要开展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

(二)微观因素

1.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是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高职院校自身的定位、办学特色、发展状况、学生素质、科研能力等,是吸引企业合作及共谋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学校自身的认知程度、投入力度、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等是实现深度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有“走出去”的魄力,更要有“走出去”的能力。面对走出国门的多元化环境,目前,開设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50余所,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成为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港航人才的制约因素。如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不高,财政投入较少,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训设施、教材建设、科研水平、国际交流等方面跟不上“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港航企业

企业也是校企合作的主体,往往又是校企合作中主动伸出橄榄枝的一方。企业根据自身定位、发展规划、发展规模、人才需求的迫切性、社会责任感、企业文化等因素,来决定是否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以及开展何种程度的校企合作。港航企业自带国际化属性,大型航运企业几乎都是国际化企业,而港口企业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的建设和经营,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走出去”的港航企业,对能够跟随其“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较大,也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与高校开展合作育人和员工培训等项目,以支持其国际化产业布局和全球化服务网络构建。而对于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如大多数货代企业,常以海外代理的方式布局境外服务网络,以减轻成本压力,因此,在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上动力不足,或以合作培养本地岗位需要的人才为主。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建议

高职教育培育的人才首先要满足企业需求。因此,只有校企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和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共商、共建、共享”,才能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学生所学即所用,企业岗前培训成本降低,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竞争力。同时,有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和行业协会作为平台提供信息,校企能更容易达成协同育人意向。

(一)人才培养模式

为配合“一带一路”背景下港航企业“走出去”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适宜开展校企合作的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高校老师与企业师傅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3]。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首批针对港口航运管理类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的高职院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知名度。另外,其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也开展了海峡两岸院校共同育人项目。在此基础上,可深化校企合作,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一带一路”港航企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中。

1.教学方案制订

学校派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对港口航运相关岗位需求、岗位工作过程、岗位职业能力、境外工作环境等因素开展调研,确定专业岗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再由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开发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体系开发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课程以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再通过企业的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加入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文化类课程。在英语为国际航运通用语言的情况下,增加专业英语、沟通英语的课时。

3.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过程以“工学交替”为主线,将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同时,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企业参与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4.课证赛融通

以国际货运代理职业证书、港口理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物流师等专业证书和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赛项为抓手,在教学过程安排中,设计多个技能考核模块,把技能证书和技能竞赛内容进行分解嵌入课程,形成分项目考核内容,经过完整考核环节后,学生可考取技能证书,并获得毕业证书,实现“课证赛融通”。

(二)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双语双师双元”师资队伍。“双元”即师资队伍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企业师傅共同组成,校企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审核课程内容、传授课程知识、指导技能训练,形成教学与业务强力互补的教学团队。“双师”即将高职专任教师培养成“双师型”,这需要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与一线岗位工作,获取真实工作技能和知识,切实理解行业特征和动态,确保有效教学。“双语”即通过引进或培养,建立一支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同时,还需派遣教师队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到企业境外工作场所实践调研,以了解“一带一路”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

(三)教材建设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双语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更适合“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需求。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和行动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特征。

因此,在呈现形式上,可设计成活页式教材,可以根据政策及行业变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文化风俗等,及时和有针对性地更新、调整教学内容,形式灵活;在内容组织上,可设计成工作手册,侧重指导业务操作,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工作过程,收获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产教融合及校企长期合作,企业专家不断把最新行业动态、行业标准和工作内容带到学校,教师发挥教学和教材编写上的优势,开发出既符合企业需要又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专业教材。

五、结语

航运业是对外开放的“先行者”,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保障[2]。本文提出了高职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期用我国相对完善的港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走出去”的港航企业培养大量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进行产业布局。这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要把握政策支持的机遇,迎接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技术的挑战,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开发和实训基地等方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向企业输送能“走出去”的人才,向行业推行中国标准,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

引用

[1]海关总署.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3.83万亿元[EB/OL].(2023-01-16)[2023-06-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5152072731404384.

[2]贾大山.海运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EB/OL].(2018-08-21)[2023-03-14].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1/content_5315280.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2014-08-27)[2023-03-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408/t20140827_174583.html.

基金项目:1.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编号:FJJKCGZ18-852);2.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产教融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新型活页式教材開发的研究——以《国际货运通关操作》课程为例”(课题编号:JWJA202103)

猜你喜欢
一带校企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校企合作五反思